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整理)教育目的制度

练习题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

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

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

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

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

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

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

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

10D 11A 12D 13A

1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6.关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B.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17世纪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就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

14C 15D 16D 17B

18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19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20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

21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规律。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18D 19C 20A 21C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社会本位论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和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相联系的B人们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个体有不同的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3()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旧式分工C社会主义制度D机器大工业生产

2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布鲁纳

2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是()A抽象与具体B全面与片面C整体与部分D普遍与特殊

22B 23C 24C 25D

多项选择:1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包括()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服务方向C教育制度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E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标C培养目标D 社会的价值取向E教学目标

3下列关于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都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B正确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教育的规律C教育方针能替代教育规律D教育方针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E教育规律是制定教育方针的客观依据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文化科技发展水平D学生身心发展水平E教育发展水平

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A智力B体力C道德D个性E素质

1ABDE 2ACE 3BE 4ABCD 5ABCD

6、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理解正确的是()A分工和私有制是造成片面发展的原因B人的全面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C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物质条件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下列属于个人本位论的有()A孟子B卢梭C马斯洛D裴斯泰洛齐E福禄贝尔

8、下列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有()A荀子B赫尔巴特C涂尔干D凯兴斯E 泰纳孔德

9、教育目的的意义体现在()A确定教育内容B选择教育方法C评价教育效果D激励学生发展E指明发展方向

10、教育目的的特点有()A社会性B时代性C意识性D预期性E可能性

6ACE 7ABCDE 8ABCDE 9ABCDE 10ABCDE

填空:1、()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2、()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3、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的集中反映

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是()

6、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

7、()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8、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的辩证统一

1教育方针2教育目的3社会需求4教育目的5培养目标6抽象与具体7教学8个人发展需求

9___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___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0.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__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2.___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___的制约。

1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_______。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___的关系。_______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9教育目的10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11社会性12教育目的13培养目标14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15教育目的的制订受制于___(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6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___(社会条件)

判断题: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上

2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3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没有目的

4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5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6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层次性和具体规定性

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比个体本位论更符合教育实际

8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大于教育目的

1√2√3X 4√5√6X 7X 8√

16、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当始于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中体西用”的方针

1906年,学部正式规定和发布了一项更明确的教育宗旨,即“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民国时期: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出,废除“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的目的。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教育方针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方针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教育目的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通过立法第一次完整地规定了国家的教育方针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两重点、四有、四育、两角色)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重点是建国后第一个教育方针、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目的、第一次以立法明确教育方针、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当前的教育方针

17、简述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包括:①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04年、10年简述题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

18、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19、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培养劳动者是教育目的的总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例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2、培养————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为适应时代要求我国教育目的中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

名词解释:素质教育、美育、智育

填空: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

2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4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

5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8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

1智育6创新精神实践能力7增强学生体质8五育

9我国第一次以立法形式完整表述教育方针的是()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单项选择:11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的是() A. 人才的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性全面发展的问题 B. 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C. 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是坚持学生的平均发展 D. 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12培养学生的()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的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0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11C 12D 13A 14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面向全体学生

16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陶行知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年A1985 B1986 C1987 D1988

18素质教育目标是稳定性与()的统一。 A 持续性B创新性 C 延续性D 发展性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 / 6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人本位论: 1、观点: 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2、代表人物: 卢梭。 他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 (二)社会本位论 1、观点: 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 2、代表人物: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概念是指教育者要达到的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 等方面的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 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 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 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者联系联系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命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

一。 区别 1.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2.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 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3.教育方针有时是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不具约束力, 教育方针是由政策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4.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对于教育生产产生的影响大于 教育目的。 特点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价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 理想。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 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作用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分类作用的特点价值性教育目的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社会情 操的人(“心有所属”) 功用性教育目的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 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 )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 2.教育目的是衡量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指导 3.(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旧式分工 C.社会主义制度 D.机器大工业生产 4.生活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洛克 C.斯宾塞 D.装斯泰洛齐 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从事智力劳动 C.从事体力劳动 D.接受教育 6.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A.抽象与具体 B.全面与片面 C.整体与部分 D.普遍与特殊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C.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 A.新课程改革 B.素质教育

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D.教育改革的实践 10.( )强调教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A.社会本位论 B.文化本位论 C.生活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l.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基本体育知识与技能 B.提高运动水平 C.增强学生体质 D.培养体育人才 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 ) A.1986年 B.1985年 C.1987年 D.1988年 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句话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 )的观点。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4.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D.面向全体学生 16.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 )提出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蔡元培 D.陶行知 17.《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其中“两全”指( ) A.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8.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教育实体的出现 C.学制的建立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2制度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和法规学习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和法规学习制度 乌海市第十七中学 2011年3月

十七中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教育政策和法规学习制度 一.学习要求 1.实行学习考勤制度,每次集中学习前点名,不得无故缺席或早退。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请假。如遇月、季、年末工作繁忙时,可顺延学习时间,除正常的集体学习外主张自学,提倡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要有计划地挤时间多读一些政治理论书籍,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努力成为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精英式工作者。 2.实行“述学”制度。年终干部考核要将个人自学和参加学习、学习收获、考核成绩情况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 3.适时召开学习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在认真做好集中学习、自学笔记的基础上,每个干部每学期要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上交学校,学校有关负责人员进行存档。 二.学习原则 1.实现个人发展与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相融合。将个人发展纳入校领导班子整体发展规划,使其明确发展目标,提升管理能力,促进学校领导班子的可持续发展。 2.强调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统一。紧密联系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学习理论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理论学习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团建设理论、加强教育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的学习,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管理法律法规。 四.学习方式

1、对与党建、共青团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家、省市、学校主要领导同志讲话、重要工作部署、政策理论法规及部领导要求学习的文件,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的方式学习。 2、采取轮流领学的办法,对干部进行组织工作业务知识讲座。即:各主管工作负责人根据各自管理的范围选定一个专题,自行准备授课内容,向干部讲解相关管理知识和开展工作的方法、措施,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 3、对一些必须掌握的理论和管理知识,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方针政策等,采取集中学习、督促自学的办法,提升学习效果。 4、组织教师收看的优秀电教片及各类警示教育片。 5、全年有计划地轮流组织干部赴外参观考察、学习培训,受训人员返校后要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形成报告,在集中学习会上交流。 6、对一些政策法规性强、理论层次深、专业要求较高的内容,邀请党校教师、有关方面领导、专家等作专题报告。 五.组织实施 根据学校安排,每周四下午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统一学习时间。单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具体时间及地点为单周四下午4:10—5:30团委书记办公室;双周组织参与教学管理系统集中开展的业务知识或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具体时间及地点为双周四下午2:00—5:30校会议室。 乌海市第十七中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内涵 (一)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工作。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属于理想的范畴。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特点:1、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2、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方针的内容:(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2)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基本途径“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目的是方针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中长期规划》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时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三)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1、联系: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2、区别:A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范畴,属于教育政策范畴。B教育目的着

重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总要求;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C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有约束力;教育方针由政府和政党提出,对教育实践有约束力。D教育方针对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因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不只限于教育目的的规定,还涉及教育的性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三个作用: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作用的重要标准。

2016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制度

特岗教师招考《教育学》章节典型真题:教育目的与 制度 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制度 1.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 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相关知识点: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二、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一)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 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卢梭认为,人生下来是好的,可是一到了人的手中就变坏了。因此,儿童的教育要远离腐化的上层社会生活,远离充满罪恶的城市,主张把儿童带到乡村大自然的淳朴环境中,把他们从社会的不良影响下挽救出来,在教育中保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永恒主义者赫钦斯说:“一个公民或一个国民的职能……在不同社会之间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作为人的职能,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社会中都是一样的,教育制度的目的就是提高作为人的人。”马利坦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活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

岗培题库-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2018

高等教育政策与法规 1以下哪一选项是教育法治化的保障? A.守法 B. 立法 C. 执法 D. 司法 标准答案:A 2依法治国方略被写入宪法是在()。 A. 1997年 B. 1999年 C. 2010年 D. 2012年 标准答案:B 3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其中涵盖的内容包括()。 A. 健全人格 B. 知识与技能 C. 责任与担当 D. 社会主义价值 标准答案:A,B,C 1()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是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根本标志。 A. 规则意识 B. 契约精神 C. 自由平等意识 D. 法治社会 标准答案:D 2()是教师知法、守法、用法的保证。 A. 法治意识 B. 法治思维 C. 法治信仰 D. 科学研究 标准答案:C 3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尤其大学教师承担的职能更加多样,兼具的多重职能,有()。 A. 人才培养 B. 科学研究 C. 社会服务 D. 法治素养 标准答案:A,B,C 1. 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 C.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标准答案:D 2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A. 1976年 B. 1977年 C. 1978年 D. 1979年 标准答案:B 3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为哪些阶段? A. 院系调整 B. 教育大跃进 C. 文革 D. 改革开放 标准答案:A,B,C,D 1《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正式施行是在()。 A. 2011年 B. 2012年 C. 2013年 D. 2014年

教育目的制度--练习题教学内容

考试重点: 02、03、04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B邓小平理论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05、08年,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0年,马克思主义关于()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02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05、06年,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4()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C 2B 3D 4A 5D 6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 教育性质D教育目的 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 9.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 10.“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6D 7C 8A 9B 10B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 11.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12.“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3.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涤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10D 11A 12D 13A

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_必要_框架及限度_张烨

?新论? 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必要、框架及限度 张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政策的本质以及它与制度的关系模式决定了教育政策制度分析的必要。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应将教育政策纳入到与教育制度关联的关系模式中,放入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应该是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统一,而实现连接的桥梁则是对行动者策略行为的充分关注;作为方法论的制度分析,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制度差异的敏感性、注重制度发展史,关注观念与意识形态等心智结构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教育政策制度伦理公正的考量。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框架是建构的、开放的,同时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又是有限度的。 关键词:教育政策;制度分析;必要;框架;限度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06)06-0024-06 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Necessity,FrameworkandLimitation ZHANGYe (SchoolofEducation,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Abstract:Thenatureofpolicyanditsrelationshippatternwithsystemhavedeterminedthenecessityof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Theframeworkofthisanalysisshouldpositioneducationalpolicyinitsrelationshippatternwitheducationalinstitutionsandobserveitinthebackgroundof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alinstitutions.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shouldbetheintegrationofwholismandindividualisminmethodology.Enough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behaviorofeducationalpolicysubjectasitcanrealizetheintegration.Asakindofmethodology,institutionalanalysisischaracterizedbyitssensitivitytodifferencesoneducationalinstitutions,afocusondevelopinghistoryofinstitutions,closeattentiontotheinfluencesofintellectualfactorssuchasconsciousnessandideology.Finallytheinstitutionalanalysisshouldexaminetheethicalequityofeducationalpolicy.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isofgreatimportanceasakindofanalysisperspective.Itisconstructionalinanalysisbutithaslimitationsasmethodology. Keywords:policy;theinstitutionalanalysisofeducationalpolicy;necessity;framework;limitation 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必要 人们在讨论制度和政策时,经常存在这样一种倾向性:将其作为一对可以互换使用的概念,对其基本内涵与外延没有做实质性的区分。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种不良的发展倾向,忽略了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乃至当提起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时,既感到理所当然又觉得不知所云,从而导致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成为一个标签而缺乏实质内涵。那么,制度和政策是否可以作为不必区分的概念?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是否一定必要?它具备实质的内涵吗?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政策、教育政策的内涵,以及与制度的关系。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任何一个定义,都是整个理论的一个浓缩。概念的展开就是全部理论。对于政策实质的理解,其实也就反映着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的政策分析框架和政策解释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政策科学经历了把政策作为静态“文本”的

形势政策教育制度

昌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形势政策教育制度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渠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这一制度,有利于帮助全局干部职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发奋学习,健康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形势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 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宣传教育;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部崛起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的宣传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宣传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的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的宣传教育。 —1—

三、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 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全局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所需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办公室要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备。要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公开网站广播、电视,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正面引导。要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要根据质监工作的职能职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主要领导在周一例会上领学、自学与交流相结合。要抓住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资源,通过座谈会、例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要通过对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要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空间。 2014年4月20日—2—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66道题)1单选: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单选: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3单选: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是为了达到()的目的。 A.全民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4单选: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5单选: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青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6单选:()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7单选:()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单选: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性质 D.教育目的 9单选: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培养目标 B.考试 C.小学教育目的 D.教学内容 10单选: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发展方向 B.发展阶段 C.发展结果 D.发展进程 11单选: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法规 D.教育政策 12单选: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3单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4单选: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2020中国教育政策

2020中国教育政策 3月3日,长江教育研究院发布《2017教育政策建议书》。建议 书认为,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十 三五”时期教育发展和质量提高,必须始终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目标要求,必须加快教育制度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据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介绍,根据教育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建议书提出10点建议。 第一,学校制度改革:认真总结学制改革经验教训,坚持民主集中 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制改革。 第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坚持教育放、管、服改革,实施教育管、评、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第三,教育法律制度创新:建立教育立法与修法全国人大首席治理制,出台教育立法的治理标准和程序,健全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为教 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第四,教育督导制度创新:建立强化领导负责的多部门协调机制和教育“督政”常态化机制,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 强的领导支撑。 第五,教育人事制度创新: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完善乡村 教师荣誉制度配套措施,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 力的人才支撑。 第六,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创新:加快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 健全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教育质量评价的导向性作用、 评价性作用、监测性作用,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七,教育决策咨询制度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中国特色新型 教育智库,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第八,义务教育制度创新: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现城 乡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第九,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实施“学分银行”等个人学分累积与转换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学习型社会。 第十,办学体制创新: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民办学校 法人制度,促进和规范我国民办教育发展。 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了2017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 其中明确,对于实际居住的审核,将重点对过道房、车库房、空挂 户等情况进行核查,凡不符合实际居住条件的,均不得作为入学资 格条件。 另外,今年小学入学方面,还新增了“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积极稳妥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 的入学方式,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 多部门将联动审核入学资格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今年北京市幼升小将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探索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 结合的入学方式。 “加大对入学条件联审力度”,该负责人说,对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要求的将实施单校划片;不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的 将实施多校划片。将由各区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 年限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办法,“此举也将进一步增加学生进入优质 学校的机会。” 在小升初阶段,各区将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生分布、学校规模等因素,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合理划定学校服务范围,根据学生志 愿进行派位入学。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登记入学; 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在学区内随机派位入学,保证每 位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作用有导向功能、强制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利坦、赫钦斯、奈勒、马斯洛、萨特等。 的代表人物是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杜威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1902 和贯彻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必要性。 我国古代孟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关于教育目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简称学制,它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

体。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定制的系统学校制度,是 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1904 它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现代思想。 1912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 改为学校。它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六三三”学制。“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1993提出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重”(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1999 我国学校教育结构,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从类别上来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和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韩国教育政策制度分析介绍

韩国教育政策制度分析介绍 1)学校教育制度 韩国的学制采用6-3-3-4的阶梯式的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高中各为三年,大学四年。另外,还有2-3年制的专科大学。 2)韩国的高等教育 韩国的高等学校由一般大学,产业大学,教育大学,专科大学,广播通信大学,技术大学组成,一切高等教育机构都在教育人力资源部的管理之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设宗旨在于同时教育各种学问的基础理论和推动世界发展所需的应用理论,培育能够担任领导者的人才。一般大学的修业年限为4年,(中)医科大学为6年。 3)专科大学 韩国专科大学的修业年限为2-3年。自一九七八年创办专科大学以来,截至2001年,全国共有159所专科大学,学生总数为952,649名。其中,国立,公立17所;私立142所。随着产业化加速,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增,各类专科大学应运而生。专科大学的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出理论和实用技术双全的中间级技术人员。专科大学的教育课程有工学,农学,水产学,护理学,家庭经济学,社会福利工作学,艺能,体能等。按照专业,修业年限分为2-3年,护理学系,临床病理学系,物理治疗系,作业疗法系,牙科卫生系,放射线系,水产学系,工学系等的修业年限为3年,其余的为2年。

4)一般大学 修业年限为4年的一般大学总共有198所。医学,中医学,牙科大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大部分大学规定一个学期最多修业学分为24分,毕业时所需的最少学分为140分。各个大学按照自己的内部情况,规定修业学分,毕业时所需的最少学分,每个学期基本要修业的学分或最少学分,特殊学分的修业方法及限制条件,修业预科所需的学分等。教育课程分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科目再分为选修科目和必修科目。 5)语言学院 在韩国有多家大学作为附属设施开设有为外国人为对象的韩国语教育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叫作语学堂或语学院。 语言学校一般一年设有4个学期,第一学期10周,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9时到下午1时共4个小时。各班级学生数一般10人左右,均根据水平分班。能力分1-6级,新生要在各学期开始前接受笔试、口试,再安排合适的班级。完全从最初的1级开始到毕业的6级为止,正常的话一般为1年半时间。如读大学需要3级考试。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讲课稿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内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 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习题教学提纲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习题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习题 1.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作用。 A.导向 B.评价 C.激励 D.指导 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制定者的哲学观念 B.制定者的人性假设 C.制定者的理想人格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4.美国和前苏联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对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说明() A.国家的教育目的完全由政治制度决定 B.政治制度对教育目的没有影响 C.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目的 D.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5.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 B.社会生产力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D.政治经济制度 6.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方针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7.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C.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新课程改革 B.素质教育 C.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D.教育改革的实践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是指()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 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D.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地发展 11.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规定的教育目的。 A.壬演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12.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A.培养人的智力 B.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 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 1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两 句话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 体现了()的观点。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 论 14.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5.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属于普通中学在()方面的要求。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6.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能水平为目标属于()的内容。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7.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 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 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普通中学在()方面的要求。 A.劳动技术教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18.美育最高层次 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19.规定着一个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试题

第二章论述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一一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学校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 第三章教育目的 1、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解析】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解析】B。“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解析】D。 4、()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解析】C。教育目的。 5、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解析】D。教育目的的概念。 6、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解析】C。 7、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