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利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格式:pdf
- 大小:360.11 KB
- 文档页数:40
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指标体系有哪些?现代化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评价。
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在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设置过程中,遵循体现富裕度、安全度、舒适度、文明度的结合,注重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者效益的兼顾,力求简明、全面、综合并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将水利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按两级设立.其中,一级指标是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反映水利现代化水平的宏观发展以及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反映水利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程度,包括水发展、水安全、水科技、水环境和水管理;二级指标主要根据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解,分别反映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量化指标.1. 定性指标据已有研究成果,将水利现代化指标在定性方面归纳为:第一,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资源型水利向环境型水利转变,基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使三者用水结构比较合理,基本实现用水总量的零增长;第三,水利发展机制比较完善,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建立完善的水权及其流转制度,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结合中国的国情、水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利现代化水平;第五,防洪安全、供水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管理、水法规体系比较健全;第六,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国家审定的规划目标;第七,水文测报、通讯与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决策分析,现代化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基本覆盖全国;第八,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及水污染,逐步改善山川河湖的生态环境,使人居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2. 定量指标综合评价指标分四类,根据综合指标分解的二级指标15项。
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水利现代化指标一览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水发展1、用水量弹性系数2、农业用水比率3、饮用水水质达标率4、水旱灾害损失率水安全5、防洪安全保障程度6、城乡供水普及率7、生态环境用水保障程度水科技8、技术进步贡献率9、用水效率系数水环境10、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率11、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2、废污水排放达标率13、水土流失治理率水管理14、信息化水平1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管理人员的比例3. 指标体系的具体说明3.1 水发展指标水发展指标反映水利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和总趋势,包括:1. 用水量弹性系数用水量弹性系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与用水量变化率关系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用水量弹性系数(%)=用水量年均增长速度(%)/GDP年均增长速度(%)×100%近年我国用水量弹性系数相对于80年代大幅下降,但与日、美等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推进相同的GDP增长速度,日本水资源消耗速率仅相当于我国一半,美国约为我国的3/5。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1. 引言水利建设项目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防洪、供水、排水和水利工程建设等目的而进行的工程项目。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重要环节。
本规范旨在规范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和过程,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2. 评价指标体系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等方面。
具体指标如下:•项目投资效益:–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动态净现值•社会效益:–用水供应能力–防洪保护能力–农田灌溉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环境效益:–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恢复–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效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3. 评价方法3.1 财务评价方法财务评价方法是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回报率和财务可行性评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项目投资计划和现金流量预测表。
2.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净现值。
3.根据评价结果,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3.2 社会评价方法社会评价方法是对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
2.对各项社会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化或定性评估,并计算加权求和。
3.根据评价结果,判断项目的社会效益。
3.3 环境评价方法环境评价方法是对水利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
2.对各项环境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化或定性评估,并计算加权求和。
3.根据评价结果,判断项目的环境效益。
3.4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是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效益进行评估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
2.对各项可持续发展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化或定性评估,并计算加权求和。
二、价格:1.概念: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产品价格大小,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的变化还与货币本身的价值的变动有关。
2.分类:(1)现行价格:指包括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为正)或通货紧缩(物价上涨率为负)影响在内的现在正在实行的价格。
(2)时价:按当时(当年)价格计算的,均称为时价。
(3)财务价格:指建设项目在进行财务评价时所使用的以现行价格体系为基础的预测价格。
(4)不变价格(固定价格):国家统计部门规定采用的以某一年为基准的价格,作为计算某一时期内各年产品的价值,从而除消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便于比较不同时期的生产、经济水平。
(5)可比价格:指由国家规定的计算某个时期商品价值指标的统一价格。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一般引用不变价格作为可比价格。
但所选择的价格水平不一定是国家规定的价格水平年的价格。
一般取经济评价开始的年份的价格作为可比价格。
(6)影子价格:是当社会经济处于最佳状态下,能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资源优化配置时的商品或资源的价格。
(6)影子价格:◆能真实反映产品的价值,反映社会价值的价格;◆不同时期影子价格是不同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影子价格又是不变的;◆在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需测算各类投入物的影子价格,进而推求项目投入费用;◆资源稀缺程度与影子价格成正比,若资源有富余时,影子价格为零;若资源稀缺,影子价格大于零。
影子价格的确定:①先将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划分为:外贸货物:生产、使用将直接影响国家进出口的货物。
非外贸货物:生产或使用将不影响国家进出口的货物。
特殊货物:劳动力和土地。
影子价格的确定:②确定三种货物的价格:a.外贸货物:一般用国际市场价格计算,以将要发生的口岸价格为基础进行确定;•进口产品影子价格=到岸价×影子汇率×(1+贸易费用率)+国内影子运费•出口产品影子价格=(离岸价×影子汇率-国内影子运费)÷(1+贸易费用率)b.非外贸货物:成本分解法,把货物按价格构成的主要因素分别确定其影子价格;影子价格的确定:②确定三种货物的价格:c.特殊货物:•劳动力影子工资=劳动力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费用;(影子工资=工资及福利费×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一般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0,但对使用民工数量较大的水利、公路等项目,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为0.5•土地影子费用=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费用.影子价格的确定:③影子价格的计算参数:影子汇率:按国家外汇牌价乘以1.08;贸易费用:进口货物贸易费用=到岸价×影子汇率×贸易费用率;出口货物贸易费用=(离岸价×影子汇率-国内运输费)÷(1+贸易费用率)×贸易费用率;非外贸货物的贸易费用=出厂影子价格×贸易费用率贸易费用率统一采用6%;交通运输影子价格换算系数铁路1.84;公路1.26;沿海货运1.73;内河货运2.00;影子价格的特点:①时间性:不同时期的影子价格是有变化的;②地区性和时空性:同一种资源或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的影子价格是不同的;③边际性:干旱时期,影子水价较高;汛期或洪水期,影子水价为零。
水利工程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利工程,听起来是不是挺专业、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它跟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
你想啊,咱们喝的水、用的水,甚至灌溉农田的水,背后可都少不了水利工程的“默默付出”。
好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影响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就是那些让水利工程运转得又快又稳的幕后英雄。
得先说说水利工程的“成本”问题。
哎呀,别看这话题一说出来,大家的眼睛都开始迷离了。
你知道吗,水利工程建设可是一个大手笔的投资项目,涉及的资金可不小。
这些钱得用在哪儿呢?建水库啊、修水坝啊、铺管道啊,反正就是要把水流给管起来。
这时候,你就得看那些具体的技术经济指标,啥“工程投资成本”、啥“单位工程造价”啥的,这些指标可是决定着项目能不能顺利实施的关键。
投资大了,大家就得更加小心,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得值,毕竟水利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也不像其他项目那样立竿见影。
然后咱们来说说运行效率。
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水库,里面的水是源源不断的,而这个水库的建设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运行效率可得有个标准。
你可不能让水库一开闸,水流得像是撒欢一样,一会儿洪水猛兽,一会儿又是干涸的水坑。
对不对?所以,这里的“经济效益”可不能小看,毕竟建设一个水利工程,长远的运营效率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效益。
其实啊,很多时候,水利项目的经济效益是逐步累积的,远不是你想象中的立马见效。
所以这时候,管理者就得用那些技术经济指标来掌控运行的成本,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不浪费每一滴水。
当然了,咱们还得聊聊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
水利工程可不是一建成就能“挂起来”得事,它得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方面,水利设施得有足够的耐用性,抗风抗震抗洪水;另一方面,它的维护保养成本也得控制得当。
这里面有很多经济指标得一一考量。
假如这些指标过高,后期的维护成本可能让人头疼不已。
比如,有些地方的水库一建好就能安稳运行,而有些地方却得不定期“体检”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水工程经济复习汇总水工程经济是指对水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和经济决策的过程。
它是水利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水利工程的可行性、效益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对水工程经济的复习汇总,重点包括经济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方法以及影响水工程经济的因素等。
一、经济评价指标1.投资效果评价指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2.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综合效益比、效益评价费用比、水土保持效益、水资源效益等。
二、经济评价方法1.静态经济评价方法:按照当前的建设条件和效用价值进行经济评价,主要包括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利润率法等。
2.动态经济评价方法:考虑到水工程项目投资效果延续多年的情况,主要包括内部收益率法、综合效益比法、效益评价费用比法等。
三、影响水工程经济的因素1.工程规模:工程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投资金额和建设周期,从而对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2.命运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地理、气象等资料,对水工程的经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对于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土地使用权的获取和土地价格对工程投资产生直接影响。
4.市场环境: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变动等因素对水工程的经济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5.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对水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和经济评价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四、水工程经济的风险和对策1.基础设施风险:水工程项目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库、渠道、泵站等,这些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自然灾害等风险。
对策是加强项目管理、做好风险评估。
2.水资源风险:水工程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水资源的支持,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可能存在供水不足的风险。
对策是制定合理的供水方案、加强水资源管理。
3.投资回收风险:水工程项目是长期投资,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经济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投资回收不到位的风险。
对策是建立灵活的资金筹措机制、定期进行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估。
综上所述,水工程经济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进行经济评价和决策。
技术经济指标:是表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各工程项目对设备、原材料、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效果的指标,它反映生产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利益水平。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1工程经济效益指标;2水资源利用指标;3工程设备利用状况指标。
4生存效益指标;5能源消耗和利用指标;6水环境质量评定指标。
名义利率:当利率的单位与计息周期相同时,此时的利率成为实际利率,反之则称为名义利率。
资金时间价值:指一定数量的资金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新德价值,即资金的价值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影子价格:是当社会经济处于最佳状态下能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料稀缺程度和资源优化配置时的商品或资源的价格。
内部收益率:指在经济分析期内,效益现值和费用现值相等时的折现率。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出发,采用影子价格分析计算项目的全部费用和效益,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敏感分析:是研究建设项目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敏感性分析:指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主要因素的变化,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
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及其、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净现值:指在计算分析期内,项目的费用与效益折算到同一基准年的年净现值。
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
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
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的现行办法:1按各部门的主次地位分摊;2按各部门的用水量分摊;3按各部门所需的库容分摊;4按可分费用剩余效益法;5合理替代费用分摊法。
分摊目的:1合理分配国家资金;2充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3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要求;4充分发挥投资的经济效益。
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1评价角度不同;2收支范围的划分不同;3采用的价格不同;4评价参价不同。
简要说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
及相应评价标准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和相应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总投资、建设期财务收支、投资回收期、利润总额、经济效益比率等,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投资效益、产出效益、税收效益等来进行评价。
2.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用地、环境、就业、收入、社会延伸效益等,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项目建设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来进行评价。
3. 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标:主要包括供水能力、水利工程水文特性、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等,评价标准主要是以保障当地水资源供应为前提,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各方面的需求。
4. 环境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水质、土地、大气、生物、水生态等,评价标准主要是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和建设后环境质量变化来进行评价。
总体来说,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和相应评价标准应当综合考虑投资效益、社会效益、水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
评价项目的整体效益,以确保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