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第2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目标1.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寓意,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重点)2.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知识分子的愤懑不平的情感。
(难点)上节课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回顾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是什么?①作用:提出中心论点,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②关系: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性。
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用课文原句作答)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字暗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反问,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愤懑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
6.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识千里马愚妄无知7.作者在结尾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这在全篇中有什么作用?“不知马”这个结论有什么含义?①结尾“其真无马邪”是紧承上文“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其真不知马也”则是紧承结尾段前三句,因此结尾这一设问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
②“不知马”的结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强调了识别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合作探究千里马伯乐食马者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2.在作者看来,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特性?千里马的重要特性是“一食或尽粟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