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女性主义视角下《简·爱》汉日译本的比较作者:刘凤斌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5期1.《简·爱》與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文学发展史中,有两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分别是英国著名思想家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于 1792年出版的《女性的辩护》(A Vindication of Rights of Woman)与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于1869年出版的《女性的屈从地位》(The Subjection of Women)。
这两部作品的出版时间相隔八十年左右,正值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的黄金时代。
女性主义文学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整个英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
大量女性被迫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劳动。
在这个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女性解放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各领域中女性主义者辈出。
尤其是在文学领域涌现出,诸如简·奥斯汀(Jane Austen)、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等具有先进思想的女性主义作家。
她们以自己的文学作品呼应时代变革,通过笔下的女性人物对传统价值观念及贤惠、恭顺、完全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女性形象发起了挑战。
在这类文学作品中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Jane Eyre,1847)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更是被现代女性主义学者视作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人物塑造最为成功的小说作品之一(伊莱恩 2012)。
《简·爱》自问世起,便在英国引起极大反响,报纸杂志纷纷刊载关于《简·爱》的书评。
之后从英国传播到中国和日本,但当时只有极少数文化人有能力阅读原文。
因此,《简·爱》在中国与日本的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翻译便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厌女》读书有感女性主义在日本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
而所谓女性主义者,正是那些意识到厌女症并决心与之斗争的人。
目前,我正处于“好奇”阶段,也因此有了许多新的收获。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日本文学中的厌女症、性的双重标准、近代厌女症、权利色情化等问题。
我不禁思考,在文化包容度不同的中国,这类书籍是否会面临打压。
前段时间,北大女生与上野千鹤子的对话,让我从教育、学历、国度、文化等方面,看到了两类人不同的三观和代表的主义思想。
走进《厌女》,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上野千鹤子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男性同性社会的性欲望,为我们揭示了社会活动中男女分工和价值判定的不同标准。
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每一次对厌女症的认识,都是一次觉醒。
男人的价值由什么决定?在男人的世界里,他们的价值并非由女人的选择来决定,而是在与同性的霸权争斗中获得认可、评价和赞赏。
这种争斗可以是为了地位、财富或名誉等。
男人喜欢成为英雄,而女人则喜欢成为英雄的男人。
然而,男人对女人的评价往往是在她们凭借自身能力获得地位、财富和名誉之后。
在女人的世界里,霸权斗争往往不会局限于女性之间,男人的评价和介入会将女人隔开。
至少,男人和女人认可的女人的标准是不同的。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女高男低婚”的结局。
无论名气还是收入,女方都远高于男方的婚姻,要想维持圆满,妻子需要给丈夫面子。
但心理幼稚、尚未成熟的丈夫可能会通过贬低“有能量的妻子”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妻子的逃离。
这让我意识到,在婚姻中,尊重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上野千鹤子作为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者和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以女性的视角写出了这部社会纪实类书籍,其力量令人钦佩。
汉语言为学的力量,或许是最潜移默化且能激发个人成长的力量。
《厌女》让我对厌女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性别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女性主义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
浅析日本战后女性文学的自我表现作者:解天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1期【摘要】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女性文学的传统。
明治以后的日本近代文化承认非主流文化——“女性文化”的影响之下,日本女性作家在写作方面要比起西欧女性作家容易得多。
然而,一旦女性真正做出了“女性文化”的领域,有志于独立的表现时,她们却又很难在市场上以写作作为职业。
更加困难的是,如果女性要从“女性文化”脱身出来,文学上的女性自我表达的关键便在于如何逃离“女性文化”中泛滥的主流文化的用语上了。
寻找途径远离泛滥的、反映父权社会中女性观的家庭故事则逐步占据这一时期女性文学的主流。
【关键词】女性文学;女性文化;女性观;父权社会近代日本女性文学是在新女性叙事话语的摸索中建立的。
她们在精神上想摆脱束缚女性的父权主义家庭故事的限制,我们可以从许多作家的作品中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
近代日本的女性文学的发展过程,是新女性不愿被父系文化的精神束缚而摸索叙事话语的过程。
宫本百合子的《伸子》突破了旧故事的框框,显露个性,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女人成长的轨迹;圆地文子的《女人坡》、冈本鹿子的《家灵》对女性话语方式做了新的尝试。
另一方面,用谈论自己的个性与特性来改写故事中女性形象的原型,解析故事的话语。
富冈多惠子的《逆发》尝试了多声部合唱式的叙事话语。
她请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女性,用她们的像复调音乐般的声音和谐地表现了她们自己,虽然显示了他们每个人的特性和具体性,最终还是集中在非人称的叙述上。
近代文学的初期,樋口一叶为了表现自我,在语言运用和文体方面故意使用了一种女性的雅文。
同样,七十年代的女性的表现也不断地在做着实验,试行寻求与男性话语不同的、女性特有的表现方法。
她们不依靠改变词的含义、语法、文章逻辑结构的标新立异,而使用节拍和隐喻的新的手法,女作家自由自在地引进抄道、间隙、飞跃、联想、沉默的手法,在突破常规的文章结构上下工夫,在表现与文化上尝试标新立异。
新的女性表现正在试图开拓各种领域,试图从文学的主要领域——纯文学向少女小说、科幻小说转向,还通过少女漫画来加以表现和实验。
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电影的伦理表达是以人类理性的共识为底线与基础的,但在不同社会语境中却存在着具体的伦理价值差异。
无论是电影还是生活,人们都难以为伦理价值提供绝对统一的标准,而电影叙事的独特性在于能够为特殊伦理情境中的人们做出人性的合理解释。
日本电影注重描绘自然,并执着于在特殊的伦理情境中刻画出情感的偏离,人物形象的设置时常边缘而又弱势,但其影像的笔法又常常表达出人道的关怀。
日本电影在描绘自然情境时呈现出的治愈美感与其通过自然感悟生命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自然能够带来的关怀与治愈在电影中被反复确认。
生态女性主义所主张的环境伦理同样强调自然对于人类的作用以及感性关怀的重要性,是对传统伦理学的一种承接,既承认理性原则是文明秩序建构的基础,但也认为传统伦理学中“关怀的道德情感一直被忽视”[1],而理性需要感性作为补充。
日本电影中展现出的自然关怀诉求与生态女性主义所主张的环境伦理形成同构,电影真实的幻觉构建起了一个个特殊的伦理情境,使得观者在情感的体验与感知中产生深切的共情与关怀。
一、自然关怀与环境伦理的同构当前在全球电影创作中,生态主题日益凸显,这与现实社会逐渐形成的生态意识密切相关,也侧面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严峻性。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工业,电影的生态视野不应局限于对环保意识的简单提倡,还要涉及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探究。
而生态危机的根源仍然要回溯到压迫性的父权框架、过度膨胀的资本与技术,甚至是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的战争等问题之中。
生态女性主义在此背景下所主张的环境伦理是一种关怀伦理,它提倡以更为包容的感性力量来改善人类的思维方式。
正如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凯伦·沃伦所言:“我将环境伦理描述为一种伦理,而不是关于环境的伦理,定义环境伦理为一种接受非人类动物和/或自然的道德可考量性的伦理。
”[2]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只有关于服从道德律令的人,我们才能够肯定他的存在形成世界的最后目的”,而“绝对理性的道德律令”已透露出非人道的危险。
日本动漫作品中女性萌系形象探析随着日本动漫的风靡全球,萌系(Moe)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女性萌系形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萌系形象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
在萌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富有青春活力、礼貌、可爱、单纯等特质成为萌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关键特征。
本文通过对日本动漫作品中女性萌系形象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日本萌系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一、女性萌系形象的发展历程女性萌系形象的萌发始于1990年代初。
当时在少年漫画中,一些女孩角色的出现备受欢迎,比如《灌篮高手》中的桐原琴音、《城市猎人》中的香、《海贼王》中的娜美等。
这些女性形象在外貌和性格上都表现出了可爱、温柔、单纯、有礼貌等特质,迎合了当时年轻男性读者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本萌系文化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当代日本动漫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女性萌系形象可谓是种类繁多。
不过可以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特征。
首先,女性萌系形象通常拥有特别可爱的外貌,比如圆脸、大眼睛和精致的五官。
她们的着装风格也以可爱为主,通常穿着短裙、蕾丝和粉色为主的服饰。
除此之外,女性萌系形象还表现出单纯、天真、善良、安详、忠诚等特征。
她们常表现出柔弱的形象,需要保护和照顾。
但是,这些角色也会被赋予一些她们自己的愿景和目标,通常是成为一名歌手、画家、演员、记者、科学家或者运动员等。
女性萌系形象的特点和条件与日本社会文化紧密相关。
例如,日本社会倡导文化礼仪,这在萌系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女性萌系形象通常是善良热情、谦虚有礼的,她们讲究礼貌,尊重他人。
这些品质和行为通常被认为可以增加其个人魅力,并得到读者的青睐。
此外,女性萌系形象还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中对于童心和单纯的追求。
日本人认为童年时期最是快乐和美好的时光,因此他们希望能够永远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单纯。
在动漫作品中,女性萌系形象不仅拥有可爱外貌和单纯性格,而且通常能够带给观众一种无忧无虑的感觉,增加读者的心灵愉悦感。
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引言:林芙美子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女性作家,她以其文学作品《红灯记》、《根之水》等为代表,将女性的思想表达和对社会的批判贯穿其中,成为了一位女性主义的代表她不仅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同时也深刻地挖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女性特有的文化符号。
本文旨在从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探讨女性主义思想。
正文:1. 林芙美子的情感表达中的女性主义因素2. 林芙美子对于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3.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4.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思考5. 林芙美子笔下的女性形象及性别角色的建构——以《红灯记》为例6. 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权意识7. 林芙美子对于家庭和家庭伦理的重构8.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文化符号的挖掘9. 林芙美子女性主义思想的启示结论:通过对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激烈反抗中,女性主义思想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也为当代女性的自我救赎、自我识别和自我解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林芙美子的情感表达中的女性主义因素: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重视情感表达,她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这体现了林芙美子内心的女性主义倾向。
2. 林芙美子对于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林芙美子不满传统对女性的限制,她在文学作品中经常颠覆女性传统角色,如将女性描写成有独立思想和创造力的人,并且呼吁女性摆脱古旧的性别束缚和刻板印象。
3.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林芙美子对女性主义的探讨很深入,她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探讨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话题,如女性独立、女性性行为、女性世界等等。
4.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思考:林芙美子认为,婚姻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一种困境,她以此为主题,提出了许多对于女性婚姻地位的思考,如女性主义家庭、女性性解放等。
不同⽂化背景下的性别观念不同⽂化背景下的性别观念以伊朗和⽇本为例摘要本⽂从伊朗和⽇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两国⼥性的受教育状况和⼥性的职场地位三个⽅⾯对伊朗和⽇本⼥性的地位进⾏了探讨,希望从中得出两国不同的性别观念。
⽬录⼀、研究主题 (3)⼆、关键词 (3)三、引⾔ (3)1.选题背景 (3)2.研究思路和⽅法 (3)3.名词解释 (3)四、正⽂ (4)1.综述 (4)2.婚姻观念和婚姻制度 (5)3.⼥性教育状况 (7)4.职场中的⼥性 (8)五、结论 (9)六、参考⽂献 (10)⼀、研究主题伊斯兰⽂化和典型东⽅⽂化背景下的性别观念的不同⼆、关键词伊斯兰⽂化男尊⼥卑⼥性发展⽇本三、引⾔1.选题背景作为⼀名伊斯兰教徒,⼀直认为伊斯兰教义中有对⼥性很强的歧视,“⼥性来⾃男性的肋⾻”这是祖母从⼩讲给我的故事。
之前也从很多新闻中了解到伊朗⼥性的⽣存状况,处在⼀种很不乐观的状况下。
国⼈的刻板印象中,⽇本⼀个⾮常重男轻⼥的国家。
因此选择了伊朗和⽇本这两个不同⽂化背景的国家进⾏研究。
2.研究思路和⽅法研究思路:研究主题为当今世界不同⽂化背景下的性别观念,这⾥的不同⽂化背景选取了以伊朗为代表的伊斯兰⽂化背景和以⽇本为代表的典型东⽅⽂化背景,通过对于两个国家婚姻观念、受教育⽔平和职场⼥性地位⽅⾯等进⾏研究。
研究⽅法:a)⽂献分析: 搜集整理并使⽤权威性的相关⽂献,如相关数据统计,专业性论⽂著作,报章杂志等作为本⽂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b)案例分析: 搜集整理并分析,选取⽇本和伊朗⽐较典型的案例进⾏分析。
3.名词解释1. 法蒂玛:法蒂玛是先知穆罕默德的⼥⼉, 其母亲是穆罕默德的第⼀位, 也是最受先知尊敬的妻⼦赫迪彻。
法蒂玛是个乖巧孝顺的⼥⼉, 18 岁时嫁给了伊斯兰著名的勇⼠和学者阿⾥, 婚后在家中⾟勤劳作, 尽⼼履⾏作为妻⼦的责任。
她先后为阿⾥⽣育过 5 个⼦⼥,其中⼉⼦哈桑、侯赛因及⼥⼉再那甫在后来的伊斯兰历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
穿jk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穿JK”是日语中的一种说法,在这起源于日本的词汇中,“JK”指的是“女子高中生”的意思。
关于“穿JK”的概念,它最早是从一种叫做“JK制服”的潮流出现的。
这种制服概念可以追溯到日本的传统,穿上JK制服有着多种功能:一方面,它是一种表达学校文化的形式;另一方面,它是一种让女孩们更雅致,更具魅力的装扮。
此外,“穿JK”还有一些隐含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服装,而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方式。
“JK”对个人进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女孩可以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也可以学习如何与社会中的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此外,穿JK也是一种扩大朋友圈的方式,与其他穿戴者一起,女孩可以学习到各种有趣的东西,有更多机会拓展自己的朋友与社交圈,也能让她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活力与精神。
另外,穿JK也是一种体现女性主义价值观的方式,这种穿法能够使女孩们在外观上更加美丽,而且还能让她们更加有自信心。
在日本,这种制服通常只穿在“萤之音”活动中,这也是鼓励女性参与活动的一种方式。
穿JK制服,是日本的传统文化。
它既是一种表达学校文化的形式,也是一种让女孩们更雅致、更具魅力的装扮。
它还有一些其他的意义,为女孩们进入社会提供了一种经验,也是一种扩大朋友圈的方式,还是体现女性主义价值观的方式。
无论如何,“穿JK”是给人们带来良好社会影响的方式,也是一种受到社会认可的文化。
论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女性主义与日本文化作者:谢真真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06期摘要:《刺猬的优雅》是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第二部小说作品,已经在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出版上市。
小说以门房勒妮和小女孩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现了发生在一栋巴黎高档住宅区里的故事。
作者以女性主义为主题,同时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隐喻的讽刺手法、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出人意料的解构性结局再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真实生活境遇以及女性对自身命运、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
作者借勒妮与帕洛玛表达出对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书中贯穿日本文化,使得这本身以女性主义为题材的小说更加优雅迷人。
关键词:《刺猬的优雅》;女性主义;叙事结构;人物形象;日本文化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6-0067-04小说一经推出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并且连续30个星期荣登法国畅销书排行榜,重印50次。
迅速成为了2007年度最畅销小说,并先后获得了乔治·布哈桑奖、国际扶轮社奖、2007年法国书商奖等多项大奖。
2009年7月3日,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刺猬的优雅》在法国上映,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在全世界喜欢法国电影的影迷中刮起了一股小小的“刺猬热”。
电影的成功也拉近了中国人对小说及作者的关注。
2010年2月,小说中文译本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7月,小说作者妙莉叶·芭贝里也随法国作家代表团来到中国,参加中法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让国人对这位法国女作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认识。
[1]妙莉叶·芭贝里是法国著名女作家,哲学教授。
在写作之前,曾经是专职哲学教师,妙莉叶·芭贝里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我曾经是哲学老师,三年前放弃了哲学教习潜心写作,挚爱还是文学。
我不会为了教哲学放弃写作。
”[1]《刺猬的优雅》是她作为作家的第二部小说,其第一部小说《终极美味》以美食为主题,讲述了一位法国美食家在弥留之际对自己一生的回顾。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与现代主题概述日本文学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融合了悠久的传统和现代的创新。
在日本文学中,可以发现许多作品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主题展开,这些主题反映了日本社会、价值观和文化的演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文学中常见的传统与现代主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1. 传统主题a. 和谐与自然在古代日本文学中,和谐与自然是重要的主题之一。
许多古典诗歌、歌谣和故事描述了人们如何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并尊重大自然。
例如,《万叶集》中的许多诗篇描绘了四季景色、山水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
b. 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日本史诗《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等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种精神强调勇气、忠诚、荣誉和纪律等品质,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c. 传统美学传统美学在日本文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在俳句中,强调短小精悍、寓意思考、季节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在能源剧目中,注重姿势、表情,并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情感。
2. 现代主题a. 都市化与现代生活压力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主题在日本文学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许多作品描绘了城市的喧嚣、竞争压力、社交孤立以及人们面临的各种挑战。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通过描述主人公心理状态来探索现代生活的困境。
b. 社会问题与改革现代日本文学也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和改革议题。
例如,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女性主义议题经常在作家川端康成和小林多喜二等人的作品中被提及。
这些作品探讨了性别歧视、婚姻和社会期望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讨论。
c. 自我认同与传统价值观冲突现代日本社会的变革导致人们对自我认同和传统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在一些作品中,主人公经历了个人成长和日本文化传统之间的冲突。
例如,《学生补习班》一书探索了年轻人在成为地位、职业和家庭期望之间找到自己道路的难题。
3. 影响与意义传统与现代主题在日本文学中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122《曹雪芹研究》2021年第1期《红楼梦》女性形象在日本的评论与建构吴昊【提要】日本百余年间的《红楼梦》评论史上,针对女性群像的认识与讨论始终是 研究热点之一。
但是长久以来,评论只以贵族美女为研究对象,站在男性立场,多数论 者以“男性凝视”物化女性,并未从女性问题上升到社会思想、革命思潮看待小说。
此种倾向也投射到面对社会大众的简缩本的女性形象改写中。
除战后五六十年代受左 翼文学观影响的评论自觉地把女性问题作为社会压迫的反映面外,多数评论脱离中国 历史文化背景,以个人的生命体悟与自身生活态度为基台评述女性群像。
特别是新世 纪20年来的评论尤为如此,表现出有意而为之的“去政治化”的学术姿态。
【关键词】日本《红楼梦》评论女性形象近代文化政治《红楼梦》是在1793年传人日本,但被介绍进人文坛是百年之后的1892年。
当时 的日本已处于明治时代的中后阶段,近代民族国家确立、国力增强;人文学界已经实现 了日本汉学的近代转型,扬弃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研究,进化成为以了解中国社会现状 为目的、强烈的实用主义性格的中国研究。
可以说,《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从 一开始就与“近代”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对 于日本来说,“近代”自西方来,是其“文明开化”的榜样,同时也是其鄙视中国为“因循 固陋之国”①的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红楼梦》的反传统反封建专制的近代思想,提示*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社会大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在日接受研究》阶 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M643607);广东省“冲补强”高校提升计划资金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991620505)0①[日]松本三之介:《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德川期儒学到东亚协同体》,(东京)以文社2011年版,第114页。
〈红楼梦》女性形象在日本的评论与建构|123着中国自身的文化土壤中也可生发出“近代性”。
那么,以“近代文明”自诩为东亚唯一强国的日本,将如何解读《红楼梦》,根本上来说是个文化政治问题。
上野千鹤子的观点
上野千鹤子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和社会学家,她的观
点受到广泛关注。
她认为,性别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在社会文化中
被构建和建构的。
她反对将性别看作是一种生物学特征,拒绝了传统
的二元对立(男性与女性)的观念。
上野千鹤子强调,在性别不平等的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另一半”,这种思想需要被扭转。
她指出,男性和女性都应该被视
为平等的个体,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生育选择。
她主张,社会应
该消除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为男女平等创造更公正的环境。
上野千鹤子还探讨了女性反抗的可能性,主张女性应该通过个人
与集体行动,推动社会变革。
她呼吁女性应该从妇女运动中吸取经验,不断挑战社会的性别固化、性别歧视等问题,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平等。
她认为,仅仅依靠政策和法律的改变不足以带来真正的平等,需要广
泛的社会舆论和女性自身的行动来推动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上野千鹤子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性别平等问题的
重要性,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的思路和策略,以促进社会的平等
和公正。
日本大正时代服装风格特点大正时代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时期,1912年—1926年,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日本大正时代服装风格特点,供大家阅读!日本大正时代服装风格特点大正时代洋服取代和服成为流行的服式。
女性主义的抬头,使得服装西洋化变得不再是局限于男性,女学生的制服由初期日本化的行灯袴变为后期西化的水手服。
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也是一个洋服取代和服的转折点。
由于灾后社会动荡,抢掠时常发生,穿着和服的女性往往就因为和服紧身的剪裁影响而成为贼人抢掠的目标。
翌年,东京妇人子供服组合发起了妇女服装西洋化的行动,使洋服进一步取代和服成为妇女的日常穿着。
男性流行西服。
女性方面,出现鲑色和紫色等晕色的华丽外褂和外套。
日本大正时代思想文化方面大正时代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
该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文化的各个领域。
自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垄断资本迅速发展,并成长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
这一阶层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军阀官僚专制,要求实现政党政治,实施普选,从而形成大正民主主义运动。
在此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大正文化带有鲜明的现代性,即主张确立近代自我,宣扬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成为大正文化的基调。
哲学思想在民主主义的时代风潮下,大正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一展新貌。
新康德学派的理想主义哲学独占鳌头,堪称大正哲学的主流,其影响不限于狭义的哲学领域,而波及整个知识界。
作为新康德学派之日本版的文化主义、人格主义、教养主义,一时风靡思想界。
文化主义在肯定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强调人的主体性,由之而泛起人格主义思潮,即把人格价值视为唯一的伦理价值。
为大正文化推波助澜的岩波书店出版许多新书,并于1915年到1917年推出《哲学丛书》(12卷),宣传理想主义哲学,被称为“岩波文化”。
此外史学家津田左右吉对日本古代史的合理主义解释,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对前人尚未涉足的庶民生活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大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日本文化中的“女性主义”
我对日本女性的初印象始于那迷人的和服。
身着和服,脚穿木屐,手撑和伞的日本女人,眼波流盼,浅笑盈盈,身上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美,有一种本不该属于这个世纪的人类的、仅存于古代的美。
她们的娴静、典雅、彬彬有礼,她们的温柔,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难怪美国男人会说男人的四大享受是:拿美国工资,住英国大屋,吃中国大餐,娶日本老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社会、文化风土不同,对女性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其实,所谓“男子气”和“女人气”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日本女性的这种特点是同日本社会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分工是分不开的。
那日本女性身上这种令人着迷的美、温柔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有其他的历史渊源。
1、母权制下的日本女性
公元4世纪前,日本的社会制度为母权制,当时的婚姻状态为妻访婚。
男子女子各居母家,产生爱情的男方到女方家里询问,女方是否对自己有兴趣,如果有,女性便可以将门打开,男子进去同枕共眠,第二天早晨离开女子家。
这种婚姻多是短期同居,暮合朝离。
有了孩子以后,两个人的婚姻关系可以基本上稳定下来。
但是,孩子生下来一般是母亲取名字,并随同母亲长大。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女性地位是比较高的。
这种婚姻,女性始终居于主动地位,他们与娘家关系的密切程度要甚于夫妻关系。
如日本历史书籍《古事记》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沙本萆古王于是指使妹妹在天皇睡觉时刺杀天皇,而皇后三次举刀欲刺,终不忍下手。
天皇得知这一阴谋,便发兵讨伐沙本萆古王。
沙本萆古王建起稻城抵抗。
皇后抑制不住对哥哥的思念之情,离开天皇,偷偷跑进稻城,最后与哥哥同归于尽。
皇后临死前,派人将皇子送归天皇,而天皇坚持让皇后给孩子起名。
2、父权制下的日本女性
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以后,日本受中国的影响,开始形成父权社会。
日本在母系氏族社会繁荣、鼎盛的时候进入阶级社会,因而使社会出现变异,也使得婚姻状态出现变异。
从《源氏物语》中所反映的社会真实安时状况来看,平代日本的婚姻状态为“变异的专偶制”。
变异的专偶制,是父权制与母权制矛盾的产物,广大妇女承受着父权制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与群婚遗俗带来的双重痛苦,妇女的悲剧具有了一种人为的色彩。
《源氏物语》,作为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紫氏部为我们带来了一种“物哀”之美,同时也描绘了在压抑的状态中的女性种种之悲剧。
有人把《源氏物语》与中国的《红楼梦》相比较,在华美的诗词曲赋之间,两书都绘尽了天下之女子,同样,其间的女子又多数难逃悲剧的命运。
不论是紫姬、葵姬、藤壶皇后,还是夕颜、空蝉等,她们都是身份高贵,才貌兼得。
但她们要承受的是众人对她这样标准完美女性的期待和期待之下的压迫。
进入镰仓时代,新兴的武士阶层建立了武家政权。
在武家社会,
女性被迫退回家庭并被排挤出社会主导地位。
随之女性地位的下降,对她们进行道德规诫的女训逐渐问世了。
日本女训最早出现于镰仓时代中期,代表作有《乳母之文》、《乳母草子》等。
但其内容并不都是道德方面的训诫,而是涵盖了日常起居、艺术修养、化妆服饰等各个方面,且主要面向上层社会女性。
经过长期的缓慢发展,直到近世即江户时代,女训也进入了全盛时期。
3、现代日本女性
谈起现代日本女性,第一印象是专职家庭主妇。
因此,有许多日本男人在工作调动时,通常是“单身赴任”。
日本女人中流行着一句话:丈夫是健康而不在家的好。
日本女人一般结婚之后就不工作了,在家里做“专职主妇”,相夫教子。
但女人掌管财政大权,丈夫的工资是要全部上交的。
日语中男人的零花钱叫做“小使”,意为“只能在小处使用”,可谓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其实,日本社会基本上是围绕着女性运转:男人生产、女人消费;男人加班、女人领导时尚和消费潮流。
在外面,日本社会是男尊女卑;而在家庭内部,则是女人掌管一切。
这么说来现代日本女性婚后,较之以前她们在家庭中地位提高了很多,她们掌握了一个家的财政大权,支配着家庭开支。
与其说是女人地位的提高,不如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的男女的另一种分工。
正所谓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小国,一个家总要有人去维持、打理。
我觉得专职主妇是不能够完全概括现代日本女性的形象、社会
地位。
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女性不再把婚姻堪称她们唯一的归宿。
女性们也在各行各业展现她们的才华,而不是只是附庸风雅。
想必大家为前日本外交相田中真纪子印象不浅吧。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她的身影活跃在政坛,显示新一代日本女性的另一种魅力。
樱花盛开之时除了给人一种繁盛、蓬勃生机的感觉之外,还带着一种淡淡的“柔”和“清冷”的气质。
这种“柔”的气息在日本女性的身上有着最好的诠释。
“柔”并不是无骨的,它只是表现的没那么张狂和强硬,“柔”可以是柔美也可以是柔弱,可以是弱势的姿态也可以是韧性的表现。
经受了几千年的多种文化思想的洗礼,日本的现代女性正以她们独特的姿势展示她们的魅力、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