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全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1 MB
  • 文档页数:4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1.为什么要证明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生学习了很多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的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学生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安排《你能肯定吗》的教学是让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从而确立对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论证的必要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

2.经历观察、验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3.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验证活动(1)——猜想并验证活动(2)——猜想并验证活动(3)——经验总结——学生练习——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环节:验证活动(1) 活动内容:

某学习小组发现,当n=0,1,2,3时,代数式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于是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 n 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认为呢?与同伴交流.

参考答案:列表归纳为

活动目的:

对现在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列表归纳,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在n=10以前都一直认为n 2-n+11是一个质数,但当n=10时,找到了一个反例,进而发现不能根据少数几个现象轻易肯定某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第二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2) 活动内容:

如图,假如用一根比地球的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个红枣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

参考答案:设赤道周长为c ,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为 :

)(16.021

221m c c ≈=-+π

ππ 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个红枣,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 活动目的:

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提供素材.

注意事项:

要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确信无疑,再进一步计算,结果与学生的感觉产生矛盾,切忌直接进行计算,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就达不到预想的要求,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环节:猜想并验证活动(3) 活动内容:

如图,四边形ABCD 四边的中点E 、F 、G 、H ,度量四边形EFGH 的边和角,你能发现什么结论?改变四边形ABCD 的形状,还能得到类似的结论吗? 参考答案:连接AC .

∵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四边中点, ∴EF ∥AC ,EF=AC ;GH ∥AC ,GH=AC ; ∴EF 平行且等于GH ,

∴四边形EFHG 为平行四边形. 活动目的:

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得出结论,但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对几何结论的验证,通常是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来论述. 注意事项:

让学生大胆地进行预测,但要让学生说清理由,让学生了解几何证明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归纳与总结 活动内容:

① 通过以上三个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结论的正确性有了怀疑,从而知道了由观察、猜想等渠道得到的结论还必须经过有效的证明才能对其进行肯定.也即: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正确,仅观察、猜想、实验还不够,必须经过一步一步, 有根有据的推理. ②举例说明“推理意识”与推理方法. 活动目的:

A

B

E

C

D

F

G

H

使学生理解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是不够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推理意识.注意事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反馈练习

活动内容:1.如图中两条线段a与b的长度相等吗?请你先观察,再度量一下.

答案:a与b的长度相等.

第1小题图第2小题图

2.如图中三条线段a、b、c,哪一条线段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请你先观察,再用三角尺验证一下.

答案:线段b与线段d在同一直线上.

3.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吗?

答案:经验证:当n为正整数时,n2+3n+1的值一定是质数.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参考答案:①要说明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无论验证多少个特殊的例子,也无法保证其正确性.

②要确定一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进行一步一步、有根有据

的推理.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的总结,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数学杜绝随意性,数学是严密的科学.

注意事项:

通过前三个例题的感受以及反馈练习,学生都清楚地知道推理、论证的必要性,了解了数学不是一种直观感受,而是一种严密的科学.

第七环节巩固练习

课本第217页习题6.1第2,3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上,融入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并从学生的直观感觉出发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严密性、逻辑证明等方面,不是一味地强调证明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几个事实的说明来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学会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用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用一根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一个令人很意外的结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且使得学生有一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切勿盲信于自己的直观感觉.

本节课通过事例让学生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

总体说明

在了解推理的重要性以后,从本节课开始的连续两节课将向学生简单介绍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等一些术语和名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