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施工噪声防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施工现场噪声的防治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施工噪声的控制和管理。
三、责任主体1. 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噪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噪声控制和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3. 监测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及时评估噪声水平,提供噪声控制的参考依据。
四、施工噪声防治措施1. 施工前应制定施工噪声防治方案,明确噪声控制目标和措施,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2. 选择低噪声设备和材料,减少施工噪声的产生。
3. 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噪声。
4.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5. 对施工人员进行噪声防护教育,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
6. 设置噪声监测点,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
五、施工噪声管理要求1. 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噪声限值要求进行施工,不得超过规定的噪声标准。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并健全噪声管理档案,对施工噪声进行监测记录并保存一年以上。
3. 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噪声管控验收,确保施工现场噪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施工单位应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噪声问题,对超标的噪声源进行整改。
5. 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六、施工噪声管理的效果评估1. 对施工噪声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监测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评估施工噪声管控的有效性。
七、施工噪声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1.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噪声防护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噪声防护意识。
2. 施工单位应开展噪声防治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噪声控制技能和知识水平。
八、施工噪声管理的奖惩措施1. 对达到或超过噪声控制标准的施工单位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做好噪声防治工作。
温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发布部门】温州市政府【公布日期】2020.03.21【实施日期】2020.05.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温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20年3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姚高员2020年3月21日温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装修装饰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及其他专业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但是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室内装修装饰产生的环境噪声除外。
本办法所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是指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市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所用机械设备、作业时间等情况,安装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
纳入声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噪声污染监测设备并保证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鼓励其他建筑施工单位安装使用噪声污染监测设备。
第六条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推广使用低噪声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优先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
第七条纳入声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本单位名称、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排放情况、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和施工场所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投诉受理渠道等有关信息。
2023年施工现场防扬尘、防噪声污染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效防止扬尘、噪声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各类施工现场的防扬尘、防噪声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施工现场,是指进行各种建筑工程、道路施工、矿山开采等活动场所。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防扬尘、防噪声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二章扬尘污染管理第五条施工现场应当进行扬尘污染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六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确保扬尘污染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扬尘污染防治:(一)尽量使用无尘作业或低尘作业的工艺和设备。
(二)在扬尘源头采取封闭、密闭、围挡等措施,防止扬尘扩散。
(三)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源,定期清理施工现场。
(四)优先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减少扬尘的产生。
改。
(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扬尘防治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合适的扬尘监测点位,并定期进行扬尘监测,确保扬尘污染的控制效果。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扬尘排放台账,记录扬尘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扬尘排放量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扬尘污染控制费用应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不得转嫁或外包。
第三章噪声污染管理第十一条施工现场应当配备合适的噪声检测设备,并进行噪声污染预评价。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实施。
第十三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确保噪声污染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噪声污染防治:(一)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
(二)控制施工设备的噪声排放,采取隔声、吸音等措施。
(三)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源,减少噪声的产生。
(四)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噪声。
改。
(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噪声防治意识和操作技能。
施工噪声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活、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噪声污染是指施工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各单位,必须将施工噪声排放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第四条各分部(场)是施工过程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各分部(场)经理要对环保工作负全责,并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监督管理。
第五条所有员工有责任保护环境,并有权对施工噪声污染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第二章施工噪声排放标准第六条《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第七条凡是向已有地方噪声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施工噪声污染的,应当执行地方噪声排放标准。
第三章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与管理第八条工程项目向周边排放施工噪声污染的,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九条开工前,各单位要针对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施工方案和工程所在区域的环保要求,认真制定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十条各分部(场)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应当纳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含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措施)报经理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工。
第十一条经理部和各分部(场)要确定环保管理主责部门,配备专兼职技术人员,落实施工组织设计中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负责工程项目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各分部(场)要切实加强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和先进的防治噪声技术和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噪声排放,保护和改善施工场界环境。
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范本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以及进行钻孔、打击、冲击等作业,都会产生噪声扰民。
为了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权益,需要对建筑施工噪声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总则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办法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环境和居民健康权益,合理规范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而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建筑施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建筑等区域。
三、责任主体1. 建筑施工单位应负责施工现场的噪声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噪声控制方案、配备噪声监测设备、培训工作人员等。
2.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管和执法,及时处理违规建筑施工单位,并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施工噪声。
3. 监测机构应负责对建筑施工噪声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各方决策提供参考。
四、噪声控制措施1. 建筑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环境需求,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方案,并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备。
方案需包括噪声排放源的预防、减轻和控制措施,施工期间的噪声限值等内容。
2. 建筑施工单位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且噪声较低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施工作业。
3. 建筑施工单位应使用降噪设备,如降噪罩、隔音板等,减轻噪声的传播和影响范围。
4. 建筑施工单位应设置隔离带或屏障,将施工现场与周边居民区分隔开,减少噪声的传播。
五、施工时间限制1. 白天施工时间应控制在早上7点至晚上10点之间。
2. 夜间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免,如确有必要,应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并在噪声控制方案中说明夜间施工的原因和措施。
六、噪声监测与评估1. 建筑施工单位应配备噪声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监测数据。
2. 建筑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噪声评估,评估施工现场的噪声情况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七、罚则1.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建筑施工单位,政府相关部门有权责令其停工整改,直至符合噪声标准。
施工期噪声管理制度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施工期噪声管理,保障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和健康,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规划区、居民区或其他环境敏感区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充分重视施工期间的噪声管理工作,落实相关管理责任,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的噪声管理制度。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期间的施工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五条噪声管理应坚持科学化、规范化、依法合规的原则,确保施工期间噪声不足以引起居民的投诉和影响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噪声管控和监测体系,对施工期间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和管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噪声问题。
第二章噪声管理措施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对噪声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工艺流程,尽量安排低噪声设备和工艺进行施工。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采取隔离、降噪、限制施工时间、限制设备使用等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九条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活动时,应当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周边居民,并在可能影响的区域进行范围限制。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噪声监测点,对周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第三章知情权和参与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向周边居民公布施工计划和预计的噪声影响范围,并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联系渠道,及时回应居民的投诉和意见,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开展噪声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周边居民对噪声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居民的噪声管理意识。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施工期间的噪声情况,接受监督和考核。
第四章管理和监督第十五条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施工期噪声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大对施工单位的日常监督力度,并对违反噪声管理制度的单位进行处罚和惩戒。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噪声管理档案,保存施工期间的噪声数据和相关监测记录,接受监督检查。
施工噪音污染防治方案确保施工噪声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3、组织制定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噪声污染问题。
4、定期组织进行施工噪声污染检测和评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业主代表。
二)施工工长、安全员、技术负责人1、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案,监督施工现场噪声控制情况。
2、协调施工各方,确保施工噪声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3、定期进行施工噪声污染检测和评估,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报告项目经理。
4、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噪声污染问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噪声污染的监督和管理。
第四章施工噪声的控制第一节噪音控制目标、指标1、施工期间,噪声控制目标为:保证周边居民室内噪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即不超过50分贝。
2、施工现场噪声指标为:噪声限值不应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第二节控制措施及要求1、施工现场应设置噪声监测点,定期进行噪声监测。
2、采取隔音措施,如设置隔声墙、隔音窗、隔音门等,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采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减少施工噪声的产生。
4、控制施工现场车辆和机械的行驶速度和停放位置,避免产生过多的噪声。
第五章人文关怀措施1、施工现场应设置噪声警示牌,提醒周边居民注意施工噪声污染。
2、定期向周边居民宣传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情况和施工进度,增强居民对施工的理解和支持。
3、及时处理和解决居民投诉,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在施工过程中,噪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项目团队中的各个角色都有其噪声管理的职责。
项目经理是噪声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负责全面管理项目的噪声预防。
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则负责制定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检查分包队伍的资质证明和证书,组织职工的噪声管理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定期检查各项噪声管理执行情况。
工长则负责预防噪声污染,保证噪声达标排放,以及各种设备和工序的噪声治理和监控工作。
在施工阶段,钻孔机、商品砼泵车、地泵、振捣棒、砼罐车、电锯等是主要的噪声源。
施工噪音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施工噪音,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施工噪音管理制度。
二、施工噪音管理责任1、施工单位负责人要对施工噪音管理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施工噪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施工噪音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2、施工现场负责人要组织制定一套完整的施工噪音管理方案,明确施工噪音监测、评估和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施工中。
3、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噪音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规定的施工噪音管理制度。
4、居民代表和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噪音的监督,及时反映噪音污染问题,保障周边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施工噪音监测与评估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规模和影响范围,定期对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
2、施工单位要建立噪音监测记录,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3、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噪音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施工噪音控制措施1、采用低噪音设备和技术,合理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和施工场地,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加装隔音设备或隔音屏障,减少施工噪音的传播和扩散。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噪音防护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噪音意识和管理能力。
4、优化施工工艺,精细化管理,减少施工噪音源的产生,降低施工噪音的影响。
五、施工噪音管理台账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噪音管理台账,记录噪音监测结果、评估分析、控制措施和落实情况等相关信息。
2、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噪音管理台账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规定建立台账,并按时更新台账信息。
3、政府监管部门定期对施工噪音管理台账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六、施工噪音监督检查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噪音的自查自纠,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噪音问题。
2、监理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的噪音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3、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噪音的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音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公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实施日期】2018.12.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工地噪音污染部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工地噪音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建筑施工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工地噪音污染应当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第二章工地噪音管理机构第四条市政府设立工地噪音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监督工地噪音污染的防治工作。
第五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完善和实施工地噪音污染的治理政策和措施;(二)定期对工地噪音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三)执法监督,并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四)开展工地噪音污染的宣传教育工作;(五)组织工地噪音污染应急处置等。
第六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负责人由市政府任命,应当具有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专业背景,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素质。
第七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分支机构,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协助完成工地噪音污染的防治工作。
第三章工地噪音污染的管控措施第八条工地噪音污染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采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减少噪音产生;(二)设置固定的作业时间,减少夜间施工和重大噪音源活动;(三)设立噪音防护屏障,减少噪音向周边居民区传播;(四)加强对噪音产生源的监督和管理;(五)完善噪音排放标准和监测体系。
第九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应当对工地噪音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地噪音治理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广噪音治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第四章工地噪音污染的监督和执法第十一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工地噪音污染的监督和执法,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并定期公布违规情况。
第十二条工地噪音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工地噪音污染的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并保护被侵权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对违反工地噪音污染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工地噪音管理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处罚措施:(一)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并处罚款;(二)吊销相关资质,暂停施工或者关闭工地;(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他行政处罚措施。
施工现场防扬尘、防噪声污染管理办法一、施工现场防扬尘措施1.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造成扬尘。
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2.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配合洒水,减少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
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主要道路和大门口要硬地化,包含基层夯实,路面铺垫焦渣、细石,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4.散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遮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5.生石灰的熟化和灰土施工要适当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6.在规划市区、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及国家规定的文物保护区内施工,施工现场要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及指定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场地采取洒水降尘。
二、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的各项措施1.人为噪声的控制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
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
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1)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2)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4.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
施工现场防扬尘、防噪声污染管理办法(二)是用于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产生的扬尘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施工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现场,包括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
第三条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施工单位应设立噪音污染防治管理机构,明确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制定噪音污染防治方案,明确噪音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和责任。
第六条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工作应纳入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工作同步推进。
第三章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措施第七条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施工现场布局合理化1. 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围挡,减少噪音传播。
(二)施工设备噪音控制1. 选择低噪音、高效能的施工设备。
2. 对高噪音设备采取隔音、减震、降噪等措施。
3. 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三)施工工艺优化1. 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噪音产生。
2. 优先采用静音施工工艺,如静力切割、静力破碎等。
(四)施工时间控制1.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当地政府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2. 避免在夜间进行高噪音施工,确需夜间施工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五)施工现场环境整治1.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减少噪音产生。
2. 施工现场内不得堆放垃圾、杂物,避免噪音和扬尘。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九条环保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噪音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接受监督检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施工单位未按规定采取措施防治噪音污染,造成环境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措施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当地学生、教师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区环保局备案后方可施工。
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产生强噪场的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的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
4、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器械设备的施工机械。
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5、加强区民区施工现场的噪声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场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6、认真执行建筑工程现场有关管理规定,施工现场做到场地平整,道路畅通,照明充足,无长流水,长明灯。
垃圾做到日集日清,容器存放,专人管理,统一清运;7、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拆除中为降低粉尘土污染,应随时浇洒消防水以降尘;8、为保证现场境清静应选用噪音小的机械设备,确保施工现场周围人员正常的工作与休息环境。
防止施工污染,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并要尽可能低噪音运转。
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时间,早6点以前晚22点以后尽量不安排大型机械施工作业,不影响居民休息;9、施工中确保现场干净整洁,指派专人负责现场环境卫生。
同时,教育职工提高环保意识,不人为制造噪声,杜绝野蛮施工;10、防止施工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随地散落,落实施工现场门前三包制。
清运渣土要有专人管理,大门口设安全岗,自卸汽车每日完工后,人工清扫大门外汽车经过的20米的路面,保持路面清洁卫生。
每次自卸汽车出现场应清扫车辆,保持驶出车辆整洁卫生;11、现场废旧材料多、机械多,人流车辆来往频繁,各种材料按规定堆放并备运。
噪声防治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1.1 为了防治施工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施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施工、装修装饰、市政工程等。
1.3 本单位成立噪声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和改进。
第二条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噪声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安全总监、环保专员、设备管理员和施工班组长组成。
2.2 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噪声防治方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3 安全总监负责监督噪声防治方案的执行,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2.4 环保专员负责监测施工现场的噪声水平,记录数据,并向领导小组报告。
2.5 设备管理员负责确保施工设备符合噪声控制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6 施工班组长负责指导班组成员遵守噪声防治措施,及时反馈问题。
第三条噪声控制措施3.1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噪声防治方案,包括施工计划、设备选择、隔音措施等。
3.2 优先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减少噪声源的产生。
3.3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法定休息日进行高噪声作业。
3.4 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隔音屏或隔音墙,减少噪声传播。
3.5 对施工人员进行噪声防治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四条噪声监测与记录4.1 在施工现场设置噪声监测点,定期监测噪声水平。
4.2 环保专员负责记录监测数据,分析噪声变化趋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4.3 建立噪声监测档案,保存监测记录和相关报告。
第五条应急处理5.1 建立噪声污染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5.2 一旦发现噪声超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5.3 对周边居民进行及时通知和沟通,减少噪声污染的影响。
第六条教育培训6.1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噪声污染防治知识的培训。
6.2 通过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强化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第七条监督检查7.1 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防治措施进行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
第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鼓励、支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科学知识。
第九条对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十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分别不同的功能区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并进行管理。
项目噪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健康和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规范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项目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
三、噪声监测1.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委托相关的权威机构对施工现场噪声进行监测,并制定监测计划,每日对施工现场噪声进行监测一次。
2. 监测报告应当包括噪声浓度、频谱及其影响评价,并在一周内向相关部门报送监测结果。
3. 监测结果应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接受监理及业主单位监督。
四、噪声控制1.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方式,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施工现场噪声。
2. 在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3. 使用含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工具等作业时,应当配备合适的防护设施,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
4. 通过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换,尽量减少噪声的产生。
五、管理要求1. 项目经理应当制定噪声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相关人员的噪声管理职责,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噪声管理工作的培训,提高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噪声管理技术的掌握程度。
3. 监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施工噪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
4. 业主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的噪声管理工作给予重视,并配合监理部门加强对项目施工噪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六、处罚与奖励1. 对于未经许可、擅自施工或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违反噪声管理规定的,相应责任人员将被处以罚款,并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2. 对于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及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噪声污染行为,监理部门有权暂停施工或者要求施工单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3. 对于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色,且噪声管理工作得到良好实施的施工单位,监理部门有权给予相关奖励和表彰。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行之日起实行,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
2. 对于在本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应当通过协商或者相关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施
工
噪
声
污
染
防
治
管
理
办
法
审核:邓中海
编制:余义华
建设单位: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
监理单位:云南展旭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贡山丙中
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2016年5月18日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施工噪声污染,加强对施工现场噪声排放的管理,使施工噪声排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以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扰民的问题,保障人体健康,促进项目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噪声污染:一是指在人口稠密处施工中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二是指各施工现场受超过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噪声危害的作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施工队对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
第四条:安全环保科为施工噪声防治管理的具体实施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实施项目施工噪声防治管理措施,购置有关噪声防护用品、设施,处理周围居民对施工噪声污染的投诉。
第二章管理要求
第五条:在开工前,应对施工线路通过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工程施工组织的安排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结果,摸清施工全线人口稠密的地段及强噪声密集的地段,确定本项目施工噪声污染重点控制区域,绘制施工现场噪声监测平面布置图,编制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控制措施。
第六条:在施工项目及施工线路穿过人口稠密地段的噪声的排放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在人口稀少或无人区施工地段噪声的排放可参考GB12523-90标准,不作强制性要求,但应以此为基准,考虑噪声污染对现场作业人员及野生动物的影响。
第七条:各项目在开工前,应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培训教育,以使他们认识到施工噪声污染的危害性,清楚噪声防范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第八条:项目部环保部门应对第七条规定地段及强噪声(超过GB12523-90标准)区域、噪声密集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如监测出噪声超过GB12523-90标准的,对区域内作业人员应配发噪声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耳棉等),对人口稠密地段及野生动物保护区域,应采取降噪措施。
第九条:强噪声作业控制
1、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爆破、打桩、喷锚、土石方作业、搅拌作业、涉及到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作业等),
作业队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降噪措施报项目部环保部门,经环保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适当时,项目部环保部门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降噪措施等情况向社区居民、环保主管部门通报,取得协作和配合。
2、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时间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
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连续作业的除外。
3、需连续作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
第十条:控制机械噪声的措施
1、项目部在采购或租赁机械设备时,应尽量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2、对强噪声设备(如发电机、搅拌机、空压机、电锯、电刨等)应选择好设备的摆放位置,采取降噪措施,如可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使用隔声屏障、使用机械隔声罩,以减少噪声的扩散。
第三章处罚规定
第十一条:各级环保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有权对责任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如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噪声污染保护管理有规定要求与本办法有不同之处的,按其规定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环保科负责解释。
本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管理改进的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第二十条:本办法从二〇一六年五月十八日起实施。
云南展旭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201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