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八仙筒第一小学刘松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简单的说,就是清晰响亮的把文章读出来,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生动的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听者对文章的理解,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领悟语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 “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采用导语激趣法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过梅花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梅花吗?曾经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与梅花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与梅花之间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这篇课文放声朗读几遍,你一定会体会出
老人与梅花的深厚感情,这样,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就会把课文读好.
二、要做好示范
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还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就要求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这样才能读得流利,所以教师要做好示范。
通过教师的范读,促进学生模仿朗读,这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的模仿,以免造成动嘴不动脑的后果,要有好的范读,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高水平的范读,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三、要培养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经常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能体验到文章语言文字的节奏、情感、色彩等,引导学生正确的感知语言文字。
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周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段文字写得很美,应以一种赞叹,抒情的语调去朗读,朗读时特
别要注意轻重缓急,且边读边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既有赞叹之情,又有喜爱之情。可见,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这样,朗读水平自然会提高。
四、要引导学生在想象情境中读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因此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如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两个字,是理解上的难点,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最佳切入点。理解“暖”时,要让学生想象红军当时顺利渡过金沙江后的心情,理解“寒”字,要让学生想象夺桥战斗的惊心动魄的激烈残酷,然后再引导学生将两句诗对比朗读,可见,引导学生在想象情境中读,就会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会感受到语言的趣味,这样,读的会更出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其神韵,领悟其精髓,掌握其实质。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业务学习时间:10月26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领悟语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要做好示范
三、要培养语感
四、要引导学生在想象情境中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其神韵,领悟其精髓,掌握其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