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重度宫腔粘连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手术术后再粘连是一大难题,临床上难以避免。
本文将从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角度进行临床分析。
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周期异常、不孕、习惯性流产、痛经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目前,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组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再次粘连。
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仍然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术辅助工具来预防术后再粘连的发生。
在临床上,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保护宫腔内膜,减少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充水球囊可以有效的分离粘连组织,减少组织再次粘连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最重要的是,充水球囊的使用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术后再粘连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型号和尺寸非常重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
手术操作要规范,操作者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技术,避免不必要的操作损伤。
术后的护理和处理也非常重要,要对充水球囊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管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充水球囊的使用还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进一步验证充水球囊在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方面的临床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服务,为妇科手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研究进展摘要:宫腔粘连是宫腔手术患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而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此种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增加再次粘连发生率。
而预防宫腔镜宫腔粘松解术后再次粘连是该手术的关键,目前常用的预防手段有多种,各有一定优势,但是无论选择何种均离不开护理干预,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进一步提升宫腔镜宫腔粘松解术后再次粘连预防效果。
下文针对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危险因素以及护理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预防宫腔粘连还被称作Asherman综合征,该疾病主要是经感染、手术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基底受损,子宫内膜出现异常修复,在宫腔中或者颈管发生粘连带或者瘢痕。
该疾病可引起月经异常、不孕、流产等情况,需要及早进行治疗。
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宫腔恢复正常,但是此种手术无法将受损子宫内膜进行修复,此外手术创面愈合不良会出现纤维瘢痕,进而增加术后宫腔粘连再发生率。
有临床研究显示,宫腔粘连术后有3.1%-23.5%复发率,而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则有20.0%-62.5%[1]。
由此可见,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宫腔粘连复发率较高。
影响术后再次粘连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宫腔镜手术操作,这不仅需要手术医生具备精湛技术,也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预防再次粘连[2]。
下文就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后再次粘连的危险因素以及围手术期护理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宫腔粘连是子宫内膜损伤致使子宫各内壁发生黏附而导致宫腔全部或者部分闭塞的一种疾病。
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是常用且有效的术式,但是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情况。
有临床研究显示,宫腔粘连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加重,宫腔内正常内膜会随着减少,一些重度粘连患者使用宫腔镜宫腔粘连松解术后,手术创面未能将其全部覆盖,进而增加复发概率[2]。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摘要】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
首先介绍了宫腔粘连的形成机制,以及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原理。
接着分析了再粘连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术后使用美国SurgiWrap等生物吸收性隔离膜。
最后对再粘连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强调了预防再粘连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策略,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相关医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再粘连,预防措施,疗效分析,形成机制,预防策略,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宫腔内疾病。
宫腔镜手术后常常会导致宫腔粘连的形成,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宫腔粘连是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宫腔内炎症反应,导致宫腔内组织粘连在一起。
目前,宫腔粘连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成为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原理,以及再粘连的发生原因,可以为进一步探讨再粘连的预防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手术效果。
通过对再粘连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旨在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完善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通过对再粘连疗效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术后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指导,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促进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1.3 意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分析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已经成为治疗宫腔粘连的重要方法之一。
宫腔粘连术后两种预防方案效果比较
曹玉梅
【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1(028)009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宫腔镜确诊有生育要求的宫腔粘连患者67例:采用IUD(宫内节育器)+人工周期治疗37例(A组);采用宫腔内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1周后拔管放置IUD+人工周期治疗30
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再粘连及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A组宫腔再粘连率40.54%显著高于B组16.67%(P<0.05);A组1年内妊娠成功率24.32%显著低于B组50.00%(P<0.05).[结论]宫腔内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IUD+人工周期治疗效果优于IUD+人工周期治疗.
【总页数】2页(P1804-1805)
【作者】曹玉梅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湖南,邵阳,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3.4
【相关文献】
1.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预防粘连方法效果比较 [J], 谭海平
2.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两种措施疗效的比较 [J], 马轶飞;魏德娥
3.急性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两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 [J], 周凤洁;邝小红;张建珍
4.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电切术后两种方案预防再粘连临床研究 [J], 赵现立;南燕;齐进;刘朝阳;张恩娣;贾亮
5.人工周期及克龄蒙两种方法对预防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效果分析 [J], 蔡春芳; 郭蓝蓝; 何耀娟; 朱长艳; 曾晓琴; 李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腔粘连是宫腔或宫颈管内膜基底层损伤后的瘢痕愈合致使宫壁、宫颈、子宫峡部相互粘连,使内膜腔变小,有效内膜容积减少,可引起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以及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异常种植等[1]。
因以色列妇科学家Asherman 在1984年第一次完整描述了此病,又称Asherman 综合征[2]。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TCRA )被认为是目前诊治宫腔粘连的标准术式[3],然而TCRA 术后的再粘连率可达3.1%~23.5%,中度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率则可高达62.5%[4],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因此预防TCRA 术后再粘连是宫腔粘连治疗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尚缺乏统一预防TCRA 术后再粘连的治疗方法,因此,本文就预防TCRA 术后再粘连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1全身药物治疗1.1雌激素TCRA 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子宫内膜损伤,因此术后的子宫内膜修复与再生是预防术后再粘连,提高生育率的重点。
雌激素可促进子宫内膜和间质细胞有丝分裂,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间质及血管增生和增厚,使正常内膜组织迅速覆盖纤维化区域,有利于裸露区上皮化,从而恢复内膜功能,减少再粘连形成[5]。
TCRA 术后以雌激素预防粘连复发、促进内膜修复已成为共识[6],但目前对雌激素的量以及应用时间尚存争议。
目前应用雌激素的治疗方案常为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和单用雌激素疗法,多数研究倾向于前者[7-8]。
但也有研究发现大剂量雌激素的连续应用优于周期性应用[9]。
而对于雌激素的剂量2015年中华医学会《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推荐TCRA 术后应用2~4mg/d 戊酸雌二醇或等效激素[10]。
有研究显示大剂量的雌激素不但对子宫内膜的再生、宫腔创面的修复没有益处,反而可通过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使得细胞外基质沉积,致使子宫内膜纤维化而失去正常功能[11-12]。
另外大剂量雌激素对卵巢排卵功能的明显抑制[13]、体内外雌激素高水平环境所带来的近远期不良反应及额外风险仍不能否定,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应适当慎重。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如手术、感染等引起,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
目前,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是手术。
手术治疗后,有时会发生再次粘连,严重影响妇女的受孕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
一、充水球囊充水球囊是一种常用的宫腔注水术工具,其主要作用是扩大宫腔,减轻手术创伤,预防宫腔粘连。
充水球囊是由软质、可塑的材料制成,可以根据需要充气或充液体。
使用充水球囊进行宫腔注水术时,将充水球囊插入宫腔内,然后通过充气或充液体使其扩大宫腔。
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如手术、感染等引起。
虽然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宫腔粘连,但是手术本身也会对宫腔粘连的治疗产生影响。
手术治疗中,由于宫腔粘连的紧密牵连,有时需要割断宫腔粘连组织来进行手术。
但是,过度割断和损伤组织会导致再次粘连。
此外,手术创伤和组织炎症也会刺激新的粘连组织的形成。
1. 根据手术情况选择注水量。
手术前需要评估宫腔大小和粘连程度,根据宫腔大小和病变部位选择适当的充水球囊,注水量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选择合适的充水球囊。
充水球囊的大小应该适中,过大的充水球囊会增加宫腔内压力,对宫腔内器官造成不必要的压迫,过小的充水球囊则无法完全打开宫腔。
3. 注水球囊的时候应注意力度。
注水球囊要慢慢填充宫腔,一次只充入一定量,防止充水过量引起宫腔破裂。
4. 注意观察宫腔内情况。
注水球囊后,要密切关注宫腔内情况,防止球囊与宫内跑偏。
5. 扩张时间掌握到位。
充水球囊扩张时间应该适当,不能过早地拆除充水球囊,也不能过度延长充水时间。
6. 定期检查。
手术后应定期检查宫腔情况,对有可能产生再次粘连的病人及时进行处理。
四、总结通过以上的临床应用,充水球囊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验证。
粘连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再次粘连,从手术操作、充水球囊的选择、充水量、充水球囊的使用到扩张时间、定期检查都要严格把控。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及疗效观察目的:比较两种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再粘连提供指导。
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两组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对照组术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观察组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再粘连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32例,显效2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0%;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相比于常规置入宫内节育器,术后宫腔置入Foley球囊导尿管,并注入粘停宁液、口服戊酸雌二醇可以获得更好疗效,并且降低再粘连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预防;Foley球囊导尿管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宫腔粘连分离术是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方法[1-2]。
传统分离术在术后常规置入节育器,该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3]。
本院近年来采用宫腔内留置Foley导管并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HA)的方法治疗宫腔粘连,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如下标准:无明显感染症状;白带涂片、血常规等均正常;无子宫肌瘤、内膜结核、宫内膜癌、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出血等子宫疾病;患者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无生育要求,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
观察组年龄23~46岁,平均(30.1±3.3)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3±0.2)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2例,Ⅳ度15例,Ⅴ度10例。
对照组年龄24~45岁,平均(30.3±3.6)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4±0.3)年;宫腔粘连分度:Ⅱ度13例,Ⅲ度21例,Ⅳ度14例,Ⅴ度12例。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
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或其它子宫壁组织间的黏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宫腔粘连常常由于宫腔手术、感染、堕胎等原因引起,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功能。
为了预防宫腔粘连的再发生,许多临床医生已经开始应用充水球囊术来预防术后再粘连。
本文将对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充水球囊术是一种采用充水球囊来保持子宫壁与子宫内膜之间的间隙,防止二者直接黏连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宫腔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次临床分析中,我们选取了100例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充水球囊预防再粘连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
观察结果显示,在100例患者中,应用充水球囊预防再粘连的成功率达到93%。
只有7%的患者出现了轻度再粘连的情况。
这说明充水球囊术在预防宫腔术后再粘连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观察还发现,在应用充水球囊的患者中,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恢复速度较快。
进一步分析显示,充水球囊术对于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不适症状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影响。
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应用充水球囊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顺利。
这主要是因为通过充水球囊的应用可以使子宫内膜与子宫壁分开,减少了手术操作难度和对子宫组织的创伤,从而减少了术后的炎症反应和疼痛感。
充水球囊的性状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形态的子宫,适用范围更广。
充水球囊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分析一、充水球囊的作用机制充水球囊是一种利用液体填充膨胀的装置,用于防止组织间的粘连。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展开宫腔:充水球囊置入宫腔后,通过填充液体使得球囊膨胀,能够有效地撑开宫腔,防止宫腔粘连。
2. 分隔粘连组织:充水球囊的质地柔软,可以适应宫腔内的形态,并且通过填充液体的膨胀,能够有效地分隔粘连的组织,防止再次粘连的发生。
3. 刺激愈合:充水球囊的填充液体能够刺激宫腔内的组织,促进愈合,减少再次粘连的发生。
三、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注意事项在临床应用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时,也需要一些注意事项:1. 术后观察:置入充水球囊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宫腔内液体排出的情况、球囊的膨胀程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加强护理,避免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术后随访: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再次粘连的情况。
四、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局限性与展望尽管充水球囊在预防再次粘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技术要求高:充水球囊的置入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并发症。
2. 长期效果有待观察:目前对于充水球囊长期预防再次粘连的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3. 成本较高:相比传统的手术方法,采用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成本较高。
在未来,充水球囊预防再次粘连的临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改进。
结合临床实际,不断优化充水球囊的设计与材料,提高其预防再次粘连的效果,并不断完善术后的护理与随访,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作者:熊晓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宫腔再粘连的预防。
方法对35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患者,宫腔置入IUD后加球囊导尿管并注入己丁糖,同时应用戊酸雌二醇促进子宫内膜生长,预防宫腔粘连再发生。
对照组25例给予术后IUD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7.14%,有效率100%。
对照组治愈率32%,有效率7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P【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再粘连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是目前首选的分离手段,但目前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院自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对宫腔粘连分离术者给予术后预防粘连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在我科门诊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宫腔粘连患者60例,年龄20-42岁,平均31岁。
术前检查内分泌无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无异常。
根据粘连分离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术后给予IUD;观察组术后IUD加球囊导尿管加己丁糖加口服戊酸雌二醇共35例。
1.2手术方法行术前常规检查后,于术前4-6小时后阴道后穹窿放米索前列醇400ug,术中根据粘连的程度、性质、组织的坚韧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范围小或疏松粘连以针状电极分离,配合环状电极进行切割、修整宫腔。
最终恢复宫腔的大致形态,宫底部显露,双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为粘连分离成功;宫腔大小、形态基本正常、一侧或双侧宫角粘连少许残留,输卵管口不能显露为基本成功。
1.3术后处理对照组术后在宫腔内放置“O”型IUD,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术后IUD加球囊导尿管加己丁糖5ml并保留30min,球囊留置宫腔5-7天后取出,术后第二天给予戊酸雌二醇口服,根据子宫内膜粘连程度,给予每天6-9mg,连用3个周期后,给予黄体酮撤退性出血。
1.4随访所有患者均需严密随访,随访内容包括:①应用戊酸雌二醇的不良反应;②用药3个月后复查肝肾功能;③术后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形态;④月经恢复情况。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宫腔粘连(IUA)又称Asherman综合征,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腔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于吸宫或刮宫后发生,子宫内膜结核,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或剖宫产手术等都可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的发生[1]。
宫腔粘连可造成月经紊乱、痛经、不育等严重后果[2]。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及妇科炎症等因素不断增加,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不孕不育常见的原因之一,占不孕症的20%[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备受妇产科医师(特别是生殖研究者)的关注。
近年来应用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已成为宫腔粘连治疗的标准方法[4]。
然而其术后容易再度粘连,甚至粘连更为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5]。
本文将目前国内外宫腔镜直视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预防再粘连采用较多的几种方法分述如下。
1 术后预防粘连方法概述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透明质酸胶体(防粘连剂)、口服大剂量雌激素或人工周期、球囊扩张法、羊膜移植、定期反复纤维宫腔镜探查及钝性分离术及上述两种和/或2种以上联合应用的综合方法。
TCRA术后均常规给于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5~7d,随访3~6个月。
术后3个月在月经干净3d后行宫腔镜复查判断其疗效。
1.1 TCRA术后口服大剂量戊酸雌二醇和/或人工周期预防再粘连TCRA术后第2d开始口服戊酸二醇(补佳乐)3mg.tid,服用21d。
最后10d加用甲羟孕酮10mg/d.(或倍美力0.625mg/d,服用20d。
从第15d开始加用甲羟孕酮10mg/d。
连服5d。
)共3个周期。
大剂量雌激素可刺激子宫内膜再生,覆盖子宫创面,防止新的粘连形成[11]以达到预防再粘连的目的。
而且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以加速裸露区的上皮化,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加速及子宫内膜修复[12]。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口服雌激素是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有效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指出了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口服不同剂量雌激素的临床疗效无差异。
也有文献报道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应用雌激素预防再粘连复发率约50%,这可能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内膜基底层破坏严重,缺乏对雌激素的反应有关[14]。
1.2术后宫腔持续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即TCRA术后立即放置Foley球囊导尿管7~10d后取出球囊。
这是因为充盈球囊保持宫腔容积在宫腔内起屏障作用,能有效分离子宫前后、上下、左右侧壁,同时它还起到支架作用,使子宫内膜沿球囊表面修复、增殖[16],而且球囊还起压迫止血作用。
有效的减少粘连的复发。
一项研究对Foley尿管在宫腔内充盈后放置10d(59例)以及IUD放置3个月(51例)进行比较。
4年中前者19%人闭经,后者38%。
即放置尿管的患者中,治疗后恢复正常月经以及妊娠的比例都高于IUD组,而宫腔粘连复发和感染的比例则小于后者。
但是这两组妊娠的比例都很低:尿管组34%,IUD组28%。
1.3 TCRA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宫腔镜直视下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根据宫颈口粘连程度选择宫腔内置入金属圆环或纵臂较长的T型或V型IUD一枚。
3个月后取出。
宫内节育器可以部分隔离内膜损伤面,避免内膜损伤处子宫前后壁相互接触,从而避免再次粘连。
以往多采用单纯放置宫内放置避孕环(IUD)的方法来避免再次粘连。
现在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宫内节育器的应用可以阻止IUA的再度形成或益于上皮的再生。
相反,它可以引起局部炎性反应而扰乱正常子宫内膜的生长。
很多学者也研究表明[6,7]:IUD面积有限,而且不能完全分离子宫前后壁,子宫前后壁在IUD中间仍有可能再次粘连,甚至IUD被包埋,并且取环本身又是一次宫腔内操作,这就增加了术后再粘连的机会。
特别是对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单独应用IUD的疗效不理想。
也有报道,术后置入适当的宫内节育器至少两个月,对预防粘连的再形成也很重要。
故单独采用IUD的方法只用于轻中度或膜性宫腔粘连的患者。
1.4羊膜移植物是最近被推荐的可以降低IUA发生的一种预防方法。
一项初步研究中,25例宫腔粘连的患者在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后将新鲜的羊膜移植物帖敷在Foley尿管的球囊上放入宫腔。
虽然术后48%的病例粘连复发,但均十分轻微。
目前尚没有这一组患者长期随访的数据。
其疗效尚需较大规模研究证实。
1.5 TCRA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膜帖和透明质酸钠凝胶或宫腔内注入防粘连剂宫腔镜直视下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根据宫腔长度用大镊子夹持内置相应长度的医用透明质酸钠膜帖或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2~5ml。
透明质酸钠(HA)具有形成无序网状结构,使手术创面间隔开;抑制毛细血管渗学和减少永久粘连骨架的血块数量,避免组织接触面的纤维蛋白沉着及抗炎等特性。
近年来HA经被化学修饰而成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因其特性已广泛用于预防盆、腹腔术后的粘连形成。
因透明质酸钠凝胶对受损的子宫内膜具有很强的粘附性,并在宫腔内停留时间可超过72h[8]从而也被采用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处理方法。
宫凤艳[9]等人及Acunzo等前瞻性研究也表明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放置透明质酸钠膜帖和/或透明质酸钠凝胶(auto-crosslinked hyaluronic acid gel,ACP),术后3个月再次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低,且发生粘连的病变程度相对轻,认为ACP是有效的防止粘连的制剂。
尽管该法治疗效果突出,但是相关研究参与人数太少,尚需较大规模研究证实。
申爱荣等[10]比较了宫腔镜后放置IUD和IUD联合宫腔内注射几丁糖对防治粘连的效果,发现后者月经改善和妊娠的比例显著提高:IUD 组、IUD及几丁糖组再次粘连比例分别为41.4%、23.4%(P<0.05),月经改善率分别为74.1%和92.2%(P<0.05),而妊娠率分别为23.4%和48.4%(P,0.05)。
但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1.6 TCRA术后应用综合方法预防再粘连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及大量文献报道,单纯使用戊酸雌二醇或人工周期,IUD,球囊扩张及透明质酸钠胶体等不同的方法对于1度和2度或膜性宫腔粘连疗效确切,但对于3度或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不佳,尚需综合方法预防TCRA术后再粘连。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安置宫内节育器、应用雌激素是治疗宫腔粘连,防止宫腔再粘连的3个重要步骤[15],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7透明质酸钠凝胶+放置Foley尿管球囊+IUD+雌激素(或人工周期);即TCRA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2~5ml,同时放置Foley尿管球囊7~10d,并在取出球囊后根据宫腔大小放置相同型号的IUD一枚,同时给于人工周期治疗。
1.8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宫腔镜定期检查即经宫腔直视下利用剪刀或针状电极分离粘连术后,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凝胶2~5ml,同时放置Foley尿管球囊7~10d,取出球囊后放置相应型号的IUD一枚,并给于大剂量雌激素或人工周期。
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1个月(月经干净第3d)后行宫腔镜检查术及粘连松解术。
2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
定期宫腔镜检查有利于在粘连刚刚形成或未形成时尽早探查宫腔及时松解或分离新的粘连,以达到预防再粘连的目的。
上述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的减少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复发。
1.9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许多IUA或者Asherman综合征的发生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如子宫内膜炎等)有关。
因此,对于有宫腔操作史的患者,抗生素的治疗是必要的。
有文献报道在自愿终止妊娠的刮宫术中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预防粘连的较好措施。
然而,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在显著降低无症状子宫内膜炎方面缺少最基本的依据,有关抗生素在IUA形成中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评估尚少,抗生素对子宫内膜再生的影响并不明确。
因此目前没有证据支持或反对应用抗生素辅助治疗IUA。
2 预后和治疗效果IUA的治疗效果可通过解剖重建、月经恢复和妊娠结局等指标来评价。
这些预后指标与初次粘连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报道首次粘连分解后93%(43/46)的患者宫腔恢复正常解剖。
发现对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粘连患者,复发率分别达0、16.7%和41.9%,92%~96%的IUA患者在治疗后可恢复正常月经,合并极其严重IUA的患者最难恢复正常月经。
最近也有文献报道IUA形成过程中年龄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子宫内膜损伤后发展成为IUA的病例中,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比年轻妇女更具高风险。
但IUA治疗后妊娠合并症将明显增加。
最近的文献报道早产率可达50%。
因此应该针对IUA的病因在实际操作中预防、避免IUA 的发生和进展。
总结了几条原则:①尽量避免产后或流产后刮宫,对于妊娠物残留的情况,可考虑宫腔镜检查和治疗;②诊刮动作应轻柔,避免锐性损伤;③在适宜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流产替代电吸人流术。
对于不全流产或稽留流产的患者也可考虑期待治疗或药物治疗。
3 结论综上所述,TCRA术后单纯的放置IUD、球囊导尿管、透明质酸钠胶体或防粘连剂、羊膜移植物、雌孕激素疗法或人工周期对于轻、中度(1度、2度)或膜性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预防,疗效确切,但不同方法的预后没有明显差异。
对于3度或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术后再粘连的预防需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方法方能减少粘连的复发,或减轻再度粘连程度。
而重度宫腔粘连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严重创伤引起,由于其不可再生性,术后的再粘连是无法避免的。
建议:①对于未生育的轻度IUA育龄妇女,因子宫内膜破坏程度较轻,停止雌孕激素疗法,恢复正常月经后,尽早妊娠,妊娠也是治疗宫腔粘连最有效的方法;②妊娠后的宫腔操作术中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1.[2]Salzani.S,Yela DA,Cabiati JR,et al. Prevalence of nterine synechia after abortion evacuation curettage[J].Sao Paulo Med J,2007,125(5):261.[3]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13-248.[4]Amer MI,Abd-El-Maeboud KH.(2006)Amnion graft following hysteroscopic lysi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J].J Obstel Cynaecol Res,2006,32(6):559.[5]严瑞珍.宫腔粘连术后干预方案疗效对照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2,34(15):2332-2333.[6]杨秀玉,连利娟,宋鸿钊,等.宫腔粘连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9,24(7):282.[8]贾静.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22):4753.[9]宫凤艳,苑春莉,刘淑芹,等.透明质酸钠膜帖预防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0:3434-3436.[10]申爱荣,刘琼丽.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1):27.[11]谭建媛.王志毅.杨树环.宫腔粘连术后两种预防方案效果比较[J].华西医学,2008,23(3):581.[12]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31-260.[13]牟晓玲.戊酸雌二醇在宫腔粘连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9):1274-1275.[14]王比男,张艳清,李建军,等.双腔球囊子宫造影管联合戊酸雌二醇用于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6(16):35.[15]黄爱清,万亚军.宫腔持续性放置球囊导尿管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疗效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774-3776.[16]葛春晓.宫腔镜诊治宫腔粘连的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