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c1347635.html,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作者:霍小丽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8期

摘要:基于安东尼奥·葛兰西在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其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深刻把握和理解就不仅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学说等构成了其理论的基本内容,该理论的当代价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衰退,对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弘扬文化主旋律,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重视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发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D61;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64-02

葛兰西是个接地气的思想家,善于从实践中获得现实启示。他不书斋式学者,而是脚踏实地、从事革命实践的思想家,用今天的话语来形容,他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思想家。葛兰西在总结东西方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联系当时的实际,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理论。该理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产生

任何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对前人理论成果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外,任何思想的形成都必然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状况相联系,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时代性是理论所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形成也是如此。从国际背景来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俄国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效仿俄国的做法,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都相继失败了。东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现实命运直接引发了葛兰西的现实思考。葛兰西从东西方社会结构的根本差别入手,指出了东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以及他们所处地位的不同。在俄国,市民社会相对薄弱,发展程度较低;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民社会的发展程度较高,相对完善。因此,俄国的这种模式不适用于市民社会发展程度比较高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此,葛兰西主张通过在意识形态领域与资产阶级展开争夺,夺取文化领导权,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根本保障。从国内背景来看,意大利在那段时期,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北方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以工业为主;南方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以农业为主,人民生活贫困,南北方差距的拉大和对新秩序的期待促使了工人运动的爆发。葛兰西对南北问题深入思考后,提出了“领导权”概念。他认为要使无产阶级的文化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思想,成立一些教育机构来进行宣传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他认为还要创办一些面向农民的报刊,培养他们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壮大革命战线,逐步取得意识形态的文化领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