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比例线段8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6
《成比例线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几何直观了解线段的比、比例线段的概念,会辨认比例式中的“项”,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探索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接受挑战、战胜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欣赏,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学重点: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概念的理解及基本性质的应用。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中应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的民主化,促进开放式教学的深入研究。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间,紧紧抓住“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条主线,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将面向全体、因生施教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我选用的是自学辅导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教学法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运用课件的演示、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维碰撞;自学辅导法,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应用意识发展数学能力。
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用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法,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
四、评价设计:1、关注过程评价,随时对学生的发现和想法进行鼓励与评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4·1线段的比1. 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注意点:(1)两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2)讨论线段的比时,不指明长度单位.(3)对两条线段的长度一定要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3. 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a 、d 叫做比例线段的外项,b 、c 叫做比例线段的内项) 4.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线段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反之也成立。
即如果ad =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5. 合比性质.6. 等比性质7.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区别和联系两条线段的比:=:或写成,其中,线段、分别叫做AB CD m n AB CD mn AB CD =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那么或。
m n k ABCDk AB k CD ==⋅2.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四条线段、、、中,如果与的比等于与的比,即,那么,这a b c d a b c d a b cd=如果,那么。
a b cdad bc ==a b cd =如果,那么。
a b c d a b b c dd =±=±如果,那么。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 ()0鹏翔教图1BCA 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间的关系. 若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 线段的比有顺序性,四条线段成比例也有顺序性.如dcb a =是线段a 、b 、c 、d 成比例,而不是线段a 、c 、b 、d 成比例.8. 注意点:①a:b=k,说明a 是b 的k 倍;②由于线段 a 、b 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 是正数;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 之外,a:b ≠b:a, b a 与ab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d c b a =, 则ad=bc; 若ad=bc, 则dc b a =1. 已知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是80千米,在某地图上测得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1cm ,则该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现量得该地图上太原到北京的距离为6.4cm ,则将两地实际距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千米.(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析】∴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为1:8000000∴太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6.4×8000000=51200000(cm )=512千米 点评:注意单位要统一.2.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16 cm 、10 cm.(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 【解析】(1)根据题意,得808000000千米=cm太原到北京的图上距离太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1800000090001=新安大街的实际长谎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90001=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因此,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是 16×9000=144000(cm ), 144000 cm=1440 m; 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是 10×9000=90000(cm ) 90000 cm=900 m.(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16∶10=8∶5 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实 际长度之比是144000∶90000=8∶5 由例2的结果可以发现: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 3.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cm ×2 cm ,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解析】根据题意,得矩形运动场的图上长度∶矩形运动场的实际长度=1∶8000 因此,矩形运动场的长是 2×8000=16000(cm )=160(m ) 矩形运动场的宽是1×8000=8000(cm )=80(m )所以,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长为160 m,宽为80 m4.为了参加北京市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活动,如果有两边长分别为1,a (其中a >1)的一块矩形绸布,要将它剪裁出三面矩形彩旗(面料没有剩余),使每条彩旗的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画出两种不同裁剪方法的示意图,并写出相应的a 的值. 【解析】方案(1):∵长和宽之比与原绸布的长和宽之比相同,(*)∴1311a a = 解得:a =3图4-1方案(2): 由(*)得axa 112111-==∴x =a1,a =2 方案(3): 由(*)得211ya = ∴y =a21 且11z a = ∴z =a 1 由aa 211+=a 得a =621图4-2方案(4): 由(*)得an ab a 11111-==m a a a 11-= ∴b =a1 n =1-21am =a 2-1∵m +n =1 ∴1-21a+a 2-1=1∴a =2522+(负值舍去)55.(1)如图,已知d c b a ==3,求b b a +和d dc +; (2)如果dc b a ==k (k 为常数),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解析】(1)由dcb a ==3,得 a =3b ,c =3d .因此,bbb b b a +=+3=4 ddd d d c +=+3=4 (2)d d c b b a +=+成立. 因为有dcb a ==k ,得a =bk ,c =dk .所以b bbk b b a +=+=k +1, dddk d d c +=+=k +1. 因此:ddc b b a +=+. 6. 在菱形ABCD 中,∠B =60°,求AC 与BD 的比值.【解析】设AO =x7.下图(1)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0),(5,4),(3,0),(5,1),(5,-1),(3,0),(4,-2),(0,0)的点O ,A ,B ,C ,D ,B ,E ,O 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2)中的鱼是将(1)中鱼上每个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的.AB O DCAC BD ABO B AB AO x ⊥∠=∠===,,则123022又菱形中 ABCD AC x =2BO AB AO x x x=-=-=222223()∴==BD BO x 223∴===AC BD x x 2231333图4-4(1)线段CD 与HL ,OA 与OF ,BE 与GM 的长度分别是多少?(2)线段CD 与HL 的比,OA 与OF 的比,BE 与GM 的比分别是多少?它们相等吗? (3)在图(2)中,你还能找到比相等的其他线段吗? 【解析】(1)CD =2,HL =4,OA =415422=+, OF =41281022=+ BE =52122=+, GM =524222=+(2)2141412,2142====OF OA HL CD , 21525==GM BE . 所以,21===GM BE OF OA HL CD . (3)其他比相等的线段还有21====GL BD GH BC FG AB OM OE 8. 已知四条线段a =8cm ,b =4cm ,c =2.5cm ,d =5cm ,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若a =8cm ,b =0.05m ,c =0.6dm ,d =10cm 呢)? 【解析】分析先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比较最大和最小两线段长度的乘积与中间两条线段长度的乘积是否相等.(1)从小到大排列为c 、b 、d 、a ac =8×2.5=20,bd =4×5=20 ac =bd ∴成比例(2)先化成同一单位,并从小到大排列为b 、c 、a 、d b =5cm ,c =6cm ,a =8cm ,d =10cm bd =5×10=50,ac =6×8=48 bd ≠ac ∴不成比例9.(1)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2)如果f e d c b a ==,那么baf d b e c a =++++成立吗?为什么? (3)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成立吗?为什么. (4)如果d c b a ==…=nm (b +d +…+n ≠0),那么b an d b m c a =++++++ 成立吗?为什么.【解析】(1)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 ∵d cb a = ∴d cb a =-1-1 ∴dd c b b a -=-. (2)如果f e d c b a ==,那么baf d b e c a =++++ 设fe d c b a ===k ∴a =bk ,c =dk ,e =fk ∴bak f d b f d b k f d b fk dk bk f d b e c a ==++++=++++=++++)((3)如果dc b a =,那么d dc b b a ±=±∵d c b a = ∴d c b a =+1+1 ∴dd c b b a +=+ 由(1)得ddc b b a -=- ∴dd c b b a ±=±. (4)如果d c b a ==…=n m(b +d +…+n ≠0)那么b a n d b m c a =++++++设d c b a ==…=nm =k ∴a =bk ,c =dk ,…,m =nk ∴bak n d b m d b k n d b nk dk bk n d b m c a ==++++++=++++++=++++++ )(10.已知:d c b a ==fe=2(b +d +f ≠0) 求:(1)f d b e c a ++++;(2)f d b ec a +-+-;(3)f d b e c a 3232+-+-;(4)fb e a 55--.【解析】∵d c b a ==f3=2 ∴a =2b ,c =2d ,e =2f∴(1)f d b f d b f d b f d b f d b e c a ++++=++++=++++)(2222=2(2)fd b f d b f d b f d b f d be c a +-+-=+-+-=+-+-)(2222=2(3)f d b f d b f d b f d b f d b e c a 32)32(2326423232+-+-=+-+-=+-+-=2(4)f b f b f b e a 510255--=--=fb f b 5)5(2--=211.已知a ∶b ∶c =4∶3∶2,且a +3b -3c =14. (1)求a ,b ,c (2)求4a -3b +c 的值. 【解析】(1)设a =4k ,b =3k ,c =2k ∵a +3b -3c =14 ∴4k +9k -6k =14 ∴7k =14 ∴k =2 ∴a =8,b =6,c =4(2)4a -3b +c =32-18+4=1812的面积.精析:根据比例的性质及已知条件求出a 、b 、c 的值,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析】解之得:k =5∴△ABC 是以a =15cm ,b =20cm 为两条直角边,以c =25cm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点评:比例实际上是比例性质的应用问题。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图形的相似》第二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基本事实“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2、经历上述探究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与方法.3、通过交流合作,体会到其重要性,感悟几何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2011版新课标新增内容,按照《标准》规定,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内容作为基本事实,它是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基础.在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教材呈现的顺序是:特殊→一般→特殊.具体来说,教材首先借助方格纸这一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由特殊到一般地逐步归纳、猜想,进而明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然后把这一基本事实特殊化(应用在三角形中),得到它的一个推论,从而为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作准备.由于基本事实不需要推理证明,所以本节内容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直观归纳出结论即可,所以重点就是能找出对应线段,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推论,并能简单应用.学情分析:由于学生通过对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主要是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而通过对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对相似图形有了直观的印象,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及成比例线段,通过方格纸的直观性,合作探究,了解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并通过对其进行证明,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为后面相似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正好是建立在成比例线段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如何理解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变式应用.评价设计: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及课堂展示环节二三,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环节二、三、四检测目标2的达成。
相似形——比例线段学习目标及要求1、了解相似图形、相似多边形、相似比及比例线段等概念。
2、了解比例线段的性质。
3、了解黄金分割比及黄金数。
知识点1:相似多边形从几何直观上来说,两个图形如果形状一致,而大小不同,则称这两个图形相似,具体到多边形,称之为相似多边形。
从严谨定义上来说,如果两个多边形各边成比例,各角相等,则称这两个多边形为相似多边形。
知识点2:比例线段1、线段的比:如果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则m ∶n 就是线段a ,b 的比,记作a ∶b =m ∶n 或a mb n=,其中a 叫做比例前项,b 叫做比例后项。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相同,则称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例如线段a 、b 、c 、d ,如果a c bd=,则称线段a 、b 、c 、d 成比例线段,这里要注意,a 、b 、c 、d 必须按顺序写出,不能写成b c a d=或a d bc=。
3、比例外项、比例内项、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 若a cb d=,则称a 、d 为比例外项,b 、c 、为比例内项,d 为第四比例项,如果b =c ,则称b为a 、c 的比例中项。
知识点3: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如果a c b d =,则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bd 得ad bc =。
2、合比性质:如果a c b d =,则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加上1或-1得a b c d b d ±±=。
3、等比性质:如果nm dc b a === (0≠+++n d b ),则nm dc ba nd b m c a ====++++++ ,运用这个性质时,一定要注意0≠+++n d b 的条件。
知识点4: 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P 、PB (AP >PB ),如果AP 是线段PB 和AB 的比例中项,则线段AP 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P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成比例线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1《成比例线段》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判定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成比例线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线段、射线、直线等。
但他们对成比例线段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成比例线段的判定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成比例线段的定义,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成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判定。
2.成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判定。
2.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成比例线段的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
2.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3.准备好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成比例现象,如相框、梯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与成比例线段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成比例线段的定义,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模型,展示成比例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判断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讨论成比例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分组思考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成比例线段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是否存在?如何应用?教师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初二数学【教学进度】几何第二册第五章第二册第五章 §5.2 [教学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比例定理定理 [重点难点剖析] 一、主要知识点一、主要知识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三角形一边.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平行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或两边的延长线)(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即课本例6):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二、重点剖析二、重点剖析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是研究相似的最重和最基本的理论,同时,同时,它也是直接证明线段成比例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例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定理的基本图形定理的基本图形∵l 1∥l 2∥l 3 ∴DFEFAC BC DF DEAC AB EF DEBC AB === ①对应线段是指一条直线被两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与另一条直线被这两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对应。
应。
②为了强调对应和②为了强调对应和记忆记忆,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形象化语言记忆上面所列三组比例式:,可以使用一些简单形象化语言记忆上面所列三组比例式:EF DE BC AB = , 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可以说成“上比下等于上比下” DF DEAC AB =, 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可以说成“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DFEFAC BC =, 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可以说成“下比全等于下比全”等 2.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即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的推论)(即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的推论) 基本图形基本图形L L L 图1-(1)CFA B E D FC图1-(2)3E D 12B A F3L C 图1-(3)2L L 1BE A 图1-(4)FL 3CL 2L 1B D A 3L 2L L 1(D)(E)AB CD EFl 123l l 图3图4A D B C E 图5C B E F G A D∵DE ∥BC ∴ ACCE AB DB AC AE AB AD ECAEDB AD === ①图2—(1),图2—(3)称为“A ”型,图2—(2)称为“X ”型”型 ②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②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 3.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的逆命题。
比例线段与黄金分割【知识要点】1.把b a 的值叫做线段b a ,的比,若dc b a =,则称线段d c b a ,,,成比例线段。
2.bc ad d c b a dc b a =⇔=⇔=::,其中d c b a ,,,分别叫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比例项,d a ,称为外项,c b ,称为内项;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3.n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我们称为比例尺,进行有关比例尺的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4.比例性质:①基本性质:bc ad d c b a =⇔=;②反比性质:cd a b d c b a =⇔=; ③更比性质:a b c a d c b a =⇔=; ④合比性质:d b c b b a d c b a ±=±⇔=; ⑤等比性质:n n b a b a b a b a === 332211,则112121b a b b b a a a n n =+++++ 5.比例中项:若ac b =2,则称b 是ac 的比例中项6.若点P 分线段AB 得到较长线段是较短线段和整条线段的比例中项,则称点P 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7.215,215--==较长线段较短线段整条线段较长线段叫做黄金比值。
8.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ABC 中,DE ∥BC 那么1、EC AE DB AD = 2、BC DE AC AE AB AD == 3、ACEC AB DB = 9、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判定:△ABC 中,EC AE DB AD = AC AE AB AD = ACEC AB DB = 知其一,则DE ∥BC 10、三角形重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中线交于一点。
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重心的性质: 1、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2、重心和三角形任意两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典型例题】例1.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a =2,b =3,c =2,d =3B.a =4,b =6,c =5,d =10C.a =2,b =5,c =23,d =15D.a =2,b =3,c =4,d =1例2. 已知线段a 、b 、c 、d 满足ab =cd ,把它改写成比例式,错误的是( )A.a ∶d =c ∶bB.a ∶b =c ∶dC.d ∶a =b ∶cD.a ∶c =d ∶b例3. 若a =2,b =3,c =33,则a 、b 、c 的第四比例项d 为________例4. 若ac =bd ,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dc b a = B.c c bd d a +=+ C.c d b a =22 D.d a cd ab = 例5. 已知dc b a =,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2∶d 2 B. a ∶d =c ∶bC. a ∶b =(a +c )∶(b +d )D. a ∶b =(a -d )∶(b -d )例6.已知5:4:2::=c b a ,且632=+-a b a ,求c b a 23-+的值。
初二数学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二. 重点、难点: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合比性质、等比性质;黄金分割点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难点:比例的性质的应用,黄金分割点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的应用。
三. 知识结构:1. 比例线段:2. 比例中的项:a :b a —比的前项,b —比的后项a b c d=a b c d 、、、——比例的项 a b c d ::比的内项↓=↓ d ——比的第四比例项比的外项3. 比例中项:若a b b c ::=,则b 叫a 、c 的比例中项。
4. 比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 a b b c b ac ::::=⇔==⇔=⎫⎬⎭2内项之积=外项之积 比的合比性质: a b c d a b b c d d=⇒±=±(注意:在分子上加分母) 比的等比性质: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0 5. 黄金分割点A C B若AC 是AB 、BC 的比例中项,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AC AB BC AB AC AC BCAC AB BC AC20618=⋅==≈⎧⎨⎪⎪⎪⎩⎪⎪⎪. 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l 1l 2l 3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B BC A B B C AB AC A B A C AB A B BC B C ===⎧⎨⎪⎪⎪⎩⎪⎪⎪''''''''''''7.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到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AD E AAB C B C(1)(2)(3)【典型例题】例1. 已知x y a b c d ===23,求(1)x a c y b d++++(2)x a c y b d -+-+22 解:(1)由合比性质x a c y b d ++++=23 (2) x y a b c d==, ∴=--==x y a b c d 2223 ∴-+-+=x a c y b d 2223例2. 已知a b c 234==,求a b c a b c++++232。
第九章图形的相似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
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通过对方格纸中成比例线段的探究,了解了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并在探究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经验,培养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对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的演绎证明,也进一步发展了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设疑,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设疑,引入新课内容:教师提问: (1)什么是成比例线段?(2)你能不通过测量快速将一根绳子分成两部分,使得这两部分的比是2:3 ? 目的:(1)复习成比例线段的内容,回顾上节课通过方格纸探究成比例线段性质的过程。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教学案例一、问题背景变式教学在数学教育领域的使用是常见的,其课堂实施形式较多体现在基本概念的变式、数学命题的变式、图形的变式、解题的变式(如: 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等,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过程性变式与杜宾斯基(Ed Dubinsky )的 APOS 学习理论不谋而合,他们都认识到作为学习结果的“图式构建”离不开“操作和过程”这两个重要环节,而过程性变式应该是执行“操作和过程”这两个环节的有效的教学形式。
二、内容简介九年义务教育北京师大版8年级下《相似图形》一章是初中几何非常重要的一章,它既是“全等图形”的深化和提高,又是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必须的基础,本章有许多探索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
在本章中研究过程性变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现实性。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学生学习《相似图形》特别是“相似三角形”的重要前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源于一个基本定理,图形也是基于一个图形的变式,因此,我试图通过变式教学的引入,通过对一个基本图形的研究解决一系列变式图形的问题,突破这些教与学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过程性变式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过程(一)基本图形的确立和猜想的获得 ● 特殊图形的观察与测量1. 在练习本上画出两条平行线 l 1、l 3,以及第三条直线 a 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于点 A和 C , 过 AC 的中点 B 作 l 1的平行线 l 2,则 1BCAB=,请再任作一条直线 b 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相交于 D 、E 、F 。
(如图一)学生在测量的基础上求出 EFDE的值为:1, 0.97,1.01 ………..等,大都很接近"1"。
初步得到: EFDEBC AB =(图一) (图二) (图三)l 3l 2l 1l 3l 2l 1l 3l 2l 12、改变 B 点的位置,使得21BC AB =,重复上述操作过程。
(如图二) 学生在测量的基础上求出EFDE的值为:0.49,0.52,0.52,0.5 等, 大都很接近"21 "。
数学教案-比例线段八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建议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容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容易产生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容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特别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意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m、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或写成,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的k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意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出:(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m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认识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学生掌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 ”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小结】1.两条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应注意的问题.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七、布置作业教材P210中2、3.。
初二数学黄金比例的练习题黄金比例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关系,常常出现在数学中。
在初二数学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与黄金比例相关的练习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初二数学黄金比例的练习题。
练习题一:已知一条线段AB的长度为8cm,将其分为两部分,使得A到其中一部分的距离与整个线段的长度之比等于整个线段的长度与B之间的距离之比。
求两部分线段的长度。
解答:设A到其中一部分的距离为x,整个线段的长度为8cm,B 到整个线段的距离为8-x。
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x/8 = 8/(8-x)解方程可得:x = 4,8-x = 4因此,两部分线段的长度分别为4cm和4cm。
练习题二:一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为黄金比例,已知长为10cm,求宽。
解答:设长方形的宽为x,根据黄金比例,可以列方程:10/x = (10+x)/10解方程可得:x = 6.180和-6.180,由于宽不能为负数,所以宽为6.180cm(保留三位小数)。
练习题三:一根竹子分为三段,已知第一段与第二段的长度之比为黄金比例,第一段与整根竹子的长度之比为黄金比例的平方,求各段长度。
解答:设第一段长度为x,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x/(x+y) = (x+y)/zx/z = (x+y)/10解方程可得:x = 2.618,y = 4.236,z = 6.854(保留三位小数)。
练习题四:一个矩形的长为黄金比例的平方倍于宽,已知宽为6cm,求长。
解答:设矩形的长为x,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x/6 = (x^2)/x解方程可得:x = 6.854(保留三位小数)。
练习题五:一段铁链分为两部分,已知第一部分与整段铁链的长度之比为黄金比例,第二部分与整段铁链的长度之比为黄金比例的平方,求各部分长度。
解答:设第一部分长度为x,根据题意,可以列方程:x/y = (x+y)/zx/z = (x+y)/z^2解方程可得:x = 1.618,y = 2.618,z = 4.236(保留三位小数)。
若,则,(或;或) 图1-1 定理的证明定理的证明过A 点作AN ∥DF ,交l 2于M ,交l 3于N 点,连接点,连接 BN 、CM(如图(1-2) 图1-2 ∵∴AM=DE MN=EF 在△ACN 中,有. ∵BM ∥CN ∴S △BCM =S △BMN∴ 亦即亦即如何理解定理结论中“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呢?呢? “对应”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图1-1中,在的条件下,可分别推出如下结论之一:名师堂八年级数学第九讲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反面也可用辅助平行线转移比例.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1-1(1) 简称“上比下”等于“上比下”(2) 简称“上比全”等于“上比全”. (3) 简称“下比全”等于“下比全”把这个定理运用于三角形中就得到它的重要推论.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直线的判定和性质(“A”、“X”型) 主要的基本图形:主要的基本图形:(图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分线段成比例 (图2) 图1、2中,有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可看作性质1).及其及其逆定理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可看作判定). 以及定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可看作性质2). 对“A”、“X”型的特征分析:A 点是两相交直线的点是两相交直线的交点交点,D 、E 和B 、C 是两平行线和相交直线的交点,(共5点),其中作比的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D :AB=AE :AC 中,A 、D 、B 在一条直线上,A 、E 、C 在一条直线上.)在作辅助线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这些特征.而可以作比的六个点中如果有两个点是同一个点,那么过这个点作平行线往往可以一举多得. 注意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没有逆定理(2)判断平行线的条件中,只能是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被判断的被判断的 平行线本身不能参与作比例) (3)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图3,DE//BC ,则DF :FE=BG :GC (4)由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平行线本身没有参与作比例,因此,有关 平行线段的计算问题通常转化到“A”、“X”型中.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例1.如图2-1 已知△ABC 中AB=AC ,AD ⊥BC ,M 是AD 的中点,CM 交AB 于P ,DN ∥CP 交AB 于N ,若AB=6cm ,求AP 的值例2.(如图2-2)图2-3 已知已知直线直线截△ABC 三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于E 、F 、D 三点且AD=BE. 求证:EF :FD=CA :CB. 图2-2 证法(二) 过E 作EP ∥BA 交CA 的延长线于P 是解决此问题的第二种辅助线作法. 证法(三) 过D 作DN ∥BC 交AB 于N 也可解决此问题. 例3.AM 是△ABC 的中线,P 是AM 上任意一点,BP 、CP 的延长线分别交AC 、AB 于E 、D 两点. 求证:DE ∥BC. 分析:如图2-3 练习1.选择题:.选择题:(1)如图,AB∥CD∥EF,则在图中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 ) A.B.C.DA.2 B.3C.DA.B.C.D.(4)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DE∥BC ,,则等于( ) A.B.C.D..(2)如图,△ABC中,G是BC中点,E是AG中点,CE的延长线交AB于D,则EC:DE的值为( ) .(3)如图,在△ABC中,DE∥BC,则下列,则下列比例比例式成立的是( ) (5)如图,△ABC中,DE∥AC交AB、BC于D、E,如果AB=7cm,AC=5cm,AD=3cm,则DE=( ) A.B.C.DA.B.C.D的面积的,求EC的长. .(6)如图,在△ABC中,如果DE∥BC,DF∥AC,则下列,则下列比例比例式中不正确的是( ) .2.已知:如图,△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DE∥BC,AD:DB=2:3,AC=a,求DE的长. 3.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DE∥BC,△BCD的面积是△ABC4.如图,△ABC中,AD是中线,点F在AD上,且AF:FD=1:2,BF的延长线交AC于E,求AE:EC=?能力提升例1 已知:如图5-195-19,,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AB∶AC=BD∶DC.例2 求证:求证: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的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即图5-20中,中,AB=AC AB=AC AB=AC,,P 为底边BC 上任意一点,PR⊥AB 于点R ,PQ⊥AC 于点Q ,BH 为腰上的高.求证:证:PQ+PR=BH PQ+PR=BH PQ+PR=BH..分析一 参阅例3的分析一.的分析一.分析二 如图5-225-22,△ACP ,△ACP 和△DCQ 应该全等,反之,只要证明了它们全等,问题就解决了.在这两个三角形中,个三角形中,AC=DC AC=DC AC=DC,∠ACP=60°,∠DCQ=180°-∠A ,∠ACP=60°,∠DCQ=180°-∠A CD CD-∠BCE=180°-60°-60°=60°,从而-∠BCE=180°-60°-60°=60°,从而例3 已知:如图5-215-21,△ABC ,△ABC 中,∠A 为直角.以AB AB,,AC 分别为边向外侧作分别为边向外侧作正方形正方形ABDE ABDE,,ACFG ACFG,线,线段CD CD,,BF 分别与AB AB,,AC 相交于点X ,Y .求证:.求证:AX=AY AX=AY AX=AY..分析一 如图5-215-21((a ),由于AX∥ED,AY∥GF,所以出现了两组成AX∥ED,AY∥GF,所以出现了两组成比例线段比例线段,在这些成比例的线段中,除AX AX,,AY 外,其余的线段都是两个已知正方形的边,因此AX=AY 应该能用应该能用平行线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证明.到证明.分析二 如图5-215-21((b ),连结线段EX EX,,GY GY,得到△CEX ,得到△CEX 和△BGY.这两个三角形的边CE=BG CE=BG,又,又AX 实际等于AY AY,所以△CEX ,所以△CEX 和△BGY 应该有相等的应该有相等的面积面积.反过来,如果证明了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问题也就解决了.而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需要进行等积变形.这只要连结线段AD AD,,AF AF,,那么S △ACD =S △CEX ,S △BAF =S △BGY ,所以只需证明S △ACD =S △BAF .但这.但这很简单很简单了.了.例4 已知:如图5-225-22,,C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以AC AC,,BC 分别为边在AB 同侧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线段AE AE,,CD 相交于点P ,线段BD BD,,CE 相交于点Q .求证:.求证:CP=CQ CP=CQ CP=CQ..。
比例线段-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在图形上应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比例关系式,求解未知数。
二、教学内容1.比例线段的概念及性质。
2.在平面图形中应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比例关系式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在图形上应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应用比例线段的知识时,需要注意比例关系式的使用方法,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和性质,将这些概念和性质在黑板上列出来或打在PPT上,方便学生记忆。
2. 讲解基础概念讲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如何表示比例线段,数学符号的表示法,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
3. 练习应用1.给学生几道简单的练习题,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解题。
2.引导学生在平面图形中,应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给学生一些例题,让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使用比例关系式,求解未知数。
4. 整合知识点对比例线段概念、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比例关系式和未知数的求解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答,强化他们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5.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出一些关于比例线段的练习题,通过组随机抽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6. 总结归纳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比例线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比例线段知识的记忆和复习。
六、教学资源1.数学课本2.课件、PPT七、教学评估1.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评定学生对比例线段知识的掌握情况。
2.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
八、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黑板或PPT等方式,讲解比例线段的基本知识点。
2.组合拼图法:将一些基础图形分拆成若干部分,学生通过组合拼图的方式,来理解比例线段的知识点。
3.互动探究法: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通过发言和思考来探究比例线段知识的深层次内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例线段与黄⾦分割典型例题讲解与练习个性化辅导讲义(2012 ~ 2013 学年第 1 学期)任教科⽬:数学授课题⽬:相似图形1年级:⼋年级任课教师:教导主任签名:__________⽇期:2013、4、28⼀.知识的回顾⽐例定义:表⽰两个⽐相等的式⼦叫⽐例.1、如果a与b的⽐值和c与d的⽐值相等,那么a c=b d或a∶b=c∶d,这时组成⽐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2、如果选⽤同⼀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AB∶CD=m∶n,或写成AB m=CD n,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的前项和后项.3、如果把mn表⽰成⽐值k,则AB=CDk或AB=k?CD.4、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等于c与d的⽐,即a c=b 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例线段,简称⽐例线段.5、黄⾦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AC B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分割点,AC与AB的⽐叫做黄⾦⽐.其中AC∶AB≈0.618.6、引理:平⾏于三⾓形的⼀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形的三边与原三⾓形三边对应成⽐例.相似三⾓形:三⾓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例的两个三⾓形叫做相似三⾓形.相似多边形:各⾓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叫做相似⽐.⼆、⽐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a c=b d。
如果a c=b d(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性质:如果a c=b d,那么a b c b=b d±±。
3、等⽐性质:如果a c m==b d n(b+d++n≠0),那么a+b+=b+d+bm an4、更⽐性质:若a c=b d,那么a b=c d。
比例线段(2)
【教学目标】
A(了解)1. 知道比例线段的概念,能说出比例关系式中比例的内项、外项、第四比例项和比例中项.
2. 通过与小学所学有关比例的知识的类比,学习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进一
步体会类比的方法.
3. 通过等比性质的证明以初步渗透“参数”(设比值为“k”)的思想方法. B(理解)能熟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熟记并会证明比例的合比性质与等比性质.
C(掌握)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
等比性质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里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口答下列问题:
(1)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应记为:。
(2)已知2:3=4:x,则:x= 。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两条线段的比,本节课就来学习比例线段。
1.引入概念:
(1)比例线段及其相关概念
问题1:在矩形ABCD和A’B’C’D’中,AB=50,BC=25,A’B’=20,B’C’=10。
求线段AB:BC和A’B’:B’C’的值,它们有
什么关系?(学生计算并找出它们
的关系)
由以上例题引出“比例线段”
的概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已知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a 、b 、c 、d 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线段d 叫做a 、b 、c 第四比例项。
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
c b b a =(或a :b =b :c ),那么线段b 叫做线段a 和c 的比例中项。
(2)“比例线段”和“线段的比”的区别
问题2:“比例线段”和“线段的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
结论:线段的比是指两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比例线段是指四条线段之间的关系。
(3)注意:概念的有序性
线段的比有顺序性,a :b 和b :a 通常是不相等的。
比例线段也有顺序性,如
d c b a =叫做线段a 、b 、c 、d 成比例,而不能说成是b 、a 、c 、d 成比例。
第四比例项也有顺序性,如d
c b a =中,线段
d 叫做a 、b 、c 的第四比例项,而不能说成“线段d 叫做b 、a 、c 的第四比例项”。
2.比例的性质:
(1) 比例的基本性质
问题3:前面我们已经回答了,如果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ad =bc ,即比例的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那么如何证明呢?(引导学生一起证明)
问题4:试说出这个性质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如何证明?(由学生完成) 结论:ad =bc ⇔ a :b =c :d .
问题5:如果a :b =c :d 中的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当a :b =b :c 时,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学生口答)
结论: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a :b =b :c ⇔ac b =2.
(2) 合比性质
问题6:刚才我们用等式的性质证明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我们继续用等式的性质,能否得到比例的其它性质呢?比如:在比例式
d
c b a =的两边都加上1,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推出合比性质) 结论: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问题7:请仿照上面的方法,证明“如果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P205.练习2).
合比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3)等比性质
问题8:购物中的比例 五角钱买两支铅笔,一元钱可以买四支铅笔,那么一元五角钱可以买多少铅笔?这里隐藏了比例的什么性质呢? 分析:买铅笔所用的钱与铅笔数量的比(4
100250==25),其结果(25)就是铅笔的单价,一元五角钱是把两次买铅笔的钱数相加,六支铅笔是把两次买的铅笔数相加,其单价并没有变化(254210050=++),可见4100250==4
210050++. 问题9:试猜想n
m f e d c b a =⋅⋅⋅===(0≠+⋅⋅⋅+++n f d b ),与n
f d b m e c a +⋅⋅⋅++++⋅⋅⋅+++相等吗?能否证明你的猜想?(引导学生从上述实例中找出证明方法) 等比性质:如果n m d c b a =⋅⋅⋅==(0≠+⋅⋅⋅++n d b ),那么n d b m c a +⋅⋅⋅+++⋅⋅⋅++=b a . 问题10:等比性质中,为什么要0≠+⋅⋅⋅++n d b 这个条件?
3.例题(P205.练习1第(2)小题)
从ad =bc ,根据什么性质可以得到d :b =c :a ?从ad =bc ,还可以得到哪些比例?
解:从ad =bc ,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ab )可以得到
a
c b
d =(即d :b =c :a ), 从ad =bc ,还可以得到下面7种比例: ∵ad =bc ,两边同时除以ac 得:
a
b c d =(即d :c =b :a ); 两边同时除以bd 得:d
c b a =(即a :b =c :
d ); 两边同时除以cd 得:d b c a =(即a :c =b :d ); 另外,把上面的4个比例式中的左右两边对调,还可以得到4个比例式,即:
b d a
c =;c
d a b =;b a d c =;c
a d
b =. (这8个比例式不需要学生记忆,只要能正确地写出需要的那一个就可以了。
)
三、 课堂练习:
1.若m 是2、3、8的第四比例项,则m = ;
2.若x 是a 、b 的比例中项,且a =3,b =27,则x = ;
若线段x 是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且a =3,b =27,则x = ;
3.课本P205.练习3。
4.若a:b:c=2:3:7,且a +b +c =36,则a = ; b = ; c = 。
四、
本课小结:
1.概念
比例内项 比例中项
a :
b =
c :
d a :b =b :c
a 、
b 、
c 的第四比例项
比例外项
a 、
b 、b 的第四比例项
2.比例的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a :b =c :d ⇔ad =bc ;
a :
b =b :
c ⇔ac b =2
. 合比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等比性质:如果n m d c b a =⋅⋅⋅==(0≠+⋅⋅⋅++n d b ),那么n d b m c a +⋅⋅⋅+++⋅⋅⋅++=b a . 3.等比性质的证明中渗透了设参数的思想,这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习题5.1A 组第4题;
2. 补充:已知a:b:c=4:3:2,且a +3b -3c =14,求a 、b 、c 的值。
【学生使用资料】
1.命题:如果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ad =bc 。
请说出这个性质的逆命题,它是真命题吗?请证明。
2.证明: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3.试猜想n
m f e d c b a =⋅⋅⋅===(0≠+⋅⋅⋅+++n f d b ),与n f d b m e c a +⋅⋅⋅++++⋅⋅⋅+++相等吗?能否证明你的猜想?
课堂练习:
1.若m 是2、3、8的第四比例项,则m = ;
2.若x 是a 、b 的比例中项,且a =3,b =27,则x = ;
若线段x 是线段a 、b 的比例中项,且a =3,b =27,则x = ;
3.课本P205.练习3;
4.若a:b:c=2:3:7,且a +b +c =36,则a = ; b = ; c = 。
布置作业:
1.课本习题5.1A组第4题;
2.补充:已知a:b:c=4:3:2,且a+3b-3c=14,求a、b、c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