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及新取向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6
2010年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货币政策】
2010年的货币政策,既不同于危机时期的“危机式管理”,也不同于正常年份的“周期性管理”。2010年的宏观调控需要对危机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适度调整,也需要应对改革产生的各种冲击和国际经济、政策环境可能变化带来的影响,还需要呵护经济内在的复苏动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等,是多目标的权衡。
除此之外,2010年的货币调控还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通胀预期来源于老百姓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觉,也反映了对政府政策的信任程度。管理通胀预期,并不是某些领导说说,简单的宣传就能调整的,而是要未雨绸缪,从影响未来通胀的各种因素入手,并通过必要的手段,如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产生现实的效果,提高大众对政府政策的信任。特别是大众感觉较为强烈的房地产价格。管理通胀预期,是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更高要求,是从原因,从机制入手,前瞻性管理通货膨胀,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技巧。
【两者区别】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两者的不同主要在于后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前者则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双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简单地说: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整而进行经济决策的政策,而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调整而影响经济决策的政策。
利率调整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201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存贷款利率各上调25基点(2010年12月2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见附表)。
附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单位:%
央行加息25个基点彰显抑制通胀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实际负利率导致投资意愿增强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仍为0.36%。
相比11月份5.1%的CPI同比增速,此次加息利率力度仍显不够。即使加息,仍未改变连续11个月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CPI增速情况,也就是实际负利率现状未改。
在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居民储蓄大搬家现象。其中10月份,居民储蓄减少7003亿元,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存款搬家,同时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首次大于储蓄比例。
政策回稳彰显治理通胀决心
值得注意到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对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货币政策做出定调性表述:
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
在该年召开的央行年度会议上,该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央行表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中国央行30天内第3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2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亦是最近30天内第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频度密集属罕有。
央行前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分别在11月10日、19日,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CPI数据前夜宣布上调,亦不出市场预料。
此前,央行官员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十分关注内地宏观经济运行及流动性状况,并宣称除加息之外,还正以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工具收缩货币。
公开市场操作面临“有票无市”之窘境,央票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倒挂,令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效力尽失,市场发现,三年期央票发行步调近期已突然放缓。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明确,“从紧”预期骤增,更加大了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中国加息将加大国内国际货币利差,挤压利率工具空间,央行会对存款准备金付息,因此上调存准率不会对银行产生硬冲击,并重申
“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的立场。
综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中国当时最安全与温和的货币工具,未来其使用频率仍将大大高于加息,此外,时间判断上,此次调整亦未超出在国家统计局公布宏观数据之前出手的惯例。
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央行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客观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存贷款利差过大,银行主要靠放贷赚取利润,导致一些银行没有把主要力量放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上来。
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2010年货币政策取向和特点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此奠定了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同去年相比,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应该是: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加大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力度,适度回收流动性。同时要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操作应突出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