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 格式:docx
- 大小:14.51 KB
- 文档页数:4
治脂肪肝验案
验案:王某,男,32岁,干部。
主诉:发现脂肪肝7
个月,便溏,无明显不适,舌红苔黄,脉缓。
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6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60U/L,甘油三酯2.81摩尔/升;腹部超声:脂肪肝。
西医诊断:脂肪肝。
证属肝脾湿热。
治宜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理气活血。
方药:茵陈、丹参、山楂、蒲公英各20克,柴胡、苍术、川厚朴、茯苓、郁金各8克,赤芍10克。
20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甘油三酯均降至正常。
大便每日2次,不成形,苔黄,脉缓。
原方继服20剂。
三诊,仍有便溏,时腹胀,苔黄脉缓。
原方加槟榔10克,继服20剂。
四诊,复查腹部B超:肝脏未见异常,脉缓。
原方继服30剂。
五诊,复查腹部B超,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甘油三酯均正常,治愈。
按:脂肪肝是由于过食高粱厚味、饮酒过多而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
在治疗上注重肝脾同治,采用疏肝健脾、清热化湿、理气活血之法,辨证施治。
方中茵陈、柴胡疏肝利湿;苍术、川厚朴、茯苓健脾燥湿;丹参、郁金、赤芍药活血化瘀;蒲公英清肝热;山楂化肉积。
诸药合用,使肝脾得健,湿热得清,腑气通,瘀血去,代谢功能恢复正常,每获佳效。
对于脂肪肝,不能但治肝病,还必须实脾。
另外,除药物治疗外,需戒酒,少食肥甘,晚餐少食,增加运动,疗效更佳。
李⽒砭法|拨开云雾见明⽉(虎符铜砭刮痧调治慢⼄肝合并重度脂肪肝)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种独⽴的疾病。
⽬前我国社会经济⽔平不断提⾼,⼈们的饮⾷结构发⽣明显变化,摄⼊脂肪类糖类物质过多,并且运动减少,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且发病年龄⽇趋年轻化。
慢性⼄型肝炎(CHB)影响机体代谢,损伤肝细胞,有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酒精性脂肪肝(NAFLD)亦可损伤肝细胞,增加肝脏发⽣纤维化的概率。
慢⼄肝合并脂肪肝后,两种肝脏损害因素叠加,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肝癌的发⽣率进⼀步上升。
这样的患者及家属⼼理压⼒更⼤,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甚明显。
这是2020年8⽉份接受李⽒砭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慢⼄肝合并重度脂肪肝的患者,分享如下:基本情况:患者王某某,男,27岁。
主诉:右胁不适3年余,疲乏困倦。
查体:⾆质淡红微暗,苔⽩,⾆体胖⼤,边有齿痕,⾆下脉络迂曲、⾦津⽟液怒张粗⿊。
辅助检查:肝脏脂肪变≥67%,CAP值:340dB/m;肝功能异常。
诊断:慢性⼄型肝炎合并重度脂肪肝。
证型:肝郁脾虚兼⾎瘀,痰湿阻络。
刮痧⽅案1.刮头:百会、风府、风池、天柱、安眠、翳风、率⾕⽳;⾸开四⽳:⼤椎、⼤杼、神堂、膏肓。
2.开全背,重刮夹脊⽳,刮透内外膀胱经;T4~12节刮透;重刮肝、脾、肾、胰腺投影区侧线刮过前腋中线。
3.双上肢360度刮透,引⽓⾎下⾏,以解肝的⾎瘀、⽓郁。
4.刮拭胸腺:以激活淋巴细胞,提升免疫⼒;膻中、⽇⽉、章门、期门以宣发⽓机,升清降浊,中脘、天枢、⼤横以调中和胃,理⽓健脾,升降⽓机。
5.胫⾻两侧脾经、胃经,膝以下四井排毒,重磨⾜临泣、地五会、太冲、然⾕,以清肝利胆健脾。
疗效:肝脏脂肪检测CAP:229dB/m;肝脏硬度值:3.2 kpa。
提⽰:1.肝脏脂肪变<11%2.肝脏硬度值处于F0期备注:标准见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肝脏脂肪含量测定疗效评价标准 Fibroscan可对肝脏脂肪含量及硬度进⾏测量,利⽤CAP值来评估肝组织的脂肪变数值。
中药治疗肝脏自愈的事例【中药治疗肝脏自愈的事例】导语: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也是最易受损和自愈能力较强的器官之一。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被广泛运用于肝脏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事例,探讨中药治疗肝脏疾病促进自愈的潜力和作用机制。
1. 肝功能异常的案例案例一:张先生,男性,芳龄五十,曾因肝功能异常而严重恶化。
他通过综合中医治疗和传统草药饮片,改善了他的肝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节肝脏气血微循环、活化肝细胞和提高肝脏的自愈能力来达到治疗目的。
2. 肝炎的案例案例二:李女士,女性,芳龄四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她使用了中药治疗方法,其中包括黄芪、人参、阿胶等多种中药材的配方。
这些中药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炎和修复肝脏损伤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肝炎指标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3. 脂肪肝的案例案例三:刘先生,男性,芳龄四十五,患有脂肪肝。
他采用了中医中药治疗,例如山楂、茯苓等草药。
这些中药具有利尿、消脂、降脂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经过连续几个月的治疗,刘先生的肝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肝功能恢复正常。
4. 肝硬化的案例案例四:王先生,男性,芳龄五十八,患有肝硬化和腹水。
他通过中医药进行治疗,使用了当归、白术等中药材。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传导湿气和调节脾胃功能的作用。
治疗过程中,王先生的腹水明显减少,肝功能得到了改善。
5. 中药治疗机制中药治疗肝脏疾病具有多种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调节免疫力、活化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这些机制通过多种中药成分的协同作用达到促进肝脏自愈的效果。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中药治疗肝脏疾病可以通过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自愈和改善肝脏正常功能来实现治疗效果。
而且中药治疗具有自然疗法、副作用小和可持续性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个人观点:中药治疗肝脏疾病的事例不仅证明了中药在肝脏自愈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然、温和的治疗方式。
李辅仁老年病学家李辅仁诊疗特色刘毅整理编者按李辅仁先生是著名的老年病中医学家,曾因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获得中央保健委员会的表彰。
李氏在老年保健和老年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确切的临床疗效。
本文介绍了李氏重视《内经》学说,重视体质,重视扶正固本和调和气血的学术思想,在临证特色和名案评析中均结合实际病案进行分析,可看出李氏立足临床,锐意创新,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组方严谨,平正通达,不仅中医学术根基扎实,而且善于吸收现代医学的知识为我所用,故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毛泽东李辅仁,男,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919年6月26日。
李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即随父、兄研习中医经典著作。
1939年师承于北京名医施今墨先生,得其真传,成为施派的嫡传弟子。
1950年李氏曾参加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预防医学班第一期学习。
1952年又参加抗美援朝急救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受聘为该训练班传习教师。
1953年到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第三期学习深造,毕业后于1954年11月到北京医院中医科工作至今,现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
1987年起任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获北京医院荣誉证书。
因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1990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奖状。
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给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并在1991年国庆日获国务院颁发的“表彰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李辅仁热爱祖国医学和卫生保健事业,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不但精于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在老年病学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医理娴熟,极端认真负责,遣方用药常出奇制胜,屡起沉苛,挽救了许许多多的危急重症和疑难病人,赢得了广大病人的尊敬、爱戴和医界同仁的称道。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组织中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变,有非酒精性和酒精性的区别[1],现今对其发病机理还不明确,治疗以饮食调节,加强运动,杜绝饮酒为主。
中医药对症治疗有一定效果,现从《伤寒论》中“胁痛”“腹满”“腹中疼”“痞满”“黄疸”等病症出发,应用经方加减治疗脂肪肝,浅议2例临床医案。
小柴胡汤方合四逆散小柴胡汤首见于《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书中小柴胡汤的组成: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炙甘草、生姜各3两,大枣12枚,半夏0.5升。
该方在临床中有和解少阳的功用[2],方中柴胡入肝胆经,可疏散气机,黄芩苦寒,可清泄热结。
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共奏和解之意。
半夏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生姜既可解半夏之毒,又可和胃;大枣、人参益气健脾,取其扶正袪邪;炙甘草既助扶正,又调和诸药。
此原方可疏肝解郁、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和胃化湿。
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炙甘草、枳实(破)、柴胡、芍药。
该方有透胁解郁,疏肝理脾之功用。
四逆散方较小柴胡汤用药多枳实和芍药。
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配柴胡既增强疏肝解郁之功效,又可升清降浊;芍药敛阴养血柔肝。
二方相合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气,消痞散结,清热化湿的功效,可加减治疗脂肪肝引起的胁痛、腹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
患者,男,39岁,2014年7月20日初诊,两胁胀痛3个月余,食后痛甚,近0.5年来口苦,咽干,食欲不振,偶有头晕,大便稀溏,小便黄,睡眠差。
B 超提示:中度脂肪肝(2年余)。
查体:体型肥胖,身高172cm ,体重98kg,舌体胖大,舌苔黄腻,间有裂纹,舌尖偏红,脉弦滑。
肝功能:AST 51U/L,ALT 57U/L;血脂:总胆固醇7.6mmol/L,甘油三酯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5.7mmol/L。
李辅仁医案(二)三、清热理肝、健脾制水法治愈结核性腹膜炎一例姜某,男,29岁。
初诊∶1982年10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发热、腹胀、腹痛月余,疲乏无力。
消瘦,脐周疼痛,腹水。
诊查∶面色晓白,体温38℃,腹胀拒按,腹痛。
西医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
小便短赤。
脉细数,舌苔白腻。
腹胀大,不思食。
辨证∶属肝失疏泄,脾虚失运,肾不制水,水气滞塞。
治法∶清热理肝,健脾制水。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赤白芍各15g冬瓜皮30g冬瓜子15g大腹皮10g云苓皮30g茅根30g车前草10g旱莲草10g台乌药5g广木香5g香附10g丹皮10g丹参10g红枣10g 生姜2片,7剂二诊∶药后体温下降至37.4℃,腹痛已减轻,小便增多,食欲好转,但仍气短乏力。
减木香加益元散、泽泻、元胡、冬葵子,7剂。
三诊∶药后体温已正常,复查腹水消失,续以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加冬瓜子、冬瓜皮、大腹皮、车前子、猪苓为方服药一个月,诸症痊愈,已正常工作。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理改变为三型∶①腹水型;②粘连型;③干酪型。
李老认为以上三种类型均以消炎止痛为立法;对症以中医辨证施治分型治疗,如治腹水型者,兼用行利腹水、健脾理肝,佐通宣水道;治粘连型者,以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治干酪型者,兼活血软坚、消炎止让痛。
李老赞同中西结合,配合抗癌药物进行治疗,李老强调治虚有"三本"。
肺、脾、肾是治疗痨瘵病的关键,故以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佐以行利水道收功。
李老指出,本病无论属哪一类型,中医要先治其标后固其本,方可扶正逐邪。
四、清热养阴、健脾化瘀法治愈肌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杨某,女,42岁。
初诊∶1982年10月14日。
主诉及病史∶三年来全身散在紫色瘀点,时隐时现,四肢关节处明显;牙龈出血,心慌失眠,口干纳少,头晕心烦。
诊查∶脉象浮数,舌质红,苔薄黄。
四肢散在紫色瘀点,牙龈溢血。
化验∶血小板计数26×/L,白细胞计数12.5×/L,血红蛋白89g/L,出血时间15分钟,凝血时间2分钟。
名老中医内科名方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一、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8220;温肝汤&8221;,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关幼波拟方黄芪30克,附片、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肝炎恢复期、消化机能未恢复者,可用&8220;健脾舒肝汤&8221;:党参、山药、炒苡米、陈皮、白芍各12克,当归、柴胡、郁金各10克,草蔻6克;水煎服,每日1剂;二、治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术后综合征&8220;金茵茶&8221;,西安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刘茂甫拟方茵陈、金钱草等份,取适量以沸水冲泡当茶频饮;长期饮用,症状缓解后再服用2周;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可用&8220;金钱开郁汤&8221;浙江省中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魏长春拟方:金钱草30克,柴胡、枳实、白芍、郁金、乌贼骨、浙贝母各9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三、治慢性胃炎&8220;健运麦谷芽汤&8221;,福建中医学院教授赵棻拟方麦芽、谷芽各30克,鸡内金、山药各15克,党参10克,甘草5克;以水浸泡1小时后煎沸5分钟即饮用,每日1剂;慢性委琐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可用&8220;滋胃饮&8221;南京中医学院原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周仲瑛拟方: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炙甘草、玫瑰花各3克;每日1剂,水煎服;四、治感冒&8220;特效感冒宁&8221;山东省中医药学校主任医师宋健民拟方苏叶、薄荷、藿香、防风、荆芥、苍术、黄芪各10克,双花12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2次,2次药液混合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因体弱或慢性鼻炎、气管炎而感冒缠绵不愈者,可用&8220;健身固表汤&8221;河南中医学院教授赵清理拟方:黄芪、百合各20克,白术、防风各1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2~3剂即可;五.清肺八味汤治疗痰热咳嗽浙江省名中医潘智敏主任医师在杨继荪教授总结出的有效方剂清肺八味汤组成:鱼腥草30g,黄芩30g,野荞麦根30g,桔梗9g,前胡9g, 浙贝母15g,杏仁9g,姜半夏12g;加减:如外感发热、咽痛者,加薄荷、苏叶、牛蒡子、板兰根以疏风解表、清热利咽;痰黄、舌红脉数、热象重者,加银花、连翘、七叶一枝花、桑白皮,以加强清涤肺热之力;舌红少津者,加鲜芦根、鲜石斛以清热化津;苔白腻、头身重、湿困者,加霍香、佩兰以芳香化湿;伴胸脘胀闷者,加栝楼、郁金、枳壳、厚朴、莱菔子以宽中活血,祛痰下气;对痰哮气喘者,则加麻黄、射干、地龙以平喘解痉;而对久咳气逆、痰色始终呈白色者,加苏子、紫菀、款冬,凉温并下,用以消痰下气,定喘止咳;伴大便秘结不通者,加生大黄、炒枳壳、川厚朴;功效:清肺泄热,化痰解毒;用法用量:上药温水浸泡20分钟,武火煎沸后以文火再煎15分钟,取液200ml,饭后服,每天1剂煎3次,连服5日为1疗程;多为1至2个疗程即可,必要时可连服3个疗程;典型病例彭&215;&215;,女,56岁;初诊时间:2005年12月20日;主诉: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加重伴发热4天;病史: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每于入冬或气候变化时易诱发或加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史;诊查示:咳嗽气急,痰多白粘难咳,咳剧时左侧胸痛,神疲纳呆,口干不欲饮,下肢轻度浮肿,舌质边红紫,苔黄燥,舌下瘀筋明显,脉弦而数;听诊示:两肺呼吸音较低,左下肺可及湿性罗音;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示:肺气肿伴左下肺炎性改变;肺功能试验示2005年10月:轻、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心电图示2005年10月:低电压,电轴顺时针向转位,肺型P波;中医诊断:肺胀、咳嗽痰热壅肺;西医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感染;②肺心病;治则:清肺泄热,化痰解毒,佐以活血化瘀;处方:鱼腥草30g,炒黄芩30g,野荞麦根30g,银花30g,浙贝母12g,紫丹参30g,车前草30g,竹沥半夏12g,炙桑白皮12g,桔梗12g,炒枇杷叶包12g,桃仁泥9g,杏仁9g,炒陈皮9g,鲜芦根30g,共5剂;1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气急缓解,痰少易咯;左下肺仍可及少许湿性罗音;X线示左下肺炎性明显吸收;降脂理肝方治疗脂肪肝脂肪肝是肝脏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脂肪肝患者大幅度增加,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之肥胖、酗酒,其他原因还有肝炎、药害、营养结构不合理等;现代医学认为其病理机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脂质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脂质过氧化损害、免疫反应、缺氧等;中医学无&8220;脂肪肝&8221;这一病名,但在历代文献中有类似病症的描述,如&8220;胁痛&8221;、&8220;腹胀&8221;、&8220;肝痞&8221;、&8220;积聚&8221;等,如难经五十六难曰:&8220;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8221;&8220;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8221;一般认为它属于&8220;痰证&8221;,因为痰症泛指痰涎停留在体内的一系列疾病,大多是由于脏腑气化功能失调、水液吸收排泄发生障碍导致;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属于&8220;瘀证&8221;,因为代谢障碍引起的组织病理反应可以视作瘀症;从这两种观点来看,脂肪肝既属于痰证,又属于瘀证,因此在治疗上要兼顾;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着名老中医张云鹏主任医师经验降脂理肝方辨证加减治疗脂肪肝,取得良好效果;降脂理肝方组成药物剂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0~15g,郁金10g,海藻15~30g,荷叶6~10g;功效:化痰活血,疏肝和络;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连续用药3个月为1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辨证加减:胁痛加延胡索;腹胀加八月札;胃纳差加生山楂;大便不畅加瓜蒌仁;痰湿重加莱服子、米仁;热毒重、舌质红加垂盆草、平地木、六月雪;舌尖红加连翘或山栀;临床观察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1,2制定如下标准;B超检查:①肝前后部回声差异,近场回声密集增强而远场回声衰减;②肝内管道结构特别是静脉变细不清;③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CT检查: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肾脏和肝内血管的密度;肝/脾CT值<0.185;增强后肝内血管影显示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患者B超和CT检查任何一项符合上述标准即诊断为脂肪肝;一般资料:门诊病例30例,均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4岁;治疗方法:全部病例运用降脂理肝法;疗效标准:根据常见病的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B超复查,肝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B超复查有显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B 超复查无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者;治疗结果:痊愈12例,占40.0%;有效16例,占5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病案举例:病例1潘&215;&215;,男,47岁,2003年10月24日初诊;神疲乏力半年;刻下:神疲乏力,大便日1次,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细;B超检查:脂肪肝;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阴性,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性,甘油三酯TG:2.16mmol/L正常值:<1.6mmol/L,谷丙转氨酶:46U/L正常值:<50U/L;中医诊断为肝痞,证属痰瘀互阻,肝络不和,治以化痰活血,疏肝和络;予降脂理肝方辨证加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5g,郁金10g,荷叶10g,佩兰15g,陈皮10g,海藻30g,生山楂3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加减治疗1年,B超检查示:肝脏未见异常;甘油三脂恢复正常;病例2李&215;&215;,男,41岁,2003年10月9日初诊;乏力1月;刻下:乏力,形体偏胖,大便日行2~3次,舌质红,苔薄白,后半薄腻,脉细弦;B超示:脂肪肝;谷丙转氨酶:67U/L正常值:<50U/L,谷草转氨酶:54U/L 正常值:<40U/L,甘油三酯:7.4mmol/L<正常值:1.6mmol/L,乙肝二对半阴性;中医诊断为肝痞,证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治以化痰活血,清热解毒;予降脂理肝方加减:泽泻10g,决明子30g,丹参15g,郁金15g,荷叶10g,虎杖30g,生山楂30g,垂盆草30g,平地木30g,六月雪30g,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莱菔子30g,海藻30g,莪术15g,银花30g,连翘30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加减治疗1年,B超检查示:肝脏未见异常;甘油三脂、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第1篇一、医案背景李辅仁,字子云,号丹台,浙江绍兴人,生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医学教育家。
李辅仁先生一生行医救人,尤其在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被誉为“疑难杂症圣手”。
本文将以李辅仁先生治疗一例疑难杂症的医案为例,展示其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德。
二、医案介绍患者:张某,男,50岁,浙江省杭州市人。
主诉:反复发作性头痛、眩晕,伴恶心、呕吐,反复发作5年,加重1个月。
病史: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头痛、眩晕,呈发作性,每次发作持续1-2小时,伴有恶心、呕吐。
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高血压”、“颈椎病”等,经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近1个月来,头痛、眩晕加重,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检查:血压:150/90mmHg;心率:80次/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三、辨证施治李辅仁先生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舌脉,诊断为“眩晕”(中医病名),证属“肝阳上亢,痰湿中阻”。
治法: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方药:1. 平肝潜阳方:- 石决明15g- 钩藤15g- 白芍15g- 炒杜仲15g- 炒牛膝15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2. 化痰通络方:- 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5g- 白术15g- 炙甘草6g- 竹茹10g- 炒枳实10g四、治疗经过患者服用上方7剂后,头痛、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
继服7剂,症状完全消失。
后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
五、医案分析本案患者头痛、眩晕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属中医“眩晕”范畴。
李辅仁先生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患者肝阳上亢,痰湿中阻,故选用平肝潜阳、化痰通络之法治疗。
方中石决明、钩藤、白芍、炒杜仲、炒牛膝等药物具有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的作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竹茹、炒枳实等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作用。
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化痰通络之效。
本案治疗过程中,李辅仁先生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灵活加减方药,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李济仁临床医案及证治经验
李济仁是中国著名的中医专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证治手法。
以下是他的一些医案及证治经验:
1. 肝火上炎证治:李济仁提出了“肝火上炎”这一独特的证型。
他发现这种证型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情绪压力等因素有关。
治疗该病证可以采用激活肝脏和解毒的方法,如使用柴胡、龙胆草等药物。
2. 脾虚湿阻证治:李济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患者存在脾虚湿阻的证候。
这种证候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腹胀等症状。
他常用补脾健胃的中药方剂治疗该证候,如四君子汤。
3. 血瘀证治:李济仁对于血瘀证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他常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药物,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疗法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4. 肝郁气滞证治:李济仁强调了肝郁气滞这一常见的病机。
他认为情绪因素是导致肝郁气滞的重要原因,而且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胸闷等。
治疗该证候时,他常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如使用柴胡疏肝汤。
李济仁的临床医案及证治经验体现了他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临床经验。
他的治疗方法注重综合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国医大师李辅仁创制的六个治病健身的药酒方李辅仁,1919年6月25日生,出身中医世家,遍读中医古籍,为我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
李老学识渊博,医术精湛,是我国享负盛名的中医学专家,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
李老多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历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保健专家组唯一中医专家,曾于1990、1993、1996及2000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表彰。
李老泽心仁厚,医德高尚,虽年近九十仍亲为中央领导人提供医疗保健,因其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深得国家领导人尊重,被誉为“当代御医”。
李辅仁教授是2009年6月19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表彰的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首届30位国医大师之一。
李老行医60余年,自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级医疗保健工作后,其主治方向以诊治中老年病和养生为主,对药酒的应用与配制更有独到之处,其中以传统古方为基础,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的六个保健药酒方更有简、便、廉、效之功。
1、首乌益寿酒:制首乌15g、黑芝麻10g、黄精10g、当归10g、枸杞15g、杭白芍10g、黄芪15g。
配制法:将上药共煎取浓汁约100ml,滤去渣后兑入25度500ml 高梁白酒中,瓶装备用。
如需多配可按比例类推(以下各相同)。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50ml。
主治:鬓发早白、肾虚腰酸、腿软乏力、气虚血弱。
有益肾养精,补气生血,悦颜益寿之功。
2、丹参酒:丹参10g、檀香5g、木香5g、砂仁5g,赤芍、党参各10g。
配制法:将上药共搗为粗末,加入25度白酒500ml,浸泡2周,澄清去渣,以不见杂质为佳。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ml。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粳塞等,有活血化瘀,益气养心的作用。
3、养血安神酒:茯神10g、炒枣仁10g、五味子5g、夜交藤5g、秫米5g、白芍5g、琥珀粉5g、桑椹5g。
配制法:诸药共研细末,加入25度白酒500ml,浸泡2周过滤去渣。
李辅仁医案(三)五、养血平肝、理气解郁治愈行经昏厥一例丰某,女,19岁。
初诊∶1982年9月17日。
主诉及病史∶经前头痛,经行时发生昏厥已一年。
经前一周头痛乳胀,烦躁欲哭。
追述一年前行经期受寒生气而始昏厥。
经前伴有胃痛。
十五岁月经初潮,月经正常。
近一一年来月经周期为一至两个月,色黑不畅,一至二日净;行经时少腹痛,头痛头胀,甚则昏厥。
手足欠温,喜太息,冷汗出,脘腹恶寒,心烦欲哭,大便溏,纳少失眠。
末次经期8月28日来潮,一天净。
诊查∶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
辨证∶血虚肝郁,气逆上亢。
治法∶养血平肝,理气解郁。
处方∶赤白芍各15g益母草15g归尾15g木香5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川芎15g白芷10g丹皮10g乌药5g制香附10g元胡10g 甘草3g红花5g,7剂二诊∶药后精神较好,纳食增加。
原方药继服14剂。
三诊∶月经来潮,头未痛,月经量不多,色初黑转红色,少腹及院部略隐痛,但未昏厥。
原方加牛膝10g,续服药7剂。
又嘱每月经前10天开始服上方汤药。
经调治三个月,随访诸症痊愈,月经正常。
【按语】本例为肝郁血虚、气逆上亢,表现为经前头痛昏厥为主。
患者平素血虚,经血至而不畅,肝血不足,肝阳上逆,则发为昏厥。
故以四物汤养血;益母草、红花活血通经;乌药、香附、元胡、木香理气,解郁;白芷、丹皮清热平肝兼散风通络止头痛∶继以牛膝滋补肝肾,配合养血调经诸药,以引血下行、经行通畅;使其肝血充足,肝阳下降,阴阳平秘,诸症痊愈。
六、疏肝活血、消肿止痛、温散寒湿治愈急性睾丸炎一例李某,男,40岁。
初诊∶1982年8月20日。
主诉及病史∶左睾丸肿胀、疼痛、阴囊潮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睾丸炎"。
经中西医屡治无效。
病已二月余。
诊查∶痛苦病容,神疲消瘦,面色无华,夜寐不安,纳食不香,小便赤黄,大便干燥。
脉象弦滑,舌苔薄腻。
辨证∶寒湿下注,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活血,消肿止痛,温散寒湿。
处方∶川楝子10g元胡10g橘核10g荔枝核10g乌药10g醋柴胡5g桃杏仁各10g盐小茴5g当归10g生熟地黄各10g赤芍15g萸连各3g制乳没各10g生牡蛎30g,7剂二诊∶左睾丸肿胀消退,阴囊潮湿减轻。
李辅仁内科效验方李辅仁,男,汉族,1919年6月出生,卫生部北主任医师,1941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
出身中医世家,,早年以擅治妇、幼科疾病而闻名。
1954 年,参与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后,主治和研究方向也转为以诊治老年病为主。
中国近代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嫡传弟子,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
从事高干医疗保健和临床工作60多年,因长期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被誉为“当代御医”。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1.醒脑复聪汤【处方】当归、远志、桑椹、天麻、茺蔚子、石菖蒲、钩藤、川芎、菊花各10克,何首乌、枣仁各2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复聪。
【主治】帕金森氏病。
【方源】李辅仁《名医名方录》第四辑2.益心汤【处方】党参20g,丹参20g,麦门冬15g,五味子10g,龙眼肉10g,郁金10g,炒远志10g,葛蒲10g,柏子仁10g,瓜蒌15g,薤白10g,葛根10g,生黄芪20g。
【功效】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本方治疗早搏、多发性早搏、心房纤颤、冠心病属于气虚血瘀型者疗效颇为显著。
【加减】大便干燥者加肉苁蓉30g;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g;口干者加玄参10g,石斛10g,多梦者加夜交藤30g;下肢浮肿者加泽泻20g。
3.通肠汤【处方】肉苁蓉30克、全瓜蒌30-50克、草决明30克、玄参30克、生地30克、火麻仁10克、酒军炭5-1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牛膝10克、生首乌20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肾水,增津液,行气滞,润肠道。
【主治】老年便秘4.滋肾平肝煎【处方】当归15g,川芎10g,生地黃15g,白芍15g,炒远志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菖蒲10g,香附10g,珍珠母(先煎)30g,茯苓20g,夜交藤15g。
李辅仁医案(四)七、强心补肾、益气活血法治愈心力衰竭一例李某,男,75岁。
初诊∶1990年10月13日。
主诉及病史∶因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入院。
诊查∶面色暗无光泽,精神倦怠,呼吸微促,胸闷疼痛,心悸气短,纳少多梦,腰酸乏力,颈项不舒。
诊查∶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微而结。
超声心动图∶广泛前壁心梗,房颤。
10月13~28日,两次急性左心衰竭,以后频发房早。
血压125/90mmHg。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双肺底少量湿啰音。
辨证∶心肾双虚,气虚血瘀。
治法∶强心补肾,益气活血。
处方∶太子参20g麦冬20g五味子5g炒远志10g丹参20g砂仁5g(后下)郁金10g归尾15g川芎10g赤白芍各15g陈佛手10g黄芪20g枸杞子15g桑寄生15g炒枣仁15g西洋参3g(另煎水兑冲),7剂二诊∶心前区痛、憋气等减轻,惟腰酸项颈不舒。
原方加减∶处方∶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5g柏子仁15g葛根15g黄芪15g归尾15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金毛狗脊15g黄精15g,7剂三诊∶服前方药后,颈项舒适,胸闷疼痛消失,腰酸已减轻,共服药28剂,房早消失,病获痊愈。
【按语】本病证属心气虚乏、心血不足;气虚则血流运送受阻,故形成气虚血瘀,出现舌质暗或暗紫、面色暗而无华、脉细结等症。
心气不足,久之必累及脾肾,元气虚损,故现腰酸腿软。
凡心衰之共性为本虚标实,故以西洋参、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生脉,以丹参饮、酸枣仁汤变通加柏子仁、枸杞子、当归尾、黄芪、黄精、葛根、金毛狗脊以达到补气强心、益肾活血之功,使其元气恢复,心功能良好。
八、强心益气、清热醒脑、活血化痛法治愈左心衰竭、脑血栓形成一例卜某,男,74岁。
初诊∶1990年7月22日。
主诉及病史(代诉)∶因左心衰竭、昏迷急诊入院。
诊查∶病者昏迷高热,体温38℃,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压120/90mmHg,脉搏88次/分;左瞳孔2.5mm,右瞳孔2mm,光反应迟钝;左口角流出粉红色液体;四肢肌张力低,反射未引出。
李辅仁治疗老年病经验引言老年病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老年病的治疗方法。
其中,李辅仁医生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治疗理念而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探讨李辅仁医生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李辅仁医生简介李辅仁医生,国内知名的老年医学专家,从事老年病治疗已有二十余年。
他毕业于国内一流的医学院校,并在多家医院任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李医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李辅仁医生的治疗理念李辅仁医生认为老年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
他强调个体化治疗,既要针对患者的疾病症状进行治疗,又要关注其整体健康状况。
李医生主张通过综合调理身心,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李辅仁医生的治疗方法李辅仁医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李医生会合理地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李医生注重药物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耐受性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手段,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来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物理治疗方案,并定期调整治疗内容。
心理疏导•老年人常常面临身体衰老和生活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李医生非常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
•他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困扰,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引导。
生活方式调整•通过改变饮食习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等方式,李医生鼓励患者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他会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提供具体的生活方式调整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老年病。
李辅仁医生的治疗案例分析李辅仁医生治疗老年病的案例众多,下面以一位患有关节炎的老年患者为例进行分析。
国医大师李辅仁治疗脂肪肝病例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
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
(1)临床表现:
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
(1)临床表现:
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
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1)临床表现:
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
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祛脂舒肝汤
【组成】
青陈皮各10g,郁金10g,丹参20g,陈佛手10g,泽泻20g,茯苓皮15g,生首乌15g,清半夏10g,猪苓20g,枸杞子10g,草决明15g,生山楂15g。
【功用】
健脾理气,化痰通络。
【主治】
脂肪肝。
【解析】
李老每用祛脂舒肝汤治愈许多例患者。
李老认为,脂肪肝多因脾湿不运,气机失于条达,痰湿阻络而致。
方中青陈皮、半夏、云苓、苍白术燥湿健脾;郁金、丹参、佛手舒达气机,利湿通调水道;枸杞子、生首乌、生山楂、草决明有护肝降脂作用,临床疗效甚为理想。
【临证治验】
姜某,女,64岁,1982年7月12日初诊。
患者两年前患慢性肝炎,经过中西药治疗,因加强营养,又不敢活动,久卧于床,渐致发胖。
近半年来,体重增加,现77kg,腹胁作胀,眩晕胸闷,自觉身体沉重,大便量少干燥,四五日不行,脉弦细滑,舌质暗红,苔腻。
肝活检:肝细胞脂肪浸润。
确诊为脂肪肝。
证属痰湿络阻,气滞不畅。
处方:祛脂舒肝汤。
7剂。
嘱少食油腻,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参加体育锻炼。
二诊:服药后,腹胁胀减,眩晕未作,原方再守。
此方宜多服,共治疗两个月,体重减轻5kg,自觉身体轻健,诸症消失。
又以祛脂舒肝汤配制丸药,每日早晚各服1丸。
随访两年,身体健康,体重未增。
按:本案患者因患肝炎,往往营养过剩,运动减少,造成脾湿不运,气机失于条达,痰湿阻络,久之体渐胖;体重增加,反而全身无
力,懒于活动,脘腹作胀,胸痞闷;气机壅滞,则出现胁痛。
故以本方健脾祛湿,化痰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