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 格式:docx
- 大小:27.48 KB
- 文档页数:15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I.新制度经济学简介1.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思想2.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II.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制度的定义和作用2.制度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3.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III.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1.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2.金融制度与经济增长3.教育制度与经济增长4.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正文(篇1)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产权、交易费用、市场机制等经济现象的学科。
它以现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制度的变迁、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市场的有效性和缺陷等方面,来探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它规定了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交往。
制度的存在和变迁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良好的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制度的缺陷和不健全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产权制度是制度的核心,它规定了财产的所有者对其财产的排他性使用权和收益权。
产权制度的明晰和保护可以激励人们创新和努力工作,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通过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运作,为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提供了渠道和支持。
目录(篇2)I.新制度经济学简介1.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产权、交易成本、外部性、产权的明晰化II.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1.制度变迁的内涵和类型2.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正文(篇2)一、新制度经济学简介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产权、交易成本、外部性等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它以现代微观经济学和现代宏观经济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制度的经济效应,来研究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原创版3篇】目录(篇1)I.新制度经济学简介1.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II.制度与经济体系的关系3.制度的定义和作用4.制度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III.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6.国际贸易与投资7.社会政策与公共管理正文(篇1)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制度与经济体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制度的深入探讨,揭示了经济体系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制度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决定经济行为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准则和惯例。
它们通过约束和激励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制度的存在使得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可以预期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例如,产权制度的建立能够保护人们的财产权,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基础。
其次,制度与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密切。
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决定了其经济体系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发展路径和结果。
例如,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政府的政策措施往往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还强调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政府应当通过改革制度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促进投资和就业,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一国应当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同时改革国内制度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政策与公共管理方面,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政府应当关注公共产品的供给和质量,加强公共部门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政府也应当改革管理制度和程序,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新制度经济学观点认为,制度是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决定了其经济体系的性质和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第12章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随着新制度学派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理论。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来理解经济现象。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由社会制度、法律规则、组织形式等构成的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塑造和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传统经济学主要关注价格机制和最大化理论,忽视了制度对经济行为的重要影响。
而新制度经济学则从制度角度出发,认为经济行为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制度环境的不同会导致经济行为模式的差异。
因此,要深入理解经济现象,必须重视制度环境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法律与经济、组织与经济、制度与经济。
法律与经济研究探讨了法律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它认为法律规则能够约束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保证合同的有效执行,促进经济交易和信任的建立。
组织与经济研究关注企业內部的组织形式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它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产权安排等制度安排会影响企业的激励机制和决策效率。
制度与经济研究探讨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认为社会制度的改变会对经济行动者的行为和预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理论证明和实证分析。
理论证明主要通过构建模型来分析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机制。
实证分析则通过对实际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结合了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了实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注重实证验证。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理论上,它丰富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视角,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对市场机制的单一视角,开拓了研究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在政策制定上,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参考框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法律规则、优化组织结构、制度环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新制度经济学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指的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强调经济体制与制度安排在影响经济行为和结果方面的作用,并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很多经济问题不仅由自然力量所决定,而是由制度上的规定和约定来决定。
新制度经济学从制度的角度去研究经济问题,强调制度在交易行为和产权问题上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考在经济学中,传统流派通常采取以人为中心的分析,其研究重点着重于分析市场方面的经济活动。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除了研究市场行为,还转向研究稳定性及机构相互作用等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也关注于市场外部的环境问题,在政府政策、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伦理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此外,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提出了主张适度的市场化改革以及保护经济参与者权益的观点。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良好的制度可以防止市场失灵,维护经济稳定和公平性,并且可以创造更稳定的社会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股权及经济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公司治理的问题,主张完善公司治理框架,切实保护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公司治理不仅关注于公司内部管理,而且关注于公司与股东群体、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社会保障制度及规制新制度经济学提出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政策进行改革,以使其更加有效和适应现实需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障个人物质利益,而且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监管研究,并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监管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的局限性新制度经济学在解释现象、预测未来、改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很难预测国际经济的变化和冲击。
因为国际经济的变化和冲击通常来自于恶劣的外部环境,而新制度经济学采用制度的分析方法,很难预测外部不确定性事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引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一门近年来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的学说。
其主要理论观点是,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些制度安排既包括市场机制,也包括非市场机制,如组织行为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并就其对当代经济的意义进行探讨。
市场的过度理论在传统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被认为是最优的经济组织形式,可以自我调节和平衡。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一项挑战:市场机制会存在着许多内在局限和不足。
例如,市场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问题。
此外,市场机制还存在着激励和协调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其最优性。
反思政府干预的影响然而,过度的政府干预也会使市场失去优势。
例如,政府的管制、税收和补贴政策等,会对市场机制产生负面影响。
在经济活动中,政府的干预应该是在产权保护、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避免过度的政府介入。
制度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良好的经济制度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人民权益。
制度是组织和实现市场交易的基础。
较好的制度不仅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见的环境,而且还会减小市场中的信誉和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并鼓励合作与创新。
因此,对制度建设的持续投入对于提升市场自组织性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解企业行为上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企业是一种非常规制的经济组织,由于企业股权、机制、规则等方面的不同, 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为结果。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合理的企业安排应该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加强高层管理和规则制定,以确保企业合法稳定地运营,降低各种不可预测风险的发生率,而且从总体上看,这种性能更优秀的企业安排还可以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升组织执行效率。
总结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市场机制存在内在局限的理论,较为全面地评价了政府干预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深刻分析了制度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重要影响,并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提出的。
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是,经济活动不仅受到市场机制和产权制度的影响,还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
因此,研究经济行为的制度安排和运作规则,较为全面地描绘和分析市场机制、权利制度和企业组织等方面的作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主张,经济行为的制度安排是产生经济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制度环境会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进而影响市场效果。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如下:1. 产权理论产权制度是构成市场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将产权界定为对各种可交易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的摆脱搅乱的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准确的产权可以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竞争和创新。
2. 契约理论契约是市场经济和组织效能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契约代表了就当事人如何协商并合作来完成交易所必需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共识。
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不同的契约安排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合作行为。
3. 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实现一个交易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包括信息搜索、协商、合同撰写和执行等环节。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环境。
如果交易环境复杂难以把握,交易费用必然较高。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中国,随着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已经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也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启示: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保护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之一。
如何做到产权保护的严格与有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主要关注经济体制中的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
一、理论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和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North)的研究成果。
威廉姆森和诺斯认为,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忽视了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而经济体制中的规则、制度和契约对经济行为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强调了制度安排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弥补了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二、研究方法新制度经济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解释为什么经济体制中的规则、制度和契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有影响。
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则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用以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提供实证证据支持。
三、实证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领域:产权和合约、机构和组织、市场和竞争等。
在产权和合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在机构和组织领域,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不同的组织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在市场和竞争领域,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市场组织形式、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绩效的影响等。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例如,在政府改革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为政府职能的重新规划和政府组织形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企业管理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为企业组织形式和内部治理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在市场竞争方面,新制度经济学为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总结而言,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
它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填补了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改革、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借鉴。
新制度经济学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
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基本概述折叠编辑本段一、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的论文—— <企业的性质>发表。
(二)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原因:1.放宽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假设,增强了解释力;2.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破产、转型国家的需求)。
(三)新制度经济学兴起的表现1.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学者(以下人员均获诺贝尔奖)主要有:新制度经济学哈耶克(1974)布坎南(1986)科斯(1991)诺思(1993)维克里(1996)斯蒂格利茨(2001) 2.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多数在从事制度经济方面的研究。
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定1.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最大化。
(人们往往在财富与非财富之间进行权衡,寻找均衡点,实现非财富价值不能总以牺牲个人财富为代价。
)非财富最大化行为:利他主义、意识形态、自愿负担等,非财富最大化往往具有集体主义行为偏好。
个人非财富最大化行为的四种动力:爱、团结和其他利他主义思想,在家庭、小部族和朋友之类的小群体起作用;受到胁迫和威胁;预期为别人做事可以产生对自己有利的副效应;心理上得到满足或至少良心不受责备。
2.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
(人不能对稀缺的世界作出正确的反映)。
原因:一方面,环境复杂,参与者众多,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因素多,行业太多,分工太细。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一门研究经济行为规范和制度安排如何影响经济秩序和效率的学科。
与传统的经济学关注市场均衡和资源配置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奥斯特洛姆(Douglas North)和科斯等经济学家的研究。
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不仅仅取决于资源和技术的存在,而且还受制于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影响。
例如,私有产权和契约执行能力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而政府监管和法律体系是确保市场顺利运行的关键。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制度设计、制度演化和制度改革。
在制度设计方面,研究者试图通过设计和改进制度来提高经济效率和公平性。
例如,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可以保护市场参与者的权益,减少市场不完备性和信息不对称。
在制度演化方面,研究者关注制度如何随着时间而演化,并通过解析制度演化的机制来解释经济现象。
最后,在制度改革方面,研究者试图提出改革措施,以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开拓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使经济学家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博弈论和合同理论,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分析工具。
第三,新制度经济学使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如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更加紧密,从而促进了学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新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规范和安排,对市场力量和个体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这可能导致对市场行为的解释不够全面和准确。
其次,新制度经济学过于强调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技术进步和环境变化。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模型和抽象分析,缺乏对实证研究的重视。
总的来说,新制度经济学是一门有价值的学科,它从制度的角度研究经济行为和市场结构的演化,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末流行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以提高经济表现,它为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提供了有用的启示。
它强调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公民权利,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活力。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制度,它强调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包括公司治理、企业社会责任和决策机制。
二是政府制度,它强调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并探讨政府的角色,以及如何推进政府服务和改善管理。
三是金融制度,它着重于金融监管、金融体系发展和金融改革,以及政府如何参与市场来确保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需要完善的经济制度,既要保护公平竞争,又要保证市场运行的健康。
因此,经济制度的完善及其环境的优化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主张通过改善经济行为的激励机制来提高企业的协作度,并强调多元参与者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也提倡尊重个人、家庭和社会各方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利用它们来促进企业效率和发展,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来刺激投资。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提供了实践指导。
发展中国家政府可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改善经济制度,加强政府行政效能。
与此同时,政府本身也要建立健全的政治机制,确保各种制度有效运行。
新制度经济学也可以提供一些改革经济体制的思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市场法治和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提升各国的经济效率。
综上所述,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强调企业、政府、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改善经济制度、多元参与和法治的重要性,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新制度经济学概述引言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组织和机构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的经济学派别。
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关注于理解实际经济中的制度安排、契约和组织结构等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制度、契约和组织等部分。
制度制度是指规范和约束经济活动的一系列规则、习惯、惯例和法律。
制度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包括法律、宪法等明确规定的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则是一种隐性的、不正式的约束,如社会规范、习惯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不同的经济结果。
契约契约是指经济参与者之间为合作或交换而达成的协议或约定。
契约可以是明确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隐性的口头约定。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契约的设计、执行和弃约等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组织组织是指经济参与者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机构或团体。
新制度经济学关注于组织的性质、结构和治理方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属性权理论和路径依赖等。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经济参与者进行交易所需要支付的各种成本,包括查找信息、协商、订立合同、执行合同和解决争议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增加交易的效率。
属性权理论属性权理论研究经济资源归属和使用权的分配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属性权的明确和保护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不清晰或不完善的属性权制度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经济效率低下。
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制度安排对后续发展产生的路径依赖效应。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现有的制度安排可能会限制经济的创新和变革,路径依赖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制度难以被替代或改变。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新制度经济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新制度经济学的概述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念3.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4.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实例5.新制度经济学的评价正文(篇1)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概述新制度经济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崛起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以制度分析为核心,对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制度是影响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关键因素。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它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同时,制度安排也可以导致不公平,因此需要对制度进行分析和改革,以实现经济公平和社会正义。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新制度经济学采用制度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的研究,来解释经济现象。
它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的结合,力求对经济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应用实例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通过对制度变迁的研究,解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和失败;通过对制度安排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评价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目录(篇2)1.新制度经济学的概述2.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3.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4.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5.新制度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正文(篇2)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概述新制度经济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崛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它以制度为核心,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经济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是一种规则安排,它对人们的经济行为产生约束和激励,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制度是经济行为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案例分析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
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应包括度量、界定和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等等。
交易费用的提出,对于新制度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交易活动是稀缺的,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也是冒风险的,因而交易也有代价,从而也就有如何配置的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就是经济效率问题。
所以,一定的制度必须提高经济效率,否则旧的制度将会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这样,制度分析才被认为真正纳入了经济学分析之中。
二、产权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
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这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在鲁宾逊一个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
只有在相互交往的人类社会中,人们才必须相互尊重产权。
产权是一个权利束,是一个复数概念,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当一种交易在市场中发生时,就发生了两束权利的交换。
交易中的产权束所包含的内容影响物品的交换价值,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之一。
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与约束机制。
影响和激励行为,是产权的一个基本功能。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安排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个社会的经济绩效如何,最终取决于产权安排对个人行为所提供的激励。
我们可以引证大量与之相一致的例子:如空气的权利,出租者的权利,以及偶然事故的责任规则的发展等等。
案例1、美国印第安人的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土著间的私有产权问题使人类学家着迷。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案例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简称NIE)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学分支,它针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不足和局限,试图通过对制度变量的研究来解释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市场的运作。
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NIE理论强调市场本身作为一个制度并非自然存在,而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和互动构建起来的。
NIE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市场之外的非市场制度,比如公司、法律和政治制度等。
NIE理论认为这些制度对于市场的发展和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NIE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1.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指进行经济交换所需要的各种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等。
NIE理论认为,这些成本会影响交易的性质和方式,从而影响市场的运作。
2.契约理论:契约理论是NIE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的是约束各方行为的契约,从而使市场更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各方行为。
3.制度设计:制度设计是NIE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注的是如何设计一系列包括市场,公司和政府等在内的制度框架,来解决市场发展和运作中的问题。
NIE理论认为,市场是存在欠缺的,包括信息不对称、不完备和拍卖制度的不完美等问题。
公司则通过公司内部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如通过合约来规范员工行为、专门化分工来创造效率、公司治理机制来保护股东权益等。
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制度,负责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不断完善市场在法律和政治制度上的规范。
二、新制度经济学案例1.契约理论在高频交易中的应用在交易市场上,高频交易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交易方式。
这种交易方式通过计算机算法和快速数据传输,可以在毫秒级别内完成交易。
然而,在进行高频交易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问题,许多交易者并不愿意进行高频交易。
为了解决这种限制,交易者开始使用契约来规范交易行为。
这些契约可以规定交易者之间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创造更公平和透明的市场。
2.制度设计在中国三农政策中的应用中国的三农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土地流转、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方面。
新制度经济学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一)比较: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新制度经济学对正统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柱石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柱石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就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二)特点:1、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一样的。
2、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
3、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想形式相比较。
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
4、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三)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范围:1、交易成本和产权;2、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3、数量经济史;4、认知,意识形态以及路径依赖的作用。
关注和研究得最多的是交易成本和产权。
可以说,这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四)7个基本信念1、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制度对经济绩效有重要的影响。
2、强调运用新古典理论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再引入博弈论、演化经济学及行为经济学等是可以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制度上的不足的。
3、理论和经验分析应该是交互式的并且一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化。
这两者(理论和经验)的互动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建立理论体系的一条有效路径。
4、学科间的研究对于理解制度的作用以及制度怎样影响经济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研究的范式可以被其他社会科学所借鉴。
注重对制度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的共同任务。
1.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应用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去研究制度和制度变迁的产物。
它源自这样一种命题,即理性选择(在具体的约束条件下)将创造和改变诸如产权结构、法律、契约、政府形式和管制这样一些制度。
2.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1)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不同制度下绩效是不一样的。
(2)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后者带来不同的经济类型中信息传递、激励和分权控制的区别。
(3)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想形式相比较。
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本。
(4)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3.试比较新旧制度经济学的异同点。
(1)康芒斯、凡勃伦、加尔布雷斯等美国制度主义学者称为近代制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2)在某种程度上讲,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在理论上还是对立的。
近代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反理论的,他们尤其反对古典经济理论。
(3)新制度经济学恰恰相反,他们利用正统经济理论(包括古典经济理论)去分析制度与现实问题。
(4)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失败是因为它没有提出实证的理论学说,仅仅是对正统经济理论的不满和批判态度。
他们没有留下什么理论工具(或范式)供别人或后人去使用。
近代制度学派没有理论框架。
(5)近代制度主义的错误主要表现为,方法上和认识上的,制度主义者变成了出类拔萃的资料收集者。
他们在奠定了制度规范和习惯的重要地位后,低估了花大力气描述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功能这种工作的意义。
(6)近代制度学派认为经济体系的组织和控制问题,即经济体系的权力结构应该摆在第一位。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解释力;但直到本世纪的最后25年,经济学的解释力才开始使人比较满意。
大概未来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将会注意到这种情况的彻底改观是相当突然的,自从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精心构造了他的消费函数以来,人们更加相信这种进展对经济解释力所带来的冲击波。
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本的投资,涉及风险的决策,产权和交易成本分析,这四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证明了这种冲击;这四个领域几乎是在同时发起冲击的(张五常,1983)。
最后一个领域所关心的东西与契约和组织安排有关。
几年以前,奥利弗·威廉姆森(Williamson)和其他人开始把这些制度安排的主体分析叫做“新制度经济学”。
在瓦尔拉斯(Walras)范式中,所有的行动权利被隐含地假定为自由的、简单的、不受限制的,而且拍卖商和监督人的服务都被假定为不花任何费用的。
因此就不存在律师,没有经纪人,没有银行,没有官员,没有企业家,没有警察,而且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类组织。
与瓦尔斯同一时期的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完全清楚制度的重要性,但他用长期的与短期的概念、用均衡和不均衡概念回避了许多问题。
在马歇尔以后的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回避他们无法解释的“不均衡”或“不完全性”问题。
也有一些人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考虑问题,为科学挽回面子。
我们必然同意施蒂格勒(Stigler,1950)所说的,在寻求试验科学的意义方面,帕累托(Pareto)是新古典大家中惟一受人尊敬的人。
然而,他所留给后人的被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最优这个重要概念,不是从试验科学的意义上来的,而是从福利命题中延伸而来。
莱昂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谈到,传统经济分析主要是政策导向,这是正确的说法。
即使是凯恩斯(Keynes)也抱怨马歇尔太急了,什么也做不好。
在庇古(Pigou)以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被教导说,如何轻易地改变世界。
所有这一切,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和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解释出现了这样一种发展势头,以致于福利经济学的影响从那时以来开始下降。
新制度经济学是这种重要发展的组成部分。
当然,这些观点不是在一个晚上出现的。
奈特(Knight,1924)、科斯(Coase,1937)、哈耶克(Hayek,1945)、迪莱克特(Director)在这个领域很早就作了重要的工作[①].然而这些开创性的贡献,是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的,并没有突破原有的窠臼。
1960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代,科斯出版了他的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紧接着施蒂格勒发表了《关于信息》方面的论文(1961),阿罗(Arrow)发表了《可占用收益》(1962)的论文。
它们充分支持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因为从那个时间以来人们对现实世界才产生了兴趣。
共同的努力燃起了希望之光。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
我非常幸运,我的老师,阿门·阿尔奇安(Armen A. Alchian)正忙于这种行动。
因为正是他引导我进入了一个时代,从那时以来它占据我的生活已30年了,我感激阿尔奇安的贡献,又充分证明这一切正是从他那里开始的。
1 租金的耗费和价格的惟一性阿尔奇安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在一个社会中,当两个或更多的个人都想得到同一种经济物品的好处时,必然隐含了竞争。
竞争的冲突要通过这种或那种方式来解决。
根据阿尔奇安的观点,限制竞争的规则通常叫做产权规则。
在给定一组产权约束的条件下,决定赢家和输家的准则就出现了,而当产权规则改变时,这些规则就会发生变化[②].如果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赢者和输者的分配也就发生了变化。
市场价格-即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所遵循的价格-只不过是决定竞争中的赢家和输家许多标准中的一种。
当私人产权支配了商品或交易的资源时,这个标准就形成了。
正如我们所理解的,同样的结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这就是著名的科斯定理。
[③]不仅价格标准与私有产权有极密切的关系,而且它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财产。
无论个人如何竞争,决定赢者的准则是必需的。
如果市场价格被扭曲,或者是由于价格控制的减弱,或者是由于私人产权价值的降低,某些其他的标准或准则必须随之替代它们。
不受限定或没有租金耗费的最合适的众所周知的标准就只有市场价格了[张五常Cheung,1974年;巴塞尔(Barzel),1974].例如,考察一个曾经把价格控制作为准则的排队定量配给问题。
由排队的竞争者所赢得的商品价值至少部分地由他的排队成本所“抵消”。
因此,这一部分价值被认为损耗掉了,尽管排队的代价是很高的,它对社会没有一点价值。
如果是在自由市场上进行市场交易,排队成本就可以被节省,出价的那个人至少必须生产同与他同价一样多的东西。
如果市场价格被扭曲或不被采用,那么,取代它的任何其他准则都必然会招致一个类似于竞争条件下的租金耗费。
根据资历、等级、政治、美貌、体能,等等,都将以这种方式或那种方式促使竞争者选择超过使用自由市场成本的决定输赢的准则。
当然,租金耗费的观点,并不是起因于我们将要分析的非价格标准的需要,它早就隐含在奈特早期的富有才华的批评庇古的两条线索中。
在庇古那里,私人产权引人注目地缺席了(奈特,1924)。
30年以后,H·斯科特·戈登(H. Scott Gordon,1954)明确分析了在海洋捕鱼、一种公共产权资源中的租金耗费问题[④].5年以后,在没有利用租金耗费理论的情况下,科斯(1959)研究了无线电频率中的产权界定问题,并得出了排他权是市场交易的必要条件的结论。
对于经济学的实践家来说,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是不同寻常的。
除了在逻辑上有一个漏洞以外,租金耗费分析是比较完美的。
租金耗费正如它自己所表明的那样,是一种浪费,从而与个人约束最大化不一致,因而违背了帕累托条件。
租金耗费仅仅是为了产生一种均衡的结果,因此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原则上看,如果耗费能够被减少,这就会有利于个人。
必须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不去寻求减少租金耗费的办法。
答案是由他们所下的定义中得到的,诸如此类的租金耗费必定是实现约束最小化的条件。
如果约束最大化的假定是普遍适用的,那么,在受某种特定约束并使租金耗费降低到零的条件下,认为租金耗费多少总能最小化就是一种同义反复。
我由此在1974年指出,租金耗费能导致均衡的观点是一种机械演习,不是经济学命题。
要解释行为,需要的是解释为什么选择了某种特定非价格配置准则,和当这样选择的时候,某些租金不可避免地被耗费。
不过,为了获得这样一种解释,限制某些租金以降低耗费的约束就是众所周知的了。
换言之,这种准则本身必须作为一种选择的结果,与约束最大化的假定相一致(张五常,1974)。
不过,正如早期所注意到的,配置标准由基本的产权约束或某些给定的制度安排所决定。
因此,在一个更宽泛的背景下,行为的解释依赖于研究为什么制度安排是它们所在的这个样子。
无论这些制度安排是什么,它们必须被看作是,在满足相关的约束条件下,选择它们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租金耗费。
正如我们所理解的,这与讲制度安排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是同样的意思。
2 什么是交易成本?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那些不可能存在于一个克鲁梭·鲁滨逊(一个人)经济中的所有成本。
这种广义的定义是必要的,因为在联合生产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交易成本通常只是在边际上才能区分开。
它们不仅包括那些签约和谈判成本,而且也包括度量和界定产权的成本、用契约约束权力斗争的成本、监督绩效的成本、进行组织活动的成本。
实际上,耗费租金的等待成本也是一种交易成本。
所有这些成本通常只有在边际上是可分离的,这通常可以由某些例子来说明:雇佣一位律师,赋予其权利,这有利于帮助谈判签订一个契约;雇佣一位经理来监督绩效有可能帮助组织经营活动;一个收费者对隧道收费而在同一时间警察占用了隧道。
如果我们能在边际上而不是在大体上区分不同类型,而且我们能够将这些成本分成等级序列,那么,可检验性论点就可得到验证。
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识别不同条件下的相关边际成本的变化,有关行为解释源自于交易成本约束的结论就具有经验上的可操作性。
实际上,很清楚,交易成本对任何社会的影响都是重要的。
在一个私有企业组成的经济中,它们可由警察、律师、企业家等等的直接收入中计算出来。
即使在一个几乎很少或者不存在交易的经济中,这样定义交易成本,也很清楚。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拿一个集权国家来说,例如,中国的“***”,其政治活动的成本、大串连的成本、背诵语录的成本,实际上是巨大的。
我在别处也注意到,交易成本在一个集权国家所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远远高于在一个私有企业经济中的百分比(张五常,1982a)。
这就解释了不同经济制度下经济绩效的天壤之别。
严格说来,将以上所描述的“交易成本”并列起来是完全错误的,它们应被叫做制度成本。
由于它们在任何社会都存在,当生产和交易活动存在不明显时,就妨碍了瓦尔拉斯看到真实的世界。
如果亚当·斯密(Smith,A)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所有的经济活动,交易(制度)成本也是存在的。
因此,交易成本也将被看作是“看不见的手”的成本。
毫无疑问,交易成本的产生部分地归因于我们的无知或信息的缺乏。
这不仅适用于搜寻和谈判,而且也便于我们了解购买和消费的商品情况。
然而,无知仅仅是一种因素。
另一种因素是最大化行为的普遍性。
经济学家早就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个人最大化行为有利于社会,因为它能给所有的人带来好处。
不过,偷窃、欺骗、撒谎、偷懒或违背诺言等同样都是最大化行为。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所有的人是完全诚实的,交易成本将很低。
但是这样讲的全部意思并不是说我们这样做就不是行为最大化的,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其他的成本(包括其他类型的交易成本)将是非常高的,以致会使这种经济崩溃。
经济学并不是从任何实用的意义出发来处理社会中的个人行为最大化这个命题的,除了那些完全遵守基督教十戒的以外。
相反,我们会问:为什么教堂,作为一种制度,逐步演化为它所现有的方式?基督教十戒规则的制定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不是事实吗?引起教堂变迁的约束条件的变化是什么?或者我们会问:在欧洲教堂和中国的忠孝礼仪制度之间的不同,是不是针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以降低交易成本呢[⑤]?那种较高的交易成本是由不诚实引起的观点在经济上是缺乏解释力的,是一种无效的尝试。
不诚实行为是一种最大化行为。
如果个人偏好不被看作是决定性因素,经济学将不再是一门科学。
我们所期待的是人一生下来就是非常勤奋和诚实的。
但可以坦率地说这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如果所有的个人都是“完全”的,那将很难存在你能够说出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