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资料
- 格式:pdf
- 大小:289.08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
愚者自娱
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
1.1.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
①敬天和尊王的思想:惟命不于常、依德求民生、依民事天命。
②敬德(根本)、保民(治理民众的态度)、慎罚的思想
2.天子独尊的王权专制思想
①王是上帝和天的人格的体现
②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③宣扬天子至德
3.孔子的思想:
①主张德治:礼治与正名;举贤才;实施平均主义政策侧;愚民政策。
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③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④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⑤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
⑦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孟子的思想
①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人同类”(人在自然界成一类别于其他动物,有内在统一的善)。人心分化为等级(君子与小人的等级之分;劳心与劳力分工说)
②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王道、霸道与统一:实行王道得天下,实行霸道亡其身。
5.荀子的思想
①人性恶说。反对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要进行改造。(圣人、靠教育、环境和习俗、自我修身)
②礼治思想。圣人制定礼法是为了解决人的欲望与自然和社会间的矛盾;人的生存除了自然条件外必须依靠“群”和“分”来保证。有法必依,不能以法乱法,有治人无治法。
③君主的个性与他所维护的制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相背离。
④富国和强民。君主的职权在于养人、治人、育人和用人;重视道义;君舟民水论。
5.法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法家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都讲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道),但三者在他们思想中的地位又不尽相同。
6.法家中的不同流派
(1)李悝
①法家创始人,著有《法经》
②提倡耕战、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君主一元化;立法因“道”且面向现实;反对尚贤、反对身治)
(2)慎到
①以势为主
②兼论法、势,受道家影响发展人君南面之术。
(3)《商君书》--商鞅
①西方秦国法家著作的汇编,说理性差,主要是具体政策的规定和说明。
②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强调重罚。人性好利说。重罚。
③弱民的方法:政体民之所恶;奖励告奸;有针对性的实行奖赏;设法使民在贫富之间不停地转换;使民变得愚昧无知。
④使民勇战之道:再打战中获利;重罚和株连;通过赏罚和宣传加强军备;以战养战。
(4)《管子》
①二十余篇法家派著作,东方法家著作的汇编。
②不乏对具体政策的论述,但更注意政治原理和法治理论的探讨。
(5)韩非子: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同时吸纳其他诸派的一些思想,法家中宏富的代表人。
韩非的绝对专制思想:
①政治思想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说。人性好利说。“君”“道”同体说。“势不两立”的矛盾说。实力原则。
②君利中心论。君主之利高于国家;以利市民、以利用民。
③法术势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的绝对化。(势:自然与人为。君不必贤,会用人方可治天下;法:要详细具体;要明、公诸于众;君主颁布、臣下执行;反对贤人政治。术:考课检察方法;阴谋诡计;防止大臣左右势侵君主的措施)
④思想与文化专制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6)申不害:
第一,正名则守之术
①君主对一切因有明确规定;
②君主应改善抓大事;
③君主不应该看重忠奸;
④臣下不能超越规定行事。
第二,静因无为之术。
7.法与术的区别
①法德对象时全体臣民,数的对象是官吏臣属;
②法是一种明确的规定,术则是存在于心中;
③法要君主和臣民共守,术由君独操。
8.道家的理论特点:
①讲道。到作为理论核心,是真个理论体系的基础。
②讲因道或法自然。研究事物的规律与运动,引导人们的行动符合道、符合自然。
9.道家主要任务的思想主张:
(1)老子的思想主张
①道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并且独立于物质世界;倒是价值判断的标准,事物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效果寡民的政治理想;
③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绝圣去智,绝仁弃义;善征伐。)
(2)庄子的思想主张
①人性自然说。人要全形养生、与天合二为一;主张反性归真,无为而治。
或者说是“无为而治”;
②对人性自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的批判;
③顺其自然的思想主张;
④是不彻底的无君主论者同对君主的权力意志极不信任;
⑤平均思想;
⑥主张人回归自然。
10.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1)《吕氏春秋》思想统一
理论构建:
①天人宇宙论图式的初步建立。开始安排一种成龙配套的以自然到社会的完整系统,把人事政治具体的纳入宇宙图式中;
②对各家思想的吸收和改善。原是儒家是氏族贵族的个体成员和巩固宗法纽带立论,《吕氏春秋》从统一帝国和专制君主的统治秩序着眼。原始儒学有伦理情感,
建立在学院氏族观念和心理基础之上,《吕氏春秋》则纯属功利需要,是服务于皇室统治的政治目的,渗透着法家精神。(阴阳家:宇宙图式理论成为其方略的构架骨骼;儒家:占据着优势的主导地位;法家:始终贯穿于政治是实践。)
③儒家成为主导的主要原因:儒家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社会传统有着更深的现实联系,他不是一时崛起的纯理论主张或玄虚空想,而是具有极为古远氏族血缘的宗法制度为基础,从而能在家庭小生产农业为经济本位的社会中始终保持现实的力量和传统的有效性,及时进入专制帝国时期,也仍然需要他来维持。
(2)《淮南鸿烈》
①对《吕氏春秋》的超越;
②“儒”“道”“阴阳”的合流;
③“天人感应”的思想。
(3)《春秋繁露》
①在精神实质上继承了《吕氏春秋》开拓的方向。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而强力的组合在一起。特别是把阴阳家作为骨骼的体系构架分外的凸显,以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互相一致而彼此影响即“天人感应”作为理论轴心。
②董仲舒的贡献在于:明确地把儒家的基本理论与战国以来风行不衰的五行宇宙论具体的配置安排起来,从而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中庸》以来的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具体的落实,完成了《律吕氏春秋》起始的、以儒家为主融合各家以构建体系的时代要求。
11.玄学的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