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浮力》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浮力》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认识浮力》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它是建立在前一章力与运动,尤其是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的一课,当然,他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下两节浮力的大小探究、计算、物体的沉浮,所以很关键。

二、说学生情况

1、知识基础

本届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尤其是数学计算很不理想,这位本节课的浮力大小的计算带来了困难。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有了力的一些基本知识,虽不能灵活运用,但也对本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认知水平

学生已具备了一些认知能力,但感性认识仍强于理性认识,并且很多同学缺乏意志力,没有耐心,但对感兴趣的东西有敢挑战,愿意努力去弄清楚的精神。

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

我所任教的年级,共两个班,60名学生,他们对实验探究、常见问题找原因等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物体的沉浮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认识浮力的存在知道怎样用测力计测量浮力,经历推理

过程了解产生浮力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

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进一步对物理产生兴趣。

由于本年级的学生基础差一点,我觉得本节课的应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做一侧重。因为浮力这一章内容尤其是浮力的计算,它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难点,如果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能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也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在浓厚的兴趣下学习枯燥的内容而不产生厌烦感。

四、说重点难点

认识浮力的存在、产生的原因及沉浮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是以尝试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兴趣为贯穿始终,掌握浮力知识为教学目标的一节课。为了实现这一点,我采用了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体验过程,通过分组、回答问题、讨论问题,表达见解,充分的去体现他们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结合多媒体能展现形象生动图片、动画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来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本节课的开始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三个图片并加以问题。第一个图片是《曹冲称象》,当然也是书上的图片,问题是:古时不能用称直接称的大象,曹冲能把它称出来,你能吗?用学生熟知的故事,直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浮力,这时我再加上一个问题,怎么知道船上的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呢?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一个疑问的旋涡;第二个图片是《两条船》,问题是:木头能在水上漂,这谁都知道,可轮船是铁的,怎么也能在水上漂呢?这是一个他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这当中还竟然有他们想不到地方,这时在他们的大脑内又有了疑问,好奇的欲望充满了他们的大脑,兴趣得到了提升;第三个图片是《热气球》,问题是:水有浮力很常见,谁也知道,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么也能漂浮东西呢?到这里,学生们的大脑已经充满了各种疑问,急需要找到答案,兴趣又一次霸占了他们的大脑。为了找到答案,他们马上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这三个图片和问题虽然在本节课得不到最终解决,但为本节课的学习增加了动力,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一个心理准备。

(二)、学习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学习目标

在出示学习目标后,我让学生自己先看一看课文,尝试着自学一下,提醒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把不懂的地方加以注意,待会老师在讲解时再慢慢解决,这样学生们便带着尝试着学习后不懂之处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第二环节:什么是浮力

这一知识比较容易学习,这里我采用了学生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的方法。在分开小组,简单的说明怎样实验后,就不再多讲,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他们体验将盖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的感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把一个铁块挂在测力计上,放入水中,这让他们知道即使在水中沉底的物体,随着物体的慢慢浸入水中,也受浮力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大,当物体全部放进水时,浮力的大小就不再变了,总结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它的大小就是测力计上少的那一部分力,即称重法求浮力:F浮=F1—F2,从实验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然后,再让他们讨论开始的图片,热气球受不受浮力的作用呢?找几个小组说一说他们的看法,最后加以多媒体展示、强调,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入大脑。

第三环节:浮力产生的原因

其实在第一个环节的学习时,学生们就有了疑问,他们知道浮力是水对物体的作用,但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是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我们这一届基础差,知识面很窄的学生,单单看书是很难理解这一点的。

在这里我首先通过一个“小魔术”启发学生的大脑。用两个纸杯,一个完好无损,一个杯底儿有小洞,每个纸杯内放一个乒乓球,向纸杯中加水,请学生观察有什么样的现象?同时问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然后分组实验,将乒乓球置于一个底部掏空,去掉瓶盖的漏斗形可乐瓶中,向瓶中注入水观察现象,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寻找原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物理现象及规律。

最后我用演示动画的方法来进一步的解决这一问题。先让他们回忆一下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物体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接着演示动画,把较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结合理论推导,使他们按照思维的逻辑一步一步的把谜底揭开。同时放慢课堂节奏,不催促他们,不增加他们的大脑负担,保持住他们的兴趣,耐心的引导他们,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另一种求浮力的方法F浮= F向上- F向下。随着这一系列的活动的进行,这一难点便得以突破。

第四环节:物体的沉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