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8则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庄子的40个寓言故事简短庄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
其中,寓言故事是他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精选的40个简短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庄子的智慧。
1.逍遥游:鲲鹏展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秋水: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3.知北游:知向北行,遇见道,道在粪便中。
4.徐无鬼:徐无鬼求见庄子,庄子以石匠的故事启发他。
5.外物:庖丁解牛,顺应自然规律,游刃有余。
6.骈拇:骈拇枝指,无用之用,乃为大用。
7.马蹄:马失去野性,被人类驯服,庄子借此讽刺社会制度。
8.胠箧:盗窃者胠箧,借以讽刺诸侯之间的争斗。
9.在宥:在宥之中,治理国家,顺应民意。
10.天地:天地之大,万物共生,各得其所。
11.天道: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地道酬谦。
12.天运:天运无常,人应顺应天命,不强求。
13.刻意:刻意追求,反而失去本真,顺其自然才是真理。
14.缮性:缮性养心,内外兼修,达到道的境界。
15.达生:达生之情,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
16.山木:山木自寇,人应顺应自然,避免招惹是非。
17.田子方:田子方教子,以虚心待物,方能有所成就。
18.知辱:知辱而后勇,勇于改正错误,不断提升自己。
19.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0.应帝王:应帝王以道治国,天下太平。
21.齐物论:齐物论,万物平等,无有高下。
22.养生主:养生主旨,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23.人间世:人间世事,纷繁复杂,庄子主张清静无为。
24.德充符:德充符,内德充实,外德显现。
25.大宗师:大宗师教弟子,以无为治国,天下归心。
26.天下:天下大同,万物共生,庄子提倡道法自然。
27.赤壁赋: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庄子借此讽刺战争。
28.井底之蛙:井底之蛙,不知大海,庄子借此讽刺目光短浅之人。
29.鹊巢鸠占:鹊巢鸠占,庄子借此讽刺社会现象。
30.鹤立鸡群: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庄子借此表达独立精神。
庄子寓言1.腾猿处势【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①,正緳系履而过魏王②。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③”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④。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⑤?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⑥,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⑦。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⑧。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⑨”(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衣大布:衣,《唐韵》服之也。
穿着。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②正緳:正,通“整”(zhěng)。
端正,工整。
緳(xiã):麻绳,带子。
过:前往拜访,探望。
③惫(bâi):困病潦倒。
《集韵》困病也。
④士:旧时指读书人。
衣弊履穿:衣服破旧,鞋子穿孔。
遭时:遇到好时势。
⑤独:难道,岂。
腾猿:腾跃的猿猴。
柟梓豫章:柟(nán):楠木。
梓(zǐ):梓树。
豫章为传说中异木名。
高千丈,围百尺。
斫之可占九州吉凶。
⑤揽蔓:攀缘。
把握,抓捉。
王长(zhǎng):称王为首。
⑦眄睨(miǎn nì):轻视。
⑧得:看到,到达。
柘棘枳枸:柘(zhâ)枳枸(zhǐ gǒu)又称拐枣。
危行:小心翼翼地行动。
振动悼栗:惊恐战栗。
处势:所处的环境或地位。
不便:不利,不适宜。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征:证明。
也夫:语气助词。
表感叹。
故事解读;庄子以此来喻自己,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每样东西都有其长处,短处,在某些场合是适应的某些是不适应的,军事上说过要扬长避短。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适应时势会正确选择自己的方向,他能够不受政治上的影响而独立于世外。
2弃璧负子【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①:“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②,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③,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④”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⑤。
庄子寓言故事八则:小故事,大智慧01.鲁侯养鸟——切忌以己度人,主观臆断故事原文: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故事释义: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国国君的这种做法,就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豢养鸟的办法养鸟。
02.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故事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故事释义: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03.随珠弹雀——做事要衡量轻重故事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让王》)故事释义: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有一个喜欢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04.望洋兴叹——人切忌自满故事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庄子寓言故事1.随珠弹雀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8),其土苴以治天下(9)。
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10),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11),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12)。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13),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14)。
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15)!(《庄子&S226;让王》)【注释】(8)绪余:余,残余。
(9)土苴(zhā ):糟粕。
(10)殉:逐。
殉物:追逐名利权势。
(11)圣人:指得道的人。
(12)所以之:所以往,所追求的目的。
所以为: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13)随侯之珠:随侯的珍珠。
一颗名珠被随国的诸侯得到而得名。
(14)要:取得,求得。
(15)随侯:指随侯的珍珠,有的版本“侯”后有“珠”字,可供参考。
【译文】道的精髓可以用来修身,它的残余可以用来治国,它的糟粕可以用来平天下。
由此可见,帝王的功业,是圣人的余事,并不是用来全身养生的。
现在世俗的君子,多是危害身体抛弃生命以追求物欲,难道不可悲吗!凡是圣人的行动和作为,一定要观察它所追求的目的和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现在如果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的珍珠做弹丸去射千仞高的雀鸟,世人一定会嘲笑他。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所用的是贵重的东西而要求取的则是非常轻贱的东西。
生命这东西,怎么能赶不上随侯的珍珠贵重呢!【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2.猴子逞能吴王浮于江(1),登乎狙之山(2)。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3),逃于深蓁(4)。
有一狙焉,委蛇攫(5),见巧乎王(6)。
王射之,敏给博捷矢(7)。
王相者趋射之(8),狙执死(9)。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10):“之狙也,伐其巧(11)、恃其便以敖予(12),以至此殛也(13)。
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14)!”颜不疑归而师董梧(15),以锄其色(16),去乐辞显(17),三年而国人称之(18)。
庄子寓言故事十则
1. 齐物论
故事讲述一只白鹅与一只乌龟的对话,通过对其所处环境的不同理解,探讨人类认识世界的多样性。
2. 耕者有其田
故事中,庄子通过描绘一个浑浑噩噩的人,来讽刺那些执迷于追求利益与权力的人,提倡心灵自由与内在平和。
3. 逍遥游
故事以庄子自称为逍遥游者的形象,讲述了他如何超越尘世烦恼,回归天人合一的境地。
4. 胠箧之居
故事中,庄子讲述了在虚无与非物质的境界中生活的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灵自由。
5. 鼓盆之术
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懂得鼓盆之术的人,通过内心的平和与放松,达到与世无争的境地。
6. 知鱼之乐
故事通过描绘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们放下功利心,从内心体验快乐和自由。
7. 莊周夢蝶
故事中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之后醒来
后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这个故事通过怀疑现实的真实性,探讨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现实的理解。
8. 逝者如斯夫
故事中,庄子以逍遥自在的境地面对死亡,认为死亡并非可怕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9. 始刍
故事中,庄子以吹弹可破的轻飘草芥形象来描述自己,揭示了人类的脆弱及生命的短暂。
10. 飞鸿独胆
故事通过描绘飞鸿孤独翱翔,展示了庄子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崇尚个体的价值。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第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是古代的一位厨师,他的手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他被人请去宰杀一头牛。
庖丁对牛进行了解剖,他的刀法非常娴熟,连牛的内脏都没有受到伤害。
在庖丁的刀下,牛的身体被分成了一百多块。
庖丁的手艺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则寓言故事,蝴蝶梦。
庄子曾经说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当他醒来后,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皆虚幻,我们应该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第三则寓言故事,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且夫逍遥游者,志意閒适,形体自如,不卑不亢,不挠不屈。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山林之间,自由自在地游走,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四则寓言故事,大鱼。
庄子曾经说过,“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条大鱼游来游去,自由自在,毫无顾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应该像大鱼一样,从容自在,不受任何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第五则寓言故事,莫若以明。
庄子曾经说过,“莫若以明。
”这是庄子的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出路。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同黑暗中的迷途,只有通过明智的选择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出路。
以上就是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的精彩内容,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思索不已。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故事,找到人生的方向,活出真正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够像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活出真正的自己。
一、弃璧负子(1)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节选自《庄子·山木》)二.螳螂捕蝉(2)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
蔺且从而问之,“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国,从其俗。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三、庄周贷粟(3)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节选自《庄子·外物》)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寓言故事在古代中国文学中,庄子是一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哲学家,他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则庄子寓言故事。
第一则,庖丁解牛。
庖丁是一个技艺精湛的厨师,他擅长解牛。
有一天,庄子去拜访庖丁,看到他正在解牛,便停下来观看。
庖丁一边解牛,一边向庄子解释他的技艺。
他说,“我看到的不是牛,而是牛的形神。
我不再受困于牛的外表,而是顺着牛的气息和形态,用我的刀法解开牛的关节,使牛的骨肉分离,不伤害牛的筋骨。
”庄子听后深有感悟,他明白了庖丁的智慧,领悟到了“形神合一”的哲理。
第二则,背阴之志。
庄子曾讲述过一个关于背阴之志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个人在烈日下行走,他感到非常炎热,便想找一处阴凉的地方休息。
他发现了一棵大树,便躲在树后享受凉爽。
但是,当他走到树的另一侧时,却又感到了酷热。
他很纳闷,为什么树的这一侧凉爽,另一侧却酷热。
庄子告诉他,这是因为他只顾着追求背阴,却没有想到转身去面对阳光。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就不能一味逃避困难和挑战,而是要正视现实,积极面对生活。
第三则,蝴蝶梦。
庄子曾讲述过一个关于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翔在花丛中,自由自在。
他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
然而,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他陷入了困惑之中,不知道梦境和现实哪一个才是真实的。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现实和梦境并不总是那么清晰,我们应该学会接受现实,珍惜当下,而不是沉迷于虚幻的梦境中。
通过以上几则庄子寓言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而著称。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还能引发人们对生活、人生的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品味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4、鹏程万里原文: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庄子·逍遥游》寓意: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5、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谷,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庄子寓言故事大全庄子,名周,字子逸,又称庄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既富有哲理,又富有趣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精选整理庄子寓言故事大全,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们一些启发和乐趣。
1. 逍遥游。
庄子寓言故事《逍遥游》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和快乐的故事。
故事中,庄子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在蝴蝶的身体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
当他醒来后,他思考着自己到底是庄子还是蝴蝶,他觉得自己和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快乐无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不要被外物所束缚,要活得逍遥自在。
2. 盗跖。
《盗跖》是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故事。
故事中,盗跖是一个贪婪残暴的盗贼,他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残害无辜的人。
最终,盗跖被正义的力量所击败,他的罪恶行径也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人们应该追求正义,不要沦为盗跖那样的恶人。
3. 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平等和和谐的故事。
故事中,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鸟,飞到了南海之上,见到了一只大鸟。
大鸟告诉庄子,它们并不在乎谁更大更强,它们只是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人们应该追求和谐共存,不要因为地位和权力而产生分歧和冲突。
4. 胡马。
《胡马》是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关于自由和命运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人抓住了一匹野马,马儿在围栏中奔跑,却无法逃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自由的,人们应该尊重生命,不要剥夺他人的自由,也不要被命运所束缚。
以上就是庄子寓言故事大全的精选内容,希望这些故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快乐。
庄子的寓言故事虽然古老,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是永恒的,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也能够思考其中的道理,让这些古老的智慧继续发光发热。
庄子的寓言故事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宁做自由之龟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故事: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呆若木鸡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庄子的寓言故事(精选)庄子是中国哲学家中的一位,他的哲学思想以“自由自在”为主要特点,在古代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庄子的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在他的著作《庄子》中,有许多具有寓言性质的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以寓言和比喻的形式,表达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一、胡蝶梦这个故事讲述了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变成了一只蝴蝶。
在梦中,他完全享受着蝴蝶的自由,不必担心任何事情,也不会有任何困扰。
然而,当他醒来后,他开始质疑他是否真的是庄子,或者他只是一只蝴蝶。
这个故事说明了庄子对于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于真实性的追求,认为人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
二、道与德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比赛,结果兔子因为疏忽大意而输给了乌龟。
故事里的乌龟代表着道,兔子则代表着德。
庄子认为人们过于注重表面上的德而忽略了内在的道,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三、蒲公英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拄着拐杖前往草地上采蒲公英,却看到如此美丽的生命将在自己的手中消失。
这个故事强调了庄子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认为所有生命都应该被保护和尊重。
四、羊车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戴着帽子的人推着一辆羊车,车上坐着的是一只猴子和一只羊。
在这个故事里,戴着帽子的人代表着人的身份和地位,而猴子和羊则代表着人类的欲望和本能。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像无差别对待羊和猴子一样对待所有生命,并且不应该被身份地位和欲望所束缚。
五、画鸟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画了一只鸟,但是他的朋友却告诉他,真正的鸟应该是活生生的,而不是画出来的。
这个故事强调了庄子对于自然的尊重和珍视,认为人们应该欣赏自然的美丽而不是去改变它。
庄子的寓言故事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
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庄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别名,他的著作《庄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其寓言故事而闻名。
以下是庄子十二个著名故事:
1. 化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不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提出了"庄周梦蝶"的名句。
2. 喻世明灯:庄子讲述了一个比喻故事,比喻了人们容易在表象上追求功利而忽视本质和真理。
3. 齐物论:庄子提出了"不知我者,吾亦不知"的观点,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
4. 耕石:庄子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做无用功。
5. 胡蝶梦:庄子用一个梦中的胡蝶来比喻人们对于现实和梦境的区分问题。
6. 渔父:庄子通过讲述渔父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追求虚名和名利。
7. 郑人梦蝶:庄子讲述了一个关于郑人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的故事,引发了对于人与自然、真实和虚幻的思考。
8. 互相为谋:庄子用一段故事表达了人与天地万物互相依存的观点。
9. 山木:庄子通过比喻故事告诫人们不要盲目追求荣华富贵。
10. 谈朋友:庄子用寓言故事讲述了如何交朋友以及看待人际关系的智慧。
11. 朝已盈而暮必虧:庄子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强调人们应当懂得适可而止。
12. 翱翔的大鱼:庄子用一个比喻故事表达了追求自由和超越一切限制的思想。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有:
1、邯郸学步: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千里迢迢来到邯郸,打算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式。
结果,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告诉我们: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2、东施效颦:西施有心痛的病,发作时她常常皱眉头。
但不论谁见了,都称赞她依然很漂亮。
东施听说了西施的美貌,便学着西施的样子,也常常皱眉头,但结果却引得人人嘲笑。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模仿,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庄⼦经典寓⾔故事10则,智慧滋养⼈⽣,哲理拯救你我⼀、庄周梦蝶原⽂: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齐物论》译⽂:有⼀天,庄周梦见⾃⼰变成了蝴蝶,在丛中⾃由⾃在的飞翔,感到⼗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是庄周了。
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知原来蝴蝶变成了⾃⼰。
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变成庄周呢?庄周梦蝶,典出《庄⼦·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物庄⼦所提出的⼀个哲学命题。
在其中,庄⼦运⽤浪漫的想象⼒和美妙的⽂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但由于其渗透了庄⼦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诗化哲学的代表。
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晓梦迷蝴蝶,望帝春⼼托杜鹃”。
⼆、与惠施论鱼原⽂:庄⼦与惠⼦游于濠梁之上,庄⼦⽈: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鱼,安知鱼之乐?庄⼦⽈:⼦⾮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我⾮⼦,固不知⼦矣,⼦固⾮鱼也,⼦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请循其本,⼦⽈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秋⽔》译⽂:庄⼦和惠⼦在桥上游玩,庄⼦说:“鲦鱼游得从容⾃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在哪⾥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这个故事变成了后来的“⼦⾮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庄子》中的寓言故事1相濡以沫: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
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屠龙之技:出自《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意为: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
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
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尾生之约: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远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意为: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
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
庄子寓言8则东施效颦西施是越国有名的美女。
他经常患心痛的毛病,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皱着眉头。
人家看到她这副病态的表情,觉得比平日另有一种妩媚的风姿,显得很可爱。
邻居有一位东施,虽然其丑无比,却不甘示弱,她照样模仿西施的病态表情:用手按住胸口,紧紧地皱着眉头,就自以为同西施一样的美丽。
可是看见东施这副怪模样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作呕的。
[原文]西施痛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简析] 东施虽不漂亮,如果安分守己,不去模仿西施,也未见得那样令人看不过去;但她却不管自己和西施容貌不同,硬要学西施的病态表情,结果是愈学愈丑,令人作呕。
这种不顾条件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值得引以为鉴戒的。
邯郸学步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十分难看。
当地有个土生土长的小伙子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相当优美。
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
小伙子风尘仆仆来到赵国首都邯郸。
果然,只见繁华大街上,人人走路的姿式都十分优雅,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着高贵的风度。
小伙子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行人模仿起来。
学了几天,越走越别扭。
小伙子想,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恶习大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
于是,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计算尺寸。
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还是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式,倒反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样子也忘了个精光。
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手足无措,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
[原文]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简析]这位寿陵少年的学习热情是可嘉的,但他不是根据自己的原有条件,取人之长,因时制宜,而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趋,所以结果是失败。
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学习的方法一定要对头,要实事求是。
轮扁斫轮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
堂下有一位名叫轮扁的工匠正在砍斫木头做车轮。
他看见国王在那里专心看书,不觉好奇心动,就放下斧头椎凿,走上前去问桓公道:“请问国王看的是什么书?”“我看的是圣人的书。
”桓公答道。
“圣人还活着吗?”“早死掉了。
”“那么,”轮扁说道,“国王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桓公突然变色道:“我读书,你这个做工的怎敢妄事议论!有道理讲出来,可放过你;讲不出道理,决不饶你的性命!”“好吧,”轮扁从容地答道,“就拿我制造车轮这行手艺来看,斫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既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一种极熟练的技巧。
譬如辐条和车轮之间的榫接,宽了虽然容易插人,但松而不固;紧了虽然坚固,但无法插入,因此榫眼必须斫得不差分毫。
这种功夫只能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这种熟练技巧只能从长期工作实践中养成,我不能用单纯口述方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不经过实习而把它继承下去,因此,我今年七十岁了,还得在这里做车轮。
由此类推,圣人已死,留下几本书,也已成为过去的东西,难道国王所读的,还不是古人的糟粕么?”[原文]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恒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日:“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简析]一切好的书本知识,都是前人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实际经验的总结,是科学知识成果的积累,对于后人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这种知识如果仅从书本上现成得来,而没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就仍然算不上真正有用的知识。
这个故事,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我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一位制治工人结合切身经验对单纯书本知识和教条迷信提出了大胆怀疑,并敢于在国王面前侃侃而谈,真是了不起。
它提醒人们,书本知识究竟是“糟粕”,还是精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读者本人的态度:是教条主义的学习,还是进行创造性学习。
运斤成风庄子为人送葬,恰好经过他老朋友惠施的坟墓。
他默立一阵,然后凄然地对身旁的人说:“过去有一位郢都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抹了一层薄薄的白粉,薄得象苍蝇翅膀。
他对面站着一个名叫匠石的人,挥动一柄锋利的大斧,大吼一声,对准郢人的鼻子一阵风似地劈将过去。
白光闪过,薄薄的白粉全被劈尽,而鼻子一毫未伤。
那郢人站着纹丝不动,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有这般绝技,就把匠石召去,要他表演一番。
匠石回答:‘我倒是会使用斧头,可是我那位鼻子上抹石灰的搭当死去很久了啊。
’唉,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也失去了自己的搭当,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啊!”[原文]庄子送葬。
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
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简析]匠石“运斤成风”的绝技,奇则奇矣;但那个鼻尖抹粉的郢人能够纹丝不动,面不变色,则更加奇绝,倘没有他的密切配合,这出好戏肯定是表演不成的。
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
我们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努力。
涸辙之鱼庄周家里很穷。
一天,他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粟米。
监河侯说:“好的,等我收到老百姓的租税,就借给你三百银子,行吗?庄周听了很气愤,便说:“我昨天到这儿来,在路上听到叫喊的声音,四处张望,发现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我就问它:‘鲫鱼,你为什么到这儿来的?’鲫鱼答道:‘我从东海来,快死了,请你给我一升或一斗的水救救命吧!’我说:‘好的,我就去游说吴、越两国国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吗?’鲫鱼气愤愤地说:‘我因为离开了水,孤零零地躺在这里,只要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也就活命了。
你说引西江的水来迎我,谢谢你的好意,还不如早些到卖干鱼的摊子上去找我呢!’”[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候。
监河候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鮒鱼焉。
周问之曰:‘鮒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鱼愤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鱼之肆!’”(《庄子·外物》)[简析]监河侯大概是一个吝啬鬼。
又死爱面子,他不肯出借粟米也就罢了,还要故意说漂亮话,这就难怪庄周要用涸辙里鲫鱼的比喻去讽刺他。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
所谓实际,就是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升斗之水可以救活鲫鱼一条命,这是时间、地点和条件都许可、也为鲫鱼所迫切要求的事。
不从实际出发,就等于“西江引水”,因为那是时间、地点和条件所绝对办不到的事。
庖丁解牛梁惠王看到庖丁正在分割一头牛,但见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连声夸奖他的好技术。
庖丁答道:“我所以能干得这样,主要是因为我已经熟悉了牛的全部生理结构。
开始,我眼中看到的,都是一头一头全牛;现在,我看到的却没有一头全牛了。
哪里是关节?哪里有经络?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全都心中有效。
因此,我这把刀虽然已经用了十九年,解剖了几千头牛。
但是还同新刀一样锋利。
不过,如果碰到错综复杂的结构,我还是兢兢业业,不敢怠慢,动作很慢,下刀很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的。
”梁惠王说:“好呀!我从庖丁这番话里,学到了养生的大道理。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譆,善哉! 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隙,道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感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简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一种工作,都应该摸清楚那种工作的规律。
只有掌握了工作中的客观规律,才能把工作做好。
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生理结构,摸清了解牛的规律,所以杀起牛来得心应手,非常出色。
要认识客观规律,又必须有一个实践过程,如果不动手解牛,就永远不能了解牛的生理结构。
痀偻承蜩盛夏时节,孔子带着他的学生们来到楚国,走进一片茂密荫郁的树林歇凉。
林中蝉声一片。
有一位弯腰驼背的老汉站在树下。
用顶端涂着树脂的竹竿捉蝉,只见他一粘一只,就象随手拾取一样容易。
大家在一旁都看得入了迷。
孔子问老汉:“您捉蝉这般巧妙,其中可有规律吗?”老汉回答:“当然有。
蝉这种小虫很精灵,一有风吹草动,它就逃了,因此首先要练得手拿竹竿不晃动,等到放两颗弹丸在竹竿顶端不会掉,捉蝉就有了一定把握,放三颗不会掉,捉十只才会逃走一只;放五颗不掉,捉蝉就象随手拾取一样。
可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善于隐蔽自己,我站在树下,就象半截树桩,伸出手臂,就象枯木朽枝。
最后,”老汉缓口气继续说,“还要用心专一。
我捉蝉时,不管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只看见蝉的翅膀;不管周围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
能够做到这步,还怕蝉捉不到吗?”孔子听罢,回头告诫学生们说:“听见没有,只有鍥而不合。
专心一致,才能出神入化,这就是驼背老翁说的意思!”[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技。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庄子·达生》)[简析]驼背老汉谈了三点经验,即勤学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