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 格式:ppt
  • 大小:894.00 KB
  • 文档页数:3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也可以说由曲词和宾白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 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 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杂剧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 果的用语。相当于话剧中的舞台说明。 白是“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是剧中人 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 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 “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 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 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 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 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 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 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 剧。
• 但是问题在于,她混淆了其复仇的对象瑟其他公众的利益界限, 将一已之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如果说“血溅白练” 愿 望尚是为诉自己的冤情而在人世间的有限度的体现的话,那么 “六月飞雪,三年亢旱”则开始显得具有一种野蛮的破坏性: 因为届时也许除了张驴儿受到罪有应得的报应外还得殃及那数 不胜数的无辜百姓,许多不可估量的惨象将注定会发生——鬻 儿卖女的啼哭,奔走四方的乞讨……自然其中也少不了像她一 样被卖作童养媳命运的姑娘。 • 而且事实上,灾难一旦来临,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往往倒不是那 些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的张驴儿们,恰恰相反,那些本来就缺衣 少食瑟她相似的弱势无辜群体将比张驴儿们更早更深地接触到 这种灾难。——为什么要让他们来承担这样的恶果呢? • 这样的后果便是理当为正义的复仇现在却变质成为一种多米诺 的灾难传递,也使一个善良的弱女子变味成了别人生命中的暴 君。一人冤成一州难。——窦娥的复仇一定要牺牲其他无辜者 的利益吗?她有这种形式的复仇权力吗? • 赴刑场时为了避免婆婆见到央求刽子手绕道的窦娥是善良的, 但是为报一已之私而让楚州饿殍遍地的窦娥却有些面目狰狞, 让人不寒而栗。——这对矛盾为什么为在她身上交织在一起呢?
梳理剧情结构,概括故事情节
•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 女窦娥卖给蔡婆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 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 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 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 二人,窦娥为救蔡婆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 娥在临刑之时指天卫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 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都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 于是重申此案,为窦娥伸冤。
• 这个悲剧与李逵劫法场时于无辜看客的滥杀,与 武松血溅鸳鸯楼时于同为底层的丫鬟们的屠 杀……与历史上无数为反抗压迫而揭竿起义者在 反抗过程中于其他无辜者的血腥屠杀是一脉相承 的。犹如宋江在浔阳上所书写的那样:他年若报 冤仇,血染浔阳江口。窦娥的誓言不是于大同世 界的渴望和于理想社会的呼告,它只是一种复仇, 一种盲目的野蛮复仇。——当然将一个善良的弱 女子逼到这种心态的爆发则是对当时社会的最大 控诉。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 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 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 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 孤(官员)、徕儿(小厮)。
课文拓展分析: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 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 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 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 妻母子重相会”。

以长期以来,我们常以为窦娥身遭无辜陷害而命归黄泉是这部 作品的全部悲剧。事实上,祸从天降只是它表层的第一悲。窦 娥含冤后控斥无门是她的第二悲,因为 若政治清明,那么还 不致于落到这样的下场,可是偏偏遇上的是既贪又昏的官员桃 杌,她当然只能含冤九泉了,她的冤魂也只能继续寻找窦天章 式的清官。寻找清官是她生死后的惟一希望之所系,所以她不 愿“私休”——与张驴儿结为夫妻,而愿“官休”——对簿公 堂。而这种伸冤无望的现状更增添了她的悲剧性。 • 我们常以为窦娥的三桩誓言因其在现实世界的不可实现性 而更觉其悲壮,仿佛这正是作品的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然而 我们去鲜能体察出这里面的悖论:倘若这三桩誓言未能实现, 那么这处于弱势的窦娥是善良的,值得同情的;倘若是天应人 愿,她为何不直接惩罚罪魁祸首,而让其他无辜者一同遭殃甚 至首先遭殃?(须知张驴儿只害了她一人,而她却要害一州 人。)心想而事成的她所带来的所谓的正义复仇掩盖不住其潜 意识中的让人恐怖的血腥。事实上,此时是否有窦天章式的清 官出现都已不重要了,因为窦娥的复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功 了,其复仇的性质也已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么这样的浪漫 到底要不要呢?弃式则觉她生命太弱,合之则觉其性格太蛮, 这个矛盾正是窦娥的第三个悲剧,也是全剧的深层次悲剧。
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反应出当时 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1)反应了当时社会以强欺弱、以恶欺善的 社会。 (2)反应了当时吏治的腐败,官吏的昏聩。 (3)反应了当时科举制度对人身心的摧残
总结: 这一个清浊不辨、是非颠倒、善恶错位、真 假难分的世界,生活在这样一个暗无天日的社会 里,窦娥这样的弱女子只能是受人摆布,任人欺 凌。
课堂小结: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和摧残的 充满反抗 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的善良勤劳,孝顺贤惠, 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 严酷的 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 悲剧 的结局。
• 作业设计:
• 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六 月飞雪,楚州亢旱”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 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人,你 如果认识这种看法呢?
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是戏剧的一大要素,人物性格 和关系主要靠语言展现,必须仔细品味。戏 剧语言必须高度个性化:个性化语言是指人 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 什么人说什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 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 手段。阅读时要细品语言,把握个性。
2、运用了哪些典故?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
3、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第一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希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冤情
第二桩
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
第三桩
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
性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 呢?是否矛盾呢?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 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 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 “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因此阅读剧 本时要注意概括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把 握人物之 间的关系.

问:推动情节展开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1.蔡婆与赛驴医的矛盾冲突 2.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 3.窦娥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冲 突。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 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刚毅、坚强、勇于反抗


• •
当糊涂软弱的婆婆答应了张驴儿父子并劝 窦娥听从时,窦娥态度坚决。 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大罪威胁窦娥,并 要她选择是官休还是私休时,她无所畏惧 的选择了见官。 贪官桃杌对她施以酷刑时,她也没有屈服。 奔赴刑场时,发出了对天地振聋发聩的斥 责。
孝顺,贤惠,淳朴,善良(柔) 刚毅,勇敢,勇于反抗(刚)

探讨思考:窦娥身上有哪些有价值的东西?
孝顺、贤惠、淳朴、善良
表现在:
1、在蔡婆婆家中几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奉婆婆、丈 夫。 2、大堂之上,酷刑之下,当她必须在婆婆身受酷刑 或者自己蒙冤而死之间作出选择时,她毅然选择 了死。 3、赴刑场途中,虽然自己正走在通向死 亡的路上, 虽然“被着枷纽的我左侧右偏”,被人拥得“前 合后 偃”,想到的仍然是如何不使自己的婆婆 伤心。这 是何等的善良啊! 4、见到婆婆哭泣时,劝慰她“不要啼啼哭哭,烦烦 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 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课文艺术鉴赏:
1、第三折共出现
多少曲牌?都属 于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 个曲牌,都属于 正宫调。
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
样理解?
1.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2.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滚绣球】鉴赏
运用了对偶、反问、反复、呼告、对 比、借代等修辞手法。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 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 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4、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这是否可能?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 作者所引典故,只是传说而已,而这三桩誓愿却在作 者笔下一一应验,难道真是天从人愿,用来证明窦娥的冤 情的?其实,这正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 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 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 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 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 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 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怨)押赴刑场,指斥天地 (善)改走后街,婆媳诀别
到底是谁毁灭了窦娥?究竟哪些人 该为窦娥的死负责任?

• •

张驴儿父子,他们贪财好色,厚颜无耻,是无 赖、地痞、流氓,这是窦娥悲剧的直接责任者; 楚州太守桃杌,他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是贪 官污吏的代表,这是窦娥悲剧的主要责任者; 庸医赛卢医,“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他欠债不还,且要勒死蔡婆婆;张驴儿求取毒 药,明知是去毒人,但因有把柄在张驴儿手里, 仍然把药给了张驴儿。赛卢医既是造恶者,又 是助恶者; 其父窦天章为追求功名不惜将女儿典押给蔡婆 婆,他是窦娥悲剧的间接责任者
【滚绣球】鉴赏
整散结合、长短相间; 句句押韵, 并且句句押相同的韵。 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 流转回环的音乐美,可以达到因情赋声, 以声传情的效果。
——这正体现了古代戏曲曲词的音 韵美的特点。
5、赏析“三桩誓愿”
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 ( (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
血溅白练
)、
)三桩誓愿。
窦 娥 冤
关汉卿
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 事。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 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 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 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 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鲜明 地表达了窦娥的极端悲愤之情,使其满腔怨 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这正体现了古代戏曲曲词富于抒 情性的特点。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 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 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 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 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 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 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 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 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 民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