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的解题方法小结

  • 格式:doc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惟一性问题

存在惟一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题型,但往往被同学们所忽视。下面介绍其证明方法。 解决这类题型必须分两步论证。先证存在性,常用构造法,即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再证惟一性,常用反证法(或同一法)。

例:求证:过两条异面直线中一条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另一条直线平行。 分析;“有一个”——说明图形存在。“仅有一个”——说明图形惟一。 证明:(1)存在性

∴a b //

这与a 、b 是异面直线相矛盾,于是假设不成立 故过b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α与直线a 平行

立体几何中公理2的一个应用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此公理是立体几何中关于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它除了能判断两个平面是否相交之外,还能得出如下性质:

若A A l ∈∈=αβαβ,,且I ,则A l ∈。用此性质可解决如下题型:证明点在直线上。 以下举例说明。

例1. 已知∆ABC 的三边AB 、BC 、AC 所在的直线分别与平面α相交于E 、F 、G 三点,求证:E 、F 、G 三点共线。

证明:如图1,ΘI I AB E BC F EF EF ααα==⊂.,,联结,则

又平面平面又,

,平面,即是平面与平面的公共点。因此,、、三点共线。

EF ABC ABC EF AC G G G ABC G ABC G EF E F G ⊂∴==∴∈∈∴∈ααααI I .

.

图1

例2. 如图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AB 中点,F 为AA 1中点,求证:CE 、D 1F 、DA 相交于一点。

图2

证明:ΘE AB F AA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1

∴∴EF A B

A B D C EF D C

//////1111又因,

评注:证明三点共线或三线共点常常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

反证法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反证法在立体几何中用得最多,课本中有很多定理如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判定定理、平面和平面的平行判定定理等都是用反证法来证明的。具体地说,反证法常用来证明以下问题: 一、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例1. 求证: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AB 和CD 同时相交的直线AC 、BD 是异面直线。

证明:假设AC 和BD 不是异面直线,则AC 和BD 在同一平面内,设这个平面为α,由AC BD ⊂⊂αα,,知A B C D 、、、∈α,故AB CD ⊂⊂αα,。这与AB 和CD 是异面直线矛盾,于是假设不成立,故直线AC 和BD 是异面直线。

二、证明有关“惟一性”的命题

例2. 已知a 与b 是异面直线,求证过a 且平行于b 的平面只有一个。

证明:如图1,假设过直线a 且平行于直线b 的平面有两个α和β。在直线a 上取点A ,过b 和A 确定一个平面γ,且γ与α,β分别交于过A 点的直线c 、d 。由b//α,知b//c 。同理b//d 。故c//d ,这与c 、d 相交于点A 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从而过a 且平行于b 的平面只有一个。

三、证明直线在平面内

例3. 已知:直线a ⊂平面α,点A ∈平面α,直线AB//a ,求证:AB ⊂α。

证明:假设AB 不在平面α内。因为A ∈α,所以AB A I α=。由于a ⊂α,从而由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知AB 与a 是异面直线,这与AB//a 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故AB ⊂α。

四、证明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例4. 求证:两条平行线中一条与一个平面相交,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相交。 已知:a b a //,I 平面α=A ,如图2所示。 求证:直线b 和平面α相交。

证明:假设b 和平面α不相交,即b ⊂α或b //α。

(1)若b ⊂α,因为a b a //,⊄α,所以a //α,这与a A I

α=相矛盾。

(2)如果b //α,因为a//b ,所以a 和b 确定一个平面β,显然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设

αβI =c ,因为b //α,所以b c //。又a b //,从而a c //且a c ⊄⊂αα,。故a //α,这与a A I α=矛盾。

由(1)、(2)可知,假设不成立。 故直线b 与平面α相交。

浅议立体几何中的“动”与“静”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的两个方面,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它们互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解题中,既要善于动中觅静,以静制动,也要能够静中思动,以动求静,直到动静结合。

一、动中有静

例1. 如图1,已知正方体AC 1中,点E 在棱D 1C 1上运动,求A 1D 与AE 所成角的范围。

D E C 1

A 1

图1

B 1

D

分析:A 1D 与AE 所成角为异面直线所成角,求其大小通常要构造平面角,而AE 是动直线平面角难以构造,若考虑动直线AE 在面AD 1上的射影始终为AD 1且AD 1⊥A 1D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 1D 与AE 所成角为90°。 解:略。

例2. 在正方体AC 1中,对角线A 1C 上一线段PQ =1,AB =2,求三棱锥P —BDQ 的体积。 分析:P 、Q 位置没有具体限定,它只要满足在直线A 1C 上;PQ =1,所以只要选取Q (或

P )在C (或A 1)点即可解答。 解:如图2

A 1 D 1

B

(a )

D

A 1

D 1

B (b ) D

图2

V S S BC CD P BDQ BCD BCD -==⨯=⨯⨯=13121

2

222∆∆, 连AC ,过P 作PH ⊥AC ,则PH h =

而PH A A PQ A C PH PQ A C A A 1111123

23

3=⇒=⨯=⨯=

所以V P BDQ -=

23

9

二、静中有动

例3. 如图3,正三棱锥S —ABC 中,求两侧面所成角的范围。

S

B C

图3

分析:求两侧面所成角就要构造其二面角的平面角,再通过解三角形将角求出,而本题中棱长并未告之,显然常规处理难以奏效,若以运动的眼光,设三棱锥的高SO 无限增大,此时侧棱可近似看作与底面ABC 垂直,则△ABC 中的三个角可看作两侧面所成角即为

π

3

;同理当SO 无限缩短时,则三个侧面与面ABC 重合,两侧面所成角为π,综上可知两侧面所成角范围为ππ3,⎛⎝

⎫⎭

⎪。

例4. 如图4,四面体一条棱长为x ,其余棱长为1,体积为V ,求V f x =()的定义域和单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