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儿童多出行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4.79 KB
- 文档页数:6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牛牛范文整理的5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能分辨1、3、5段中作者的所见所闻和联想。
2、学会正确地书写四个笔画较多的生字。
3、领会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的时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1)导人: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
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中,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的?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
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
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
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检查。
(出示灯片,指名完成,全班校对反馈。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xiá jiǎ jiá)子(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Chéng qiān yíng bǎi zuò wú xì dì niǔ kòu() ()( )huān chàng làn màn huó pō wàng shèng() ()()( )2、学习课文第一段。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感受儿童世界的纯真与快乐,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的理念。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内容简介。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的理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以及课文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内容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深入讲解: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作者的教育理念,并进行分享。
6.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作者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儿童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2. 评价方法:a)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b)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把握。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
3. 学生作文样本。
4. 教学参考书籍和文章。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及阅读教学备课要点篇一一、课文的题口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二、读下面的段话,根据拼音写词语。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huān chagrave;ng( )活泼地,以wagrave;ng shegrave;ng( )的生命力,shū zhǎn( )出新鲜美丽的sigrave; zhī( ),使出浑身xiegrave; shugrave;( )。
三、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的儿童作家冰心奶奶。
请你根据搜集的资料制作一份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卡片。
冰心,原名谢婉莹,四、比一比,再组词。
拣()壤()魔()堂()畅()炼()嚷()摩()棠()杨()五、读下面的句子,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1.知春亭畔已是坐无隙地!()2.海棠花开得正旺。
()3.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六、填空。
1.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
这扇大红门,就像nb≤≥sp; ,,。
这句话把孩子们比作,可见孩子们,表达了冰心奶奶。
2.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到树梢,,阳光下就像。
这句话用来比喻,可见海棠花。
七、课文按地点的转换,分别写厂、、、等儿童的多,以及看到几棵大海棠树,感悟到春的力量,也感悟到。
八、看拼音,写词语。
tiāo jiǎn yiacute; heacute; yuaacute;n wagrave;ng shegrave;ng huān chagrave;ng hǎi tang( ) ( ) ()()()九、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颐和园( )地观赏( )的知春亭( )地聊天十、填空。
整理《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本书。
以下是一份关于《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的详细计划,包括导入活动、核心教学活动和巩固活动。
一、导入活动1.音乐欣赏活动:播放一段与书中情节相关的音乐,如民族舞曲或激动人心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活泼、快乐的节奏。
2.绘本预测活动:给学生展示书的封面,然后请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和内容,并简要阐述他们的猜测理由。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对拣选儿童旅行的意义和目的的理解。
然后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核心教学活动1.阅读理解活动:老师朗读书中的几个情节或段落,然后提问学生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解释。
2.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意图。
3.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选择书中的一个情节或角色,并以他们的角度撰写一篇小作文。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框架和写作提示,以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三、巩固活动1.组织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全书,并组织一个读书分享会。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视觉呈现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书中情节和角色的理解,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现出来。
然后学生可以在教室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相互交流。
3.情感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书中所描绘的人物和情节,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经历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书中故事的感受和体会,以及与书中人物的情感共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思考、分析和表达。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等。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儿童、关注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观看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儿童的兴趣。
(2)让学生猜测“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3. 深入理解(1)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儿童、关注儿童成长?”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
(2)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儿童、关注儿童成长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儿童、关注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儿童”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儿童以及关爱儿童、关注儿童成长的方式。
(2)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儿童成长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儿童、关注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教案基本信息《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对象:一年级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儿童的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情感。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活动场景,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儿童的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情感。
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活动场景,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引导学生读题。
1.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儿童的理解。
2. 学习课文2.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儿童的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情感。
2.2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内容3.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活动场景。
3.2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感受童年的快乐。
4. 巩固练习4.1 教师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学生作答,教师点评。
5. 总结拓展5.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童年的回忆。
5.2 学生分享,感受童年的美好。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长协助孩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总结,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6.1 过程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讨论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6.2 终结性评价:教师在课后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白话文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颐和园的资料和自己春游的照片。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简介,颐和园的图片、音像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受春天1、播放mtv歌曲《春天在哪里》(配春天的画面)2、让学生说一说对春天的感受。
3、过渡: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看来,同学们都喜爱春天,春天来了,你们想到哪里去寻找春天呢?(学生自由发言)二、介绍作者,揭示课题1、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她也寻找过春天,你们了解冰心吗?出示冰心的图片,并介绍: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
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方法,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良好品质。
(2)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4. 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氛围。
(2)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题。
3. 深入理解(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哪些?(2)全班交流:讨论各组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联系实际(1)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老人和儿童,培养良好品质。
5. 情感升华(1)学生分享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交流感受。
(2)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儿童的关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课文中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的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配套练习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儿童多处行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儿童多处行的看法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儿童多处行的场景,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拓展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2)学生展示角色扮演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述一次儿童多处行的场景,并与同学分享。
3. 思考课文中传递的价值观,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程度。
2. 朗读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发音准确性、表达流畅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义和内涵;2.能够朗读并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能够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4.能够通过表演诗歌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2.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表达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2.通过表演诗歌来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诗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课件或单行本;3.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先感受一下音乐的氛围,引出新课的主题。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只拣儿童多处行》,并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学生跟读诗歌,并理解每句话的意义;3.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韵律和节奏。
三、感悟诗歌(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2.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四、表演诗歌(2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确定表演的角色和情境;3.学生进行表演,并相互评价。
五、评价和总结(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2.学生总结课堂内容,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会;3.教师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欣赏诗歌。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准备下节课进行朗读;2.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多接触、多欣赏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儿童心理、行为特点,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儿童相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师和家长能够:(1)了解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2)掌握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技巧;(3)学会设计适合儿童的活动;(4)提高教育儿童的能力和信心。
第二章:儿童心理与行为特点2.1 儿童心理特点(1)好奇心强;(2)活泼好动;(3)模仿能力强;(4)情绪波动大;(5)认知发展不平衡。
2.2 儿童行为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2)自我控制能力弱;(3)冲动性强;(4)情绪表达直接;(5)社交能力逐渐发展。
第三章:与儿童有效沟通的技巧3.1 倾听(1)给予全神贯注的倾听;(2)避免中断儿童发言;(3)用表情、肢体语言表示关注;(4)适时反馈,鼓励儿童表达。
3.2 提问(1)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2)根据儿童兴趣提出问题;(3)鼓励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4)避免Leading questions(暗示性问题)。
3.3 回应(1)积极回应,给予正面反馈;(2)尊重儿童意见,避免否定性评价;(3)鼓励儿童自我评价;(4)引导儿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第四章:设计适合儿童的活动4.1 活动原则(1)兴趣性:根据儿童兴趣设计活动;(2)目标性: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儿童全面发展;(3)参与性:鼓励儿童积极参与,提高自主能力;(4)安全性:确保活动安全,预防意外发生。
4.2 活动类型(1)游戏:益智游戏、体育游戏、情感游戏等;(2)手工制作: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3)户外活动:户外探险、亲子活动等;(4)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培养儿童社交能力。
第五章:教育儿童的方法与策略5.1 正面管教(1)明确规则,让儿童知道期望;(2)积极引导,避免惩罚;(3)关注儿童情感,尊重个体差异;(4)培养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阅读理解1. 朗读和背诵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
2. 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
3. 讨论课文所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第2课时:写作训练1. 模仿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小作文。
2. 交流和分享彼此的作文,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
第3课时:观察与描述1. 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选择一个有趣的场景进行描述。
2. 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将观察到的场景写成一篇小作文。
第4课时:欣赏与讨论1. 欣赏其他文学作品,如诗歌、故事等,感受文学的魅力。
2. 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5课时:综合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如朗读、写作、观察描述等。
2. 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总结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收获。
三、教学资源:1. 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文本。
2. 其他文学作品集锦。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写作能力和观察描述能力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阅读理解1课时(40分钟)写作训练1课时(40分钟)观察与描述1课时(40分钟)欣赏与讨论1课时(40分钟)综合展示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问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第一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发现文中的精彩之处,借助课文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特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4、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书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感受到儿童的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感受儿童的生机勃勃。
教学准备:音乐《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幻灯投影教学过程:一、背古诗,设悬念1、播放《春天在哪里》(生跟唱)2、同学们,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鸟唱蝶舞的春天已经来了,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哪些诗句热情赞美了生机盎然的春天?3、学生背古诗交流。
4、如果来到一个地方春游,你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春天?5、、古代一位诗人写道:“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 (幻灯片)指名读。
交流:谁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师指点“解”是明白、知道的意思。
“拣”指挑选6、有一位有名的作家把这句诗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幻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意思。
“拣”是挑选的意思。
读题质疑(幻灯):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是谁“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什么地方儿童多?儿童怎么个多法?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师过渡: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第17课:只拣儿童多处行,相信大家学完后,一定能找到答案。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第二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第三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第四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第五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发现文中的精彩之处,借助课文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特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4、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书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感受到儿童的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感受儿童的生机勃勃。
教学准备:音乐《春天在哪里》《让我们荡起双桨》、幻灯投影教学过程:一、背古诗,设悬念1、播放《春天在哪里》(生跟唱)2、同学们,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鸟唱蝶舞的春天已经来了,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哪些诗句热情赞美了生机盎然的春天?3、学生背古诗交流。
4、如果来到一个地方春游,你会到哪些地方去找春天?5、、古代一位诗人写道:“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 (幻灯片)指名读。
交流:谁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师指点“解”是明白、知道的意思。
“拣”指挑选6、有一位有名的作家把这句诗反过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幻灯),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意思。
《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生活场景,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教育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生活场景,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只拣儿童多处行》。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儿童生活是怎样的?2. 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生活场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记忆。
(2)学生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儿童生活场景?(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感受作者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学生展示课后作业,以手抄报、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口语表达等方式,深入体验课文中所描绘的儿童生活。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精选6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光盘、挂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板书:园门口知春亭玉谰堂五、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篇一预习作业:1.熟读课文,把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来并标上音;划出文中的多音字。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坐无隙地、浩荡、密密层层、忸怩、感召、团聚。
3.说一说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的意思。
4.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6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坐无隙地等17个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3.情感目标: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音像出示,图文引入。
(出示春天图片,音乐春天在哪里)师: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春姑娘唤醒了大地,唤醒了小草,唤醒了百花,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双眼,春天带给了人间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让我们和着轻风流水,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吧。
小朋友们,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最想到哪里去找春天?(学生自由表述)师:太美了,你们都很快找到了明媚的春光。
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是这样描写儿童找春天的情景的: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1.指生读,齐读。
2.指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儿童的可爱、天真、迷茫)二、揭示课题。
1.导入:师:不过在我的眼中,你们可要比诗中的儿童聪明多了,活泼多了。
刚才你们就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引读:她在他在他在)很好。
师:那么春天还会在哪里呢?冰心奶奶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2.指生读,说说这两句诗的诗意。
齐读这两句诗。
3.教师板书课题:12 只拣儿童多处行(注意拣字的写法)4.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冰心奶奶说春游时如果不知道春光在那里的话,就挑儿童多的地方去,哪里一定会有明媚的春光的。
只拣儿童儿童多出行教
学设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只拣儿童儿童多处行
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成千盈百、座无隙地、涌流、解数”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至9自然段。
3、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会找到春天,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对自己有了基本认识,但不能完全用意志力来约束和管理自己。
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主要是依靠直观的、具体的内容。
他们的记忆强度不大,所以在教学语文时,应多地利用直观教学进行,幻灯片、课件等等。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最明显,记忆的效果也最好。
在上课时,每堂课都要至少拿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用具,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话语,而且学生也能从直观的实物挂图增加感性认识,配上相关的动作,调动学生和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迅速有效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出示春天的画面)你积累了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学生集体背诵交流。
2、诗人人叶绍翁从一只出墙的红杏身上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从柳树身上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
你会去哪儿寻找春天(学生简单交流)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着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板书课题)4、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寻找春天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交流本课要注意的字词。
相机指导“解”的读音;“盈”的书写以及“成千盈百”“解数”的意思。
3、分段朗读。
按照“我们”的游览路线梳理文章脉络及大体意思。
三、品词析句、探究体验。
三. 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多处行”。
1、明确问题: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呀引导学生探究:让我们一起跟着冰心奶奶到“儿童多处”走一走,看一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反映儿童多的语句画下来。
3、学生根据课文中找到的词句交流,随机出示,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无数、坐满、一群一群、喷发、撞个满怀”等词句体会朗读。
5、小组内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评价。
6、从“儿童多处”你还能读出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体会。
(二)学习5——6自然段,感悟春光美。
1、儿童多处春光如此让人心醉!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春的美丽快来读读课文,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3、想象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指导朗读。
读得让听得同学眼睛一亮。
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他哪儿读得让你眼睛一亮。
你抓住了海棠的花多,你注意了海棠花的色彩,你读出了海棠花生命力的旺盛。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齐读)
(三)交流探究体验,感悟花儿和儿童的特点。
1、看着眼前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沐浴着迷人的春光,想想冰心奶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出示海棠儿童图)这才是冰心奶奶眼里的春天,要寻找的春天。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冰心奶奶的心声。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一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感悟花和儿童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四)回顾全文、解决问题。
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个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和春天的生物一样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
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
引读最后一段。
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
进行句式变换。
(指导读出双重否定句的语气)。
四、总结延伸、拓展升华。
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了烂漫的春天,读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与作者在进行心灵的交流,我相信现在大家已经对冰心奶奶有了了解,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出示冰心简介,适当拓展)
结束语: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多处花儿旺,儿童多处春光好,儿童多处欢乐多,儿童多处活力足,儿童多处总是春,我们都不虚此行!而且你们的活力给老师带来了欢乐!
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儿童多处春光美儿童多处就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