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9
某某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某某县某某镇某某社区是某某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紧临某某集镇,地处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和工农业园区核心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社区占地62.53亩,规划建筑总面积约61000平方米,安置10个镇73个村的建档立卡搬迁群众692户2688人。
某某社区创新推行“一个支部引领、三大载体支撑、八个中心服务”的“138”搬迁后扶体系,“1”即建强一个支部引领,“3”即建好社区居委会、农业园区、社区工厂三大载体,促进快融入和产业就业,“8”即建设8个中心,从便民服务、老人照料、儿童托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服务。
通过“138”模式,有效防止了移民搬迁群众的返贫风险。
二、目前在社区治理、产业发展、社区工厂等方面存在问题虽然某某社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规模小,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
搬迁群众中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务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基础不高、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搬迁群众还存在着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思进取、不孝敬老人、安全意识淡薄等方面,影响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
四是原港鑫遗留问题。
港鑫实业进驻社区期间,未能同搬迁群众做好沟通,导致物业服务费收取困难,港鑫实业经营不下去,已于20某某年12月底自行撤离。
整个社区公共服务全落在社区居委会及干部身上,一方面加大了社区服务群众经费支出,另一方面又分散了社区干部精力。
五是社区工厂企业效益下降。
受当前新冠疫情影响,进出口订单数量锐减、工业原料、产品交付受影响,社区工厂有两家企业已停工休假,企业效益减少,进而影响搬迁群众增收。
移民搬迁三地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而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人口流动和搬迁。
为了解移民搬迁对三地情况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调研和汇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北京市。
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移民搬迁对北京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房地产市场,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走高。
房价上涨势头迅猛,给本地居民带来了购房压力,也加剧了城市的人口密集程度。
2. 就业压力,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使得北京市的就业压力增大。
尽管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较好,但也面临着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
3. 公共服务设施,外来人口的增加也给北京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带来了挑战,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逐渐凸显。
二、河南省。
作为我国的中部省份,河南省也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搬迁。
对河南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大量的移民搬迁导致了河南省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农村地区的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农业生产逐渐减少。
2. 经济结构,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就业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3. 社会稳定,移民搬迁也给河南省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三、广东省。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广东省一直是移民搬迁的热门地区。
对广东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城市规划,大量的移民搬迁也促使了广东省城市规划的调整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
3. 社会融合,广东省的移民搬迁也带来了社会融合的挑战,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的碰撞和融合需要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引导和促进。
综上所述,移民搬迁对北京市、河南省和广东省的影响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1篇一: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XX镇位于XX县西北方向,距县城37公里,甘志公路、洛河穿境而过,是XX集团驻地,是XX县经济、商贸、文化活动中心,是全县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域面积448.7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47人,其中镇区人口达到7737人,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山地7.2万亩,川台地1.3万亩,有蔬菜大棚524座,省级蔬菜示范园1处,养殖小区3个,丰裕种猪场龙头企业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有山地果树4200亩,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大学生移民搬迁心得体会作文3000字。
近年来,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及重点镇建设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重点镇建设和人口聚集上,按照先建设后聚集,边建设边聚集的原则,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的移民搬迁工作,对拐沟、偏远村组的群众实施分年度、分批次的移民搬迁,直至实现整村搬迁,全镇重点搬迁柴关山、新庄洼、甘沟河3个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48户2120人,并对其他拐沟村的群众实施部分搬迁,现就搬迁情况调研如下:一、移民搬迁是拐沟村组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拐沟、偏远村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为37.6%。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拐沟、偏远村组的贫困问题,使拐沟、偏远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大规模、整建制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
关于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关于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水电站建设的不断开展,涉及到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解目前水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情况,本文对此进行了调研和研究。
一、调研地点和对象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四川省乐山市境内正在建设的某一个大型水电站进行。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水电站建设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移民搬迁安置方、受移民影响的群众等。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水电站建设的总体情况,包括规模、进度、经费等;二是了解移民搬迁安置的政策框架、程序和实施情况;三是了解受移民影响的群众的情况,包括因搬迁而面临的生活困难和解决措施等。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
三、调研结果1.大型水电站建设方面针对调研对象的大型水电站,经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前水电站的规模庞大,总投资额较高,建设进度良好。
在建设过程中,水电站建设方对环境保护、航运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考虑,并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管理优化。
2.移民搬迁安置方面针对调研对象的移民搬迁安置措施,由于政策不断调整和人员的流动,整个过程较为曲折。
在政策框架上,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改进政策,争取让受影响的民众得到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程序上,基本上调研对象所采用的安置方案是一套标准流程,包括环境影响评估、安置协议签署、资金补贴、搬迁等。
在实施过程中,受移民影响的群众对于信息的反馈和评价也很重要,因此安置方案的实施需要各相关方面合作,以达到顺利的目标,使移民搬迁得到公正、合法、人性化的对待。
3.受移民影响的群众方面针对受移民影响的群众,基本上都是由于水电站建设,需要搬离家园。
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移民所面临的困境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适应新的环境需要时间,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经济形势相对困难等等。
为此,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这些移民群众更顺利地适应新的生产生活环境。
移民调研报告第1篇:移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移民调研报告3篇_调研报告安置实施规划报告,**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大营盘、七星岩、蚌塘、南夺、冬谷田三期5个安置点;糯扎渡水电站共规划建设冬谷田、南岛河、整碗、龙潭、大沙坝、三棵桩6个安置点。
(一)**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大营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287.818万元。
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967万元。
2.七星岩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水利设施、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898.733万元。
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老普地箐水库工程建设,投资357万元。
3.冬谷田三期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实施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75.97万元。
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人畜饮水、对外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75.97万元。
4.蚌塘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规划生产安置107人(蚌塘村民小组30人、中队77人),实施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94.93万元。
现已完成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共投资14万元。
生产用水工程因大中河干渠建设未启动未实施。
5.南夺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原规划对六队的33人进行生产恢复,现针对移民意愿,已取消了该安置点。
(二)糯扎渡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冬谷田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711.946万元。
现已完成土地流转(宅基地)、场平、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建设,共投资711.946万元。
2.南岛河移民安置点规划实施项目:土地流转(含宅基地)、场平、河道改造、文化室、厕所、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对外交通等项目,计划投资1139.07万元。
某地移民搬迁调研报告
XX移民搬迁实施三年多来,取得了诸多成就,受到广大群众的坚决拥护。
为了及时总结成绩经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十三五XX移民搬迁工作,我们近期赴商洛、安康2市6县14个镇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移民搬迁成就喜人
XX奔小康,关键在XX,XX奔小康,重点在山区。
3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秦巴山区240万群众的生存生活生产条件,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全省同奔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XX移民搬迁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基本完成了预定搬迁任务。
据初步统计,截止201X年年底,XX移民搬迁累计投入478.5亿元,建设安置房面积2756万多平方米,搬迁群众26.14万户83.49万人(集中安置22.4万户,集中安置率85.7%),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40.5%和34.1%。
其中,汉中市搬迁9.39万户28.66万人,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39.1%和33.62%;安康市搬迁9.83万户31.58万人,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43.44%和36.08%;商洛市搬迁6.92万户23.25万人,占十年搬迁总任务的40.98%和32.35%(各类搬迁户完成任务进展情况详见下表)。
各类搬迁户完成任务进展情况。
关于XX村庄搬迁工作调研报告报告:关于XX村庄搬迁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XX村庄位于地处山区,地形陡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缺乏,生产条件相对较差。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地政府计划进行村庄搬迁工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村民对搬迁工作的态度、需求和意愿,并对搬迁后的村庄发展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村民对搬迁工作的了解程度、意愿、需求以及搬迁后期望改善的方面等。
2.集体访谈:与村委会代表、村民代表进行集体访谈,了解他们对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实地考察:考察村庄现有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环境问题。
三、调研结果1.村民对搬迁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部分村民对搬迁后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有所期望,但并不清楚搬迁后的具体安排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2.大部分村民表示愿意参与搬迁,但也有部分村民担心搬迁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交圈带来的影响。
3.村民对搬迁后的期望主要集中在改善交通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设施,同时希望能够保留一定的农田用于种植。
4.村庄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供水、电力、道路等。
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四、建议1.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对村民进行搬迁政策的宣传,解读政策细则,让村民了解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搬迁后的安排。
2.强化社会稳定机制:在搬迁过程中,建立健全的村民意见反馈机制,解决村民的疑虑和问题,保障社会稳定。
3.制定详细规划:搬迁后的村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村民的需求,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
4.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在搬迁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措施,提高村庄的环境质量。
5.优化资源配置:搬迁后,适当保留一部分农田,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村民收入来源。
五、总结通过对XX村庄搬迁工作进行调研,我们了解到村民对于搬迁工作的态度和需求。
政府需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解决村民的疑虑,确保他们对搬迁工作的参与和支持。
移民搬调研报告
根据相关数据和研究报告,分析了移民搬迁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本报告总结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和结论。
1. 移民搬迁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移民人口的流动性增加了社会中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移民搬迁可以填补劳动力短缺的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创造力,助力社会经济的繁荣。
2. 移民搬迁还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融合的进程。
不同背景和文化的移民带来了新的观念、技能和经验,丰富了社会的多样性。
移民与本土居民的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和相互理解,为社会创造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3. 移民搬迁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规模的移民潮可能对社会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造成压力。
同时,移民搬迁也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对一些本地居民的就业机会造成冲击。
4.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适应移民搬迁,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应该关注移民的社会融入、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政府还可以加强对移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更好的社会融合和共同发展。
总之,移民搬迁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更
好地管理和适应移民搬迁带来的变化,实现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榆林市白于山区移民搬迁调研报告近日,市发展研究中心随省政府研究室深入定边、靖边等县对白于山区移民搬迁工作进行了调研,并与市扶贫办进行了座谈。
通过调研,对该项工作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移民搬迁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白于山区是陕西省三大贫困区之一,也是全国十八个重点贫困区域之一。
区域海拔高度在1300-1900米之间,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9℃,日照时间为2743小时,无霜期130天。
榆林市境内白于山区总面积919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21.1%,包括定边、靖边、横山、子洲4个县、47个乡镇、579个行政村、3620个自然村,总人口47.1万人。
该区域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自然条件较为恶劣。
白于山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道密度为3-6公里/平方公里;植被稀疏,林草覆盖率仅为24.6%;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1.5万吨左右,自然灾害频繁。
二是水资源较为匮乏。
该地区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区域,年平均降雨量仅为316.7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2491毫米,是降水量的7.9倍;而且地表水资源缺乏且多为高氟水和苦咸水,地下水位一般在300米以上,人畜饮水困难。
三是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落后。
该区域90%以上的耕地为山旱地,保蓄能力差,农业生产水平低;交通不便,电力、通讯设施落后,居住条件较为简陋。
四是贫困人口较多。
按照目前1600元的新标准计算,全市白于山区现有贫困人口涉及4个县、47个乡镇、436个村,数量达13.4 万,贫困面为28%。
五是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
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基础设施落后,孩子上学难,农民看病难,广大群众文化生活单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能力弱。
这些问题已影响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行白于山区群众移民搬迁已到了非常必要和紧迫的时候。
当前,对白于山区群众进行移民搬迁面临一系列大好机遇。
移民调研报告3篇为全面把握全县移民党建工作现状,总结移民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分析查找移民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三峡移民后续工作,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移民局组成课题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县移民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一)丰都县移民党组织情况。
(数据省略)(二)丰都移民党员队伍情况。
(数据省略)二、丰都县移民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一)不断完善移民党建目标管理方式,搭建移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平台。
三峡移民工程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我县因势而动,不断拓宽党建工作领域,以移民党建为突破,增强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探索移民党建的活动载体和管理机制,为移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县委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移民工作制度,将责任落实情况与干部考核晋升、评先选优、党员民主评议密切挂钩,形成了移民政策有人解、移民遇事有人管、移民困难有人帮的格局。
组织部专门成立移民党建组织机构,坚持将移民党建工作纳入“三级联创”总体规划,建立各级移民党组织抓移民党建工作的责任制,明确和规范了移民党建工作的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和表彰奖励的具体办法,使基层移民党组织“创”有目标、“建”有标准、“联”有要求,促进了移民党建“三级联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同时,针对移民搬迁过程中移民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三难”问题,我县派驻移民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移民村、企业建立党组织,坚持“四优先”(村社干部优先、退伍军人优先、大学毕业生优先、移民自主创业典型优先)原则发展移民新党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党员结对联系帮扶贫困移民群众,通过一人一本活动证、一张信息卡、一名联络员、一张培训卡、一张测评表、一张生日卡、一张保障、一份承诺书,全县80%移民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加大,一些生活困难的人们开始选择搬迁和移民。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移民搬迁情况,以及探索它们背后的原因和趋势,我们开展了这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
通过网络发放问卷,我们得到了超过1000位受访者的反馈。
同时,我们还前往多个中国重点城市的移民搬迁点,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身边移民搬迁的真实情况。
三、调研结果1、搬迁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次调研主要涉及搬迁与移民两种情况。
其中,搬迁更多发生在城市里,原因主要是生活成本过高,以及房屋改造、拆迁等因素。
而移民则更多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缺乏就业机会与基础配套设施,以及追求更好的生活。
2、搬迁决策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移民搬迁的决策是由家庭成员共同商议做出的。
在选择新的生活环境时,他们会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就业机会、生活成本、医疗与教育资源等,同时也会考虑到儿女的教育、老人的养老等问题。
3、搬迁成本虽然搬迁和移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我们发现,搬迁成本相对较低。
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大多数移民家庭需要花费10万元以上的费用才能完成搬迁,并支付相关手续费用和租车、雇人等其他费用。
4、搬迁后的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移民搬迁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他们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有更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可以利用。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会通过补贴、优惠等措施鼓励移民,提高他们生活的舒适度。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首选原因:大多数移民搬迁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条件。
途径选择:虽然移民成本较高,但由于其长期作用和价值上的提升,大多数移民家庭仍然愿意选择移民。
移民型态:移民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搬迁主要集中在城市。
吴堡县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一、县区情况概述吴堡县位于榆林市东部,全县人口8。
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
0万人,占总人口的83。
3%,城镇化率为42%。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
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0亿元、6。
72亿元、7。
6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21734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全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
2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
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由于县域地形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设施配套难;县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农田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型缺水突出,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并且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
二、“十二五”移民搬迁初步成效“十二五"期间,脱贫工作初见成效。
我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脱贫相结合,累计投入财政脱贫资金1。
28亿元,贫困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2015年把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2017年底全面脱贫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开发式、搬迁式、帮扶式”等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按照现行扶贫标准,“十二五”初期全县贫困人口2.42 万人,到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15003 人,累计解决贫困人口9197 人,基本完成省市办下达的减贫计划任务,贫困人口脱贫比例年均下降9.7%.2015 年,有5000 人实现完全脱贫,全贫困发生率由37%下降到22。
移民搬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自从我们接手移民搬迁工作以来,我们团队一直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现在我将就我们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我们在搬迁工作的前期调研和规划阶段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们组织了专业团队对搬迁地区的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搬迁规划和方案。
我们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搬迁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其次,我们在搬迁工作的实施阶段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组织了专业的搬迁队伍,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流程,确保搬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还加强了对搬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解决了一些突发情况和问题,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深入了解了搬迁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搬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给搬迁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搬迁群众的安置和生活保障问题也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
同时,一些搬迁群众对搬迁工作存在疑虑和不满,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和沟通工作,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支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解决搬迁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我们还将加大对搬迁群众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他们的参与和支持,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我们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努力,全力以赴,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搬迁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和成就。
谢谢大家!。
移民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移民搬迁是一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常见现象,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移民搬迁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据统计,大部分移民搬迁行为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移民搬迁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搬迁现状调研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较快,出现了大量的搬迁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大量农民工和低收入人群由于经济上的压力受迫迁离自己的家园,迁徙到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他们往往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面临工作、居住、营养、医疗等多方面问题。
2. 因城市拓展和新建城市区域,大量居民被迫迁移。
这些社区的居民一般来说生活秩序已经稳定,土地、居住环境、文化结构等方面,压力非常大。
二、问题分析在上述搬迁现状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分析了移民搬迁所存在的问题。
1. 住房困难。
许多搬迁后的居民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难以在新的城市区域找到适合居住的住房。
2. 工作困难。
搬迁后的居民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来源,很难在新城市中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找工作、工作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
3. 医疗困难。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医疗资源仍然显然不足,在城市迁徙中医疗资源不足的难题会更加明显。
4. 教育困难。
在城市搬迁中,一些儿童及其家长感到很难适应,他们的教育、文化、生活能力和素质也应当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我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
1. 加强政府管理和资金支持,在城市扩展和新建城市区域时,在整个搬迁过程中加强对居民的负责和保障,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和居住条件。
2. 强化职业教育,促进搬迁居民就业和职业发展,扩大搬迁居民的职业走向,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3. 加强健康服务,向搬迁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开展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增强搬迁居民的医疗知识和健康意识。
4. 改善教育设施,为搬迁居民的子女提供教育机会,建立全面的教育体系,确保搬迁居民固定的生活和面向未来的发展。
移民工作的调研报告移民工作的调研报告一、引言移民工作是指个体或家庭在原生国家之外,前往他国或地区定居、找工作或经商的行为。
受到全球经济和政治变化的影响,移民工作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移民工作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建议等问题。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有效回收了130份,回收率为86.7%。
同时,我们采访了5名移民工作者,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三、调研结果1. 移民工作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选择移民是因为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也表示在移民国家遇到了就业问题,60%的受访者在找到合适的工作前经历了至少半年的失业期。
这一现象表明,移民工作者在工作市场上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和艰难的就业环境。
2. 影响移民工作的因素调研结果显示,移民工作的决策和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决策因素,包括工资水平、工作机会和生活成本等。
同时,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教育水平等因素也影响了移民工作者的选择。
此外,身份认同和文化差异也会对移民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移民工作的挑战与机遇移民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就业难、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社会歧视等。
然而,移民工作也带来了一些机遇,比如开拓新的市场、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丰富个人经历等。
移民工作对于原生国家和移民国家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政策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对移民工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推出适应移民工作者需求的培训和教育项目,提高其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增加其就业机会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社会融入和跨文化交流,减少移民工作者的社会隔离感和歧视经历,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3. 增加对移民工作者的法律保障和福利待遇,加强劳工权益保护,避免潜在的剥削和恶劣工作条件。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推动各国互相理解和支持,减少移民工作中的不公平对待和行政限制。
吴堡县移民搬迁情况调研报告一、县区情况概述吴堡县位于榆林市东部,全县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万人,占总人口的83.3%,城镇化率为42%。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0亿元、6.72亿元、7.6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21734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亿元;全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0.7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55元。
由于县域地形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设施配套难;县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不足,老化严重,河道、沟渠淤堵突出,农田行洪排涝和灌溉能力不足;山区水库、渠系等设施缺乏,工程型缺水突出,部分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低,电力设施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农民增收困难。
并且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隐患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威胁。
二、“十二五”移民搬迁初步成效“十二五”期间,脱贫工作初见成效。
我县坚持整体推进和精准脱贫相结合,累计投入财政脱贫资金1.28亿元,贫困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特别是2015年把实施精准脱贫、实现整体脱贫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全县贫困人口2017年底全面脱贫和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通过“开发式、搬迁式、帮扶式”等扶贫措施,分类扶持不同贫困群体,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按照现行扶贫标准,“十二五”初期全县贫困人口 2.42 万人,到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15003 人,累计解决贫困人口9197 人,基本完成省市办下达的减贫计划任务,贫困人口脱贫比例年均下降9.7%。
2015 年,有5000 人实现完全脱贫,全贫困发生率由37%下降到22.7%。
按照“参与式”的扶贫方式,我县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从解决制约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难题入手,依托整村推进项目,重点突出道路、农电、水利、能源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整村扶贫累计完成投资1000 万元,完成整村扶贫16个村,建成集雨窖1000 余口,硬化集雨场12 万平方米,新建饮水工程4 处,解决了15000 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村级道路11 公里,生产道路51 公里,硬化通户道路70 公里,道路交通状况进一步完善;累计新建山地苹果5100 亩,栽植优质核桃23000 亩,改造低产枣园49590 亩,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条件,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得到初步缓解,整村推进扶贫实效进一步提高。
三、面临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
六个精准是方法论,五个一批是具体措施。
这“五个一批”,就是打赢脱贫攻坚的五场战役,易地扶贫搬迁则是决胜之役。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的是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他们的贫困程度最深,自我发展能力最差,在原居住地几乎是零积累,在新的安置点多数是从零开始,是这次脱贫攻坚对象中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
吴堡县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二五”以来,全县共脱贫9197人,贫困发生率由37%下降到22.7%。
截至目前,仍有68个贫困村7419户、15003名贫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为了解决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全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的新要求,不断加快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实现“三年稳定精准脱贫、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
为着力打造国家沿黄生态安全承载区、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特色文化旅游名胜带,努力建成以黄河为主线,多点相互支撑,交通网络健全,生产条件改善,特色产业壮大,文化旅游特色彰显、城乡一体发展的沿黄生态经济带。
“十三五期间”我县龙山惠民家园安置点、杨家店村安置点、怡佳社区、怡馨社区均位于沿黄生态经济带范围之内。
参照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11〕68号文件对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划定范围和国家划分经济带的范例,我县位于沿黄生态经济带的区域范围之内。
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将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打赢攻坚战。
四、移民搬迁是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偏远山区群众的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仍然很大,贫困程度仍然很深,返贫率仍然很高,最近几年,经过不断的扶持,按照新的贫困标准,贫困发生率不断降低%。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村组的贫困问题,群众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通过调研,认为现实的选择就是实施精准的移民搬迁,只有走出大山,才能彻底告别贫困。
其理由是:一是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
地貌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区,立地条件差,地表植被脆弱、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陡峭的山坡、匮乏的水源、脆弱的生态,是制约群众生存和发展的一道道难关。
干旱、沙尘、霜冻、冰雹、洪水、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二是资源性缺水严重。
有的群众居住在山上,群众吃水非常困难,通过国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母亲水窖行动等人饮解困工程,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但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是“靠天吃水”,主要依靠集雨场窖,若遇干旱严重的年份,群众仍然到十多里的沟底挑水,来回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由于居住人口少、成本极大、费用高,如果全部铺设自来水管道,则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三是基础设施依然落后。
近年来,我县偏远村组的交通条件有所改变,但是加之自然环境和近几年的洪涝灾害部分村道修建和维护的费用极大,而村内居住的群众可能只有几户,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部分偏远村孩子要到镇小学上学,距家20多公里,特别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为了孩子上学,母亲只能跟随孩子来到镇、县城租赁房子居住,给孩子做饭、照顾上学,父亲在家劳动,有的家中劳动忙,只有爷爷奶奶照看孩子上学,由于爷爷奶奶对孩子有溺爱心理,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非常不利,有部分群众为了生计、走出大山,十多年前举家前往县城,从事大棚产业开发、经商、打工等,家里的土窑洞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均已塌陷,成为危窑,无法居住,偏远村组通讯条件也较差,不少村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四是居住条件简陋。
我县农村群众居住土窑洞的农户较多,且有不少危房户和无房户。
这里的土窑洞已住了几辈人,地质灾害隐患较大。
五是教育卫生发展严重滞后。
村内没有小学,村内也没有卫生室,村民们小病“靠扛”,大病进医院。
在倡导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均等化的今天,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很难实现均等化,只有移民搬迁,集中安居才能够为教育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基础。
四、当前我县在“十三五”移民搬迁方面所做的工作在移民搬迁方面,我县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认真执行省、市、县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1.吴堡县辖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04个行政村,有贫困村68个,总人口8.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21户15970人;在册贫困户4970户9835人;“十三五”涉及扶贫搬迁户有910户2550人,其中2016年计划搬迁377户1170人;2017年计划搬迁533户1380人。
2.资金筹措及安置措施。
镇(办)政府及县国土局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到贫困地区,对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存在困难、问题,今后发家致富的想法,是否愿意搬迁等,进行走访了解摸底,座谈讨论等,“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总投资总计投资1.7亿,在县城集中建设移民搬迁小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截止2017年7月已有630套安置房竣工并达到入住条件。
3.配套产业建设。
移民搬迁产业建设致关重要,我县立足自身地域特色,多方面发展产业确保搬迁户增收。
其中刘家塬头村昆仑山雪菊试种成功,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种植扎蒙花,红枣加工,手工挂面加工;怡馨小区产业方面政府=将县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与搬迁群众产业扶持相结合,为搬迁户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培训,进行手工挂面、黄河玉等特产的销售;部分搬迁户依托“千年古城”、横沟温泉等旅游景区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加强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工作,在抓好群众收入的同时,做好孩子上学、饮水、就医、居住环境等工作,为群众安心搬迁,舒心生活奠定基础。
4.搬迁后的变化。
一是居住环境的变化。
搬迁户告别了居住土窑洞,告别高山、高坡居住,告别艰苦的条件,告别租房居住,住进移民小区,有了自己的房子,心里踏实,条件改善,实现电气化生活。
二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促进群众收入的增加。
原来在山区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只靠种地年收入不足万元,而搬迁后移民搬迁户大多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经商做生意、以跑运输、砖瓦工、粉刷工、修理工、装卸、打工等为主,每户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多则在8万元以上,通过走出去,开阔眼界,发展多种经营,走上富裕道路,过上辛福生活。
三是能享受均等等教育医疗文化资源。
搬迁后进入镇区,孩子上学方便,父母在身边,便于管理、便于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进入镇区后,经常参与健身锻炼,能享受广场健身器材、文体娱乐设施的乐趣。
同时,能经常性的接受各种身体预防性疾病的检查,如妇科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做到提早预防,及早治疗,有利于群众的身体健康,享受公共医疗带来的便利。
五、要正视移民搬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浩大,任务艰巨,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放弃土地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群众有故土难离的观念,他们担心人地分离后,现有的土地不便于耕种和管理,搬离后没有技术、手艺的人,单靠打工难以维持生活。
还有部分群众担心搬迁后,放弃原承包地,以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可能丢失未来资源开发的补偿费。
(二)搬迁方式选择难。
搬迁的先后、搬迁的远近、整村搬还是部分搬、分散还是集中,作出选择和决策都很难。
长远看,整体搬迁、易地搬迁虽然成本高、难度大,但一劳永逸,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是治本之策。
近期看,实施部分搬迁,先易后难,多数群众易接收,可操作性强,工作任务轻、难度小,短时间能够见到效果,引发矛盾也较少,但搬迁不彻底,将来可能出现二次搬迁,损失和浪费都很大。
(三)搬迁后稳定增收难。
搬迁后,能否超越原有生活条件,实现富裕,这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最关注的问题。
由于搬迁涉及群众多,搬迁户情况不尽相同且文化水平有限,配套产业用地有限,移民安置可能会因搬迁户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环境不适应等原因,导致搬迁致贫、搬迁返贫和移民回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