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
- 格式:pptx
- 大小:535.7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原文+译文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特点。
想一想,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北冥有鱼①文|庄子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④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⑥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⑦也。
《齐谐》者,志怪⑧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⑨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⑩,去以六月息⑪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⑫。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⑬?其视下也⑭,亦若是则已矣⑮。
①[北冥]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选自《庄子集释》。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学家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本课第一则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的《秋水》。
③[鲲(kūn)]大鱼名。
④[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⑤[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⑥[海运]海水运动。
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⑧[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⑨[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21《庄子》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德充符》。
这两篇文章充满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庄子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庄子的思想和哲学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挖掘庄子的思想内涵。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独特人生观和哲学思想,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2.教学难点:庄子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庄子的思想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庄子的思想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相关资料:庄子生平介绍、庄子哲学思想概述等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庄子的语言风格。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例如:“庄子的人生观是什么?他如何看待名利和生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