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㈠教材地位及课程标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第三课,是中国古代史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两宋时期是继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它上承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下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岁月。
尽管两宋政权没有在政治上达到如隋唐那样统一强大的局面,尤其是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繁荣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时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及至宋代已成定局。
这一变化还影响着今天中国经济的状况,是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况。
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运用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基本史实,提高运用全面的思维方法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分布图》,提高识图能力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前预习、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2学情分析。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
心南移学案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课前预习
1、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4-65页“经济重心南移”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宋朝时期,全国经济重心从_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请你认真阅读教材66-68页“农业和手工业”、“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两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行业类别成就
农
业生产工具
农业作物
粮食生产中心
手
工
业采煤
和冶炼
制瓷业
商
业商品经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罗列要点,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2、你的疑点、难点:。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授课时间
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单介绍。
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
阅读“每课一得”,了解纸币产生的基本情况。
《鹤林集》中的材料)
比较古今纸币的异同。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十二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西安市西城中学何高峰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是承隋唐我国封建经济繁荣后出现的又一个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尽管宋朝时,政治上国家没有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特别是南宋时更只是偏安东南一隅,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新的特点: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而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宋的经济发展是两宋社会生活丰富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
本课有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第二部分两小标题介绍了宋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逐步引导——个别点拨——形成结论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情操。
乐于探究历史的奥秘,具有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经济格局的形成,一直延续到近代,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通过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本课有关经济发展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内容琐碎,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需要在教法上有所探索和创新,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和整理两宋经济发展的有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相关资料组成合理高效的媒体资料,创设历史场景,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条件。
板书设计原因农业经济重心南移两宋经济发展的表现手工业表现商业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记者体会农民工南下乘火车》(视频可放的情况下)问题:①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家长中可能也有在外打工的,看到家长在如此拥挤、恶劣的环境下乘车去打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区域经济和重心的概念,掌握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区域经济、重心、南移。
2.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不均衡、地理因素、政策调整等。
3.影响分析:经济市场布局、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如:“你们有没有听过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这个词?”“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新课的话题。
2.概念解释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等概念的定义和解释。
3.原因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原因列表。
4.影响分析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完成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影响进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整理出影响列表。
5.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该案例在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上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6.总结课堂内容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表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寻找答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2126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从教材、学情、模式、设计、板书、评价、开发七个环节说课。
一、说教材1、单元结构本单元包括共分七课,四个专题其中政权并立2课时,经济发展1课时,政权统一1课时,科技文化2课时,宋代社会风貌1课时。
政权并立是南方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和元的统一促进了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
宋朝政治上虽未出现统一强大的局面,但经济却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这一变化对以后各朝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单元中以专题形式出现。
2、课程标准与2001版实验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有细微的变化,对本节内容要求更高。
3、地位作用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学习来说,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也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4、教材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其中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在教材编排中篇幅较多,是学习的重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制定教学目标(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史实,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二、说学情知识方面:七年级上册第21课,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能力方面: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和表述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历史交流的能力大大增强。
思维方面: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比较灵活、敏捷,但思维仅仅局限于文本表面的知识,缺乏历史的思维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掌握江南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其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特点。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2)如何评价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发现问题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4.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吗?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
(2)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2)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培养互助合作和共同学习的观念。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认识目标: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提问:同学们,提到宋代,我们脑海里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尽管宋代,特别是南宋,留给人们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宋代的经济却继续发展,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宋代,共同去感受宋代经济的繁荣。
(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48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经济重心南移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64-65“经济重心南移”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这一趋势是在何时完成的?(2)为什么经济重心会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3)经济重心移到长江流域有哪些表现?3.自学内容3:经济发展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66—68 “农业和手工业”与“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两目的内容,思考并完成下表:(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49—51(四)反思小结【加速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家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意思是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朝谚语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2)除了材料二反映的农业方面外,宋朝的经济发展还在其他方面体现出来,请各举一例。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思考、学生解答、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通过学生分组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史实,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经济重心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而且经济重心也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讲授新课】
经济重心南移
解释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和技术较为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较强影响的地区。
区域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这一过程可分为几个时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可分为三个时期:三国吴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引导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史实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鼓励学生充分思考、大胆发言)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后概括如下:
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南来的北方避难人口不但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治重心的南移(东吴、南朝、南宋等),且南方政府较为重视农田开垦和兴修水利;南方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人口大大超过了北方;“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南方出现了一批经济中心。
农业和手工业
宋代农业
学生看书,列举两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略)
宋代手工业
通过比较中外矿冶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中国两宋时期在此方面的先进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展示自己课下收集到的有关两宋时期的瓷器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
学生应知道官、哥、定、汝、钧五大名窑。
理解中国为何被称为“瓷之国”。
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
城镇的兴起
应让学生理解城镇的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
纸币的出现
学生阅读“每课一得”,了解纸币产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纸币产生的原因,以及产生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可参考课本所提供的吴泳《鹤林集》中的材料)
比较古今纸币的异同。
海外贸易兴盛
提问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政府支持;自身经济繁荣;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等。
指导学生完成自我测评。
教
后
记
补
充
教
案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