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日本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我对日本女性的初印象始于那迷人的和服。身着和服,脚穿木屐,手撑和伞的日本女人,眼波流盼,浅笑盈盈,身上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美,有一种本不该属于这个世纪的人类的、仅存于古代的美。她们的娴静、典雅、彬彬有礼,她们的温柔,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怪美国男人会说男人的四大享受是:拿美国工资,住英国大屋,吃中国大餐,娶日本老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社会、文化风土不同,对女性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实,所谓“男子气”和“女人气”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日本女性的这种特点是同日本社会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分工是分不开的。那日本女性身上这种令人着迷的美、温柔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有其他的历史渊源。
1、母权制下的日本女性
公元4世纪前,日本的社会制度为母权制,当时的婚姻状态为妻访婚。男子女子各居母家,产生爱情的男方到女方家里询问,女方是否对自己有兴趣,如果有,女性便可以将门打开,男子进去同枕共眠,第二天早晨离开女子家。这种婚姻多是短期同居,暮合朝离。有了孩子以后,两个人的婚姻关系可以基本上稳定下来。但是,孩子生下来一般是母亲取名字,并随同母亲长大。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女性地位是比较高的。
这种婚姻,女性始终居于主动地位,他们与娘家关系的密切程度要甚于夫妻关系。如日本历史书籍《古事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沙本萆古王于是指使妹妹在天皇睡觉时刺杀天皇,而皇后三次举刀欲刺,终不忍下手。天皇得知这一阴谋,便发兵讨伐沙本萆古王。沙本萆古王建起稻城抵抗。皇后抑制不住对哥哥的思念之情,离开天皇,偷偷跑进稻城,最后与哥哥同归于尽。皇后临死前,派人将皇子送归天皇,而天皇坚持让皇后给孩子起名。
2、父权制下的日本女性
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以后,日本受中国的影响,开始形成父权社会。日本在母系氏族社会繁荣、鼎盛的时候进入阶级社会,因而使社会出现变异,也使得婚姻状态出现变异。从《源氏物语》中所反映的社会真实安时状况来看,平代日本的婚姻状态为“变异的专偶制”。变异的专偶制,是父权制与母权制矛盾的产物,广大妇女承受着父权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与群婚遗俗带来的双重痛苦,妇女的悲剧具有了一种人为的色彩。
《源氏物语》,作为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紫氏部为我们带来了一种“物哀”之美,同时也描绘了在压抑的状态中的女性种种之悲剧。有人把《源氏物语》与中国的《红楼梦》相比较,在华美的诗词曲赋之间,两书都绘尽了天下之女子,同样,其间的女子又多数难逃悲剧的命运。不论是紫姬、葵姬、藤壶皇后,还是夕颜、空蝉等,她们都是身份高贵,才貌兼得。但她们要承受的是众人对她这样标准完美女性的期待和期待之下的压迫。
进入镰仓时代,新兴的武士阶层建立了武家政权。在武家社会,
女性被迫退回家庭并被排挤出社会主导地位。随之女性地位的下降,对她们进行道德规诫的女训逐渐问世了。日本女训最早出现于镰仓时代中期,代表作有《乳母之文》、《乳母草子》等。但其内容并不都是道德方面的训诫,而是涵盖了日常起居、艺术修养、化妆服饰等各个方面,且主要面向上层社会女性。经过长期的缓慢发展,直到近世即江户时代,女训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3、现代日本女性
谈起现代日本女性,第一印象是专职家庭主妇。因此,有许多日本男人在工作调动时,通常是“单身赴任”。日本女人中流行着一句话: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日本女人一般结婚之后就不工作了,在家里做“专职主妇”,相夫教子。但女人掌管财政大权,丈夫的工资是要全部上交的。日语中男人的零花钱叫做“小使”,意为“只能在小处使用”,可谓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其实,日本社会基本上是围绕着女性运转:男人生产、女人消费;男人加班、女人领导时尚和消费潮流。在外面,日本社会是男尊女卑;而在家庭内部,则是女人掌管一切。
这么说来现代日本女性婚后,较之以前她们在家庭中地位提高了很多,她们掌握了一个家的财政大权,支配着家庭开支。与其说是女人地位的提高,不如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男女的另一种分工。正所谓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小国,一个家总要有人去维持、打理。
我觉得专职主妇是不能够完全概括现代日本女性的形象、社会
地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女性不再把婚姻堪称她们唯一的归宿。女性们也在各行各业展现她们的才华,而不是只是附庸风雅。想必大家为前日本外交相田中真纪子印象不浅吧。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身影活跃在政坛,显示新一代日本女性的另一种魅力。
樱花盛开之时除了给人一种繁盛、蓬勃生机的感觉之外,还带着一种淡淡的“柔”和“清冷”的气质。这种“柔”的气息在日本女性的身上有着最好的诠释。“柔”并不是无骨的,它只是表现的没那么张狂和强硬,“柔”可以是柔美也可以是柔弱,可以是弱势的姿态也可以是韧性的表现。经受了几千年的多种文化思想的洗礼,日本的现代女性正以她们独特的姿势展示她们的魅力、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