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标准对比

有机标准对比

有机标准对比
有机标准对比

. 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标准比较

.

.

.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 ISO 中国标准 GB 美国标准 ASTM 欧洲标准 EN 英国标准 BS 日本标准 JIS 德国标准 DIN 灰铁ISO185: 1988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GB/ T9439-1988 HT100; HT150; HT200; HT250; HT300; HT350; ASTM A48-00 138; 172; 207; 241; 276; 310; 345; 379; 414; ASTM A159-83 G1800; G2500; G3000; G3500; G4000 EN1561:1997 EN-GJL-100 (EN-JL1010); EN-GJL-150 (EN-JL1020); EN-GJL-200 (EN-JL1030); EN-GJL-250 (EN-JL1040); EN-GJL-300 (EN-JL1050); EN-GJL-350 (EN-JL1060); BS1452:1997 150; 180; 220; 260; 300; 350; 400; JIS G5501-1995 FC100; FC150; FC200; FC250; FC300; FC350; DIN1691-1985 GG-10 (0.1010); GG-15 (0.6015); GG-20 (0.6020); GG-25 (0.6025); GG-30 (0.6035); GG-35 (0.6035); 球铁ISO1083: 1997(E) 350-22; 400-18; 400-15; 450-10; 500-7; 600-3; 700-2; 800-2; 900-2 GB/ T1348-1988 QT400-18; QT400-15; QT450-10; QT500-7; QT600-3; QT700-2; QT800-2; QT900-2; ASTM A536-99 60-40-18; 65-45-12; 80-55-10; 100-70-03; 120-90-02; ASTM A395-99 60-40-18; 65-45-15; EN1563:1997 EN-GJS-350-22-LT (EN-JS1015); EN-GJS-350-22-RT (EN-JS1014); EN-GJS-350-22 (EN-JS1010); EN-GJS-400-18-LT (EN-JS1025); EN-GJS-400-18-RT (EN-JS1024); EN-GJS-400-18 (EN-JS1020) EN-GJS-400-15 (EN-JS1030); EN-GJS-450-10 (EN-JS1040); EN-GJS-500-7 (EN-JS1050); EN-GJS-600-3 (EN-JS1060); EN-GJS-700-2 (EN-JS1070); EN-GJS-800-2 (EN-JS1080); EN-GJS-900-2 (EN-JS1090); BS2789:1985 350/22L40; 350/22; 400/18L20; 420/12; 450/10;500/7; 600/3;700/2; 800/2;900/2; JIS G5502-2001 FCD350-22; FCD350-22L; FCD400-18; FCD400-18L; FCD400-15; FCD450-10; FCD500-7; FCD600-3; FCD700-2; FCD800-2; DIN1693-1997 GGG-35.3 (0.7033); GGG-40.3 (0.7043); GGG-40 (0.7040); GGG-50 (0.7050); GGG-60 (0.7060); GGG-70 (0.7070); GGG-80 (0.7080); ADI ASTM A897-97 850/550/10; EN1564:1997 EN-GJS-800-8; JIS G5503-1995 DIN1693-1997 GGG-80B;

ISO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宣贯手册

I S O国际标准环境管理 体系宣贯手册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ISO14000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宣贯手册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它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ISO14000适用于任何性质和规模的行业,它的基本要求是:持续改进企业的整体环境行为,必须遵守所在地的环境法律法规。企业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避免企业受到环境法律法规的处罚。 国际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认证制度还有助于克服“绿色贸易壁垒”,在全球贸易竞争日益剧烈的未来,出口企业如果通过了ISO14000认证,就获得了全球贸易的“绿色通行证”,这无疑是扩大了企业的国际市场,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ISO14000的实施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我国企业应该认识到它对自身的影响和冲击,应关注ISO14000的动态,对照其要求,根据自身经济、技术条件,采取措施使企业管理向ISO14000靠拢,以最终达到要求并获得认证。 本册子是为实施ISO14000标准提供一本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适合普通员工的培训教材。 目录 8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的英文缩写。ISO的工作目标是起草国际标准、协调国际标准化工作、促进国际标准的应用、增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 ISO标准编号方法: ISO 14001 :1996 中国国家标准编号方法: GB / T 24001—1996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渠道特征分析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渠道特征分析 目前世界有机农业各种销售渠道的销售额构成如下:超级市场占25%-50%、有机农产品专卖店占25%-40%、直销占10%-40%。国内有机产品销售渠道呈现以下态势: 1. KA卖场 中国零售市场主要为几个国际零售集团所垄断,家乐福(Carrefour),沃尔玛(Wal-mart),麦德龙(Metro),乐购(Tesco)已经在中国完成了全国主要市场的布局,易初莲花(现更名为卜蜂莲花),吉之岛,百佳等也已在中国数个局部站稳了脚跟。而中国内资超市,除了华润万家超市已经在全国范围类布局外,大都是分别在局部市场进行扩张,譬如上海的农工商和世纪联华,江苏的苏果超市和时代超市,北京的物美超市,深圳人人乐连锁超市。 家乐福虽然在国际市场上落后于沃尔玛,但依靠灵活的制度和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势,牢牢占据着中国外资零售市场的头位,特别在上海,北京等北方大城市,家乐福更是优势明显。同时,家乐福也是第一个将有机食品引入超市的零售企业。目前,在各主要城市的家乐福超市均设有有机蔬菜和杂粮专柜,中国国内销售额排行前几位的有机公司,譬如北京有机农庄科贸有限公司,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上海崇本堂农业有限公司都是最早一批家乐福的供货商。 沃尔玛则已经在中国开始有机产品的贴牌生产,产品主要包括杂粮和蜂蜜。 也许是来自德国的缘故,麦德龙是中国大型超市中比较支持有机食品的一家,他们有销售有机的肉制品,同时你还可以在其自己进口的贴牌产品中发现有机的意大利面等来自德国的进口有机产品。 相对于本土超市,外资超市销售更多的进口食品品种,这些进口食品一般由位于上海,北京,深圳的进口食品公司进口和经销,属于最大众,价位较低的进口食品。 传统连锁超市在中国零售市场中占据统治地位,在与供货商的谈判中也处在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在目前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等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型连锁超市对供应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本土的有机食品企业大都为新兴的小企业,能够https://www.doczj.com/doc/1c10375343.html, 真正有实力向传统连锁超市供货的企业为数不多。同时,大型连锁超市追求更多的是低价格和大销售量,并且同时摊派到供货商上高额的销售费用及各种莫名的开支;而目前很多中国有机生产商或者进口商所经营的高档有机食品,在价格上和供货上的缺陷,决定了他们无法进入大型连锁超市进行销售。 2. 有机零售专卖店 2005年,中国第一个有机食品专卖店Ostore在上海开业, Ostore是由美籍华人和台湾人投资的,其中销售产品中有很大比例的进口有机产品包括德国著名品牌Rapunzel,他们完全自己进口。同时,他们设有咖啡厅和餐厅,并开展了上海市的家庭配送。然而,有机食品在中国供应链的不完整,导致Ostore销售产品价位惊人,一盒净重150克的有机绿豆芽的售价为18元,门店销售一直不理想。进口产品部分在没有其他销售渠道的支撑下也无法真正正常运作。Ostore的运营者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更多的把自己的产品(包括自己进口的产品)推到上海其他的高档超市,渐渐转行为经销商,然而在2007年因为股东分歧,Ostore仍然以关门而告终。

国际标准清单

国际标准清单 ISO/TC 17 Steel,钢 ISO 4986:1992 Steel castings -- 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ion 铸钢件磁粉检测 ISO 4987:1992 Steel castings -- Penetrant inspection 铸钢件渗透检测 ISO 4993:1987 Steel castings -- Radiographic inspection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 ISO 5948:1994 Railway rolling stock material -- Ultrasonic acceptance testing 铁路车辆材料超声验收检测 ISO 6933:1986 Railway rolling stock material -- Magnetic particle acceptance testing 铁路车辆材料磁粉验收检测 ISO 9302:1994 Seamless and welded (except submerged arc-welded) steel tubes for pressure purposes -- Electromagnetic testing for verification of hydraulic leak-tightness 承压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验证水压密封性的电磁检测 ISO 9303:1989 Seamless and welded (except submerged arc-welded) steel tubes for pressure purposes -- Full peripheral ultrasonic test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longitudinal imperfections 承压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探测纵向缺欠的全周超声检测 ISO 9304:1989 Seamless and welded (except submerged arc-welded) steel tubes for pressure purposes -- Eddy current test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imperfections 承压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探测缺欠的涡流检测 ISO 9305:1989 Seamless steel tubes for pressure purposes -- Full peripheral ultrasonic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

我国有机农业国家标准 一、有机农业产品的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2005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生产。规定了农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产、蜜蜂及其未加工产品的有机生产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有机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作物种植、食用菌栽培、野生植物采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蜜蜂养殖及其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包装。 第2部分:加工。规定了有机加工的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以GB/T19630.1生产的未加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及包装、贮藏和运输的全过程,并包括了有机纺织品的内容,该部分的适用范围为棉花(21175,-30.00,-0.14%)或蚕丝纤维材料的制品,不包括毛类等制品。 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规定了有机产品标识和销售的通用规范及要求,适用于按GB/T19630.1、GB/T19630.2生产或加工并获得认证的产品的标识和销售。 第4部分:管理体系。规定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中应建立和维护的管理体系的通用规范和要求,适用于有机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及相关的供应环节。 该系列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于2005年1月19日正式发布,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产地环境要求 根据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三、转换期 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转换期,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 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产业链分析有机产品产业包括有机 食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及其经颁证的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企业等有机食品专业部门所组成的经济综合体和 经济链条。其各部分之间存在特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由此构成统一的产业机构体系。 有机食品产业链构成:目前国内有机食品产业已经逐步构 成了较为完整产业体系,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国内市场需求还未完全释放,而与之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部门也发展相对不够完善。对上游资源的管控,是做好有机 的根本,目前绝大多数有机生产企业把精力用于有机认证和基地开发中去,许多企业把其作为对传统农业的升级项目来开发,殊不知,后端的渠道和消费者推广等环节缺少配套的话,再好的产品也会无人问津。有机行业在产供销业务链层面上,缺少整合与创新,区域化发展特征极其明显,北京、大连、南京、上海、万载、溧水、寿光、泰安、齐齐哈尔、云南、新疆等地发展较快,但产业结构和种植品种存在一定问题,除了种植品种和产业化缺少比较优势外,国内销售渠道的规律和对产品的要求都与外销非常不同,发展面临瓶颈。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刻不容缓,如图: 整合有机农产品流通加值链结体系:一、上游产业市场分

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协作与供应 有机食品上游产业链包括原材苗培育供应,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及物流配送,由于国内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在上游的产业链构成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从事有机食品业的公司大多集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按照“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 农 民专合组织(协会)+农户”、“基地带动农户”、“市场连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产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其中,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有机食品产业经营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有机产业是指由有机农业(有机种植业、有机林业、有机畜牧业、有机渔业)、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有机农 产品贸易与服务业、有机消费领域所构成的生态产业链。产业链条增长带来的是经营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对生产的系统性管控要求更加严格,从市场需求到组织生产原材料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管理更加严格。二、下游行业分析 有机食品产业链下游产业主要由贸易与服务业、有机消费构成,包括餐饮市场,超市,连锁店组成的下游渠道和终端消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程度和规模。目前在餐饮市场,中国有机餐饮行业还没有真正的开始,仅

国际标准代号一览表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国际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JSO/R-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 IIW-国际焊接协会标准 J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标准 ICRP-国际射线防护委员会标准 美国标准: ASTM STD-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ASHTO STD-美国国家公路及运输公务员协会标准ANSI STD- 美国标准协会标准 AIAG STD -自动化工业行动集团标准 API STD- 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ASNT(SNT) STD -美国无损检测协会 AREA STD- 美国铁路工程协会标准 ASME STD-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 AIA STD- 美国航空学会标准 AWS STD- 美国焊接协会标准 FAA STD- 美国联邦标准 MIL-STD - 美国军用标准 MSS STD- 美国制造商标准化协会标准 ASA-美国国家标准 NCRP STD -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理事会标准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 NA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标准 AMS-美国宇航材料规范 ABS-美国海运局标准 AES-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标准 AISI-美国钢铁协会标准 DOD-美国国防部标准 AIA-美国宇航工业协会标准 DOE-美国能源部标准 NBS-美国国家标准局标准 123本标准: JIS-123本工业标准 NDIS- 123本无损检测协会标准 HPI-123本高压技术协会标准 加拿大标准: CSA STD- 加拿大国家标准 CAN CGSB - 加拿大工业通用标准

IRS-加拿大标准化协会标准 英国标准: BSI-英国标准协会标准 DTD-英国航空材料规范 BS- 英国国家标准 法国标准: NF- 法国国家标准 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AIR-法国国防部标准 德国标准: LN-原西德航空标准 SEL-原西德钢铁产品交货技术条件DIN-德国工业标准 其他: UNI-意大利国家标准 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 ГОСТ-前苏联国家标准 EFNDT-欧洲无损检测联盟 STAS-罗马尼亚国家标准 AS-澳大利亚国家标准 中国标准: CB- 中国船舶行业标准 CH- 中国测绘行业标准 CJ- 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Y- 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DB- 中国农机工业标准 DJ- 中国电力工业标准 DL- 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准 DZ- 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 FZ- 中国纺织行业标准 GB- 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 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 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 GY-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A- 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HB- 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准

各国水泥标准对比分析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受资源、能源、交通等因素的制约,水泥生产、销售有很强的地域性;同时我国又是能源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泥大量出口并不应受到鼓励,但鉴于目前国内水泥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许多大企业纷纷瞄准国外市场,在此需要提示水泥企业在制订水泥出口发展时战略要充分了解相关进口国的政策法规、水泥产品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我国现行六大水泥产品标准(简称通用水泥标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涉及的试验方法基本上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也即按我国标准检验的水泥性能指标与欧洲标准是具有可比性的,因此在签定合同时首先选择说服对方按我国现行的标准作为验收标准,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麻烦。如果对方不同意采用中国标准,一定要注意进口国执行的标准体系,一些英、美殖民地国家仍执行的是ASTM、老BS标准(1991年以后英国已执行欧洲标准)。 为了使各水泥企业对主要国家标准有初步的认识,我们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标准情况与我国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一、世界水泥标准发展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速,世界各国水泥标准也已从分别采用ISO、ASTM、BS三个标准体系的状态向绝大多数采用ISO标准体系发展。8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和地区采用美、英和ISO标准体系的基本各占1/3,进入90年代已有半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了ISO标准体系。日本水泥标准的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世界水泥标准的发展状况。日本原水泥标准属ASTM标准体系,在70年代以前美国、日本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不够重视,美国自持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在对外贸易中,特别是在亚太、南美市场强调必须以美国标准为依据,因此对欧洲国家竞争国际标准主导权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国家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四项水泥检验方法标准和正在征求意见的检验方法都由欧洲标准演变而来)。7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的竞争和磨擦加剧,加速“采标”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自1979年国际贸易组织(AATT)近120个成员国签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也称“标准化守则(TBT)”)中明确规定:“自1980年1月1日起,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认证制度以国际标准为依据”。此时美、日才充分意识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是大势所趋,如不及时采取对策,会严重损害本国利益。通过多年努力美国在竞争ISO、IEC技术领导权方面已卓有成效,目前美国标准化协会已参加79%TC组织的活动,承担18%的TC秘书处工作。日本于1997年对水泥标准进行了修订,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等同采用了ISO标准,水泥标准也在原ASTM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向欧洲标准体系靠拢,而且日本于1998年由ISO/TC74的O成员转为P成员,并开始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目前仍有31个国家和地区采用ASTM标准体系,而且动向不明。ISO水泥强度检验方法标准和欧洲水泥标准是经过20余年的协调产生的,因此与美国标准的协调工作尚需一个过程。 二、欧洲水泥标准发展概况

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

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中国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的关键。为了更有效实现产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文章引入一种多维度综合研究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之间的差别和距离,为提升工业制造能力水平找准方向和具体方法,并建议加快修订更新中国标准,逐步缩小中国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 标签:标准;多维度;等同采用;修改采用 Abstract:Standards determine quality,and only high standards have high quality. China’s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ar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order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 product standard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dimensional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s from the macro,meso and micro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and distance between the Chinese standar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finds out the direction and concrete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apacity,and suggests speeding up the revision and updating of the Chinese standard,so as to gradually narrow the gap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standards. Keywords:standard;multidimensional;equivalent adoption;modification and adoption 1 概述 中国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增强,由中国提出和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但是,在ISO发布的2万项国际标准中,中国主导的,比例还很小,仅为1%左右。总体上说,中国标准还处于跟随和参与的阶段。虽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我们的标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 所以,为了更好更快实现三个转变,更有效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有必要开展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研究,分析中国标准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之间的差异和距离,找到差距,奋起直追,提升工业制造能力水平,改造更新中国标准,逐步缩小中国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距离,逐渐从跟随向引领转变,让中国产品成为优质的代名词,让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 2 多层次多维度综合研究分析方法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总局令第155号)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4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2013年11月15日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有机产品质量,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有机产品认证以及获证有机产品生产、加工、进口和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有机产品,是指生产、加工和销售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 本办法所称有机产品认证,是指认证机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有机产品认证规则,对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符合中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进行的合格评定活动。

第四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地方认证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所辖区域内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 第五条 国家推行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统一的认证标志。 国家认监委负责制定和调整有机产品认证目录、认证实施规则,并对外公布。 第六条 国家认监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国际合作。 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国际互认活动,应当在国家对外签署的国际合作协议内进行。 第二章 认证实施 第七条 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 认证机构实施认证活动的能力应当符合有关产品认证机构国家标准的要求。 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检查活动的检查员,应当经国家认证人员注册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检查活动。 第八条 有机产品生产者、加工者(以下统称认证委托人),可以自愿委托认证机构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并提交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规定的申请材料。 认证机构不得受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机产品生产产地环境要求,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外产品的认证委托人的认证委托。 第九条 认证机构应当自收到认证委托人申请材料之日起10日内,完成材料审核,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对于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认证委托人,并说明理由。

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生产

中国有机产品标准一第1部分:生产 1 范围 GB/T 19630的本部分规定了农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产、蜜蜂及其未加工产品的有机生产通用规范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有机生产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作物种植、食用菌栽培、野生植 物采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蜜蜂养殖及其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包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96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3095- 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9630的本部分。 3.1 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2 有机产品organic product 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本部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 3.3 常规conven ti onal 生产体系及其产品未获得有机认证或未开始有机转换认证。

中国有机产品标准:标识和销售

中国有机产品标准-第3部分:标识和销售 1 范围 GB/T 19630.3的本部分规定了有机产品标识和销售的通用规范及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按GB/T 19630.1、GB/T 19630.2生产或加工并获得认证的产品的标识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96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19630的本部分。 3.1 标识 labeling 在销售的产品上、产品的包装上、产品的标签上或者随同产品提供的说明性材料上,以书写的、印刷的文字或者图形的形式对产品所作的标示。 3.2 认证标志 certification mark 证明产品生产或者加工过程符合有机标准并通过认证的专有符号、图案或者符号、图案以及文字的组合。 3.3 销售 marketing 批发、直销、展销、代销、分销、零售或以其它任何方式将产品投放市场的活动。 4 标识通则 4.1有机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标识。 4.2“有机”术语和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只能用于按照GB/T 19630.1、GB/T 19630.2和GB/T 19630.4的要求生产和加工的有机产品的标识,除非“有机”表述的意思与本标准完全无关。

有机农产品种植规范要求

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规范要求 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规范要求;1产地区域要求;1)有机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2)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A.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B.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的规定;C.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3)有机和常规生产地块之间应当有缓冲带(一片树林;4)新开荒,长期撂荒,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 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规范要求 1 产地区域要求 1)有机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 2)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 A.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B.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的规定,对水源的要求 C.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 3)有机和常规生产地块之间应当有缓冲带(一片树林,道路,沟,一片耕地)或物理障碍物,有机地块周围具有天敌的栖息地等,提高生物多样性 4)新开荒,长期撂荒,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多年未使用化肥,农药的农田优先选择 5)有机作物和常规作物的品种等难以区分时(平行生产),应在地块位置,管理上明确区分,例如设置标志牌 2 有机作物要求 1)种子和种苗

有机种子或不经农药等禁用物质处理的,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对病害抗性的优良品种,非转基因品种 2)作物栽培 根据品种,种植年限,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轮作和间作、免耕,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 3)土肥管理 A.使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农家肥或外购的商品有机肥),最好有机肥料来自本农场,禁止使用化肥和城市污水污泥 B.土壤施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量使用的物质见《有机产品》标准。 C.严格控制矿物肥料使用,以防重金属积累。 D.使用人粪尿应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禁止在叶菜类,块茎类,块根类作物上使用 4)病虫草害 A.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灯光色彩诱杀,机械或人工除草。禁止采用焚烧作物秸杆 B. 若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害时,允许使用《有机产品》标准附录B所列出的物质。禁止采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 5)污染控制 A. 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排灌系统应有效隔离;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 B. 所用的保护性建筑物,塑料薄膜,防虫网的材质,使用后从土壤中清除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代替ISO9001-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1 范围 1.1总则 关注点: 1)ISO9001:2008标准的适用性。 2)产品的涵义,包括采购产品和中间产品。 3)强调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顾客要求外,还需满足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1.2应用 关注点: 1)7.3的删减理由不充分,常见的问题: ●按标准生产 ●按常规生产,未变化 ●购买专利或外包、外聘人员 ●按顾客要求生产或按合同生产 2)特殊过程外包,故删减7.5.2。 3)7.5.4未考虑顾客提供的信息,如知识产权、专利、商标以及辅助服务。 4.1总要求 关注点: 1)产品范围与认证申请的范围的表述 2)对位置区域、分现场的描述 3)外包过程及控制要求 4)对申请子证书不同组织的描述 5)对体系整合的范围描述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关注点: 1)4.2.1要求对文件化体系的结构要按照组织实际情况进行描述,特别是申请多证/子证书的文件结构以及整合体系的文件化的描述 4.2.2质量手册 关注点: 1)通用化,未能表现组织、产品和过程的特点,应防止照抄标准 2)手册应反映体系的现状和发生的变化,包括不同体系的整合 4.2.3文件控制 关注点: 1)归口部门应考虑不同类型的文件,如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文件2)文件标识和变更 3)电子文件的管理 4.2.4记录的控制 关注点: 1)记录表式应按文件控制规定(4.2.3) 2)记录的标识和检索 3)保存和处置,包括电子版的管理应在程序中做出规定 5 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 关注点: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与5.2、5.3、5.4、5.5、5.6、6.1的接口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关注点: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方案]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方案]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以及有机食品发展前景 摘要:有机食品也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它是指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加工,饼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及调料等。而有机农业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字:有机农业发展食品化学 有机农业起源于二战后世界各国为减缓常规农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压力而进行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有机农业在全球得以快速发展。同期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势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是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见识的基础。 (一)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中国有机食品的发展源于国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的认证活动。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第1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并于同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须经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与所从属机构的业务范围相关的推广活动,但不得从事认证活动。

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规范要求

有机农产品的种植规范要求 1产地区域要求 1)有机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2)基地的环境质量符合: A.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B15618-1995 B.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 B5084的规定,对水源的要求 C.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3095-1996的二级标准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 B9137 3)有机和常规生产地块之间应当有缓冲带(一片树林,道路,沟,一片耕地)或物理障碍物,有机地块周围具有天敌的栖息地等,提高生物多样性4)新开荒,长期撂荒,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多年未使用化肥,农药的农田优先选择 5)有机作物和常规作物的品种等难以区分时(平行生产),应在地块位置,管理上明确区分,例如设置标志牌 2有机作物要求 1)种子和种苗 有机种子或不经农药等禁用物质处理的,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对病害抗性的优良品种,非转基因品种 2)作物栽培 根据品种,种植年限,土壤肥力情况进行轮作和间作、免耕,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 3)土肥管理 A.使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农家肥或外购的商品有机肥),最好有机肥料来自本农场,禁止使用化肥和城市污水污泥 B.土壤施肥过程中,允许使用和限制量使用的物质见《有机产品》标准。 C.严格控制矿物肥料使用,以防重金属积累。 D.使用人粪尿应经过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禁止在叶菜类,块茎类,块根类作物上使用 4)病虫草害 A.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灯光色彩诱杀,机械或人工除草。禁止采用焚烧作物秸杆 B.若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害时,允许使用《有机产品》标准附录B所列出的物质。禁止采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杂草 5)污染控制 A.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排灌系统应有效隔离;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设备在用于有机生产前应得到充分清洗 B.所用的保护性建筑物,塑料薄膜,防虫网的材质,使用后从土壤中清除 C.产地无飞机防病虫草作业(使用禁用物质)和重金属污染情况 3有机仓库管理 1)有机仓库禁止放置农药和化肥,卫生达标,具有防虫鼠害的措施 2)在有机产品不能单独存放的情况下,可以与常规产品放在一起,但应作出明确标志 4运输贮藏和包装 1)运输工具在装载有机产品前应清洗干净

中国标准VS国际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0375343.html, 中国标准VS国际标准 作者:董时平汪晓东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08期 剑桥国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 Education简称IGCSE)是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开办的国际高中水平认证的信息技术课程,与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属于同类型、同学龄段、同学历层次的课程,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课程,目前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地区及众多大学的认可[1]。自2004年秋我国开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验,已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展开探索,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对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借鉴国际通行课程的做法来反思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是值得尝试的。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剑桥国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实情,对加强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算法与程序、硬件教学及完善实践考核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课程称谓的比较 从200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起,我国将计算机课程改为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含有一定的通信知识,指的是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即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全国统一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称谓[2]。 剑桥大学国际课程体系中中小学阶段的课程都称为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简称ICT)。只是在不同水平阶段,该课程有不同的称谓,如在高中阶段IGCSE的水平考试中叫计算机学习(Computer Studies)[3]。 课程称谓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理念的不同。可以看出我国的教学内容已从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扩展到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了[4],而IGCSE还相当重视计算机学科体系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的比较 表1 课程目标对比表

各国水泥标准对比分析样本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 受资源、能源、交通等因素的制约, 水泥生产、销售有很强的地域性; 同时中国又是能源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水泥大量出口并不应受到鼓励, 但鉴于当前国内水泥供过于求的市场状态, 许多大企业纷纷瞄准国外市场, 在此需要提示水泥企业在制订水泥出口发展时战略要充分了解相关进口国的政策法规、水泥产品标准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中国现行六大水泥产品标准( 简称通用水泥标准) 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涉及的试验方法基本上是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 也即按中国标准检验的水泥性能指标与欧洲标准是具有可比性的, 因此在签定合同时首先选择说服对方按中国现行的标准作为验收标准, 这样能够避免许多麻烦。如果对方不同意采用中国标准, 一定要注意进口国执行的标准体系, 一些英、美殖民地国家仍执行的是ASTM、老BS标准( 1991年以后英国已执行欧洲标准) 。 为了使各水泥企业对主要国家标准有初步的认识, 我们对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泥标准情况与中国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一、世界水泥标准发展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速, 世界各国水泥标准也已从分别采用ISO、 ASTM、 BS三个标准体系的状态向绝大多数采用ISO标准体系发展。8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和地区采用美、英和ISO标准体系的基本各占1/3, 进入90年代已有半数国家和地区采用了ISO标准体系。日本水泥标准的发展进程充分体现了世界水泥标准的发展状况。日本原水泥标准属ASTM标准体系, 在70年代以前美国、日本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不够重视, 美国自持工业发达、技术先进, 在对外贸易中, 特别是在亚太、南美市场强调必须以美国标准为依据, 因此对欧洲国家竞争国际标准主导权未引起足够重视( 现国家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四项水泥检验方法标准和正在征求意见的检验方法都由欧洲标准演变而来) 。70年代中期国际贸易的竞争和磨擦加剧, 加速”采标”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自1979年国际贸易组织( AATT) 近120个成员国签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也称”标准化守则( TBT) ”) 中明确规定: ”自1980年1月1日起,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认证制度以国际标准为依据”。此时美、日才充分意识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是大势所趋, 如不及时采取对策, 会严重损害本国利益。经过多年努力美国在竞争ISO、 IEC 技术领导权方面已卓有成效, 当前美国标准化协会已参加79%TC组织的活动, 承担18%的TC秘书处工作。日本于1997年对水泥标准进行了修订, 水泥强度检验方法等同采用了ISO标准, 水泥标准也在原ASTM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向欧洲标准体系靠拢, 而且日本于1998年由ISO/TC74的O成员转为P成员, 并开始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