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61.35 KB
- 文档页数:14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例1、例2、“练一练”和“你知道吗”,第89页的练习十三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直径和半径长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认识圆的特征,并能用圆的基本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测、验证等操作活动,充分感知、体验并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形成圆的概念;进一步积累学习图形特征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感知体验圆的特征等活动,主动了解圆的特征;体验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感受极限思想。
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
▍流程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大家喜欢玩什么游戏?全班交流。
谈话:有一些同学正在玩套圈游戏,同学们请看,你认为这样公平吗?为什么?明确:他们离目标的距离不相等,中间的女同学离目标最近,比较受益;旁边的同学离得有些远,有些吃亏。
指出:我们可以把每个小朋友和目标都看作一个点。
目标的点会动吗?这个点数学上称为定点。
谈话:既然这样站不公平,那我们让小朋友这样来玩套圈游戏,公平吗?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明确:这样站,四个顶点的小朋友离目标比四条边中间位置上的小朋友离目标远一些。
提问:看来,要想游戏公平就是要做到?明确:每个小朋友到目标的距离也就是到定点的距离相等。
提问:小朋友们到底该怎样站才能使每个人到定点的距离相等呢?你能设计一种站法,让游戏变得公平吗?学生尝试,全班交流。
展示:1.2.提问:这两种站法都是公平的,为什么?明确:每个点到定点的距离相等。
指出:每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称为“定长”。
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等奖1、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教学过程(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1、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究画圆1、感悟画圆法A、用钢笔沿着硬币外围画一圈,画出一个圆。
B、用三角板上的圆形窟窿画一个圆。
C、在绳子一端系一支铅笔,按住绳子一端,也画出一个圆。
D、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2、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好圆的。
可见,圆规是我们画圆必备的工具。
学生用圆规画圆,并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在准备好的纸上随意点一个点,用o表示,拿一根长度为r的细绳子一端固定在o处,一端绕着o画圆。
称r为圆的半径,o为圆的圆心,通过o的任意一条圆内直线为圆的直径d。
并通过测量得知d=2r。
2、深化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有无数条半径;同样也有无数条直径。
并且所有d=2r。
3、谈古论今,感受圆文化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触或是想法?(四)、巩固知识,深化认知1、抢答:知道半径填直径或知道直径填半径。
2、(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P93—94例1—例3及P94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发现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学会用圆规画圆。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归纳圆的特征。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
学具准备:1个圆形物体、圆规、白纸、直尺、图钉、线、2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圆的特征1、找一找(多媒体出示平面图形)师:同学们,这些平面图形大家还认识吗?在这些平面图形中,有一个图形与众不同,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为什么?(学生说出弯曲的后多媒体演示)2、看一看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下面请你欣赏。
(多媒体出示教材97页的你知道吗图片:自然现象、工艺品和建筑物、运动现象、生活用品)2、说一说美不美啊?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说说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学生举例)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进一步的认识圆(板书课题)二、实践操作,探索圆的特征1、画圆:同学们,圆这样美,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师:请你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画一个圆。
(小组合作)反馈: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随即动画演示)。
(1)借助圆形实物画:你是这样画的吗?还有不同的画法吗?(2)借助图钉和线段画:你是怎样画的?(3)借助圆规画:你是怎样画的?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了圆,但是通常我们会借助圆规来画圆。
请拿出圆规。
《圆的认识》精品教案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生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相机出示写法:d=2r 或r=2d追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内?答案:不是同一个圆内就无法比较。
追问:那么请仔细思考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答案: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追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答案: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学生动手折一折圆,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证。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美。
课堂练习 1.分别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
答案:半径:1厘米 1.1厘米 1.2厘米直径:2厘米 2.2厘米 2.4厘米2.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追问:如何画直径是5厘米的圆?答案:半径是2.5厘米。
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5厘米。
学生画圆。
拓展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5)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答案:(1)×(2)×(3)√(4)√(5)×2.填表。
半径(r)10米7米 3.9厘米直径(d)8厘米0.24米答案:20米4米14米0.12米7.8厘米3.按照下面的要求画圆,并在画出的圆中分别用O、r、d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1)半径5厘米。
(2)直径5厘米答案:4. (1)指出下边圆里的线段哪一条是直径?(2)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见到汽车、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师:对的,车轮表面是圆形出示课前疑问,这个问题学完本节课知识我们就能明白了。
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找生活中的圆形2.描一描描出老师图片上物体上的圆3.摸一摸、比一比摸一摸多边形和圆形,感受两者之间的异同。
都是平面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组成的图形,有顶点;圆则是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4.画一画(1)先独立自由画圆,展示多种方法(2)突出圆规画圆:生独立画圆、相互交流比较大小、小结画法:张开两脚、固定好针尖、旋转一周同意两脚间的距离再画圆。
5.认一认(1)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6页的一段话。
(2)学生汇报。
圆心: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
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出示相关判断练习。
(3)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6.合作交流,探索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1)出示要求,用手边的圆片、直尺、圆规等工具,采用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去探索圆的特征。
(2)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组织汇报:圆内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小结:看来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0—2021年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折、画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比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择了例1和例3的教学,即认识圆的各部分及体验圆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圆,但学生对于圆的特点还不够系统、清晰。
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还有直径和半径存在的前提条件。
三、预设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四、设计思路《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本课教学我从学生观察动物自制的自行车的车轮,用动画演示比赛过程这一实例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观看不同形状车轮及圆形车轮车轴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学生通过折、画等活动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比、量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
2.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的性质。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卡片等。
2.准备圆规、直尺、绳子等画圆和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屮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画圆。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圆的认识师:今天这节课,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圆,说说看,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师:今大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带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來欣赏一下吧!找到圆了吗?圆形物体美吗?师:那么,如此简单的图形为什么受到人们如此的钟爱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用数学的眼光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二、展开新课(一)认识曲线图形师:圆是个平面图形,想想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师:圆和这些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曲线图形)(二)画圆1、师:你会画圆吗?请利用你手屮的工具来画圆,看谁的方法最多?交流圆规是画圆最常用的工具,冇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古时候没有矩这个工具是无法画方形的,没有圆规是无法画圆形的。
师:①拉开两脚,确定距离,(定长));②固定针尖(定点));(③抓住手柄,重心在针尖,旋转一周)师:现在,请把你们的圆规张开2厘米,一起来画一个漂漂亮亮的圆吧。
(三)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师:举起手里的这个圆,观察这个圆,圆上留卜•了什么痕迹?(针尖痕迹)你知道这个针尖痕迹是圆的什么?(圆心)在圆上,除了圆心,你还知道什么?(半径、直径)W: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我们来自学一下,打开书本86页。
2、下而我们来完成一些判断题(哪条是圆的半径、直径?)(四)探索半径与直径Z间的关系1、师:其实就半径和直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我们继续來探索!讨论提纲:(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iFHi多少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2)在同一个圆里可以iFfli多少条直径?一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2、结合讨论提纲,通过“折、量、冊i、数、比、看、议”等方式,探索圆的一直径、半径及其关系;3、填表名称条数长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字母表示)备注半径直径23、“圆,一中同长也。
《圆的认识》精品教案生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生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师相机出示写法:d=2r 或r=2d追问: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内?答案:不是同一个圆内就无法比较。
追问:那么请仔细思考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答案: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追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答案: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欣赏生活中的圆。
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圆?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学生动手折一折圆,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
证。
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美。
课堂练习 1.分别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
答案:半径:1厘米 1.1厘米 1.2厘米直径:2厘米 2.2厘米 2.4厘米2.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半径和直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追问:如何画直径是5厘米的圆?答案:半径是2.5厘米。
即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5厘米。
学生画圆。
拓展练习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直径。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4)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5)两条半径就是一条直径。
()答案:(1)×(2)×(3)√(4)√(5)×2.填表。
半径(r)10米7米 3.9厘米直径(d)8厘米0.24米答案:20米4米14米0.12米7.8厘米3.按照下面的要求画圆,并在画出的圆中分别用O、r、d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1)半径5厘米。
(2)直径5厘米答案:4. (1)指出下边圆里的线段哪一条是直径?(2)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填表。
五年级数学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1、五年级数学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3dash;94页例1、例2、例3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1. 教学画圆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五年级下册《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了解圆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够识别圆的图形,并能绘制简单的圆。
3. 掌握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方法。
4. 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圆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圆的特征和性质的了解。
3. 识别圆的图形和绘制圆的能力的培养。
4. 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的方法的掌握。
5. 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和特征a. 定义圆为平面上的一组点,这些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
b. 圆的特征:中心、半径、直径和周长。
2. 圆的性质a. 圆的半径相等,即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b. 圆的直径是两个半径的两倍,即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c.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即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
3. 圆的图形识别和绘制a. 通过观察,识别平面上的圆,并标注出圆的中心、半径和直径。
b. 使用指南针和直尺等工具,绘制简单的圆。
4. 圆的测量a. 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
b. 使用绕尺法或其他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5. 圆的实际问题a. 运用圆的性质和测量方法,解决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b. 如:计算园座椅周围的栏杆需要多长材料、布置教室座位的排列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圆形物体,如篮球、饼干等,引发学生对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引入a. 向学生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和特征,解释中心、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含义。
b. 给学生看几个图形,让他们判断哪个是圆,并标注出圆的特征。
3. 探究和实践a. 让学生自由探索如何绘制一个圆,鼓励他们使用指南针和尺子等工具。
b. 从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出发,让学生绘制圆。
4. 讲解和练习a. 讲解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操作。
b. 讲解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练习计算。
5. 拓展和应用a.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六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例1、例2和“练一练”。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
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
可以在众多所画图形中较为准确地辨认出圆,有一定的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积累(如: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这些方法可以对课堂中学生研究圆的特点有一定启发。
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圆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能举出生活中圆的例子,但不能很准确地对于生活中圆的例子进行准确性描述,并不能正确认识到一个物体上的某个面是圆形的。
但对于让学生做到真正深入认识圆是由之上的若干个点连接而成,以及在学生头脑中充分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还是比较困难的。
同时,对于圆规,一般五年级的学生都有所认识,包括对于画圆,学生都能够自己画出来,只是对于方法的总结上会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圆;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圆的有关特征。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圆;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知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呈现:在音乐中展示一组生活中蕴藏有圆形的物体图片。
谈话: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继续描述: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圆形的活动场地等。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骑过自行车,有一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本课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使学生深切体会圆的特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圆已有初步的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其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找圆、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探究圆的特征一、找圆。
1.找例1图片中物体上的圆。
(多媒体课件出示)观察这几幅图片,有没有从中发现共同的图形?2.找生活中的圆。
3.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
不同点:多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有顶点;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没有顶点。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观察物体中的圆形,着重感知其形状特征,并由此呈现圆,在头脑中初步具有圆的表象。
接着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圆,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感知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突出圆最基本的特征是由“曲线围成”的,让圆的表象更清晰。
)二、画圆。
1.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工具自主画圆。
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圆的认识(一等奖创新教案)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6、87页例1、例2、练一练、“你知道吗”,练习十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知道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各部分名称和作用,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画圆、测量等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在不同画圆方法的对比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联系实际发现身边的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养成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用圆的特征来解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由动漫引入,开启认知1、师:最近呀,熊大和熊二兄弟俩为一个问题很是伤脑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愿意帮助他们吗?教师出示熊大和熊二的动漫形象和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讨论:车轮能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出示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图。
师:车轮要做成什么样的?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大家就能帮助熊大熊二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探寻它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让学生帮助熊大熊二的情境,走进圆的世界,同时能让学生在帮助的同时学会圆的知识。
】2、熊大出题: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观察,同样是平面图形(板书),圆与它们比,有什么不同?二、教学例1,画圆,识名称。
1、熊二:如果要画一个圆,怎么办呢?学生交流各种画法,可以借助圆形物体、线和小棒、用圆规师:要想成功地画出一个圆,真心不容易,我们得注意什么呀?但是,画圆达人们却有绝活,真是高手在人间啊。
展示各种画圆。
3、圆的画法探讨①师:那如果要成功地画一个圆,最好用什么来画?(对,圆规是画圆的一种工具。
)熊大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
教师指名学生说怎样画圆,并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要先固定好中心点——定点,把圆规的两脚叉开不动,那就是确定圆规两脚的长度——定长,握住圆规的柄稍微倾斜旋转一周。
认识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5-87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观察、画圆、测量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半径和直径长度间的关系,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验并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形成圆的概念,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体验认识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过程:一、赏析中揭题播放课件。
导入:你注意过这样的自然现象吗你欣赏过这样的建筑物或工艺品吗你见过类似的运动吗提问:大家在刚才的自然现象、建筑等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平面图形(圆)圆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想一想:圆与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揭题: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小结: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二、提炼特征并命名1.感知不同情境下画圆情境一:谈话:今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圆的特征。
先从画圆开始。
以前你怎样画圆的指名交流过渡:借助有圆面的物体画圆。
老师也想来画一个圆,大家仔细看:(甩动小球)提问: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捏住线的一端,旋转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形成了一个圆,我在空中画了个圆)情境二:谈话: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圆,该怎么做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交流。
播放视频。
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方法与你们想的方法有相似之处吗情境三:谈话:其实,画圆有专用工具——圆规,是不是想用圆规来画圆了,请大家边画边想:怎样操作能又好又快要注意什么指名交流:怎么操作要注意什么(圆规两脚之间的高度要一样。
旋转…)情景四: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个圆。
边演示边讲解:1.画圆时,要用手捏住圆规顶端的手柄,稍用力将带针的一脚固定,画的过程中不能移动;2.再旋转圆规的另一只脚,为了使所画的圆的线条流畅,可以将装笔芯的一脚稍微倾斜一些。
3.将圆规旋转一周,画圆的过程中两脚距离不能改变。
2.聚类分析,提炼特征提问:在空中或操场上、在纸上或黑板上画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题。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让学生充分感知“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折、画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量、比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是这一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只选择了例1和例3的教学,即认识圆的各部分及体验圆的特征。
二、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圆,但学生对于圆的特点还不够系统、清晰。
圆的认识这一课,虽然知识简单,但学生容易产生在知识认识上的错误,如: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圆上、圆内、圆外到底是哪儿必须搞清楚,还有直径和半径存在的前提条件。
三、预设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难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
四、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因此本课教学我从学生观察动物自制的自行车的车轮,用动画演示比赛过程这一实例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观看不同形状车轮及圆形车轮车轴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运动,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学生通过折、画等活动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通过画、比、量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了圆的初步知识后,又回到在比赛中“小狗和小白兔都是圆形车轮,为什么小狗会得第一,而小白兔只能得第二”这一
问题,进一步应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最后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魅力,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套2、彩笔3、大小不同的圆片(用信封装好)、直尺、小磁铁
学具准备:彩笔、直尺、圆片(用信封装好)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有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动画,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学生通过折、画等活动认识圆心、直径、半径,再引导学生借助圆片通过画、比、量等活动探索、发现,掌握圆的特征。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
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我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学习了圆的特征后,出示动画中的疑问“小狗和小白兔都是圆形车轮,为什么小狗会得第一,而小白兔只能得第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让学生在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形,并将车轴安装在圆心位置使车跑的既快又稳道理。
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由于时间关系,准备不充分,存在以下不足: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不多,没有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