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放电原理,及如何选择电池充放电测试仪
- 格式:docx
- 大小:93.43 KB
- 文档页数:4
锂离子脱嵌和充放电原理
从微观世界(原子级)来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结构,各极活性物质的结晶结构为层叠状,这种结构使锂离子的嵌入(脱嵌)变得容易。锂离子在分子间作用力的作用下为固定状态。当对正负极施加电场时,锂离子只需要较低的能量就能发生迁移,进行嵌入。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机制也可以用图1 来说明。图中方程式中的正极活性物质为锰酸锂。
图1
放电时电极周围的变化
图1 是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和迁移的示意图。在负极,碳层之间存在锂离子,负极比正极的能量高。外部存在负载时,负极的锂离子释放电子,向能量低的正极迁移。从负极脱嵌的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和隔膜小孔向正极迁移,嵌入层状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中。同时,电子被接收,锂离子被固定而变得稳定。如果过放电,锂离子过多地聚集在正极,会使内阻增大,电池发热,导致急剧劣化。从图1 中可见,负载电流(电池容量)几乎是由可移动的锂离子数量决定的。电子从集流体活性物质中穿过,到达外部端子。正极的集流体为铝,负极的集流体为铜。这样做的理由是:在正负极各自的电势下,铝和铜是不会被锂离子
掺杂(渗透)的金属。
充电时电极周围的变化
图2 显示了充电时锂离子的嵌入和迁移过程。
图2
充电时,外部电压施加在外部端子上,强制产生与放电反应相反的反应。由此,正极的锂离子释放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解液迁移到负极,嵌入负极的活性物质内部。同时,电子被接收,锂离子被负极活性物质固定。锂离子在电解液中快速迁移,在负极表面减速,在负极活性物质内部非常缓慢地扩散。这与汽车离开高速公路,进入普通公路,然后驶入自家附近街道的过程相似。充电时,锂离子在负极表面呈现拥堵状态。
充电时电池在劣化
作为电解液的有机溶剂在正极分解,在负极表面与锂离子发生反应,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因此,迁移的锂离子数量减少,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充电时,在负极表面刻意制造这个让化学反应容易发生的状态。这与后面讲到的电池劣化相关内容也有关联。另外,过充电使锂离子在负极过多聚集,内阻
增大,电池发热,会导致急剧劣化。
SOC 和电压的关系
OCV 是由构成电池的材料决定的。图3展示了以0.02C 的微弱电流充放电时的充放电曲线和OCV 的关系。横轴表示SOC,纵轴表示电压。
图3
如果进行微弱电流的充放电,端子电压只比OCV 高了I×R(充电电流×电池内阻)。放电时,端子电压比OCV 低I×R (放电电流×电池内阻)。从SOC 来看,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的平均值几乎与OCV 一致。从图8 中可以看出,SOC 高的地方,OCV 也高;SOC 低的地方,OCV 也低。而且,OCV 和SOC的关系几乎与温度变化不相关,是稳定的。因此,对SOC上下限进行管理,就是对OCV上下限进行管理。
过充电和过放电的控制方法
充电时,端子电压比OCV 高,如果端子电压控制在上限电压以下,就可以防止过充电。而放电时,端子电压低于OCV,如果端子电压被控制在下限电压以上,就可以防止过放电。OCV 的上下限值,OCV-SOC 曲线的斜率,根据所用正极材料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含镍的正极材料具有大容量,含有锰的正极材料具有高电压,使用磷酸铁的正极材料具有低电压、低斜率(接近
平坦)的变化趋势。
PBM-M系列便携式电池组充放仪是为满足售后领域对不同电压平台及容量的电池组充放的需求而开发;该系列产品采用高效的双级电力电子变换及专有的负载技术,使其具有极宽的输出电压适应范围(2V启调),小体积、易便携、可靠性高等特点。
杭州固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是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的应用以及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全套检测维护解决方案的企业。研发了一系列动力电池,机电,机电控制维保领域的相关产品,有效的降低了服务商的运营维护成本,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我们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的工具链及数据链,全力打造一个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检测维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