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故乡》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作品《故乡》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部好小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时代的世态和人生;一部好小说还像长鸣的警钟,震撼着每个读者的思想和灵魂。今天,让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故乡》这面明镜中去了解旧时代人们的生活,去探究旧时代人们的命运吧!

(板书课题:13课《故乡》鲁迅)

二、了解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

师:同学们,对于鲁迅我们已经很了解了,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学过的文章有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小说《社戏》、《藤野先生》,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师:这些是我们知道的,还有我们不知道的一些内容呢?

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还有《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等。

师:大家找的材料非常好。

三、阅读"预习提示",把握课文内容

师:65页"预习提示"请大家读一下。

生:(略)

四、听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师:我为大家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初步了解小说的内容。

生:好!(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小说的要素是什么?(人物、环境、情节)

2.故事情节分为几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故乡》的作者是谁?选自哪部作品?写于哪一年?在这十年里中国爆发了什么革命?(鲁迅、《呐喊》、1921年、辛亥革命)

4.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什么顺序安排情节?全文可分几个部分(时间;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生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

师:很好,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1-3自然段。

生:(略)

师:课文中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生: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横着萧索的荒村。

师: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故乡深冬的景色,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从故乡的荒凉、衰败、毫无生气的景象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日趋衰败的现实。

师:"我"看到这一切心情怎样?

生:课文中说"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生:还可以从课文"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的故乡?"这句话中看出"我"已经不认识它了,因为它变得这样荒凉、萧条,让"我"都不敢认了。

生:还有文中说"因为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师:这几名学生说得非常好,"我"这次回故乡目的是搬家到异地去,此去也许是对故乡的永别,"我"的心绪是惆怅的,尤其是进入故乡看到的景象,更加重"我"的这种心绪。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每个小组同学看问题后讨论。

1.这部分写了几件事情?

2.试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加以比较?可以填写老师的表格(略)

3.闰土由少年小英雄变成"木偶人"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是怎样描写杨二嫂的?你认为作者对她持什么态度?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写了四件事:我到家后与母亲谈搬家的事;回忆少年闰土;杨二嫂;与中年闰土重逢。

生:我们采用了老师给的表:

闰土少年中年

外貌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小银圈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

的棉衣、浑身瑟缩、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语言滔滔不绝讲新鲜事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生活的态度热爱、乐观寄希望在神灵上

对我的态度不怕我、送贝壳恭恭敬敬、称我老爷

性格特点聪明、机灵纯朴、善良、迟钝、麻木

生:我们总结出把闰土变成木偶人的原因是农村经济日益衰败,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重重压迫,天灾人祸和他自己的原因。

生:大笑!自己的原因?

生:都有六个孩子了,还不计划生育呀!所以是自己的原因。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把闰土变成木偶人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书中说"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大家总结的"农村经济日益衰败,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重重压迫,天灾人祸和他自己的原因"还有一点,闰土要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干什么用?

生:烧香拜佛,祈求能吃饱穿暖,生活过得好一些。

师:求神灵就可以过得上好日子吗?

生:不可以。

师:那应该怎么做?

生:起来反抗!

师:闰土想到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闰土,不,象闰土一样的农民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这说明了什么?

生:思想不解放。

生:没有觉醒。

师:对了,所以说把闰土变成木偶人的原因除了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和农村经济日益衰败,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重重压迫,天灾人祸和他自己的原因外,还有思想不解放、不觉醒,把改变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祷上等因素。这个问题我们共同解决了,那么,文中描写杨二嫂的句子有哪些?

生:"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细脚伶仃的圆规";"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那么,我对你说,迅哥,你阔了,让我拿去吧";"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台大轿,瞒不过我。";"啊呀,真是愈有钱,便是愈毫不放松"等。

生:还写了"我"孩子时候看见的杨二嫂,人都叫豆腐西施。

生:还有这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生: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腰间,出

去了。

生:我把他们说的内容归纳一下,写了杨二嫂的外貌、语言、神色、动作这几个方面。

师:归纳得很好。还有要说的吗?

生:年轻时的杨二嫂和年老时的对比。

师:杨二嫂的出场,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这两个人的写法及其相似。但人物的性格却极其不同。王熙凤泼辣、刁蛮、狠毒,而杨二嫂呢?作者写她的目的是什么?

生:杨二嫂说话怪声怪气、爱讽刺人、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师:这些都是她的表现,从这些表现中可以看出她的什么性格?

生:她自私、尖酸。

师:尖酸、刻薄。闰土在文中是主要人物,杨二嫂就是陪衬人物,目的呢?

生:衬托出闰土的憨厚、善良。

师:非常好!作者对闰土的态度是同情的,那么对杨二嫂的态度怎样?

生:否定、批判、鄙视。

师:作者在文中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个人物身上的自私和小偷的习惯进行了批判。但是造成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