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
- 格式:pdf
- 大小:14.29 KB
- 文档页数:9
《5.4 密度与社会生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2、学会与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重点: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难点: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1、多媒体课件;2、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学习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你对密度,有哪些认识?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哪些价值呢?板书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碰到问题,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活动一: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看课本第一段,试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看课本21页“想想做做”:(1)放在冷藏室附近的气球变小,下降了;放在炉火附近的气球变大,上升了。
由此可得出结论:。
(2)风车能转动起来,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3、风是怎样形成的?。
4、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固态、液态、气态,受此影响最大,受此影响最小。
5、用计算说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进而说明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1kg水的体积是1kg冰的体积是通过计算可知水结冰后不变,变小,变大。
6、的水密度最大,温度高于时,随着温度的,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时,随着温度的,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的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活动二:能用密度鉴别物质1、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³。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3、有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铜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ρ铜=8.9×103kg/m3)(你会用三种方法判断吗?)3、只用密度知识能准确判断物质吗?为什么?达标练习:1、两个规格相同的茶杯,分别装满了水和浓盐水,为了区别它们,下述方法中比较准确的是()A看颜色B测体积C测质量D闻气味2、医护人员用体温计给病人量体温时,体温计中水银在测量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温度3、在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许多房屋倒塌砸伤人的镜头,倒塌的房屋应使用的材料是()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的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成的C 密度与实物相等的材料做成的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的4、5、6见课后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学习后评价:(1)你自己对本节学习后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理由:。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选种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密度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龙卷风的视频引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有关。
接着,可以进行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入探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一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二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风车,观察在不同温度下风车的转动情况。
通过实验的结论,让学生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会变小。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密度与物质鉴别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不同物质的密度,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水的反常膨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引入水的反常膨胀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4℃水的密度最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避免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交流和分享,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风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冷空气则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的。
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则影响较小。
提问:当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行走,那么湖底是否还有鱼存活?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看到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
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
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一、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这是本节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利用密度鉴别物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三、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学生学法: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密度和温度的关系这一知识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
对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采用让学生合作学习法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主要采用导学法和直观法。
为突出重点,在密度和温度的教学上,我设计了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和一系列的实验。
在鉴别物质的教学上,我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为突破水的反常膨胀这一难点,我自己设计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学生:1、提前布置做教材21页想想做做1。
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冷藏室和火炉附近。
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2、每2人准备一个纸风车教师:做好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实验装置采用情境教学,通过图片来激趣和引入,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举出身边的密度应用实例为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我搜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请看图片实验探究:(一)密度与温度第一部分“密度与温度”的教学主要以问题引入,以实验探究为主,再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6.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三塘中学宋俊江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温度与密度、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质属性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等。
是学生在学习物理学过程中拓展学习视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好章节,也给教师自己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
也为学生八年级下册的力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基本具备了科学探究的素养,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上来看,也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方式,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从学生身边的物理实际问题入手,再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还会增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实际,要学生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风的形成;以及将学生的密度知识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如盐水选种,物质鉴别,死海不死等,所以,我在教学中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能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解决实例,学会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物理是有用的,更是有趣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五、教法学法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作业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首先出示几张图片、如乌鸦喝水、鉴别物质,盐水选种等。
密度与社会生活优教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用密度来鉴别物质,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物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特别是水的反常膨胀。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奖牌、锥形瓶、瘪了的乒乓球、小盆、筷子、电热壶、酒精灯、自制溢水杯等。
学生准备:自制纸风车、气球、火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了那么多的一个叫做“全碳气凝胶”的固体,为何花儿没有被压憋可能是“全碳气凝胶”这种物质具有什么特性的原因【讲述】“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密度仅每立方厘米毫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据介绍,“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
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收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有机溶剂,而“全碳气凝胶”的吸收量可高达自身质量的900倍。
各种新型材料的研究发现由于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活中运用密度知识解决或解答的一些问题板书课题§密度与社会生活(设计意图:以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物理知识是有用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
)度非常小的原因。
听讲感受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一)密度与温度(1)温度对物体密度的影响学生活动1学生活动2 一、密度与温度【讲述】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乒乓球不小心压瘪了,但是没有裂口,你能让它恢复原状吗让一个学生讲台前示范。
(课前用电热水壶加热一些热水)讨论,解决问题:用热水烫。
学生演示乒乓球放入热水中稍后恢复原状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了解物质的密度随温度而变化的规律。
3.了解密度在鉴别物质上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难点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工具影像资料: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含有风车工作的场景);龙卷风的发生片断。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风车王国——荷兰风光片断和龙卷风发生的片断,组织学生认真观看风车工作场景和龙卷风的危害。
风车为什么能转动?龙卷风是怎样形成的?二、新课教学1.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学生思考】不同密度的物质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教师点拨】①人们利用风力区分饱满的种子与瘪粒,就是利用了密度的知识。
②在生产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造飞机以及航天器时,选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
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造不同的器物。
④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其纯度或浓度,也经常利用密度的知识。
【教师总结】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2.密度与温度的关系(1)风的形成【学生观察】挂图龙卷风。
【学生思考】风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点拨】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因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密度与社会生活手写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3.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如“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密度和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等等。
2.讲解。
(1)密度的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并举例说明,比如水的密度是1g/cm³。
(2)密度的计算方法。
教师通过公式展示密度的计算方法,即密度=质量/体积。
并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密度。
(3)密度的影响因素。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
并通过实验展示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密度变化。
3.练习。
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巩固密度的计算方法。
4.应用。
(1)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工程中的应用,比如建筑材料的选择、船舶设计等。
(2)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汽车油箱的设计、水的密度对人体浮力的影响等。
5.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七、板书设计。
密度的概念。
密度的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对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了解了密度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密度的知识。
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例题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解析:知道地沟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地沟油的密度为
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总结:从前面的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kg/m3。
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
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应用密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
具体来说,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
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渗透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同时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物理这门课也充满兴趣。
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学生对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基本的密度计算也能基本应对。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
2.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五、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六、教学过程一、密度与温度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实验二:按课本图做一个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5.4《密度与社会生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
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
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
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
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
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
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
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
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
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
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
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
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1、铅球是铅做的吗?2、测砖的密度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4、测量方糖的密度(三)实验探究和汇报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 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 V水= V铅球= 0.38L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
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
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第二组:测砖的密度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
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 m=60.5g 。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 20cm3 V =60cm3V砖=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长、宽、高。
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
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
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 V糖水=20ml V=25ml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
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
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学生乙:(板书)m1=15kg m2=28g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 V1= 40cm3 V2= 80cm3V样本= V2- V1= 40cm3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
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
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示数V2。
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
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
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
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