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先生提出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2.47 KB
- 文档页数:2
2019教师关于《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下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为大家提供的《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2019教师关于《静悄悄的革命》心得体会1正在阅读的《静悄悄的革命》第二章《改变教学》主要说的校内开展教研活动暨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的校本主题教研。
感觉我们学校正在践行的就是佐藤学所倡导变革方式,两相对照,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他谈到学校变化的第一步要从学校内部开始,要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相互开放教室。
之所以有必要在学校改革的第一年,让所有的教师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是因为必须把许多陋习,如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却无所顾忌地批判别人的陋习等,一并清除、克服,让所有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学校改革的前提。
就像佐藤学所说的如果要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同事面前公开授课,只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校长的领导能力,早在三年前学校就明确提出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在教研组内承担一次公开课的任务,此项要求与教师500分考核挂钩,学校基本做到了每个教师课堂开放,一年也差不多能完成30次教研活动,但为什么没有佐藤学所说的效果呢?关键在于第二条:要充实的教研活动。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次数是必须保证的,仅靠两三次的研讨要深入地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取长补短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十几次的案例研究,才有可能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而且,在研讨教学问题时,比起事前的研讨来,开展事后对教学过程的反省,针对实际的事例进行相互学习更为重要。
没有必要在事前花时间,而应该把时间花在事后的充分讨论上。
这里所谈到的研讨问题正是我们平时校本教研的表现,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就是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分享,以达到教研目的。
接着他谈到的是校内教研的三个原则。
佐藤学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受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佐藤学先生提出了“课堂教学观”,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佐藤学先生的课堂教学观,我深感其独到之处,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佐藤学先生的课堂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的权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兴趣和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佐藤学先生的课堂教学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佐藤学先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佐藤学: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学习的专家”教育研究是一个清贫的行业,但在孩子与教师成长中所体会的快乐,也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比拟的。
看待教育问题,要有 3 种眼第一种是“蚂蚁的眼”,要看得非常细,小草、小微粒都看得到;第二种是“蜻蜓的眼”,会从各个角度观察事物;第三种是“鸟的眼”,能够俯瞰大地。
每去一个国家,他最先去的地方总是博物馆和学校。
相机是他观课的必备装备,带着相机在课堂上寻找、驻足、拍照、微笑。
他的镜头里记录着孩子之间的伙伴关系,记录着师生之间的倾听姿态,也记录着触动人心的学习故事。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倾听、一起学习”——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他还是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日本教育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方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课程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史学会理事、文部科学省学术审议会专业委员、东京大学出版会理事。
佐藤学,被公认为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各地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三十年如一日直面教学一线,构筑起全国性的“学习共同体”。
如今,其这一教育模式已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成为了推动教育改革的理论来源。
从时间来看,亚洲国家从 2000 年后才开始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毫无疑问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
过去10 年,日本GDP 止步不前,年轻人失业率很高,不少19 岁至 29 岁的人,尤其是女性跌入了贫困阶层。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因适时启动了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转型,芬兰不仅让年轻人免于失业,经济竞争力也居于世界榜首。
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荷兰等国家的课程也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佐藤学看来,实际上,不仅传统的学校需要变革,其实教师群体也需要转型——“如果说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 21 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0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在学校的组织下,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教育理想。
我不仅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
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下面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阅读之中,令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倾听”这一主题。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佐藤学认为,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一个“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因为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们的教室从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小手如林,但真正思考的学生却很少,同时,那些有模糊意见的学生则更是缩在了人后,不敢发言,我们看到一节课顺利地进行完了,中间没有阻碍,没有争议,那么这样的一节课有多大意义?改变这样局面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用心地倾听,在此基础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用心的倾听,那么这样将比热闹的发言效果好很多。
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多少时候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呢?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学生回答中明显的错误,也会充耳不闻,甚至还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学生固然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
其实我们老师更是如此,应该学会倾听,更要善于倾听。
佐藤学先生的分析,促进了我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认识,我也将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
关于“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我在教学中也努力想做到这点,但却感觉难度较大。
如今的孩子,个性都很强,比较自我。
作为教师,要把整个班级各种不同的声音都朝着一个中心点聚集,而将潜力发挥出来,再对教学活动予以反思,及时反馈在活动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是一种挑战。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样把学校变成“学习的共同体”?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当教师以来困惑的问题,《静悄悄的革命》为我解开了长期以来的困惑,让我知道了未来的教学我该怎样去走。
作者佐藤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这本《静悄悄的革命》是他通过20年来,每周走访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实地考察、观摩所写的一本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著作。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看这本书的确是扔了看,看了仍,反反复复。
但是每次看,确实能从中获益匪浅。
佐藤学先生在书中提倡的是一场教育改革,他把这一改革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他所说的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萌生出来的,是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作者所追求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创造性活动、合作的、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如他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
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
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我可以说这是我读到的最有可操作性的教育专著。
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凭着丰富的深入学校的经验巧妙的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对于目前我们正在探索课程改革的基层教育研究人员来说,他工作的方法与作风是那样令人肃然起敬;他提供的经验是那样的丰富和及时;他对问题的剖析是那样的深入和透彻;他提出观点和提供的案例是那样的发人深省!有许多观点和案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佐藤学,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教授。
1951年生,教育学博士。
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
三十年如一日,每周至少两天深入学校,扎根中小学实地观察,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个人著作《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1990)《学习,其死亡与再生》(1995)《教育方法学》(1996)《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1997)《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1999)《教育方法》(1999)《教育时评(1997-1999)》(1999)《教育改革设计》(1999)《改变教学,学校改变》(2000)《“学习”再考》(2001)其中,《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与《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的主要内容已结集成中译本《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2003),《改变教学,学校改变》的中译本《静悄悄的革命》《李季湄,长春出版社,2003》出版。
《课程与教师》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积二十多年来“课程”与“教师”研究的一部力作。
作者从质性研究与阐释学的视角,诠释了日本学校教育的发展问题与课题;提供了重建“课程”概念、重建“教师”概念的思路。
同时,也提示了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学校发展的构图。
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主张:将“传递中心课程”转变为“对话中心课程”;将教师的角色由“技术熟练者”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将学校由“教育工厂”转变为“学习共同体”。
课程的重新释义“课程重新界定为‘学习经验之履历’的课题。
提到“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课程表,认为所谓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学科计划。
对课程的这种理解源于宗教革命后的16世纪,反抗国王与教会权力控制的大学,把强制推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学程讽刺性地称之为“课程”,从此,课程沿袭了“学科课程与组织”这一含义。
研习佐藤学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旨在同学、教师以及学校之间建立共同学习的体系,使得三方都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建立起互助、互评体系。
学习共同体在欧美以及日本已经有多年的实践并且成果显著。
如何使学习共同体能够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扎根中国基础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合作学习发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
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美国教育界对其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开展合作学习。
学习共同体由日本知名教育学者佐藤学创立,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分支。
佐藤学的博士阶段即研究美国教育问题,深受美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在日本,现在已有1500所小学,2000所中学(占到公立中学的十分之一)以及500所高中正在尝试挑战该项教学改革。
同时韩国,中国,新加坡等国家现在也在积极的进行改革实践。
一、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新要求1.知识性社会产业性社会向后产业社会过渡,即终身学习的社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到2020年制造工人的比率将会从劳动人口的10%下降到2%。
因此,21世纪的社会是知识高度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是知识不断变动、更新、发展的社会。
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探究性学习符合这种变迁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讲究传道、授业、解惑,即把教师或者书本看作知识的源泉,希望学生们能从源头汲取知识。
在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明显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社会的要求。
知识日新月异,掌握知识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掌握汲取知识的方法才是关键,即授人以渔。
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则需要有创造性、批判性、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在安静的学习环境里引爆学生内体本身的学习激情和欲望。
2.多文化共生社会多元文化共生已经存在多时。
从美国的民族大融合到近來的广州输入非洲劳工。
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而且无法逃避的问题。
美国的外来移民为其注入了大量的新鲜文化,使其成为科技界和文化界的中流砥柱。
如何让多元化成为经济文化腾飞的助力,需要全民的文化包容和接纳,即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佐藤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佐藤学通过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佐藤学认为,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
被动地接受知识。
他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2.提倡合作学习:佐藤学认为,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
有效方式。
他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还能够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
3.注重情境教学:佐藤学认为,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他提倡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佐藤学认为,学生需要培养创造性思考的能
力。
他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同时,他也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尝试。
综上所述,佐藤学通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情境教学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这些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从而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report summaries, written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只有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融入到读后感中,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深化我们对书上人物的分析,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以下列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原则。
二、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教研活动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
在活动策划阶段,要明确教研活动的具体目标,确保活动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使教研活动真正为学生服务。
2. 问题导向原则教研活动应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针对学生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3. 合作共享原则教研活动应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
在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界限,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教学合力。
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创新驱动原则教研活动应注重创新,鼓励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在活动中,教师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5. 教学实践原则教研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确保活动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活动策划阶段,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实际,确保活动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同时,要关注活动效果,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6. 个性化发展原则教研活动应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
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同时,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7. 长期规划原则教研活动应制定长期规划,确保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内容、形式等。
同时,要关注活动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方案。
8. 效果评估原则教研活动应注重效果评估,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在活动结束后,要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同时,要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活动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佐藤学读后感【编者按】最近,⽇本东京⼤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命》备受我国教师们关注。
⼀本10万字的⼩书,为什么得到我国教师的如此青睐,不仅在于这本书对于我们当前深⼊推进课程改⾰具有较⾼的参考价值,⽽且在于佐藤学教授东⽅⼈的教育思考、⼈格魅⼒和务实精神。
在20多年中,佐藤学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进了7000多间教室,“与教室⾥的学⽣和教师同呼吸”,“把⾃⼰作为教室中与⼤家共同⽣活的⼀员”,他以教育专家特有的敏锐⼒和探索精神,⽤亲⾝实践,结合许许多多亲⾝实践的⽣动案例,提出了有关教育改⾰的许多真知灼见。
本站向课题组所有教师们推荐阅读这本书。
为了让⼤家浏览书中的主要观点,特转载了原书译者、华东师范⼤学李季湄教授写的《译者的话》,以及有关⽹站转载的书中的内容简介和部分精华章节。
【作者简介】佐藤学,⽇本东京⼤学研究⽣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
作为“付诸⾏动的研究者”,他⾛访了全⽇本各地的幼⼉园、⼩学、初中、⾼中和养护学校,与教师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习班和学校进⾏改⾰。
在学习班中他推进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在学校⾥他推进构建教师之间互教互学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在学校和社区的联系⽅⾯推进由监护⼈参与授课的“参与学习”实践。
他提出了未来学校的形象——“学习共同体”,从内部推进对学校进⾏的改⾰。
【译者的话】李季湄(华东师范⼤学教授)尽管我很早就知道佐藤学先⽣的⼤名,但是翻译他的著作还是第⼀次。
翻译此书的决⼼始于2001年夏天。
当时,我在⽇本考察“⽣活科”与“综合学习”课程,⽇本著名的⼩学馆出版社的编辑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书。
我粗粗⼀读就产⽣了把它翻译出来的冲动,因为我被⽇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被佐藤学先⽣的研究态度所感动;被⽇本同⾏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被书中深⼈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互动观等所启迪;被作者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鞭辟⼊⾥的批判所震动。
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育改革——展望与哲学- 思想片断- 鸢尾花(IRI...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教育改革——展望与哲学Sunday, September 10, 2006 | Author: science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的理论见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高瞻远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今天在黎加厚教授的blog里再次看到推介,于是转发于此。
这篇文章只是其思想的一部分,但对于我们认识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是很有帮助的。
现将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先生来我所交流的内容摘要如下。
一、关于学校的公共性学校教育迫于全球化的压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迄今为止一直由国家的中央集权制度统管教育的公共领地,正逐步让位于共同体(community)份额与市场(market)份额。
我们要认真思考转型期教育的公共板块的重新建构,到底应该以市场份额为中心,还是应该以共同体份额为中心。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作为探讨“学校公共性”的前提,首先必须明确区分“义务教育”、“公共教育”、“国民教育”这三个经常被日本的教育学混为一谈的基本概念。
这三个概念有着不同的起源,拥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
在欧美的历史上,“义务教育”是以新教教义与家长制道德理念为基础而产生的;“公共教育”是以教育的世俗化(脱离宗教化)与公共文化和人权思想的成立为基础而产生的,而“国民教育”则是以国家主义带来的国民统合的要求为基础而产生的。
国样,日本的公共教育的起源也并不是引入欧美学校教育体制的1872年以后的“学制”教育,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自发产生的“共立”的相当于初等教育水平的“乡学校”和相当于中等教育水平的“共立学校”。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谈课堂里怎样有助于学生真正的学习?校本研修研讨的四个原则是什么?2016-08-15 校长会精彩导读:【小手林立、学生大声发言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吗?互帮互教的小组学习是否有助于学生真正的学习?在追求效率的竞争性教育生态中,校长如何帮助教师心无旁鹜地实现专业发展?在校本研修中,研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且看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先生的真知灼见】真正的学习是"相互学",而不是"相互说"32年来,佐藤学先生在2500多所学校进行了改革,每周至少去学校两次。
最近几年,他也去了中国的一些学校,听了一些课。
据观察,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课堂进入转换期,开始向素质教育转变,日益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探究性课程。
课程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更加重视科学、文学、艺术。
当前,中国课堂有两大倾向或潮流:一是协同学习开始出现,二是看重信息技术的作用,想以此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但技术性产品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并不能带领教育走向现代化。
中日两国的学校教育有共同的先进性,比如:重视教育平等,对学力低下的学生非常关注;教师热心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废寝忘食。
两国学校面临的共同困难是规模过大,欧洲的小学一般是100人左右,日本的小学是200人左右,中国的小学则多在1000人以上。
欧洲学校的班额一般是16人~22人,而亚洲是40人~50人。
多人数班级、统一授课、应试竞争、课程设置过密等,积弊日深,要想办法解决。
中日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校的教学内容难度比较大,超过了日本3年~5年,这是日本必须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但中国的师生被各种评价束缚,压力很大,学生往往不能相对自由地思考、想象。
佐藤学认为,中国教育需要减少考试、评价,给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何谓学习?这是一个很"原始"的问题。
学习比教育出现更早,有更深的意义。
从苏格拉底的对话思想出发,我认为,学习是相遇与对话,是与客观世界对话(文化性实践)、与他人对话(社会性实践)、与自我对话(反思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活动。
浅谈学校教研活动应遵循的原则1. 可行性原则。
教研活动的内容,要经过论证,应该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选择。
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如,是否适合研究者的知识基础、专业特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志趣;教研主题的难易、大小是否合适;教研的主题是否科学,是否有理论依据;主题经过一段的研究以后,是否可以实现或有可能问题被解决,是否能激发教师愉快、主动地参与等。
开展教研活动前,一定要做好教研主题的可行性分析。
要想教研主题科学,切实可行,教研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的最新理念、最新理论和最新动态,了解学校和教师的特点。
2. 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就是指教研活动要么针对一个问题,要么针对一项教学技能,要么针对一种教学策略等,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的教研主题,应该优先选择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教学实际、教师发展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
例如怎样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如何解决农村中学学生放学后不能自主学习的问题,怎样发挥课堂评价功能实效等。
学校的教研活动要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长教师的兴趣口味,让每位教师的才能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让他们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并充分体验教研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盲目地追风,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则难以体现教研活动的真正意义。
3. 检验性原则。
检验,是指针对一次教研,要多次检验,查看教研效果。
一次教研活动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不成熟的地方,要继续开展研究。
教研活动总结的经验,一定要检验教师的执行情况,直至问题解决或者教师提升。
不能开展一次活动,总结一下就结束。
虽然优点、缺点都进行了总结,但活动过后就不管不问了,如果这样,教研就成了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如,在教研活动中,对于小组合作的方式已经达成共识,活动之后学校就要组织听课,检验一下此种共识在课堂上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再如,学校开展最普通的轮值课、推门听课等活动,参与听评课的教师,评课笔记应清晰地记录不足之处,下次听课的时候,要看看这位教师的不足有没有改变、提高。
高校课堂的三个原则兴趣导向原则
高校课堂的三个原则兴趣导向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兴趣导向原则: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入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利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的乐趣,并提高学习效果。
2. 实践导向原则:课堂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实地考察、实际项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导向原则: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注。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个别化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这三个原则可以使高校课堂更加活跃和富有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静悄悄的革命》是长春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佐藤学。
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
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下面是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1在网上我认真拜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
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教授、教育学博士,他为了研究教学,走访了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他往返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
在二十多年中,他走进了七千多间教室,始终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
他把自己置身于教师与学校之中,与教师交流、探讨,共同尝试从内部对各类学校进行改革。
在细细地品读中,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认真扎实的研究态度,敬佩他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讲究实效的教研作风。
这本书没有大哲理,没有大理论,书中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最生动的案例阐述着“静悄悄的革命”的深刻内涵。
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透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
文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作为日本名牌大学教授的佐藤学先生一向在用心地推进这一“静悄悄地革命”。
正因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倾听潜质欠缺,我十分注意这方面经验这本书中首先从倾听开始抓起文中的许多观点令我感到耳一新,受益匪浅。
《静悄悄的革命》的读后感2从群共享中下载了《静悄悄的革命》。
仔细拜读后,发现日本的教师和我们很相似。
它其中提到的虚假的主体性,悬在半空的主体性……深有同感。
他所倡导的润泽的教室正是我们此刻在发奋的目标,它里面提到的一些教师的惯用语在我身上也能找到。
一所学校的学科教研机制,决定了学科教学的质量。
有效的教研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教育教学活动有章可依,使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使年轻教师不断成长。
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语文学科教研机制,下文分常规教研活动、特殊教研活动分别进行介绍,并对教研活动的基本原则进行概括。
常规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常规教研活动,指的是日常持续的备课、授课等一般教研活动。
我们的做法如下。
形成有效的备课机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些问题永远存在:教什么?如何教?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集思广益,我们采取了“一主多补一总结”的集体备课方式。
“一主”,就是一人主备;“多补”就是多人补充;“一总结”就是一人总结。
在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中,先由本次的主备教师提供翔实的备课资料并进行文本解读,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接下来是讨论环节,由其他教师进行质疑及补充;最后组长进行总结,确定要统一落实的教学要点。
这一备课机制保证了日常教学的有序进行,也保证了教学设计的质量。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组内教师始终坚持“真问题、真教学”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授课前,特别看重学生预习作业中的“质疑”环节。
对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产生的普遍疑问,教学设计中应该有相应的环节进行回应,对于课上无法统一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在作业批改中作出解答,或者直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当面交流。
只有在解决真问题的课堂教学与课下辅导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随时改进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个体遇到难题,随时在组内求助,大家会进行答疑讨论,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关的教学设计。
坚持规范与个性的共存在授课过程中,教研组内教师形成了“两必须一可以”的共识:对一定要落实的核心要点,必须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到位,对所任教班级较为薄弱的部分,必须在教学活动着重落实到位,实现教学活动的确定性与针对性,但是具体落实的方式可以各有不同。
此外,根据各班学情的不同,也允许教师调整组里提供的统一教学设计。
教研工作基本原则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下3点:①原则问题要坚持。
②科学问题不放过。
③方法问题不讨论。
一、依宪治学教研员在组织本地区,或者参与省市级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中,要主要始终坚持基本原则不放松。
⒈为人民服务是根本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要根据我国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大法《宪法》来进行。
因为《宪法》是母法。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由国家的《宪法》派生出了1万多个子法、小法,如:《教育法》《教师法》等,以及一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现行的一些基本规则。
这些子法、小法是对母法的落实,所做的具体、详尽的解释。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每当子法、小法与母法发生冲突、对抗时,就会发现子法、小法不是当初制订错了,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科学进步等原因,使得子法、小法出现了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发生矛盾的状况了。
这就需要依照母法,及时地修正子法、小法。
于是,子法、小法就一定要为母法让路了。
因为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谓“依法治国”,这里说的“法”并不是什么子法、小法。
说得再明确一点儿,就是“依宪法治国”。
《宪法》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⒉坚持原则是讲政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就是要讲政治。
讲政治是原则问题、方向问题、道路问题,是关系到学科教师今后的发展和成为什么样人的问题。
在如此重要的问题上不注意、疏漏了,培养的教师就不会符合教育的要求,不能成为教育一线的有用之才。
所以,遵守《宪法》,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是不能讨论的!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③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④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即使教研员个人的意见,处以少数的情况下,也应当保留意见,以观后效。
待机及时说服教育他人,纠正其错误。
坚持基本原则并不是刚愎自用,不是一意孤行。
在不违反有关于政治和思想的导向、国家利益、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等一些根本的原则之下,可以考虑先择最佳方案。
要在集体范围内,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广泛征求意见,集百家之长,实现高度集中。
佐藤学先生提出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
一是应对学生的教学。
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态度作为讨论的中心问题。
如对于学生上课窃窃私语或困惑,教师是否能够领会;教师有没有在无意识中,以不恰当的对应遏止了学生学习发展的苗头;对于事先没有预料到学生的反应,教师有没有采取灵活、耐心的态度;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有没有给予恰当的帮助,等等。
要进行以学生的学习实况和教师的应对为中心的研讨,最重要的是,在教室里进行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这在第一年的教学改革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
三是教师持有自己明确的课题的教学研究。
佐藤学先生强调,“把校内教研活动作为学校运营的重点”。
他主张,“为了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至少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是必要的”;要召开公开研讨会;要公开日常授课;要开放教室;每个教师都要带着自己的课题致力于教学研究。
佐藤学先生在批判关于主体性的神话时写到:教学中的主体性神话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
佐藤学先生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
我们必须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考虑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考虑孩子的经验,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抛接球”活动。
《静悄悄的革命》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要胸怀一颗尊重学生的心,从一个个个体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