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9.38 KB
- 文档页数:8
物理教案:《二力平衡》物理教案:《二力平衡》1〔一〕教学目的1.把握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洁的问题.〔二〕教具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状况下有惯性?二、引入新课老师:牛顿第肯定律告知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三、力的平衡老师:请大家思索,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老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老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假如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依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互相平衡.老师:请大家根据这样的说法表达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四、二力平衡的条件老师:二力平衡的状况最简洁,我们先讨论这种状况.物理教案:《二力平衡》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洁的问题。
力量目标:1. 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
仔细观看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看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育同学的分析归纳力量。
通过观看试验引导同学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意的条件。
3.留意进展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互相作用力的学问,在表达过程中要留意进展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
二力平衡初中物理说课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力以及力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
4.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
2. 学生能否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第二章: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二力平衡。
2. 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概念: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二力平衡的现象。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
2. 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定义。
3.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
4. 演示二力平衡的现象: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二力平衡的现象。
5. 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的理解。
2. 学生能否判断哪些现象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三章:二力平衡的运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翘板、天平等。
2. 运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力平衡教案教案标题:二力平衡教案目标:1. 了解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解决二力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步骤;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二力平衡问题。
教学重点:1. 二力平衡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二力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二力平衡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2. 二力平衡的示意图和实例。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二力平衡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和力的作用方向。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力是否平衡?为什么?3. 引导学生讨论,解释二力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步骤二:讲解二力平衡的原理和解题方法1.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二力平衡的原理和条件,即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等,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二力平衡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绘制力的示意图、列出力的方程等。
步骤三:解决实际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二力平衡问题,如悬挂物体、平衡杆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绘制力的示意图,并列出力的方程。
3. 指导学生计算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并验证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步骤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解题方法。
2. 分析其他力的平衡问题,如三力平衡、多力平衡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拓展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复杂的二力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二力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查学生对二力平衡的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检验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力平衡的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二力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测量二力的方法,并初步探究平衡条件下力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万能表、弹簧测力计、金属竿、电子秤、支架、挡板、导轨、挡块等。
三、实验原理在平面上,有两个力F1和F2作用于一个点,使它保持静止。
单独考虑每个力,可制成一个平衡,两个力的向量和必须为零。
F1和F2的合力向量应与它们的位置向量共线并点,称为二力平衡。
四、实验步骤1、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系数k,方法是:使用电子秤测量100g的重量,用弹簧测力计量对应的拉力,以100g为分母计算。
2、在导轨上安装挡板,用弹簧测力计固定金属竿,使其水平竖直。
3、在竿上固定一重物,测量单个物品的质量,并用电子秤测量挂上重物时的拉力。
4、在竿上固定二个物品,并测量挂上重物时的拉力。
5、缓慢调整重物的位置,调整到令弹簧测力计测量到的力为零状态。
6、记录重物的位置,并判断F1和F2的大小。
五、实验结果1、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系数是:_________。
2、单个物品的质量是:_________,挂上单个物品时的拉力是:_________3、双重物的质量是:_________,挂上双重物时的拉力是:_________。
4、使弹簧测力计测量到的力为零时,重物的位置是:_________;而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分析1、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系数测量方法,如何保证测量精度?2、在实验中,F1和F2的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3、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到二力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七、实验注意事项1、弹簧测力计使用后要注意放松弹簧,以保持灵敏度。
2、物品的重心要尽量靠近竿的支点。
3、测量过程中务必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八、实验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一般情况下,二力平衡的特殊情况是什么?它对应什么力的概念?九、思考题1、使用多个物品,能否达到重心超出支点的情况?如果可以,请说明。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经历二力平衡的实验探究过程,能归纳总结出结论。
3、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二)新课引入:是不是只用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做匀速运动?举例说明。
(三)进行新课:1、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实例分析:不同状态下物体的受力情况(对媒体展示),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如果能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我们就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只有两个力作用时,就叫二力平衡。
引导学生认识平衡状态。
引出: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好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分析得出结论。
小车是否静止?小车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小车还能静止吗?把小车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小车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由平衡力中的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各力间的关系;(3)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五、巩固练习: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 能够应用Newton第一定律和受力分析法解决二力平衡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掌握解决二力平衡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受力分析法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教学准备:1.实验台;2.不同重量的物块;3.吊球;4.胶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教师用实验台、吊球和不同重量的物块进行教学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在一条绳子的两端吊挂两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如何调整物体的位置才能使它们处于平衡状态?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Step 2: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当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力?2.引入概念:“二力平衡”,并讲解其含义。
3. 介绍Newton第一定律和受力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说明其在解决二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Step 3:展示实验(20分钟)1.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别用不同质量的物块进行实验,观察物块在绳子两端的位置变化,使得物块处于平衡状态。
记录下调整的方法和观察结果。
2.请每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得出使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所需的条件。
Step 4:解决问题(20分钟)1. 结合实验结果和Newton第一定律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物块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2. 引导学生运用受力分析法和Newton第一定律,解决给定的二力平衡问题。
3.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何调整桌上的物体使其处于二力平衡状态?Step 5:总结(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二力平衡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回顾。
3.提问学生:二力平衡问题可以应用于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3、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4、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5、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状态(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
2、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吋合力为0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舷码等。
五、课时计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引入举例:两个人同方向拉犁匀速耕地,若用一头牛替代两个人拉犁匀速耕地,效果一样。
引导学生分析:若两个人同方向拉犁的力为F|、F2,牛拉犁匀速耕地的力为F3,则F3 产生的效果与F]、F2产生的效果相同。
阅读课本上的实例。
分析两个实例的共同点:一个人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人共同作用的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本节课将研究上面实例中一个力与两个力的关系,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1、合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 个力叫那两个力的合力。
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演示1:把大弹簧的下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大弹簧的旁边立一个刻度尺,用一个弹簧 秤拉着弹簧,用另一个弹簧秤通过一根细绳也拉看弹簧,使其伸长。
记下弹簧伸长到的位置; 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F 】、F 2O用一个弹簧秤拉弹簧,使它伸长到跟刚才相同的长度,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 。
比较F 与Fi 、F2的大小,F 与Fi 、F2的方向。
引导学生分析:F 产生的效果与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故F 是的合力。
从上面实验可知,F 的大小等于Fi 、F2之和。
F 的方向与F|、F2的方向相同。
结论:同一直线上两个同向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分力之和,F=F I +F 2,合力的方向 与分力的方向同。
二力平衡的力的方向和大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2.掌握二力平衡的力的大小及方向;3.解决简单的二力平衡问题。
二、教学内容1.二力平衡的概念;2.二力平衡的力的大小及方向;3.简单的二力平衡问题。
三、教学重点1.掌握二力平衡的力的大小及方向;2.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四、教学难点1.解决二力平衡问题。
2.掌握二力平衡原理的物理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课堂互动。
六、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抬物体、搬运物品等,引出力的概念,再引入概念力的方向及大小。
2.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指两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相等的情况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且仅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了解二力平衡的力的方向及大小:当两个力相等时,它们一定要分别作用在物体的两端,而且方向相反。
所以,这两个力起到相互抵消、平衡的作用。
3.实验可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以及二力平衡的概念。
实验内容:两个人同时拉一个相等重量的物体,根据拉物体的人的位置的不同,牵涉到力的方向问题。
4.问题解决结合实验让学生分析并解答问题,加深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问:两个拉物体的人为什么不会对物体产生影响?答:两个拉上物体的人分别作用着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在物体两端,可以相互抵消,使物体达到二力平衡的状态。
问:若一个人从物体侧面拉物体,仍然能够实现二力平衡的状态吗?答:不行,只有当两个拉物体的人分别作用于物体两端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时,才能够实现二力平衡。
7.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力的大小及方向,解决简单的二力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物理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相对较为简单,通过实验加深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导致有些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实验,对此,我将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及思维中加强巩固练习,以便扩大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积累。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精选11篇)《二力平衡》篇1[教学设计说明]二力平衡是力一章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力学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将课堂练习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也使学生感悟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使学生知道二力平衡、平衡力的概念及物体的平衡状态;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领会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
•过程与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二力平衡概念及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实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师生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认识物理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科学。
感悟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价值。
产生学好物理,为将来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打好基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也越来越高档。
这里有一部遥控ae86小汽车,请一位同学操从汽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其他同学观察小汽车的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一同学操从汽车,其他同学观察。
师:请同学们分析小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些?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其他运动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学生活动:分析物体处于两种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师:如果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如果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离平衡,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屏幕展示:*二力平衡。
当物体受到二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就称这二力是平衡的。
(这二力叫平衡力)*分析。
平衡力不是一个力,一般是两个力(一对)。
师:根据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要判断物体受到的二力是否平衡,只要看在这二力作用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3.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问: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可能会出现哪些运动状态?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二力平衡的概念: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两个力满足一定的条件,物体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状态称为二力平衡状态。
2.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a. 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b. 两个力的方向必须相反。
c. 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d. 两个力的作用线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中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身边的实例,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2.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进行展示和解释。
五、练习与解答(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判断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提问: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二力平衡来解释?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与解答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能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一、引言二力平衡是大学物理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建立基本物理概念和学习物理学的关键课程。
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生动的实例和互动课堂,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3. 提高学生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二力平衡的定义和性质。
2. 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和示例。
3. 二力平衡的应用和实验。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授教材和示例,介绍概念和原理。
2. 互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
3. 实验演示:设计物理实验,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4. 课堂互动:在课堂上举行小组竞赛和互动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进程1. 预习:学生通过课本预习,熟悉二力平衡概念和原理。
2. 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二力平衡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
3.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问题,以探究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演示:设计物理实验进行演示,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二力平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5. 课堂互动:开展小组竞赛、课堂互动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6. 精讲精练: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7.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练习题和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以及自主探索新的物理学问题。
六、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1. 在讲解和实验演示中需要注意示意图和实验器材的准备。
2. 在互动探究环节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调研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 在课堂互动和竞赛活动中需要注意规范引导和注意安全。
4. 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激发兴趣,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沙发、桌面上的电视、花瓶、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起重机匀速提升重物。
【提出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不能反过来描述呢?凡是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么有收到力的作用, 请举例证明。
二、自学互研(一)二力平衡的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1.什么是力的平衡?列举一两个生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实例。
答: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状态。
放在课桌上的物理课本, 吊在天花板上的电风扇等等都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__一个__物体上的两个力, 如果大小__相等__、方向__相反__, 并且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__,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 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 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 且在一条直线上。
当卡片平衡时, 从钩码质量看, 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__相等__。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可用手将卡片__旋转一定角度__,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 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
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__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__。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 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__卡片重力可以忽略__。
(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21~22的内容, 独立思考并完成:4.如图所示, 跳伞运动员在从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没有打开之前, 下落得越来越快, 此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__小于__重力;当降落伞打开后, 运动员匀速下落时, 受到的阻力__等于__重力。
(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如图所示, 一位同学用水平力F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 但没有推动, 推车时, 水平力F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f的大小关系是( C )A.F一定小于fB.F可能小于fC.F一定等于fD.F可能大于f(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所示, 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 苹果受到__拉__力和__重__力作用, 它们__是__平衡力, 苹果__是__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教案3篇(二力平衡试讲教案)下面是我收集的《二力平衡》教案3篇(二力平衡试讲教案),供大家品鉴。
《二力平衡》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教学器材: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2)吊着的吊灯(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力的平衡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篇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二力平衡条件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学工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力的平衡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这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
一、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
.com 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掌握使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
3.使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实例分析。
教学重点: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确定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2.使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实例。
2.教学投影仪。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二力平衡的概念,例如一个悬挂的物体在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
Step 2:二力平衡的条件(15分钟)介绍二力平衡的条件:1.两个力的作用线必须共线。
2.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3.两个力的方向必须相反。
Step 3:使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20分钟)以教师设计的实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使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悬挂物体问题,需要确定拉力和重力的作用线是否共线、大小是否相等以及方向是否相反。
Step 4:实例分析(2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斜面上的物体问题、受力平衡绳子的问题等。
每个小组将结果汇报给全班。
教师在此阶段提供指导和反馈。
Step 5:巩固练习(20分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形式各异的问题,如角或方向发生变化并且出现多个作用力的问题。
Step 6:小结(10分钟)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习更多的二力平衡问题,并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扩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多力平衡的条件、运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一、教学内容1. 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学会使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实际问题。
3. 掌握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能够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二力平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二力平衡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二力平衡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几个关于二力平衡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判定方法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二力平衡概念:……条件:……判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如果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那么物体一定不处于平衡状态。
(2)计算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为8N,方向水平向右,另一个力为6N,方向水平向左。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作业答案:(1)判断题答案:a. 正确b. 错误,因为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无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计算题答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
二力平衡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进行新课】
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
生1: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表明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生2: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拉力,表明重力与拉力平衡.
生3: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受到牵引力和阻力,重力与支持力平衡,牵引力与阻力平衡.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反过来,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板书: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悬挂在树枝上的苹果静止不动,苹果受到力和力作用,它们平衡力,苹果处于平衡状态.(后两空均选填“是”或“不是”)
解析:平衡状态就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要么处于静止状态,要么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题中苹果处于静止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苹果受到平衡力作用.因为苹果必定受到重力作用,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苹果还受到树枝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
答案:重拉是是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
1.二力平衡的条件
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作用.若是受平衡力,可以是两个力,也可以是多个力.
教师提问:如果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这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两个力的平衡条件.
学生猜想:可能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位置等有关.
师我们就以教材P20页图中设计的实验来探究.(组装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a.在小车左端挂一个钩码,右端挂两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b.如图(教材P20页)所示在小车左右两边各挂一个钩码(使两托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放手后小车仍保持静止;
师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这两个力就可以相互平衡呢
c.在b的基础上转动小车,使小车受到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车由静止变成转动;
得出结论:小车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静止的小车仍保持静止状态.
师用手拨动小车,小车会怎么样呢
d.用手拨动小车,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
师为什么小车运动很短一段距离会停下来,而不是一直运动下去
生:受到木板对小车的阻力(摩擦力).
e.把光滑的玻璃板放在木板上,小车放在玻璃板上重做上面的步骤,小车滚动的距离会更远.
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同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原来运动的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二力平衡多媒体Flash动画,让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有更直观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板书:
板书: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这两个力称为一对平衡力.(简记: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注意: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尤其要注意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能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
解析:图b中研究的对象是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拉力(忽略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理想情况)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时,如果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小车受到的是平衡力.由于实际当中,小车要受到阻力,所以两边所挂钩码的质量略有差别. 图a研究的是小卡片,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所以它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因此可不考虑竖直方向的受力,仅仅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a实验效果更明显.
答案:(1)小车(2)大小方向(3)同一条直线(4)a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些,因为小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它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或b方案中要受到阻力的影响)
2.二力平衡的应用
师二力平衡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水平行驶的列车重力为1×
108N,那么它受到的轨道对它的支持力为多少N,方向如何
生:支持力1×108N,方向竖直向上.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列车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重力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板书: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①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师在前面刚学力时,我们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
总是成对出现的,把其中的一个力叫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它与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不妨就以放在桌面静止的书为例进行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受力情况.
A.一对平衡力:书受到的重力G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如图甲所示)
B.一对相互作用力: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与书对桌面的压力F′.(如图乙所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并讲解.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多媒体课件)
注意: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的.
【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明白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即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反之,当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总是静止,运动的物体将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体会到平衡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好,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