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0-6岁)心理发展、教育与教学相关问题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
以下是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 儿童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儿期:触觉和听觉是初级感觉,视觉和嗅觉逐渐发展;幼儿期:感觉运动整合能力增强,动作逐渐精细;学龄前期:感觉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手眼协调进一步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幼儿期:能进行简单的类比思维,但思维仍受限于具体情境;学龄前期:操作思维逐渐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能力;早期学龄期:逐渐具备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发展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依恋行为和情感反应;幼儿期: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情感调节能力;学龄前期:情感表达更加成熟,开始体验到社会情感。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重点关注儿童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以刺激和反应的连续性为基础,强调通过条件反射和塑造形成习惯行为。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关注儿童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发现式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儿童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注重社会情境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4. 生态系统理论关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强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等不同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实践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情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效果。
2. 游戏教学法以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材料,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4. 亲子共读通过和家长一起阅读、讨论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发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案例1. 游戏中的认知培养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如堆积积木、穿珠子等,促进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幼儿心理学重点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新趋势;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2紧张型3淡漠型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2阅读理解障碍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症;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去适应(3)连续与阶段问题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或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共存(4)关键期问题2、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P55(1)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生态化: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手段和技术日益现代化(3)研究中的综合化趋势了解;在同一研究中使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去考察问题;强调多变量设计;研究方式综合(4)研究中的跨文化趋势跨文化研究:指就同一问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进行研究,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P621格塞而尔美——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主要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而学习只是对发展起一种促进作用;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奥——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美——人格发展渐成说3行为主义学派华生美——经典行为主义斯金纳美——操作行为主义班杜拉加——社会认知理论4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5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最近发展区(6)朱智贤、林崇德的心理发展观4、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P651人格结构和动力观早期将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后来又从另一角度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由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由本我发展而来,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使本我适应外界要求;超我由自我分化而来,是理想化的自我,遵循“至善原则”;2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说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11或13岁开始5、埃里克森的发展观人格发展渐成说P716、强化P761按性质分: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2按强化物分:条件强化、无条件强化3按强化程式分:连续强化、间隙强化固定时距强化、变化时距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变化比率强化7、幼儿心理学中着名的研究方法P501陌生情境研究法目前最流行、通用的测查婴儿依恋性质的方法2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临床法对儿童的观察、谈话与儿童的实物操作8、观察学习的过程P80注意:人们观察榜样的整个过程,是观察学习的开始;保持:观察者在头脑中保持先前观察到的信息运动复现:把头脑中保持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或游戏中表现出来动机作用:诱发观察者将获得的榜样的新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9、幼儿观察力的特征P115:目的性、精确性、持续性、逻辑性10、幼儿创造力的特点及表现P1671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比较简单和初级的;自发性强,表现相当广泛;主要表现为创造想象;2表现:在幼儿创造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奇心和创造想象的发展是两个最重要的表现;11、幼儿言语的分类P212外部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初步的书面言语;过度言语;内部言语;12、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2451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2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对幼儿交往发展的作用13、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P2751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3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14、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P2811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很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比较客观的评价15、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P150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自我中心主义: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16、同伴交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P3031有利于儿童发展社会认知与社会技能2对儿童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独特影响3有利于儿童情绪社会化、获得安全感、满足归属需要17、幼儿游戏的分类P3671按认知水平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感知运动思维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前运算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创造性游戏形式运算阶段11~18岁;2按社会性水平分帕登:偶然行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按教育作用分类: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18、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P3731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3丰富和调节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19、幼儿综合性发展障碍类型的问题行为P4301多动症ADHD:注意障碍,活动过多,冲动性,神经和精神发育异常;2自闭症: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语言交往方面的障碍,兴趣和活动方面的狭窄、刻板和重复性质;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惊恐湛碍即急性焦虑症20、印刻:奥地利习性学家落伦茨提出,小鸡、小鸭等通常将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最基本特征是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P1121、1882年,普莱尔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也被认为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P24 22、吉普森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初设计的视崖实验用于测量幼儿的深度知觉;P109。
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涉及到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1.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幼儿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生理功能的发育和个体意识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主要通过触觉、听觉和嗅觉来完成。
他们对母亲的依赖性很强,需要母亲的关爱和呵护。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等。
1.2 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幼儿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他们开始学习语言、思维和判断能力。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1.3 学龄前期(6-7岁)学龄前期是幼儿的第三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同伴相处。
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性别认同的意识,对异性产生好奇心。
二、幼儿教育方法2.1 游戏法游戏法是一种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法,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会合作与沟通;通过拼图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提问为导向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可以问:“为什么天会下雨?”然后引导幼儿观察现象、思考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幼儿在教育环境中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为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提供指导。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幼儿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渐发展和完善。
例如,幼儿在逐渐学会分类、概括,理解数量和空间关系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幼儿的情感发展除了认知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也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情感上,幼儿经历着丰富多样的变化。
他们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感受,并逐渐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的行为管理幼儿教育心理学也探讨了幼儿的行为管理问题。
幼儿时期,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模仿性和易受外界刺激的特点。
因此,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采取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是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幼儿教育心理学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文档《幼儿教育心理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讲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具体内容包括: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2. 幼儿情绪情感的种类及特点;3.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的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
难点:如何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幼儿教育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幼儿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幼儿教育问题;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幼儿教育;六、板书设计:幼儿教育心理学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情绪情感种类及特点3. 幼儿社会性发展阶段及特点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幼儿教育案例,并提出解决策略;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 深入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提高自身教育素养;3. 关注幼儿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为未来幼儿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幼儿认知发展特点:1. 感知觉发展:幼儿期是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感官体验。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教育心理学笔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它研究幼儿的学习、发展和心理特点,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幼儿心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结合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就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领域。
1.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之一,也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情感认知的重要性、语言能力的获得和社会交往的初步形成等。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幼儿独特的心理特征,对于教育工作者制定幼儿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根据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内容,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其特定的认知特征和发展规律。
维果茨基则认为,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师生互动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3. 幼儿情感认知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中,情感认知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强调了幼儿情感认知的重要性,指出情感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认知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和心理健康。
4. 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对于其认知发展和社会交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和指导。
北师大版《幼儿学习心理》教材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语言发展规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教育心理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与教育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也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旨在增进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并为幼儿教师提供指导。
一、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思考和模仿等活动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
根据研究,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包括:1. 感官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和探索周围的环境。
2. 前操作阶段:两岁至七岁,幼儿开始具备象征思维和语言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3. 具体操作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幼儿能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思考,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二、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对其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幼儿情感发展的内容包括:1. 自我意识:幼儿从一开始就有自我意识的培养,他们开始认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2. 情绪发展:幼儿的情绪发展日渐丰富和复杂,从最初的高兴、生气到后来的愤怒、难过等不同情绪的体验和表达。
3. 社会适应:幼儿的情感发展还与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通过社交和与他人的互动,幼儿能够发展出相应的解决冲突和合作的能力。
三、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幼儿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 同伴关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其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
2. 父母关系: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对其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父母的支持与指导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3. 社会规范:幼儿在社会中学会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规范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社会角色和道德价值观。
①幼儿学习者;②幼儿教育者;③环境与教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①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②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③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3.智力的本质:①智力是有机体适应周围环境的基本生命机能;②儿童的智力起源于他们的动作或行为;③智力的发展是认知失衡引起有机体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结果.4.维果斯基对认知发展论的影响:①认知发展论发生于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社会文化影响认知发展的形成;②儿童的许多重要认知技能是在与父母、老师以及更有能力的同伴的社会交往中发展起来的;③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行为主义学者认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是源于外部环境给予的强化作用,也就是说语言获得是经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联结而成。
6.无论是行为主义还是新行为主义,对学习均主张以下理论假设①客观主义;②还原主义;③决定论;④控制性。
7.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①应答性反应;②操作性反应。
8.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如果在一种操作反应后—无论是前是否有引发这一行为的刺激—伴随着环境与教育的强化,那么,这种反应的频率就会增加,幼儿就逐渐习得了某种被强化的行为。
9.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个体某种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而当某种刺激(通常是令人感到厌恶的刺激)消退或消失时,个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物。
10.负强化—反应概率增加;惩罚-反应概率降低。
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11.班杜拉的认知行为主义的新理论模式:①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参考替代学习,替代强化)②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③观察学习是规律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12.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在促进幼儿学习中的运用A。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一般指0-6岁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幼儿学习、行为、情感和人格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发展:主要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比如脑部发展、感知与认知发展、言语和语言发展、社会和情绪发展等。
2. 幼儿学习:探讨幼儿如何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探索性学习、观察学习、游戏中学习等。
3. 幼儿行为:分析幼儿的行为模式,研究其决定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形成适合的行为习惯。
4. 幼儿情感和人格:研究幼儿情感经验的形成和表达,以及幼儿人格的发展和塑造。
5.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针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研究适宜的教育和照顾方式,例如教师应如何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或教具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家长应如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等。
6. 幼儿教育环境:研究教育环境如何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包括物理环境(如教室布局,游乐设施等)和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社区)等。
以上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内容,但此领域覆盖的面非常广泛,还包含了很多其他内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嘿,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心理学那些事儿!作为一名资深幼儿工作者,我发现掌握幼儿心理学对于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幼儿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吧!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遵循阶段性原则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有阶段性。
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遵循发展性原则二、幼儿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认知活动。
2.认知发展任务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三、幼儿情感发展1.情感类型幼儿情感主要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焦虑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
2.情感发展任务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
我们要通过关爱、鼓励、陪伴等方式,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沟通、竞争等。
我们要创造丰富的社交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2.社会规范意识幼儿社会规范意识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五、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特点幼儿个性特点包括活泼、内向、胆小、独立等。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个性发展任务六、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心理辅导幼儿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治。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节的内容,重点讨论幼儿情感发展、自我认知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幼儿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及其心理动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掌握情感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2. 了解幼儿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引导幼儿建立积极自我认知的能力。
3. 分析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表现,培养教师有效指导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情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行因材施教。
重点:幼儿情感发展、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卡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贴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园所日常生活中的视频,让学员观察并思考幼儿在情感、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自我认知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视频中幼儿的行为表现,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读。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
5. 案例分享:分享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案例,让学员从中学习经验。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情感、自我认知与社会交往2. 内容:(1)幼儿情感发展(2)幼儿自我认知(3)幼儿社会交往能力3. 板书结构: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再分述各部分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幼儿情感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2)如何引导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3)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员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幼儿教师资格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几个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几位重要的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幼儿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其次,幼儿教师还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阶段。
幼儿教师在指导和评价儿童的学习成果时,需要根据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儿童学习理论幼儿教师还需要了解一些儿童学习的基本原理。
比如,了解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原则,即儿童通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来建构知识。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引导儿童的学习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此外,幼儿教师还需要了解儿童的学习风格和策略。
不同的儿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有的喜欢听讲解,有的喜欢动手实践。
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学习风格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在幼儿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儿童行为问题,如冲动和攻击行为等。
幼儿教师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保障学习环境和儿童的安全。
在处理儿童行为问题时,幼儿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原则,如正向激励和行为塑造等。
通过给予儿童适当的正向激励并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可以帮助儿童改变或调整他们的行为。
四、情绪和社会发展幼儿期是儿童情绪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教师需要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如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调节等。
了解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儿童的情绪问题。
此外,幼儿教师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社会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指通过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心理学知识点。
1. 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儿童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特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情感、言语和身体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能力,并为他们的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2.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幼儿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从感性认识向概念认识转变。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培育方法,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3. 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领域。
幼儿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幼儿的生长成长很有帮助。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幼儿在情感、社会交往、自我意识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幼儿开放、积极的情感表达和积极的社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4. 幼儿的性格养成幼儿的性格养成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幼儿的性格养成过程与其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者需要通过创造和谐愉悦的教育环境和体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基础,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性格的持续发展。
5. 幼儿教育策略幼儿教育策略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点以及性格特征,精细地设计教育方案,制定适宜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案,从而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
以上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部分重要知识点,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教育。
6. 鼓励自主探索和学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学习机会。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1.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感知、认知、语言和情感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情感和需求,逐渐发展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认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情绪和情感发展-基本情绪:幼儿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但还需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情感发展: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系,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
3.认知发展-感觉和运动发展: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运动行为进行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开始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4.社交与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交关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5.游戏与玩耍-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类型和特点:幼儿的游戏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性游戏等,它们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和虚构性的特点。
6.幼儿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的教学。
-情感支持:营造温暖、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参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7.儿童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可能因为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
-冲动与焦虑: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焦虑的行为,需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
2、幼儿教学特殊性。
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
3、幼儿的教材更广。
4、幼儿学习即活动。
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
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
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
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
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
(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
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
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发现法学习的局限:①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②“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是不可能的。
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
极少数学生;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一般教师很难掌握。
④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⑤发现法适合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主要以概念形成方式获得概念。
㈡、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即强调从一般到具体;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评价贡献:1、立足教学实际,将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有意义学习理论。
2、倡导逐步分化的演绎教学,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局限:1、偏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
2、教学思想不符合技能的掌握。
3、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㈠、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是生成的(建构的))2、学生观(学习者是主体)3、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动机:动机是激发、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类型: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照动机的起源分);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按照动机的起因不同分)。
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2、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的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迁移: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促进幼儿学习迁移的策略:1.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2.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3.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4.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社会性: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为积极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和表现的心理特征,如社会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行为等。
依恋:指儿童与经常接触的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强烈、持久、亲密的情感联系。
依恋的类型:①安全性;②回避性;③放抗性。
各种类型依恋对象(母亲)的特点:安全型依恋:(1)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和需要非常敏感并迅速回应;(2)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动来适应孩子;(3)积极的情感表达,充满爱抚;(4)积极鼓励孩子探究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5)喜欢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
回避性依恋:(1)对孩子的信号和需要不敏感(2)对孩子不感兴趣,不喜欢与孩子的身体接触,甚至躲避孩子的接触;3)对孩子怒气冲冲,常以生气、发火的方式对待。
反抗型依恋:(1)好像对孩子感兴趣,也愿意接触孩子,甚至亲密的身体接触;(2)对孩子的信号、需求常常错误理解,或捉摸不透,不能及时、恰当做出反应;(3)对待孩子的行为、态度多变,随自己的情绪、心境而定;(4)有时不守信用,哄骗孩子以求脱身。
早期依恋与儿童日后发展的关系:1、依恋对婴儿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2、依恋对儿童心理各方面发展具有广泛影响;3、早年依恋对儿童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可以预测今后依恋的发展。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推断。
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对他人观点的推断。
3-6岁的幼儿:自我中心或未分化的观点。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
是指儿童能够认识别人的情感,并且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体验别人的情感的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
儿童社会认知影响因素:1、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2、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3、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4、文化差异与幼儿的社会能力。
促进: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2、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3、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4、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同伴发展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1、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个体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后盾,归属的需要;(2)对社交能力、行为、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3)有助于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2、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3、对儿童的认知、学校适应、学习等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同伴关系的类型:①受欢迎型;②被拒绝型;③被忽略型幼儿社会性教育原则:1、情感支持原则;2、行为实践原则;3、榜样性作用原则;4、一致性原则;5、随机教育原则。
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培养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包括:1.对问题的敏感度,即发现新问题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不同寻常的思想的能力;5.再确定性,即善于采用多种方法和机制的能力;6.洞察力,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并进行意义变换的能力。
幼儿创造性: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幼儿创造性的影响因素:1、过于重视模仿和知识的灌输;2、限定幼儿的思路;3、过分苛求秩序幼儿创造性的教育与培养:1、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2、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3、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4、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一、读写萌发理论读写萌发:是指幼儿读写能力的获得是一个自然萌发的过程,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的。
主要观点: 1.语言发展包括听、说、读、写,是自然的发展历程,始于婴儿期,重点在生活情境中了解文字的使用的意义。
2.根据研究,幼儿不需指导,只要有文字的刺激就能学习。
故而环境中的学习远重于课堂教学。
3.口说和书写都是采用相似的学习策略。
4.尚未接受书写训练的幼儿,平时早已出现涂写乱画的行为。
二、全语言教育全语言教学观是一种逐渐发展、自然累积的教学观念,而不是单纯根据某一家的学说形成的,它是综合各相关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所发展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观。
主要观点:第一,全语言教学观。
第二,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
第三,让幼儿成为早期的阅读者和书写者。
第四,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
第五,教师的态度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启示:1.通过有意义的情境2.提供具探索性的读写教材3.提供自然情境下的阅读与涂写经验4.儿童犯读写上的错误时,应温和指导,持鼓励的平常心5.统整性的语言教学,将听说读写相互配合6.营造阅读的气氛,在真实、自然、完整、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幼儿自发的发展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