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班级 姓名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依此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依此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自主学习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实验的器材: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 为准。
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 _。
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要____________。
天平:(略)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 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
4.固体的密度ρ=12v v m-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 2。
4.液体的密度ρ=Vm m 21- 1、原理: 2、量筒的使用:(1)使用前:看 (看 和 )(2)使用时:平视 (俯视使读数偏 ,仰视使读数偏 )(3)使用后:整理仪器。
二、操作步骤:1、小明要测量某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请帮他排列正确的操作顺序:A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B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至平衡C 将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D 整理仪器E 将石块浸没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顺序为:。
石块密度为:2、比较甲乙两人测盐水密度时的操作步骤,判断谁测量更准确。
上述三种方法测得的密度,甲,乙,丙。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 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器材: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天平、容器、测量尺;3.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物质的密度会有差异?2. 展示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密度。
二、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先称量不同物质的块状样品的质量,然后通过测量尺测量它们的体积,最后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2.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并将实验结果汇总到PPT上展示。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分析实验结果: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密度会有差异?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讨论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材料的选择、金属铁道桥的建设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尝试计算其他物质的密度,并思考密度对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同时能够应用密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环节,需要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 成绩等次:____19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2.能写出密度的计算公式.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4.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记住纯水的密度ρ=1×103kg/cm 3[学习重点]熟悉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
[学习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课学导学]一、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自读课本49--50页内容,完成问题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______________(一般不同/一定不相同/相同)问题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______________(一般不同/一定不相同/相同)二、探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1.每组选择一种三个体积不等的同种物质(如铁块),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将数据记录在右表中。
2.各组再用量筒分别量出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出每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填入表格中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_______.(2)不同组之间进行交流,可以得到: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为了表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这种关系,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的概念.三、密度 自读课本51--52页内容,完成1.大量实验表明: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_,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_____.物质不同,其比值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把这种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它的物理含义是某种物质___________的质量.2.用m 表示物体的______,V 表示物体的______,ρ表示物质的______,则ρ=________.3.密度的单位为_________或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课本51--52页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讨论交流:(1)不同物质的密度____________,所以,可以利用密度____________(2)固体的密度一般______(较大/较小),气体的密度一般______(较大/较小)[课堂导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同种物质,m 与V 成正比.B.对同种物质,ρ与m 成正比.C.对同种物质,ρ与V 成反比.D.对不同物质,ρ与m 成正比.2.有一瓶食用油用掉一半,则剩下的半瓶油的密度 ( )A.密度为原来的一半B.质量为原来的一半C.体积为原来的一半D.质量、体积和密度都为原来的一半3.某种金属的质量为316g,体积是40cm 3,则(1)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合多少kg/m 3?20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其切去1/3,则剩余部分的质量是多少?密度又是多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育锻炼用的实心“铅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 3。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3. 能够应用物质密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入
1.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吗?密度是如何计算的?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不同物质的重量和大小的干系。
三、探究
1. 实验一: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a. 准备实验器械:天平、密度瓶、水、不同物质的样品。
b. 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c. 记录实验数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
2. 实验二:利用物体的密度判断材料
a. 准备实验器械:水、不同材料的小块。
b. 观察小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判断材料的密度。
四、总结
1. 密度的定义: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2.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3.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判断材料的性质。
五、拓展
1. 请同砚们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密度。
2. 请同砚们思考:密度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举例说明。
六、作业
1. 完成教室练习题,稳固对密度的理解。
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密度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七、反思
1.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你觉得哪些地方还不够理解,需要进一步进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发现身边的奥秘。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403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2月 日 姓名:1七年级科学上册§4.3.1 物质的密度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能说出密度的定义、写出密度的定义式(用符号表示)及每个字母表示的量。
2、能说出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密度的两个单位,并能对两个单位进行换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1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那么10毫升水的质量是 克;1厘米3铝的质量是2.7克,10厘米3铝的质量是 克。
由此可见:(1)同一物质体积越大,质量 (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不同物质,相同的体积,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
2、10厘米3铜的质量是89克,则1厘米3铜的质量是 克;10厘米3铁的质量是79克,则1厘米3铁的质量是 克。
如果把1厘米3取作单位体积,那么,我们可以说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填“相同或不同)。
我们把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定义式为:ρ表示 ,m 表示 ,V 表示 。
公式变形式:m= ,V= 。
密度的单位:(1) ,用符号表示是 。
(2) ,用符号表示是 。
4、1克/厘米3= 千克/米3;13.6×103千克/米3= 克/厘米3。
2.7克/厘米3= 千克/米3;19.3×103千克/米3= 克/厘米3。
【合作学习】1、认真阅读书本135页表4-4常见物质的密度,可知不同的物质具有 (填“相同或不同)的密度,可以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一般来说,固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气体的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从表中你还得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呢?2、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读作: 。
表示的含义 。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密度》导学案及教案设计导学案学习目标: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要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习重点:密度的概念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课前预习:1、天平在使用前应先_________,此时游码位于________处,使用时要用_______来取放砝码,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中,砝码放在_____盘中.2、举例说明如何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
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学习任务一:探究物质的密度提出问题:体积相同铁块和铝块,质量是否一定相同?体积大小不同的物质,质量是否一定不同?讨论交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看法。
猜想假设: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是什么?设计探究方案:1、选取作为探究的对象2、确定所测物理量3、选用作为探究的工具4、设计记录数据表格(详见P106表2-1)交流完善方案,确定最佳方案。
分组实验:测量铜块、铝快、水的质量和体积分析处理数据,归纳得出结论:1、同一种物质三次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2、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同?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密度的定义:公式:,各教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和单位。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重点:密度的概念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教具、学具: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大小不同的若干铁块,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活动:想想做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
轻松学会测密度——天平、量筒法一、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 知道天平、量筒测密度的原理;3. 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考点精讲:密度的测量1. 固体密度的测量 根据密度公式Vm ρ=,只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就可以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或其他测质量的工具测得,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出或间接测出,然后,根据Vm ρ=就可以算出物质的密度。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m ρ=就可求得液体的密度。
【重要提示】 在液体密度测量的过程中,烧杯和量筒盛装液体,当把液体倒出时,容器内部往往粘附一部分液体,这会造成测量时的误差,所以,在分析、解决密度测量类问题时,一定要遵循这样两个原则:(1)便于操作;(2)有利于减小误差。
例题1 小明和小华在实验室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小明先把金属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然后他将金属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在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他应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和右盘砝码如图乙所示,则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小华说小明在天平的使用上存在错误,这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这种测量方法使测量出的金属块密度值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思路分析:(1)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时,向右盘加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了,此时应减少砝码。
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由图可知,小金属块的质量是50g+2g=52g,金属块的体积为80cm3-60cm3=20cm3,因此金属块的密度为:ρ=mV=35220gcm=2.6g/cm3=2.6×103kg/m3。
初中化学中的物质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测量物质的密度;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量筒的使用方法;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2. 量筒的准确读数。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量筒、天平、液体、固体样品;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需要学习密度?2. 学生回答后,总结: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学习密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先测量液体的体积,然后测量液体的质量,最后计算密度;3.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密度:先测量固体的质量,然后测量固体的体积,最后计算密度。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固体的密度;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质量、判断物质的纯度等;2. 讲解如何避免实验误差:如准确读数、注意实验操作等。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问。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球科学、工程技术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物质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二、导学内容:
1. 物质的密度观点及计算方法
2. 物质密度的计算公式
3. 物质密度的应用
三、导学重点:
1. 物质的密度观点
2. 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
3. 物质密度的应用实例
四、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的重量和大小之间的干系,引出物质的密度观点。
2. 观点讲解:讲解物质的密度观点,即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介绍密度的计算方法,即密度=质量/体积。
3. 计算练习: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物质密度的计算方法,并稳固理解。
4. 应用实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质的密度,如求解某种材料的密度、判断物质的浮沉等。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密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干系,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选材、工程设计等方面。
六、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物质的密度观点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物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教师寄语:从实验中获得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一、知识链接:1.密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
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者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kg=_______g 1L=______dm3=_______m31mL=________cm3=________dm3=_______m33.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就要测量物体的_______和_______,然后用________求出物质的密度。
二、量筒的使用说明书:1.用途:量筒是测量________(填“液体”或者“固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也可以用排开液体体积的方法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等效替代法)2.标度:(1)量筒上的标度单位是_______。
(2)量筒的量程是:______。
(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3)分度值:______。
量筒上相邻两刻度之间的体积为量筒的分度值。
(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3.使用方法:(1)选: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体积和测量精确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
使用前,首先要观察量筒上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2)放:使用流量统测量体积时,应将量筒放在______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是凸液面(如水银面)。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______或者凸液面的顶部保持______。
俯视时______,仰视时______。
简记为俯大仰小。
(4)记:记录的结果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4.注意事项:(1)量筒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测量,因为重心较高,容易倾斜。
(2)______(填“可以”或者“不可以”)用手拿着量筒读数。
(3)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时,倒入适量的液体指的是:固体________(填“能够”或者“不能够”)能够浸没液体,且上升液面不能超过________。
《密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学习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密度的测量。
三、学习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知识链接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3、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五、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二)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铝块。
3、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测出不同体积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计算出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实验数据记录:|铝块的序号|体积 V/cm³|质量 m/g|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g/cm³)|||||||1|10|27|27||2|20|54|27||3|30|81|27|5、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三)密度的概念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 m / V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2)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g/cm³)(3)单位换算:1 g/cm³= 1000 kg/m³(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3、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五)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 = m /V 计算密度。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1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学习目标】1.我要深刻理解密度的概念。
知道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学习密度公式,明确比值定义法及其复合单位。
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新知探究】一、思考:1、生活中有些物质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
如:1kg铁块与1kg铝块,体积不同;有些物质体积相同,却质量不同。
如1dm3 的铁块与1dm3铝块质量不同。
2、同种物质,质量变化,其体积也跟着变化。
反之,体积变化,其质量也跟着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我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课本49—52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m表示,V表示,计算密度的公式是;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2、密度是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水的密度ρ= kg/m3,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倒去1/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合 g/m3 。
3、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测出质量m,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4、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和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__________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合作探究】1.水的密度=________kg / m 3=_______g /cm3 =______kg /dm3=_______ t/m3 2.某种液体质量是0.96g,其体积是1.2dm3,则它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2cm3这种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kg,密度是_________kg/m3。
3.要测金属块的密度,需要以下步骤。
排列顺序科学合理的是()①把金属块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称质量②观测并记录量筒放入金属块后液面的刻度值③观测砝码和游码值并记录④观测并记录量筒没放入金属块时液面的刻度值⑤计算密度⑥调节天平A. ①②③④⑤⑥B. ④②①③⑤⑥C. ⑥①③④②⑤D. ⑥⑤④③②①4. 如图所示的是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根据图中的测量情况填写下表。
§6.3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导学目标】1.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了解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导学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导学难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前置作业】三级训练第5页自主导练1、2、3、4、51.单位换算:13.6Kg=______g;2700g=_______Kg=______t;50mL= __ cm3____ ____m3,2.依据你的生活经验,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________质量大。
3.一杯水,若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的密度(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
【活动过程】活动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你能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主塑料块吗?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别。
1.猜想: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质量越,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的。
2.自主完成: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铝块和铁块,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再算出铝块和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进行比较。
填入课本第9页表中。
3.组内交流:(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相近?(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是否相同?4.结论: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的。
2).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 ,反映了物质的一种 ;可以作为区分的重要依据。
现在,你知道怎样区分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主塑料块了吧!活动二: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2.公式:类比速度的定义式试写出密度的公式 .根据密度公式能否说明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能/不能);理由是 .3.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它们的换算关系:。
4.3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导学单【自主学习】完成作业本A P35第1.2.3。
自学教材133页,第3节物质的密度。
阅读提示1:观察教材133页3块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分辨出来?阅读提示2:如果老师把三块金属块都用相同的纸包起来,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区分它们?阅读提示3:猜测体积相同的铜、铁、铝质量最大的是,质量最小的是。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1.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它们的质量为什么不同?猜想的密度最大,密度最小。
2、物质的密度就是指的某种物质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越大,密度。
3、活动二:经测量得到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如下表所示。
试求出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铜、铁、铝的质量,即铜、铁、铝的密度。
物质质量(克)体积(立方厘米)单位体积的质量(克/厘米3)铜89 10铁79 10铝27 101、密度的计算公式:2、密度的单位:符号3、克/立方厘米和千克/立方米的换算关系:4、水的密度是,表示的意思是,合克/厘米 3活动三:仔细读教材135页常见物质密度表,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密度最大的物质是什么?为多大?2、水的密度为多少?请你记住。
3、有没有密度相同的不同物质?4、表中可知气体、固体、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区别?5、查找水、冰、水蒸气的密度,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什么?6、查找海水的密度和纯水的密度,发现它们的密度不同,说明了什么?活动四:1.水银的密度为13.6×10 3千克/米3,试说出它的含义?2.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怎么说才对?活动五:小明学过密度知识后,想了解一把汤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他用天平测得汤匙的质量为31、6克,当他将汤匙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量筒的读数由25毫升增大为29毫升。
试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这把汤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初中化学中的物质密度教案
主题:物质密度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辨不同物质的密度
差异。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知道什么是密度吗?为什么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比较轻呢?
2. 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如大小、重量),让学生思考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讲解:
1. 密度的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质量/体积。
3. 密度单位:常用的密度单位为g/cm³或kg/m³。
三、实验操作:
1. 提供不同物质的实验样品(如木块、石头、塑料球等),让学生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并思考可能的原因。
四、讨论与总结:
1. 引导学生讨论密度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密度与颜色、硬度等的关联。
2. 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出不同物质的密度规律。
五、延伸拓展:
1. 让学生猜测或验证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如水、铁、铝等的密度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与物体浮沉、分层等现象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
1. 完善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出一个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思考或实验。
七、教学反思与评价: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步骤,希朇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增強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祝您教学顺利!。
物质的密度教案教案标题:认识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3. 运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密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2. 密度的实际应用。
教学工具:1. 实验材料:不同物质的试样、螺状均匀铜丝、金属片、金属汤匙;2. 教具:实验室秤、容积瓶、滴管、试管、导线、电源、电流表、屏蔽器、白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具演示物质的密度概念:请学生观察一段导线和一片螺状均匀铜丝,让学生发现两者质量相同但占据的体积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并引出密度这一概念。
2. 引导学生讨论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提出密度和物质的紧密程度有关。
二、实验探究(20分钟)1. 指导学生进行密度的实验探究:请学生观察实验材料,然后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步骤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密度。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即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将密度作为物质的特征。
三、密度的计算(20分钟)1.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 = 质量 ÷体积,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2. 给学生提供一些例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四、密度的应用(25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和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浮沉、材质的选择等。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为什么在相同体积条件下,一些物体会浮在水上而另一些会沉入水中。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反馈:1. 进行密度计算的练习和实际应用题;2. 综合考察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整理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并写一篇小结。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
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掌握密度的公式和单位。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了解密度的应用
4、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公式分析、计算简单问题。
记住水的密度。
【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研学案】
生活现象讨论:
(1)体积相同的铁块、棉花,质量相同吗?
(2)质量相同的铁块、棉花,体积相同吗?
你能有什么发现?结论:
(3)两个大小不同的铁块,体积和质量有什么关系?
你又能有什么发现?结论:
[提出问题]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阅读教材此部分内容,作以参考。
[设计、实行实验]
(1)相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观察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结论:
(2)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将你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测量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体积)/(g*cm-3)
铜块
铁块
铝块
观察数据,有没有新的发现?
结论:
液体、气体也具有这种特性吗?答:
【自学案】
1、密度
(1)定义:
(2)公式:
(3)单位:
2、观察密度表
(1)查一下铜、铁、木、铝的密度。
ρ铜= kg/m3= g/cm3 ρ铁= kg/m3= g/cm3 ρ木= kg/m3= g/cm3 ρ铝= kg/m3= g/cm3 (2)记住水的密度及物理含义:
ρ水= kg/m3= g/cm3
水的密度的物理含义:
【检学案】
完成课后1、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