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儒、道、佛三种。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道学,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原指老子创立的有关道的学说,它包括哲学的道家、宗教学的道教以及属于人体生命科学范围的内丹学。佛学,佛经对佛学的定义就是两个字:“教”和“证”。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传讲的,或是经过释迦牟尼佛加持和开许,然后由菩萨们写下的经论,如藏传佛教的《丹珠儿》和《甘珠儿》;证,是指个人的修证,其中包括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部分。也就是说,教证这两个字代表了整个佛法;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字,也可以概括佛法的所有定义,那就是“智”和“悲”。

一、儒学:儒字有二种意思:其一,即有道之士。《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说:“凡有道术者皆称儒”。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其实,儒字是对古代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指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儒学是一种大家学者的意思,崇尚孔子学说的人创立的学派,其代表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大学》、《中庸》原本都是《礼记》中一篇,按朱熹和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而《中庸》则被认为是“孔门传收授心法”。《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尚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这说明作者应是史官。《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春秋》是儒学的一部史书。

二、道学:“道”,狭义的讲,指的是中国道家文化,广义的讲指的是同道家思想相融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称道学文化。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道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反复循环的过程。道的第二层含义,就是老子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以道是天地之母。道的第三层含义,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天地万物变化的终极原因。老子指出,“道者万物之奥”,“大道泛兮”,“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复命曰常”,道是规律。道的第四层含义,老子把道视为必须遵循的法则,他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是法则。

道学有八大支柱:乾——天地人哲学;兑——政治管理学;离—文艺审美学;震—医药养生学;巽—宗教伦理学;坎—自然生态学;艮—丹道性命学;坤—方技术数学;

三、佛学:学佛就是学智慧与大悲。智慧是指佛的智慧,即是以另一种眼光看世

界,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事物。大悲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因为所有的大乘发心,都是以大悲心为起始的。佛学是以禅理来修持的。

所谓禅理通过安静身体,集中精神,排除内心的干扰和外界的诱惑,将思想专注于一定的观察对象,按照佛教的立场和义理进行思考,以根除烦恼,去恶为善,转痴为智,以得到精神解脱。

中国禅学始于东汉后期安世高和支娄迦谶译经的流传。在汉魏晋期间流行的禅法约有4类:

①安般禅。“安般”即“数息”。它重在调息(呼吸),以集中精神,进入禅定意境。

②念佛禅。前经说借助于智慧,专心观念佛的32种相、80种好,可使10方诸佛现前。

③五门禅。即五门禅观:贪欲重的修“不净”观;□恚重的修“慈悲”观;愚痴的修“因缘”观;散乱心重的修“数息”观;一般的人修习“念佛”观。

④实相禅。所谓实相就是空,实相观就是空观。大小乘禅法融贯的关键,在于把禅观和空观联系起来。

后因为政治情况的不同,禅学分开了道义,之后北魏时著名禅师菩提达摩在少林寺修禅,其禅法注重“理人”和“行人”。在启发信仰时不离教理,借教悟宗,在形成信仰后不随于文教,不凭借言教。后人把达摩奉为禅宗初祖。后有《大智度论》的一心中行得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观点;神秀一系的禅法、讲动、定一体,即所谓“敛心入定,如蛇行入筒”,主张“拂尘看净,方便通径”,即逐渐领会,逐渐贯通的方法,等等。

禅学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对其他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倡导的不信权威、不信经典的口号,曾为一些进步思想家如李贽、谭嗣同等利用,以攻击封建正统思想;它宣扬的唯心主义心性学说,为宋明理学家如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吸取,成为理学唯心主义体系的思想渊源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只是浅浅的一点,我希望中国的传统不至于没落,铭记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才是我辈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