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5.85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与评价前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之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程时,我希望通过充分的准备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重要时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然而,回顾这一次教学经历,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我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中的教学反思和评价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我意识到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时,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背景介绍。
虽然我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背景知识,但我没有详细解释这些事件和知识是如何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这导致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对其重要性的深刻理解。
缺乏互动和实际例子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程中,我过于依赖讲解和教科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互动和实际例子。
这导致了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不够强。
下次我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和讨论,引导他们关注和分析实际的案例和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和影响。
缺乏相关资源的利用教学中资源的利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意识到我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资源。
虽然我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些图片和图表进行说明,但我没有使用其他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音频片段,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下一次我计划在教学中更多地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尽管我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但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
以下是我对我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反馈。
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引入一些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有所提高。
他们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
这证明了学生对于互动和探索式学习的重视,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兴趣。
学生思考能力增强在教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程中,我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并引导他们分析实际的案例和现象。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精选14篇)《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篇1教读本课为了让学生学而有趣、学有所悟、学而得法,在教学方式上,执教者力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积极培养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力争通过作品的例读和学法感悟,起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之功效。
但是,“授人以渔”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带着镣铐亦步亦趋的跳舞,而是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临渊羡鱼”的欲望,水到渠成的点拨,让学生在例子的导引下自觉地悟法,自觉地“退而结网”,自觉地“下水游泳”。
本课的教学,只是为学生以后阅读美文打开一条门径,至于登堂入室,洞幽探微,体味美文的灵动与纤巧,则需要学生在多读多悟中去体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还不能很自觉、很自然地认同这种学习方式,也不敢大胆的展示自己,老师调动激情的手段方式亦不够多样,因而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这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只有通过以后潜移默化的美文熏陶,才能让学生体味阅读美文的情趣。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篇2我先从课题“第一次真好”引起,讲人生中的第一次,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记忆中搜索自己的人生第一次。
在读一读第二段,让学生去体会。
接着过渡到下一个事例,学生读段落,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四字词语。
在引到学生读图书,再次引导学生读中体会,积累词语。
顺势启发学生读中明白读书带来的好处,从读中体会“率一次”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在交流中让学生切实明白多进行人生的第一次的好处,那学生就会真正地去读书。
总觉得一篇课文的情感先入住学生头脑,等待时间去消化体会,反反复复,以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启示,成为自己的东西。
我想,在教学中老师也未尝不是一种体验和提高。
《第一次真好》教学反思篇3这节课我最花心思的还是如何利用好这篇小短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讲完之后问学生:谁愿意把你们难忘的第一次讲给大家听,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讲第一次做饭,有的讲第一次表扬,第一次考第一名,第一次-----所有的同学讲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第一次,可是他们只能讲有益的第一次,不讲不太光彩的第一次。
《第一次》教学反思《第一次》教学反思《第一次》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们的世界”的第一篇课文。
讲了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的信任鼓励下,第一次登上人行道旁的台阶的故事。
事件虽小,但暗含了敢于尝试、探索的主旨。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的指导思想有两个:第一,因为是三年级,所以要抓住语言文字训练学生读出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思想、情感,培养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第二,根据近期学习的“语用”课标精神,要训练表达。
这篇课文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近,是一个不错的写的样例,可以用来做“写第一次”的范文。
根据这两个指导思想,我把课大致设为三个板块。
板块一:读中理解。
在初读后,我借鉴于永正教学《给予树》“以读为主”的策略,和学生逐段好好读课文。
师:读一篇课文,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思想、情感。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5分钟,好好地读课文,体会每一段、每一句讲了什么意思,要表达什么思想和感情;通过朗读读出你的体会。
(学生小声读)师:(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你听出他强调什么了吗?(整整,一)突出台阶的“高”和小男孩的“小”。
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强调读了“愿(他似乎在积蓄力量。
)师:(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强调了“还小”、“刚刚”)你读出了你的体会,但你读的感觉是一位“小奶奶”,不是“老奶奶”,听老师读,看老师表情。
(教师用较慢的速度读老奶奶的话,强调“还小”、“刚刚”、“帮”)读老人的话,语速要慢;本文中的老奶奶的话,还含着一种爱怜,标注。
师: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指导学生找到关键词连起来概括:老奶奶、帮一把。
)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学生强调了“自己”,但强调得不够)老师来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
谁读得好?老师读的好在哪?师:找出关键词连起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
(妈妈,鼓励,自己上)理解“鼓励”。
(最后一自然段略)板块二:读后辩论。
1、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明确老奶奶和妈妈对小男孩跨台阶的观点并板书:小男孩帮↓ 自己上老奶奶→ 跨台阶← 妈妈2、你同意谁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把学生分成两派:奶奶派,妈妈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呈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第一次世界大战片段做成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
“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是从这个角度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在让学生了解这一过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要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引导,以使学生能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出现在课前的导读部分,教师可以以不同方式处理:(1)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增强故事性(可安排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讲述),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讨论大战的原因。
(2)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顺序,先回顾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逐渐走上帝国主义道路,争霸世界的野心膨胀,矛盾异常尖锐,只需要一颗火花就能点燃整个世界,联系教材给出的“火药桶”的材料,强调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的作用。
新教师教学反思(精选21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教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师教学反思篇1开始工作已经有一个月了,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开始教学,经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就需要花很大的时间来弥补。
说是教学生,其实备课、讲课的同时也是自己的再学习过程,很多东西都是重新学一遍,小学的语数对我来说并不难,但是现在要教学生,那么工作就得做到细,比起自己会做题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对于自己这段时间的教学总结了几点:因为刚开始教,总是怕遗漏什么东西没有讲,上新课的时候就把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会感到一节课东西很多,容量很大,但是又分不清重点是哪。
而对比有些老教师上课,新授课时把这节课必须要讲的讲到,让学生理解,东西不是很多很全,但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会用,那么他们学习的信心就会增大,有些东西可以放到题目碰到时再进行讲解。
再有就是对教材的把握上和理解上不够到位,书上有些东西写的很简单,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都要自己补充进去,让内容充实完善起来,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再讲一个知识点前应该先做好哪些铺垫……,这些就需要事前的备课功夫要做细,做到位,多听听师父和其他老师的课,然后及时做好调整。
有些地方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注意,比如一些字母的书写,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规范起来,要从平时开始强调。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这样的事情,有时候嘴巴一个不留神说出来了,比如在讲“a”的形成时,一不小心就读成了英语,一句话出来之后,学生完全傻眼了,所以上课前自己一定要反复练习。
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
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怎么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来听来学,做到真正的师生互动,这里面老师怎么样来引导,问题的设置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讲授的方法也很重要,学生有没有跟上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过来,理解、接受。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教学反思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中外关联。
如“请同学们想一想,假想你是一位企业家,现在投资办一个工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然后由学生逐个回答,最后由教师精讲。
此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综合能力。
如“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个问题中外关联,也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既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有客观上促进这个近代化发展。
本环节学让在独立思考中,学生的潜能和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和提高,使教学双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就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学生贵在的是参与。
采用大量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能直观的感知工业革命的成果,加深了记忆。
表格图例也很好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
本课讲述线索鲜明。
从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影响来讲,进程又从棉纺织部门——动力蒸汽机——交通运输发展来讲,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效果明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教学反思(二)我在讲授社会《工业革命》一课时,首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工业革命的经过及它的伟大意义,然后就当时世界及中国的社会背景状况作了拓展。
___世纪中后期到___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时代带入了机器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生产力迅猛发展(举例说明),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___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___%,半数以上的工业品销往国外,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新课程倡导大教学观,反对就教材教教材,就社会课而言,应通过具体社会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之所以要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状况进行拓展,就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大,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这也是现在中央为什么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重视科技及自主创新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学生分析萨拉热窝事件的史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2)使学生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3)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通过演示照片、形势图、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
[学法引导]理解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图片资料等相关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思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关的材料以及有利于突破知识点的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交流,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课堂教学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自然过渡到本课上来)2)导入新课:战争并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但一说起战争就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
开学第一课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开学第一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它不仅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的挑战,更是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
回顾开学第一课的教学过程,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的开学第一课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开学第一课是学生在新学年的第一次课堂体验,他们对学校和老师还不熟悉,对新的学科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因此,我认为在这节课上,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时候会太过注重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上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中,我选择了一个非常有难度的话题,并且没有进行合适的引导和启发,结果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稍显沉闷。
我意识到,当学生对学科和内容还不熟悉时,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一个温暖、有趣、愉快的学习环境。
其次,一个好的开学第一课应该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他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在开学第一课中,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
比如,我会向学生介绍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如何高效地记忆和整理知识、如何有效地解决难题等。
同时,我还会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会给学生灌输太多的知识和信息,而忽略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能力。
比如,我之前在开学第一课上介绍了很多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结果学生疲于应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且适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建立信心和兴趣。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引言本文档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师教学反思总结的教案,通过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总结,旨在加深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的理解,并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经验。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该历史事件。
教学内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意义和启示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知识在这一步中,教师将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或图片来引起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步骤二:讲解内容在这一步中,教师将通过PPT或黑板教学的方式,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
教师应当注意语言表达清晰、易理解,并辅以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步骤三:讨论活动在这一步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活动,以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对他们的观点和观点提出合理的反问和补充。
步骤四:总结评价在这一步中,教师将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应当指出学生在理解、分析和批判能力方面的提高,并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提出反思和建议。
教学反思教学效果评价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引人入胜的引入知识和清晰易懂的讲解内容,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特点有了深入的理解。
讨论活动则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拓展并分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然而,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讲解内容方面,教师应当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其次,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更深入、新颖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讨论。
改进建议为了改进教学活动的效果,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讲解的速度和深度。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真挚的文章,讲述了“我”在医院抱母亲的经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例如,在教学“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这句话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抱母亲时的感受,以及母亲的身体状况。
然后,我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用力过猛?通过思考,学生们明白了“我”是因为对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了解,所以才会用力过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时,我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难过?通过思考,学生们明白了“我”是因为对母亲的付出和牺牲不了解,所以才会难过。
然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母亲为自己付出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之情。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例如,在教学“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自主思考:“我”为什么会把母亲抱在怀里?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不足之处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
例如,在教学“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这句话时,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和品味语言,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时间进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反思1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的角色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生生交往、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研究、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讲完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引起了我对新课程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想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不仅良好的开头需要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也需要情境的创设。
本课我在讲萨拉热窝事件之前,先让学生看材料:“在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的阿柏路十字街口的路旁铺有一块石板,上面刻有一双17岁青年的脚印,旁边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亨·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
”然后让学生思考,当地的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一个17岁的青年呢?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
这样有目的地引入一定的情景,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充分设计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
为此教师应该做到着力于引导,就是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
如本节课就是通过设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为什么?”、“意大利原来属于同盟国,为什么参加了协约国作战?”、“美国为什么先中立后参战?”等。
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反思篇1开学两周,总算艰难完成第一课教学,相对于两年前,再教同样的知识,轻松不少,能够选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但相对两年前,效果却不理想……本学期第一节课,仍然向学生介绍自己、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简单讲解学习方法、学科特点,并对学生日后学习提出要求,目的很简单,帮助学生了解地理、树立自信、激发兴趣,为日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虽然没有任何知识,但本节课至关重要,与日后学生学习成败密切相关,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绩自然提高!总体来讲,本节课的任务目标达成较好,但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争取今后利用一个月的时间了解全部所教学生。
后两节课学习了地图三要素相关知识,对于初一新生,地理知识相对较难,理解知识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本部分内容进行较慢,但效果不尽人意,课堂听讲不认真,提问时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佳,作业上交不及时,错题率高,总结原因如下:1、学生刚刚开学,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尽快培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放假时间较长,心情浮躁,需将学生注意力调整到学习上来3、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需在课堂上不断督促4、学生以小学知识学习一门新学科有难度,需要教师的耐心,不断讲解5、学生没有形成独立作业与复习的习惯,需要慢慢培训针对目前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教学中,我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学习与作业目标,确定方向与细节,是学生明白该做什么2、加强课堂的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与记笔记的习惯3、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反馈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课代表、小组长的作用5、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教育相对于我带过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在基础上和学习习惯上都有明显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特别去年教初二,初一新生无论知识、能力、学习习惯上都与初二有很大不同,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引导他们积极上进,使其步入正轨,学生们虽有不足,但也有很多优势,他们更加开朗,思维比较活跃,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激发热情,取得成功,万事开头难,相信明天更美好!开学第一课的教学反思篇2暑假刚过,已到开学,这学期我接了六(4)、六(5)两个班,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在本年级都具中下水平,特别是六(5)班,它的积分竟然距领先者40个积分,我还听前任英语教师说更难管的是纪律,说实话,刚接手这两个班时,我真的有点害怕,怕成绩不好,更怕纪律不好,怕学生不听话。
2024年第一次上课教学反思第一次教案反思一、教学背景作为一名拥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教学。
在新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我选择了一堂关于“有理数的加法”的课。
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进入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关键课程。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初,我以一道简单的有理数加法题目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内容。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谁能告诉我有理数是什么?生:有理数就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2.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我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加法法则,并配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加法法则。
它分为三种情况:同号相加、异号相加和零的加法。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同号相加:2+3=5(2)异号相加:-2+3=1(3)零的加法:0+5=53.练习巩固在讲解完法则后,我安排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在练习,教师巡视指导)5.课堂小结我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有理数加法法则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如。
四、教学反思1.优点(1)导入新课自然,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清晰,结合实际例子,易于学生理解。
(3)练习巩固及时,反馈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不足(1)课堂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到位。
3.改进措施(1)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
(3)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第一次》教学反思范文
通过教师们对我上的《我的第一次》评课后,我感受很大,在以前总没有这么*的同行来评价自己的课,今天真的受益良多,特别是邹老师对我的评价,他说不要总想着一节课教学生太多的东西,不要想着样样都完美,试想,一节课40分钟,老师又讲学生又听又创作,能画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最把握重点和难点,在学生作品要求的规格可以小一点,不需要8开,因为是日记,16开不是很好吗?还有其他老师建议我在启发学生回忆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时可以提供一些图片启发他们回忆,这些我都详细的记录着,通过教师们的建议我进行了修改,决定再上一节展示课。
因为有东莞其它镇的老师来听,所以我很认真。
经过几天的修改和完善,我就正式上课了,上完后,其他老师说上得不错,在流程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作业效果也出来了……其实我很想听到邹老师对我的评课,因为邹老师太忙了,后面几节展示课都没有评,但是我觉得大家都上得很不错,和第一次有了质的提高!
我反思:其实要想自己真正成长起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多上公开课,让别人去评你、让更有*水平的专家去评你、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学到更好的方法提高自己;另外可以多参加一些教研活动,听听别人怎样上课,有*的老师怎样评课,从中你会发现自己在不觉中提高了!。
第一次写作文教学反思[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但语文教师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经常忧心忡忡.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2、社会方面的原因任何困扰语文教育的问题,除了教学法及学科本身的因素,往往有其社会原因.长期的应试教育阻滞了人的思想发展.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敢展现个性,缺乏自由的想象,丧失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缺乏自由表达的激情.学生在课堂学习写作,也通过社会各种渠道接受有关写作的信息.可是,城市学生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农村学生不参加劳动,生活积累较差.所以,学生的选材范围窄,语言空洞无物.学生写作缺乏个性,也在于他是在没有个性的环境中成长的.长久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长久地接触低俗文化,不要指望他能写出有个性有魅力的文章.基础教育阶段,要培养的是基本能力,现今的中小学教学往往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去认识,总是提出过高的要求.社会常常把写作当成一件大事却没有把它作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3、写作观需要反思反思时下的作文教学,有些失误体现的显然是观念偏差.首先在于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写作和理科解题不太一样,一般而言,只有好与不太好之分,未必有对错之别.起始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高在何处,写得不多,难有成就感,久而为难,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其次是要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我.有个人的思想,有个人的人生感悟,有独特的生命体验,作文才有价值.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往往只说先把你想的事情写出来,这正是了解少年儿童思维特点的因势利导.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写作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不能热衷于让学生讲经论道.语文教育应当让一个人学会尊重并运用自己的表达权;学而无用,教育教学也就没有价值.很多教师在这一问题上认识尚不到位.思想的束缚也让一些教师的作文评价不知好歹,他们的评价尺度直接妨碍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4、教师自身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写,抱怨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那么,教师自身的写作状况如何,教师本人一年写多少作文?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当今教师读书少,令人担忧;而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作文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的反思》.教师自己不写作,缺乏写作经验,却能批改学生的作文,甚至敢于指导,实在有点不可思议.教师不写作,可能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只有具备个人的切身体验,教师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有效果.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1、在素养的层面重新定义阅读教学观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阅读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定期添购课外书,充实学校图书馆(室),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在校园的走廊、运动场等地方设立阅读角,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他们喜欢的书本.阅读的范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不要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中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跨越一本教材进行阅读教学;二是阅读的种类要多,不要只局限在文学性作品中.因为阅读不只是涵养精神,还是获取新知,特别是在资讯时代,从海量信息中抓取有用信息,提炼写作素材,更是需要贯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家庭和学校应让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多接触社会,关心时事的同时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养成记日记的习惯.2、把作文修改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给别人听、交换修改、交流写作心得中有所领悟,有所提高.(1)树立信心.学生初次尝试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惧,认为自己连写作都还有许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别人的文章.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性格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励他们在互相修改、讨论、交流中提高、进步.信心,是干成大事的动力.有充分的信心.可以从不会到会,从幼稚到成熟.我们采用同桌互改,小组互评,从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错别字、修改用词不当开始,再到修改语句的不通,最后到学会选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评价.这一渐进的过程,学生既发现了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达到了共同的提高.当学生发现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点问题后,他们讨论得很热烈,找资料,问同学。
第一次教学反思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二年级(2)班数学朱玉虎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高效课堂是教育发展一种趋势,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自己教的方法和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又多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一、教学回顾(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们的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样社会才能发展。
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着新的师生关系一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它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最后,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在教学时,我们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否则就会导致数学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
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
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
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一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取得的成绩(一)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一一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
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 “想中学”、“议中学” “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很快,学习目标性强;学生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合作能力有提升;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想中学”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议中学”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答能力,“演中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这些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渴望回答问题。
2.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展示自己。
3.整个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4.学生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
三、教学中的困惑(一)知识目标的失位。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强调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由于传统教学侧重双基,淡化过程性的目标,其它目标很少涉及。
而在时下,一些教师为创新课堂,过分强调了其它的三个目标,把最有数学本质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却弱化、削减。
导致数学课堂的不伦不类、顾此失彼。
其实新课标明确指出:四个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对课程目标要有明确定位。
既不能随意降低标准,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求。
时下我们有些教师会有意无意的拔高教学目标。
(二)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数学知识,这一共识也深入每一位教师心中。
但唯情景、假情景、虚情境,使情境一统课堂,似乎没有情境创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把情境设置看成数学教学中引入课程内容的唯一合理方法,以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采取其它方法,如开门见山地引出主题……等等。
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指出情境设置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不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由此可见,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情境应是知识的起点;情境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情境要适合学生的探究;情境要能促进知识的生成。
适度、高效的情境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情境。
(三)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曲解当课程由“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也不再是教教材,而是使用教材,创造教材。
教师根据自已对课程的理解,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整合、灵活运用这未尝不可,但绝不能完全抛弃教材,绝不能为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而生搬生活场景,将数学课上成生活课。
(如将打车、租房、话费、购物、贷款等成人考虑的问题编成例题,这看似联系了生活,却远离了学生实际。
)教材毕竟是师生教学的挔托,是教学的范例,凝聚着专家、学者、名师的心血。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数学课本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
有许多教师都不用现成的教材,而是自己另搞一套,但是往往却又偏离了原来应该教学的内容。
当然,想要对教材有所创新是件好事,但是“求异”并不等于“创新”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尊重教材的本意。
四、整改措施一、融入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设法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桥梁,它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而可以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能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二、找准教学起点,突出教学主体教学的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的,是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已经成为共识.把握学习的逻辑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计划性,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可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免除或减少无效劳动,有效克服教学中的浅层性.因此把握教学起点,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全面关怀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形式,而比较忽视对教学起点的认识和把握.如果在没有看清教学起点之前,就把精力放在所谓的活动上,在教学中自然很容易走偏.因此,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搞清楚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要清楚学生以前学习了哪些基础知识,以后还会学习哪个知识点.初步确定学生认知的可能起点,但是这样分析得到的起点,有时与课堂教学需要的实际起点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教材提供的起点线索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原来确定的教学起点进行判断、分析、验证,从而真正确定教学的起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实效.三、合理引导启发,关注意外生成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确实有太多不可预见的未知,课堂上出现突发事件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必然的.意外”是课堂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它是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一种考验,为教师智慧的飞扬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意外”能让人耳目一新,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精彩.四、训练思维方法,引领思维发展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思维灵活、有深度,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的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其次,要指导学生对比、辨析.对比、辨析可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似概念的比较,还可以通过题组对比,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安排这样的两组对比,第一组: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的对比;第二组:整圆面积和半圆面积的对比.通过对比、辨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每组题的意义和解法有什么不同,既加深了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逆向思维.学生习惯顺向思维,这样单向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所以,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在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还要启发学生反过来想一想: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底,如何求高?还应注意些什么?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合作交流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切不可忽视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单一教学局面,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主要是以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和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不仅要重视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合作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责任感,学会在合作中如何尊重别人、倾听别人、评价别人,学会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采用小组学习模式,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理性思考,反复实践,不断反思,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必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原则,以教学理论作指导,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我相信,一定会构建出丰富多彩的高效课堂.二0 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