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太空一日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3.17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太空一日》学案22

班级:姓名:编制时间:3.16 使用时间:3.18~3.24

预(40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两遍,在课文中勾画生字词,标注拼音;(参考早读材料)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作者信息、写作背景;(参考《5·3全解版》、《狂K重点》)

3、根据《中考必备》各考点内容,完成预习检测。

【知识链接】

1、《天地九重》

这部书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杨利伟以坦率而真挚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成为军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的经历,以及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为航天员的经历,同时讲述了自己乘坐大空飞船时的感受。

2、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截至到2018年12月,神舟飞船载人飞行概览: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16日(乘组)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17日(乘组)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28日(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17日(乘组)搭载模拟人

神舟九号 2012年06月16—29日(乘组)景海鹏、刘旺、刘洋

神舟十号 2013年06月11—26日(乘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一号 2016年10月17日—11月18日(乘组)景海鹏、陈冬

1、作者简介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为现实,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

2、写作背景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 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为了告诉人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息的结果,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了自传《天地九重》。

3、标题解读

(《中考必备》P194考点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太空”点明地点,“一日”点明时间。“太空一日”即在太空中一天的生

活。标题简洁明了,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极具吸引力、震撼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第 1 页共3 页

力。

(2)小标题的作用:四个小标题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提示了文章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赏析第3段,并说说这段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中考必备》P200考点11,句子的理解和赏析。答题模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修辞的作用)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心理、性格))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一块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身体僵硬的状态,表现了“我”当时的心情极度紧张。

(2)“神舟五号”飞船升空过程中,“我”的感受发生了哪些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中考必备》P196,考点5,概括人物的心理、情感、态度的变化,详见P197(三)解答指导)

答:“我”的感受变化:紧张——稍觉释然——非常痛苦——无法承受,觉得快不行了——解脱出来,感到从所未有的轻松和舒服。

作用: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在飞船升空过程中的感受,表明航天工作的危险,也表现了作者无所畏惧、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第15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中考必备》P191人物描写的特点或作用)

答: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大声喊”的语言和“鼓掌欢呼”的动作,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所有人为“我”挺过艰难的共振而安然无恙时激动、兴奋之情,体现了战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为什么要写在飞船上看不到长城?写这表现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品质?

答:写飞船上看不到长城,是为了证明“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说法的不真实性。杨利伟特别强调这一点,并与其他航天员反复确认,表现了他重视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30段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中考必备》P193,特殊段落的特点及作用及P197考点7,段落作用分析)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叙述。

(6)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他遇到的哪些未知的状况?他是如何面对的?(《中考必备》P194,考点1,概述故事情节)

答:①由于失重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全靠自己的意志克服这种错觉。

②听到了神秘的声音。努力观察,试图找到声音所在未果,回地球后实事求是确认声音来源,最终无果。

(7)49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中考必备》P191人物描写的特点或作用)

答: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真切地描写了归航途中遇到险情时“我”的心理,表现了“我”极度紧张的心理活动,让人如身临其境。

(8)第56段这段话体现了杨利伟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体现了杨利伟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胸有成竹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第 2 页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