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锚索挡墙施工方案151121参照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237.89 KB
- 文档页数:76
(一)、设计概况
1、工程地质概况
1.1场地构造上属川东弧形构造带珍溪场向斜南东翼,无断层通过。边坡岩层产状NE55°(倾向)∠30°(倾角)。观测到岩石中裂隙有两组:裂隙J1 :210°∠85°,间距1.2~
2.6m,裂面多闭合,面粗糙,无胶结,结合较好,为硬性结构面。裂隙J2 :130°∠83°,间距0.9~2.1m,裂面多闭合,面粗糙偶含泥,无胶结,结合一般,为硬性结构面。
1.2上述两组裂隙结合程度差,属硬结构面;中等风化段层面结构面结合差,为硬结构面,强风化段层面结构面结合极差,为软弱结构面。
1.3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设计参数
2.1计算参数:
a、边坡岩体等级为IV类,等效内摩擦角经验查取30°,γ=25.0kN/m3。岩层面倾角为30度,层面的粘聚力C=15kPa,内摩擦角取10.5°
b、坡顶考虑行车荷载:20kN/m2。
c、要求M30砂浆与中等风化页岩的粘结强度特征值≥180kPa。
2.2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重要性系数取1.0;
2.3地基承载力:
(1).中等风化页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690kPa,天然抗压标准值取8.15MPa。
(2).强风化页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500kPa,基底摩擦系数建议0.36。
(3).当重力式挡墙的地基为回填土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基底摩擦系数建议0.30,且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2。
2.4边坡类别:基坑边坡,岩土混合边坡。
2.5计算工况:完建工况,挡墙前后均无水,结构面参数取饱和状态下的工况值。
3.1挡墙墙顶应进行平整并封闭处理。
3.2削坡应满足边坡平整和确保边坡岩体的完整性。削坡工程首先施工,且不得将削平的边坡放置一个月以上,以免表面风化。
3.3在进行场平时,建议采取的工程措施:场平工作由高到底进行,分段开挖及时支护,严禁大开挖,并严禁在坡体上进行弃土的临时堆放,以确保整个拟建边坡稳定和周边现有建筑物的安全。
3.4因场平范围较大,考虑场平施工周期较长,整个场平应结合规划建设,设置临时排洪设施(结合永久排洪设施),避免雨季无临时排洪设施,影响挡墙安全。
4、预应力锚杆的施工
4.1预应力钢绞线-j(1x7),极限强度标准值fptk=1860N/mm2,抗拉强度设计值fpy=1320N/mm2。
4.2锚孔孔径为*详见剖面图,锚孔施钻至设计深度过程中应保留岩芯以供有关方面验孔鉴定,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应继续钻进。
锚孔施钻过程中建议采用钢套管跟进的方式,以避免塌孔。
4.3安装锚杆就位后,应首先对锚固段进行灌浆锚固,待锚固段砂浆和立柱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张拉锚杆并安装锚具。
4.4张拉后锚杆在锚具外50处切断,然后进行第二次灌浆,该次灌浆应封孔压力灌注,灌浆压力0.5MPa,经检验无误后封锚保护。
4.5锚杆的保护:锚固段锚杆必须保持清洁无锈使之与握裹砂浆间保持良好的粘结。自由段锚杆润滑油二度后绕扎塑料布,在塑料布上再涂润滑油,最后放入保护隔离塑料套管中。自由段塑料套管两端150范围内用黄油充填,外绕工程胶布固定。
4.6张拉段防腐:锚索润滑油二度后绕扎塑料布,在塑料布上再涂润滑油,最后放入保护隔离塑料套管中,详见大样自由段塑料套管两端150范围内用黄油充填,外绕工程胶布固定。
4.7锚固段防腐:锚固段锚索必须保持清洁无锈使之与握裹砂浆间保持良好的粘结.
4.8外锚头防腐:经防腐处理后的张拉段外端应伸入外锚墩内50mm以上,锚具除锈涂防腐漆后,应用钢筋网罩、现浇混凝土封闭,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厚度不应小于100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4.9锚孔直径及锚孔倾角
锚具类型:采用OVM系列锚具或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同类型的锚具。
4.10锚孔质量要求
钢绞线采用符合GB/T 5223-95、GB/T 5224-95的7丝标准型钢绞线。
锚孔水平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20mm。
锚孔偏斜度不应大于3%。锚孔深度超过锚杆设计长度0.50m左右。
作为钻孔质量监控的一项措施,现场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填写好锚孔钻进中的原始记录。
4.11锚索基本试验
本工程在锚杆施工前,应按前述的工艺要求,与设计锚杆地质条件相似处做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粘接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及锚杆的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要求及步骤按GB50330-2002附录C.2的要求进行。
4.12锚索张拉及锁定荷载
12j 15.2:锚索张拉荷载为1100KN,锁定荷载为560KN。
14j 15.2:锚索张拉荷载为1290KN,锁定荷载为640KN。
锚索张拉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墙身发生变形,应立即停止张拉,在保证墙身不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将该张拉荷载锁定。
5、抗滑桩挡墙设计要求
桩施工完成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才允许墙后回填加载。回填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50cm.压实系数不小于0.93(每层每100平方米不少于3个检测点),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影响,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墙体自身的稳定,墙后填土必须选择透水性较强的填料,如:不宜风化的岩石弃渣,砂土,碎石土等。抗滑桩间隔一根桩跳槽开挖施工,为机械钻孔灌注桩,浇筑完成后再
开挖下一批桩。桩施工完后按逆作法开挖桩前土体,施工面板,每次开挖高度不得超过3米,以确保施工阶段边坡的安全。混凝土挡土板板的施工: 壁板应采用逆作法自上而下操作.其每段开挖高度≤3000.边坡应跳槽施工, 避免大面积同时开挖;壁板后背部300-500范围内用块石.碎石码砌作为滤水层,壁板上按每5000x3000(4500x3000)设置Φ100mm泄水孔,其孔口外倾不小于5%。混凝土结构,应留设变形缝,缝宽30mm,用沥青码蹄脂嵌缝,伸缩缝间距为20~25m,位于两桩中间的挡土板上嵌缝深度为地面以下200mm。抗滑桩应进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检测的数量及方法参见《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
6、填筑及基底处理
6.1 填料应采用碎石土。石料可采用本场地中风化石料,要求石料强度MU20,石料含量为30~50%,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石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8%;土料应根据附近土源,尽量选用抗剪强度高和透水性强的砂土,不得选用膨胀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土料,回填前应清除土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以手握成团、落地成花为适宜。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
6.2回填坡底上的草皮、淤泥,杂物应清除干净,积水应排除,耕土、松土应先经夯压实处理(要求压实系数0.90),然后回填。若淤泥或潮湿土深度大于2m,可采用抛石挤淤的方式进行处理,抛投片石最短边尺寸不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靠近坡顶一边开始向坡脚扩展,从高到低扩展,宜采用重型机械进行碾压,挤压密实后方可进行上部填筑。
6.3当地面自然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高不大于0.3m,宽度不小于1.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再进行分层碾压。
6.4填土应分层进行摊铺和压实,分层碾压的最大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而定,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作用深度,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一般应控制填土厚度400mm。
7、材料
7.1混凝土:均采用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