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王艳丽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

金刚石、石墨、C

、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60

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

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

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

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知识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

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容易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预习各种碳单质,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

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而导致物理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

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碳的各种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通过对比,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通过预习,能够初步了解碳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会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3、灵活的运用对比、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体会团队合作的好处,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三、重点、难点

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CO、CO2的性质

3、Na2CO3、NaHCO3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并查阅资料,完成预习案。

(二)教师准备

1、将学生每六人编为一小组,每三组编为一大组。

2、编制导学案,帮助学生完成预习案。

3、准备实验用品(直尺、金刚石、石墨、C60模型、足球、等质量的碳酸钠

和碳酸氢钠固体、两支10mL的量筒、稀盐酸、两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镁条、酒精灯、试管等)。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