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菜鸡的申请总结, 2018!(世毕盟学员)
- 格式:docx
- 大小:153.77 KB
- 文档页数:4
圆梦哈佛|我的世毕盟申请之旅(世毕盟学员)申请结果:Harvard MS in EH (with scholarship)Yale MPH in EHSColumbia MS in EHSUC Berkeley MPH in EHSUCLA MPH in EHSEmory MPH in EHNYU MS in EHS (full scholarship)Yale MS in BME写在前面的话电影《盗梦空间》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You are waiting for a train,the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 train will take you,but you don’t know for sure.But it doesn't matter.Because we'll be together.”你在等待一列火车,那列火车将载你远去。
你了然自己心向何方,却不知自己会被载往何处。
但这并不重要。
因为世毕盟会和你在一起!不知不觉,我的申请季已接近尾声,拿到dream school的offer,实现了自己少时的一个梦想。
申请季就像是一列满载着青春和梦想的火车,轰隆隆地驶过,你知道你的起点是什么,却不知道这趟列车将要抵达哪里。
在这一趟旅程中,有姹紫嫣红、时晴时雨的风景,有志同道合、喜悲与共的同伴,也有如海上灯塔般指引前进的世毕盟老师们。
走过申请季,有迷茫有焦虑,有温暖有感激。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谨以此文纪念一段时光,时光里的自己,和一路相伴前行的你们。
并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申请追梦的旅途助力!我本科在复旦读的生物科学,申请的专业主要是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属于跨专业申请,另外还有Biomedical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等。
从申请失败,到Yale MBA offer,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我今年是二战了,早在4四月份就开始准备,心里也比较清楚想申请哪几家学校。
去年因为特别匆忙,没能充分的去准备,大概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申请,确实比较challenging。
好的是,去年为了今年的申请做了铺垫。
GGU一开始就帮我匹配了HBS的X,是一位非常有资深经验和相同背景的朋友。
因为有过类似的行业经验,他一开始就帮我数理了一个从adcom角度来看行得通的story,并把我的优势、背景经验、全部突出了。
我的背景算是比较untraditional background(非banking、consulting、PE等背景),所以本来就设计了让人很难从简历上就看出我在干嘛,未来的career path是什么。
所以从这一点,只能从学校的application essay去呈现。
X同学在帮我数理我的故事以及essay时,不仅仅clarify了我的背景,也从中挑出了我的独特优势,并且突出的去扩大化、细节化的explain。
因为每年都有太多相同背静的同学去申同一所学校,adcom为了保证每个班级、每个cohort能有足够的diversity,只能从想通背景里去挑出最stand out,故事最unique和memorable的同学。
讲一下为什么申请yale som,以及为什么你也应该考虑它:1、Yale在美国顶尖的商学院中是最年轻的(不过这些basic knowledge你应该在网上已经有所得知),所以他的alum network算是比较小而精的。
他的校友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整个yale的alum关系都非常的密切,这包括了本科和其他学院的alums。
所以如果你想reach out到一个‘90年毕业的yale 法学院alum,他也会很热情的去回答你。
2、Yale在中国的投资圈是很出名的,在几乎所有顶尖pevc都会有yale的校友,所以从internship、全职offer的角度来看,你就有了很多的opportunities和choices。
2018 哥大商学院会计offer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拖了很久才来写这篇总结,动笔之前也想了很多。
申请的过程不算容易,只有真正走过一遍可能也才能体会这过程中的迷茫、纠结,怀疑自己、怀疑人生,等待结果的焦虑,当然,还有最终拿到offer的兴奋。
我一直觉得自己并不算特别优秀,能够有一个自己喜欢的offer,更多可能是因为自己很幸运。
幸运地获得家人、朋友鼓励和支持,幸运地遇到了世毕盟,幸运地申请过程还算顺利,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愿意给我机会、接受我加入他们的项目。
因为长期来看打算在国内发展,我在申请的时候就比较明确自己想要进入名校,专业方面则可以略放松限制。
我当时觉得,如果要是不能进入自己想去的学校,那还不如直接去工作。
我是在去年三月和世毕盟签约的。
在世毕盟签约之前,我也和其他很多中介接触过,主要就是想要请他们帮我判断,以我的条件,能够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和项目。
我想,如果中介对我都没有什么信心,那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也很难真正信任他们。
感谢世毕盟的陈老师,我第一次接触世毕盟就是她和我联系。
她当时首先鼓励了我,说我能够申请LSE来保底,MIT来冲刺。
在和不同中介接触的过程中,世毕盟对我的判断最符合我心中对自己的预期,于是当即决定和世毕盟签约了。
我选择的是A项目,需要我自己来写并且修改文书、简历,以及自己填网申。
一路走过来,我觉得选择A项目自己确实会比较累,但是整个过程也是值得的。
当然,也是因为我幸运地遇到了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姐姐,他们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
Mentor真的是金融金工项目申请的专家。
他讲话非常干脆,从来不会给模棱两可的回答。
定选校、改简历、改文书这整个过程中,Mentor都会非常nice 地不厌其烦地帮我一次一次修改。
Mentor是一个说话很直接、很干脆的人。
后来我发现,Mentor风格是源于他的专业性,源于他对金融业、对社会发展未来的判断和独到的见解。
Mentor对我的判断也非常准确,他在一开始就很清晰地指出了我申请过程中的短板,即量化背景。
一、梦定普林就在刚才还在和学长聊着天,曾经的他打破了经管的魔咒,成为经管五年来被普林金融学录取的第一人,如今的我,延续着经管的普林战绩,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一步步走进了自己心目中的神校。
现在回忆起认识学长的经过,不得不说命运真的是非常有趣。
两年前,我还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学长,那时正值他的申请季,我们在玉树吃了顿午饭,我就像所有迷茫的学弟学妹一样,缠着学长问东问西。
那天我听他讲着自己的故事,讲他为什么想读研,为什么想出国,一般来说我对于外界的信息是有非常苛刻的判断标准的,但是那天却觉得学长说的句句在理,冥冥之中觉得一颗梦想的种子被唤醒了。
吸引我来到GGU的正是学长当年描述的GGU帮助他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咨询,我大概讲述了自己的情况,以及我的困惑和迷茫,接待我的小姐姐让人感觉非常专业和亲切,那天我们聊了很久,她耐心地向我介绍了金融方向和金融工程方向留学的意义和工作的前景。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着,大量的信息让我觉得兴奋又犹疑,毕竟两天前我还在保研、工作、留学的选择中毫无头绪,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是一头雾水。
但是那一刻,鬼使神差地,我拿起笔,在学员信息采集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目标学校:普林斯顿。
二、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也够冲动的,写下了普林斯顿的时候对量化金融还是一无所知,我只是傻傻地相信,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没有坏处,能力越强选择越从容,而且未来有更大的舞台在等着我。
我拿着龚老师给我推荐的课程单:数据结构、偏微分方程、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把自己定位为商科学生的孩纸,我意识到自己将步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尽管这一路也是风风雨雨,挑战丛生,但是我特别庆幸自己再也没有浪费精力在纠结和犹豫上,就像学长当年说的“如果你有梦想,就请为之风雨兼程。
”因为入门比较晚,我也曾一道编程题做12个小时,也曾因为人工智能短短5行代码却有de不完的bug在研读间难过到大哭。
有没有萌生过放弃的想法呢?其实也有,毕竟完美主义一定要保证成绩的我在金融+数学+计算机的课程量面前也曾感到不堪重负,实习的时候永远都有学不完的新事物:多线程、服务器、解偏微分方程、检验Granger因果性……我也曾问过自己在国内发展有什么不好的,毕业后就工作有什么不好的,但是不得不说那种技术加身的感觉还是挺棒的,哭过痛过之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这条路,还是想学更多的东西,还是想走的更远。
从GPA和英语有较大劣势,到CMU HCI 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 (世毕盟学员)背景:学校专业:上海交大信息工程GPA:3.5/4.3TOEFL:101GRE:V155+Q170+AW3.5科研经历:CV(交大);Data Mining(交大);HCI(CMU)论文:两篇顶会非一作,一篇一作submitted,一篇非一作submitted推荐信:交大教授+CMU教授+前Caltech教授录取:CMU HCI Ph.D.(Accepted), CMU MSCS, Wisconsin Madison CS MA, Georgia Tech CS MA.一、前言在GPA和英语成绩有较大劣势的情况下,非常有幸地获得了dream offer。
从最初对人机交互领域略知皮毛,到能够独立带领团队发表顶会论文,最后获得教授们强推,在CMU的9个月的科研经历中我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这个成长需要我自己的努力,也要感谢世毕盟培训老师,CMU导师,交大导师和许多人的帮助。
对于CS Ph.D.的申请来说,推荐信有着最重要的地位。
其次是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经历,最后是标准化成绩。
尽管排在最后,但标准化成绩对于CS Ph.D.的申请也不可忽略,较低的标准化成绩(比如我的)会给申请带来巨大阻碍,需要在其他方面花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理想offer。
二、标准化成绩在标准化成绩中,从重要性上来说,一般GPA>TOEFL>GRE。
而对于TOEFL和GPA 的重视程度则取决于具体的学校和领域。
一些学科交叉比较广泛,更注重应用的领域对沟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会相对更关注TOEFL。
在许多计算机院校中,中国学生的人数逐年攀升,而即使在顶级计算机院校中仍有不少中国学生由于语言问题在日常交流中无法高效地沟通而对科研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在计算机博士的申请中,部分教授会很重视TOEFL分数,105是一个最低的要求,低于105的分数会在申请带来巨大的阻力。
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微电子GPA: 90.36/100英语成绩:TOEFL 108(S:23)GRE: V:151+Q:169+AW:3.5获奖情况: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廖氏奖学金交换经历:无科研经历:两段,拥有两篇SCI二作社团工作经历:武术协会副会长录取学校:麻省理工学院(MIT), 耶鲁大学(Yale), 康奈尔大学(Cornell), 南加州大学(USC),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 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普渡大学(Purdue)(其中Yale、Cornell、USC、Purdue、Vanderbilt为全奖PhD录取)个人经历由于喜欢物理,大二分专业时我毅然决定选择微电子专业。
因从高中毕业起我就定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最基本的要求便是拥有高的学分绩和好的英语成绩,于是从大一开始我就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
和许多呆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不同,我更享受逸夫楼的静谧,有时甚至能独处一室,看书到保安来赶人,出门才发现整层楼已经漆黑一片一个人都没有。
对待专业课,我不喜欢简单的背公式,所有学过的内容我尽量做到自己能推导,这样知识的前后关联度更高,理解的更加透彻。
与学校里很多游走在各个社团和学生会之间的同学一样,我也没有闲着,发挥着自己武术特长,我加入了武术协会,并在大二成为武协的副会长,组织训练,经历过多次晚会的表演、协办,待人接物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大二时,我还参加了新传主办的时尚仙锋比赛,晋级成为20强选手。
不得不说,从进大学起我就秉承着院长所说的参加一两个社团、多花时间在学习上的忠告,社会活动没有耽误我太多的时间。
出国准备众所周知,申请英美的学校除了需要高的学分绩,英语成绩也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冲击顶级名校。
因为我从一开就决定了去美国,所以我需要准备的是托福和GRE考试。
这里我需要澄清大家的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对于理工科PhD的申请,英语成绩需要不断的刷分;其实大家只要达到了一个标准:托福总分100,口语22分以上;GRE的Verbal 150+ AW:3.5,就可以暂时放下对更高分数的追求,转而在其他方面提升自己的背景,所有的后续刷分一定是在有充足的时间、有条件的前提下进行。
录取当天自己一直有follow HKS 的admissions blog, 所以在出结果之前,自己非常清楚出结果的大概时间。
当天晚上,忐忑不安地睡去,然后又在凌晨两点左右刷新了自己的邮箱。
突然发现,Harvard Kennedy School的Status Update躺在了邮箱里,于是整个人迅速清醒过来,用手机打开了自己的application account。
点进去以后,看到了大大的“congratulations!...” 心里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this is real,我被HKS录取了。
申请前的准备考G的经历真的一点都不愉快,再要你命3000的单词来来回回记忆,不停刷题,在课业之外还每天想着倒计时,不过如果要给别人一点建议,那就是一定要在before it’s too late之前考完,这样在申请的时候就不会再被考试这样的事情压得自己精神压力很大。
自己申请的时候,经常看到其他的小伙伴一边忙着和教授套近乎一边着手写文书另外还需要准备考试,都觉得十分同情。
GPA是否够高这是一个伪命题。
自己当时因为知道会准备申请,所以在学业上一点都不敢怠慢。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关键的课上,虽然GPA不会成为申请的优势,但是我也有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个短板。
在实习机会的选择和把握上,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都有给我非常宝贵的帮助。
我是在申请季之前的大概大半年的时间签的世毕盟(GGU), 随后就有和世毕盟培训师和Mentor进行电话的meeting (当时人不在北京), 俩人根据我的申请的目标给我的profile的补充做出了很好的建议。
考虑到HKS是一个政府关系非常看重的学校,所以我在寻找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按照这个方向去靠拢,最后我找到的暑期实习的这个地方的老板也帮我写了一封非常strong的recommendation letter。
因为这次经历,我自己的application profile就变得更加完整,也可以说申请季之前的这次暑期实习对于我的申请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申请故事分享, 自己的申请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Princeton ORFE)前言每一个人的申请都是一个酸甜苦辣具备的故事,在分享的时候大家总会过滤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细节,留下对后来人有用的内容,但其中的喜悦与遗憾,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受其中的滋味。
My story(short version)大一~大二: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大三上:迷茫大三下:确定申请方向,寻找校内外科研大三暑假:暑研大四上:处理申请事宜大四下:浪My story(long version)从上面的一小段来看,我的申请过程是挺无聊的,没有转专业,没有火急火燎赶时间的时候,也没有学渣逆袭或是学神横扫的故事,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因为暑研和教授大致通了气所以只申请了两所学校。
所以呢愿意听我唠叨的可以继续往下听我讲我的故事,不愿意的,点左上角返回,推送下点个赞就可以继续水各位朋友圈了,谢谢~大一大二的我和我们系大多数同学一样,遵循着老师的谆谆教导,努力地学习着数学的专业课程,闲暇时间参加参加社工,水水美剧,偶尔同学来北京的时候出去浪一浪,生活过的也算惬意,那时对出国的概念停留在早点考一个GT基本就差不多的状态。
到了大三,突然生活开始发生了改变,于是开始认真地考虑起未来。
大三一开始我尝试着很多方向,纯数、金融、统计甚至是走社工,然而拖延癌加选择困难的我始终不知道哪一块更加适合自己。
恰好当时ex正在找留学咨询机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接触到了世毕盟,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我的出国申请之路算是正式开始。
申请之路的第一步,确定申请的方向。
其实我特羡慕从小就很明确自己目标的人,我哪怕到现在都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每一个方面都了解一些的状态。
在大一大二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到了大三,这种对多个方面的兴趣变成了对多个方面的浅尝辄止。
这是极其不利于申请的,于是在世毕盟的第一个任务便是确定自己的申请方向。
过程不详细展开了,简单来说,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实习之后,决定申请统计phd的方向。
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世毕盟学员)第一篇: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世毕盟学员) 申请总结——我的MIT化学工程博士offer 与周围同寝室和班里的一些好朋友们相比,我的申请之路相对而言显得中规中矩。
我申请到的项目大都与我本科时候的化学工程专业相同,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来是可以让后来者们熟悉一下化工学科申请的流程,二来是给学弟学妹们一些信心。
其实我自从刚刚进入大学以来就有了出国读书的想法和目标,所以我相关的英语考试都准备的比较早,也都是比较顺利的一次成功。
而且在日常与系里学长学姐的交流当中,我也能从他们的经历当中获取一些与ChemE出国申请相关的信息。
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和视角毕竟不同,而且系里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特别好的出国交流平台,所以这些信息的收集相对比较破碎。
所以我在大学的前两年主要是在专业课学习、科研尝试和英语的准备中度过的。
世毕盟(GGU)在信息的整合和申请流程的统筹规划方面做得非常好。
从刚加入开始,GGU就会给我一份大致时间表,让我对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同时经验丰富的mentor也在申请过程当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们能从化学工程专业的角度来给我最直接最中肯的建议。
在刚进入大三的时候,我与我在世毕盟的mentor(MIT ChemE PhD)进行过一次深入的讨论。
他带领我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针对我现有的积累来制定未来的目标。
在整个PhD申请过程中,mentor一直在鼓励我强化自己的积累,在真正有所收获的同时,对于比较重要的考量标准(如GPA、research experience等等)去进行提升。
我在大一的时候的GPA并不算特别有优势,大概只有年级七八名的样子,经过大二一年的追赶达到了四五名的水平。
然而化学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十分重要,GPA在申请过程中相比其他专业方向占到的比重也会稍微大一些。
因此在mentor的建议之下,在大三一年我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几门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上,在收获了优秀成绩的同时,也对于化学工程知识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的美国金融申请经历本科: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财务管理一段实习,一段伯克利暑期交换Offer: BU MSMF, Brandeis Maief, Case MSM-Finance, UMD Mfin.3月18日,波士顿大学录取通知邮件的到来意味着我的申请季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激动的同时,我要特别感谢这半年多来陪我一起经历,一起奋斗的世毕盟。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真的给世毕盟培训师姐姐添了不少的麻烦。
我从去年十月份一直到今年三月底都在德国交流,而培训师姐姐为了让我的申请过程能顺利进行,提前告诉我需要在出国前准备哪些材料,甚至她在回美国的飞机上都在帮我修改推荐信,只是为了能让我在去德国前把有老师和实习单位领导签字的推荐信都准备好。
由于我在选校之前没有对各个学校做好充分的了解,导致到了12月底我还在变更申请名单。
记得当时我特别想申弗吉尼亚大学的会计专业,但这个项目的建议申请时间是11月15日之前,而且考虑到这个项目的申请难度原本就很大,无论是mentor老师还是培训师姐姐都不建议我申请。
但后来看我十分喜欢这所学校,培训师姐姐还是提出如果我想申请就帮我一起申,并且帮我赶出了会计版本的文书。
虽然她当时内心一定还是认为申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却仍然尽心尽力的帮我重新写文书。
后来在申请波士顿大学时,考虑到是数理金融项目,而且学校要求的六门先修课程我有三门都没有修过,mentor老师建议我就不要申这所了,因为难度实在太大。
但在我的坚持下,培训师姐姐还是同意帮我试一试。
这个项目的文书有三个小标题,并且每个小标题都限制在250词以内,因此之前写好的文书都不能直接套用,但为了赶第二轮deadline,培训师姐姐发着烧和我一次次讨论每个小标题可以怎么写,并且一遍遍修改已经写好的版本,每次修改都是几乎推翻了前一次的版本。
后来拿到录取通知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培训师姐姐和我一样激动,因为我们一起把不可能的事情实现了。
培训师姐姐写文书的水平相当厉害,我只是在语音meeting时把我认为值得一写的经历都说给她听,她就能在同时过滤掉那些没有必要的部分并引导我想出更多贴合美国学校录取标准的经历,并且无论是在文章构架还是语言上都总能让我感到惊喜。
从双非到哥大OR, 2018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某双非财经类院校GPA: 92GRE: 325IELTS: 7申请结果: Columbia MSOR前言从大一开始准备申请US院校的MFE专业,2017 Fall申请MFE全军覆没,GAP year 找到了GGU,目前收到了2018 Fall Columbia MSOR录取。
一、申请准备我觉得申请大概是从两方面准备,软实力和硬实力。
1、关于硬实力硬实力除了维持一个比较高的GPA,尽可能多选些solid courses,数学和编程课多多益善。
学校选不了的课,可以通过Coursera, EdX这样的MOOC 平台,或者UIUC、UCB这样开设online course的学校,进行补充。
Top MFE比如UCB会给出prerequisite list,很多课如果你之前没有学过,录取后也要完成的。
对于math课程比较少的同学,可以考虑GRE Math Sub,从去年起sub答错题不再扣分了,所以拿到好成绩的概率或者比之前大了一些(对于topology之类的pure math内容,可以肆无忌惮的蒙了)。
关于GT成绩,建议大家能刷高就尽量刷高。
这几年感觉申请MFE的同学,GT越来越高,所以如果GT比较低的话,可能在初筛的时候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口语方面一定要重视,现在感觉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申请者的口语,尤其是对于MFE 这个专业,虽然比较technical,但是进入finance sector,communication skill也很重要,大家在平时尽量多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最后硬实力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本科院校,这点虽然很多申请者已经很难改变。
不过对于非top school的同学,大三本科transfer to美本、加本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在北京上学的同学还可以考虑北京大学国发院的经双项目,这些都是提升院校背景的好方法。
由于现在MFE专业申请很激烈,很多学校会把更多的offer发给自己target school target program的申请者,对于非target school的学生,申请成功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从南开到CMU,我的2018美国CS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背景本科:南开计算机GPA:87.76G:162(V)+170(Q)+3.0T:27(L)+30(R)+23(S)+26(W)=106最终去向:CMU MITS前言刚刚走过申请季,即将于今年八月入读 CMU 的 MITS 项目,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申请心得,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我的背景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背景以及申请中一些硬件上的要求~绩点:按照南开的百分制是 87.76,换算成 4.0 后是 3.7,major 是 88+,这个绩点在申 CS 的人里面只能说是刚好达标吧,不能算很突出,不过好在也没拖后腿。
所以大一大二的同学要好好利用时间,GPA 永远不会嫌高~GPA 对于审材料的组委会来说,永远是最快了解你的学习能力的方式。
对于大三的同学,可能现在有些已经没有时间再弥补 GPA 上的缺陷。
除了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外,例如实习暑研拿到一封好的推荐信,等下我会详细讲这部分,有些同学的 GPA 弱只是因为体育呀,政治呀之类的课拉了下来,这种时候一定要善用自己的 major GPA,特别是理工科,对专业能力还是很看重的。
GT 成绩G:162(V)+170(Q)+3.0T:27(L)+30(R)+23(S)+26(W)=106我的 G 成绩可以说是挺逗的了,V 和 Q 都考得很好,但是 AW 确实也很低。
一般在各个学校的admission requirement里面,都不会对G做明确要求。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达标GRE 应该是 325+3.5,这个成绩就不会因为 G 影响你的申请了。
AW3.0 对于大部分学校还是够用的,但是例如宾大的 CIS 项目,至少 3.5+,好多人说今年要求是 4.0,宾大对这个卡得还蛮严的,基本就是没达标的话直接在系统里就筛掉了,所以我很早就收到了宾大的 rej 所以还是建议各位把 AW 刷到 3.5 及以上是最保险的。
2018 MIT BA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港大会计、金融双学位主申MFE和BAAD: MIT BA、Columbia MFE、Columbia Financial Econ、芝大金数、Cornell MFE、UCLA MFE、威廉玛丽 BA1、关于选校和定位我在开始申请之前已经有了job offer但并不quant,考虑到自身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如果能申到比较不错的研究生项目,我还是会优先去学习,所以在选校方面没有选择所谓的保底校。
在和GGU负责我申请的小组开会之后,他们也充分理解我的想法和诉求,在选校时不是一味的建议我补保底校,而是有针对性的告诉我哪些项目比较好,应该去冲哪些学校。
我很喜欢的是GGU 培训师+mentor的工作模式。
培训师给我的建议和申请相关的信息节省了我很多research的时间,mentor从一开始让我想清楚自己的定位,为什么要申请,为什么不工作,毕业之后想走什么样的道路,也让我在写PS之前就有个完整的、convincing的story。
申请前想清楚为什么申请这个问题还会让你在定目标院校,了解它们先修课、GT语言要求等方面的信息更有效率。
其次我想说的是选校时,要多渠道、全方面的去了解,比如教授、业界工作者、在读的师兄/师姐,排名只是其中的一环但永远不会是最后一环,要更多去了解项目的课程质量、毕业数据。
从就业角度来说,MFE分三大类:①做quant research/quant trading ②去大的银行做risk management ③去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做IBD、做PE,前两大类约占80 90%,基本都在金融领域BA:帮企业用大数据做商业决策,就业的面会比较广,有做咨询,有去科技公司做data scientist,有做分析定价(实习就有在钻石工厂里分析怎么切割钻石会更闪亮)那具体的出路是哪个方面,并不是由这个专业火不火而决定的。
我觉得大家应该从自己今后就业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出发。
尊敬的烹饪专业培训中心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对烹饪艺术充满热爱和追求的年轻人,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申请贵中心的烹饪学徒岗位。
在此,我衷心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成为贵中心的一员,为实现我的烹饪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我对个人情况的详细介绍以及申请理由。
一、个人基本情况我叫[姓名],性别[男/女],出生于[出生年月],现年[年龄]岁。
我毕业于[毕业学校],专业为[所学专业]。
在校期间,我系统学习了烹饪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烹饪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功底。
二、学习经历与技能1. 烹饪理论知识:在大学期间,我认真学习了烹饪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烹饪的基本原理和烹饪技巧有了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技能: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烹饪实践课程,掌握了多种烹饪技法,如煎、炒、炸、烤、蒸、煮等,尤其擅长中式菜肴的制作。
3. 烹饪比赛经验:我曾参加校内外的烹饪比赛,获得过[获奖情况]的优异成绩,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烹饪事业的决心。
4. 实习经历: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在[实习单位]进行为期[实习时长]的实习,期间跟随师傅学习烹饪技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申请理由1. 热爱烹饪,追求卓越:我深知烹饪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积累。
我对烹饪充满热爱,希望能在贵中心这个平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艺,成为一名优秀的烹饪大师。
2. 现代学徒制优势:贵中心实行的现代学徒制,将教室与厨房、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有利于我们学徒在短时间内掌握烹饪技能,实现学以致用。
3. 实践经验丰富:我在校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相信能够快速适应贵中心的培训模式,为贵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
4. 团队协作精神:我性格开朗,善于沟通,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我相信,在贵中心这个大家庭中,我能够与同事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未来规划1. 在贵中心学习期间:我将努力学习烹饪技艺,争取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烹饪技法,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烹饪大师打下坚实基础。
从Purdue到MIT,一份2018普通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一、总结恍恍惚惚的申请季就这么结束了,此刻波士顿也终于送走了漫天大雪,迎来了春天。
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季,可以算是很波澜不惊很普通了。
我一直十分向往能够在MIT、斯坦福这样的世界顶级理工科大学学习和学术,因此申请graduate school就成了我的四年大计。
我的最终GPA是3.9/4.0,这个成绩在美本中还算凑合。
在研究上,申请截止日期前有一篇一作水会议发表和一篇二作在审稿中。
我的GRE并没有特别出众,仅仅是过线偏上的成绩,而美本不需要托福(部分学校如MIT需要提交以前已经过期的托福证明language proficiency)的优势却让我省去了一些时间。
总之,申请季落下了帷幕,我也如愿以偿地将在今年九月前往MIT MechE项目就读。
二、提前规划,尽可能尝试多的方向我觉得自己在申请季中度过得有惊无险,最终收获理想地offer,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提前规划。
规划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标准化的成绩和推荐信,比如GPA、GRE以及托福;另一方面是科研本身。
因为很早就意识到了GPA的重要性,在本科四年间我一直在学习上没有过懈怠,除去一些听天由命的坑课,成绩基本上都是A。
当然,就结果而言,GPA 并不值得花费过分多的时间。
参照身边的例子,3.9/4.0的成绩足以在申请名校中不成为劣势,申请PhD的话教授也都是完全认可的。
GRE和托福,说实话还是因学校而异,只是申请不应当寄托于某一个学校、某一个项目,所以花费充分的时间在这两项所谓语言类考试上还是有必要的。
以上的这些想要完成好,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基础,提前以及充分的计划必不可少。
对于GRE来说,大二暑假或许会是个很好的时间,毕竟这个时候学业、科研的压力没有很大,能够匀出足够的时间来解决掉G。
在这之后,T就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了。
推荐信的问题也得及时考虑,到底什么老师对我的申请会是有帮助的?很显然,和你申请方向匹配,非常了解你和相信你,是你的目标学校的毕业生或者和你想申请的导师特别熟,都可能成为一封让你申请势如破竹的有力推荐信的充分条件。
My own story,我的哥大录取之申请总结讲故事之前:作为一个人生只过到不足四分之一长度的人,我不敢妄谈哪些事是人生大事,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
但是在度过的这二十年里,出国留学是我做过的最重大的一次选择。
很多人都有人生理想,但我没有。
抑或者说,我的人生理想太多,所以等于没有。
进大学之前的十二年学习生涯中,我一直都是一个顺着环境走的普通学生,考得好会被奖励,考得差会挨骂,于是自己也努力学,在同学之中,我从来都不是最优秀,最踌躇满志的那种。
上了大学之后,结识了各种朋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这么的聪明,而他们竟然就在我的身边;人类对知识的探究和了解竟然已经如此之深,而自己的认识竟仍然如此肤浅;世界竟然是如此的多元和吸引,而我所生活的世界竟然如此的小。
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井底之蛙再底下的那只小虫。
我要去认识更多的聪明人,我要去进一步探索宇宙的真理,我要去看看更外面的世界,我要出国。
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些故事。
G:烤鸡是一段很长的故事。
长者们说,烤鸡词汇背30遍之前,不必谈技巧。
现在想起来好像确实是这样,准备GRE的那一年多里主要时间就是背单词,红宝和3000加起来肯定过30遍了。
由于平时还有专业课的学习,所以一直不能专心背单词。
慢慢背的后果就是背一段忘一段。
不过还好都坚持下来了,因为当背单词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感觉就没那么痛苦了。
151+170+3.0虽然不算高分,但也是能用的成绩了。
而我两次考鸡的最大心得就是:词汇量以及对词汇的熟悉程度真的是GRE的决定性要素,现在回头想想,如果GRE词汇背了60遍,那应该会更高一些。
T:说起T,简直是我永远的痛。
前后总共考了5次,结果最高还是91。
简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愧对曾教过我的九个英语老师。
在我收到的所有拒信里,拒绝理由一半以上都是如此的言简意赅:同学你托福太低了。
成功经验是没得讲了,这儿可以分享一点失败的经验。
我的托福之所以一直很低,主要原因是听力和口语太低了。
今年的申请季真的是犹如一场险象环生的恐怖片(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某一本校数学+某牛校经济学双学位申请时GPA: 3.6(top 4%) + 3.7T: <100G: <325申请学校:QuantNet有排名的学校几乎都申请了一遍录取结果(按照拿到的先后顺序排列):Rutgers MQF, Fordham MSQF, Michigan QFRM, Baruch MFE(拿到这个就把其他全withdraw了)【前言】对一个弱渣来说,今年的申请季真的是犹如一场险象环生的恐怖片,经历了最早的蜜之自信,到之后托福拼死都考不过百的绝望,再到之后的从没预想到的好结果。
在这一路中,非常感谢自己身边的老师们,师兄师姐们还有GGU的培训师姐姐和mentor哥的一路支持和鼓励。
可以说没有老师和身边朋友们的帮助,自己绝对走不到今天。
由于Baruch MFE一直是自己的dream program,在很早的时候我就针对Baruch进行了很多的提前了解。
在最后申请季感觉一直是狂刷面试题加穿插着GT备考再最后冲刺刷面试题的节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我的准备过程都非常的非主流以至于参考意义对许多人来说非常的小,但我还是尽可能的详细写一下某些我觉得有益处的总结,算是对一些和我一样有拖延症的学弟学妹一点微小的贡献。
【关于GT】GT不能拖!GT不能拖!GT不能拖!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
由于我大二的时候当时近乎裸考了一次托福,结果成绩也九十出头,从而对于托福一直掉以轻心觉得之后随便弄一下就应该上百了,以至于一直延绵不断的刷托福刷到申请季结束都没上百,而且为了托福最后一年的GPA完全跳水了。
个人觉得貌似GRE 其实这几年改革都不大,对于MFE方向来说,其实只要Q达到满分的话V的分数都不是特别重要,除了听坊间传闻哥大金融数学项目对于GRE貌似有330的执念(仅在一亩三分地上看过这个传闻),其他项目都貌似不是很在意。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在GRE上花太多时间,集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上网搜索点鸡精1000题之类的来回刷个四五遍再背下长阅读答案,基本上V都能达标。
培养美食烹饪能力的申请书尊敬的培养美食烹饪能力的相关部门:我是一名对美食烹饪具有浓厚兴趣的申请者。
我对于烹饪的热情源于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品尝美食的美好回忆,这激发了我对于美食制作的兴趣和渴望。
通过这封申请书,我希望能够申请参加贵机构提供的培养美食烹饪能力的项目,以提升我的烹饪技能,实现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一、自我介绍我是XX(姓名),目前是一名大学生。
从小我就表现出了对于美食烹饪的喜爱,对于各种食材的搭配和烹饪技巧都有较高的敏感度和触觉。
我的朋友和家人也常常赞赏我在烹饪方面的天赋和创意。
然而,我意识到,单纯的兴趣和天赋远远不够,我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以提升我的专业烹饪能力。
二、培养意愿与动机1.实现对美食的追求美食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我渴望学习各种烹饪技巧和创新方法,让我能够自如地表达我的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参加贵机构提供的培养美食烹饪能力的项目,将为我提供一个全面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让我从事我所热爱的事业。
2.提升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美食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对于专业烹饪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通过参加贵机构的项目,我将能够获得系统的烹饪培训,学习美食文化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我相信,拥有专业烹饪技能的我,将能够在餐饮业或者其他相应领域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才华。
三、培训计划如果我的申请能够被接受,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烹饪培训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烹饪能力。
以下是我制定的初步培训计划:1.理论学习在烹饪领域,充分的理论知识是专业技能的基础。
我计划参加贵机构提供的相关培训课程,包括食材认识、烹饪基础知识、厨具使用与保养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我将对于烹饪的原理和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2.实践操作烹饪技能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来提高,我计划参与贵机构组织的实践课程和实习机会。
通过与专业厨师的互动和指导,我将学习各类菜品的制作技巧、烹饪工艺的运用以及现代厨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前言
从15号收到哥大的offer看到页面上飘下的彩带,到今早打开applyweb页面看到Brown MPA waiting list转正的消息,想说的太多。
我作为一个全方面渣渣完全没有一个亮点的弱鸡,能有这样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
因为有了GGU,我才能收获这两个难得的offer。
跟其他自谦的大神不同,从WES认证出来低到下水道的GPA到刚刚过线达标的GRE,我各方面是真的菜。
还记得WES认证出结果的那天,我心一下凉了,平常非常淡定的我爸也打电话跟我说:完了没得搞了,我看你这个样子要失学,国内找找MBA读读吧。
感谢培训师晓奇姐和mentor龚老师没有对我放弃治疗,为我写出了完美的文书,化腐朽为神奇,让我免受失学的苦恼。
1.关于选校
GGU是最专业的,没有之一。
我的mentor龚老师对各个学校不同项目每年在大陆地区的招生情况了如指掌,对项目的课程设置和target group也了然于胸,所以根据我的情况为我定下的选校列表非常科学,即选择了我感兴趣的专业,也最大程度降低了我失学的可能。
2.关于申请
✦三围
GPA越高越好,越高越好,TG也是。
但如果作为文科生在临近申请季还没能考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托福分数,就要通过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
如参加过的会议,对语言要求高的实习,writing sample等等。
✦文书
PS一定不能硬套模板,在PS中要体现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想要申请该专业,你为此付出了哪些,为什么你是最合适这个项目的人。
龚老师出给我的文书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有一条清晰的逻辑主线贯穿始终。
本GPA渣认为我能有offer有7成要感谢GGU提供给我的文书。
✦CV
CV一定要简练准确,同时能够升华一下自己的经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个人能力。
对于经历实在丰富的同学,不同的项目要有所取舍,不能一个通版用于所有项目,感谢我的培训师晓奇姐一直为我把关。
3.Gong boss的申请课程
GGU提供详尽且实用的全套申请课程,申请培训课程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学员规避许多在申请中容易被忽略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雷点的同时,对PS 和CV的写法进行深度的分析和剖析,让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和个人偏好写出one of a kind的PS,避免出现会让committee 厌倦的千篇一律的文章。
除此之外,从关于海外交流和海外暑研的申请课中,也可以学到许多与教授交流套磁的方法,提高对信息资源的筛选把握能力。
在拿到Offer后,GGU的配套培训课程不仅包括如何办签证,还科普一些在美国的常见骗局,指导学员找到安全实惠的房子。
如果你是一个申请小白,那么在听完全部的申请课程之后,相信一定会对前期规划,中期申请以及后期收尾有清晰的了解,并对自身的背景和定位有更准确的把握。
4.面试
这个我一定要多说几句,我认为Brown没在ED阶段把我拒掉主要是因为面试表现。
Brown的MPA项目往年从未有过面试,所以没有面经。
在我收到面试邀请后,晓奇姐马上让我预约了mock interview。
模拟面官是耶鲁JD,非常专业,我的口语还行,但是在mock interview过程中,有些问题我从来没有准备过,答得很差,这对我的心理素质也有所锻炼。
结束interview后,来自模拟面官的feedback及时且非常有针对性,对我没能回答上来的问题提供了十分清晰的思路。
我根据feedback调整了语速和回答,在第二天的面试中,Brown的面试官是一位语速很快思维非常跳脱天马行空并且会不断打断我回答的女士,如果没有前一天的mock interview,我可能会因为频繁的不按套路出牌回答的非常凌乱最终在二月初收到一封以I regret to inform you开头的decision letter。
5.一些tips
早报机构,早点找到方向开始规划,不要等语言考出来再报,软实力的提升比考出语言重要太多也紧迫太多。
完全相信自己的培训师和mentor,听话并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
因为除了你自己,他们是最不想让你失学的人,也是最有经验的人。
一定要提早要推荐信并且有充足的耐心,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海本学生,我要推荐信的过程简直是一部血泪史。
恳求小蜜帮我联系教授,等待教授结束茶歇,教授两周才回邮件,原本说好了给推荐信的教授因为不可抗拒的突发原因无法再提供reference给我,这些我都经历过。
6.结语
选择GGU是我最正确的选择,遇见经验丰富的培训师晓奇姐和mentor龚老师也是我的幸运。
谢谢晓奇姐在大家都有offer我却没有的时候安抚我的焦虑,谢谢她精准把控我申请的每一个时间点的同时替我操心邮件和材料的寄送情况,这些都是重要又琐碎的事情。
谢谢mentor龚老师,谢谢他highly logical的PS和科学的申请策略,让我拿到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结果。
也要感谢武汉办公室各位老师的陪伴,和我一起度过这个灰心丧气的申请季,最终迎来了特别特别特别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