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线与角(学案)4 旋转与角
- 格式:docx
- 大小:37.77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是我为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准备的,课题是“旋转与角”。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76页例1以及“做一做”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旋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角的概念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旋转的意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旋转现象;同时,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分类和比较不同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能够分类和比较不同的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用来展示旋转的现象,以及一些卡片,用来让学生练习分类和比较角。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用一些图片和实物,如风车、地球仪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旋转现象,引出旋转的概念。
2. 新课: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旋转现象。
3. 练习:我会让学生用卡片练习分类和比较角,巩固他们对角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会有旋转的图示和定义,以及角的图示和分类。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描述一个他们观察到的旋转现象,并画出相应的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旋转现象,延伸他们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引入环节中,我会选择一些有趣的旋转现象,如风车、地球仪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我会引导学生注意旋转的方向、速度等特征,并询问他们是否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
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旋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环节中,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来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
我会解释旋转是一种物体围绕某个点或轴进行的运动,它会改变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意义,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旋转作图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旋转作图。
2. 教学难点:旋转作图,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转动、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旋转的概念。
2. 探究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旋转现象,感受旋转的基本性质。
(2)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基本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3. 学习旋转作图(1)教师示范旋转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旋转作图,巩固所学知识。
4.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1)教师举例说明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制作玩具等。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旋转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旋转作图的方法。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旋转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旋转作图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学生对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提高他们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后拓展1. 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尝试用旋转知识解释。
2. 设计一个旋转图案,并说明其设计思路。
七、板书设计1. 旋转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旋转作图3.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八、教学评价1. 课后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设计旋转与角(一)、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4-25页“旋转与角”。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过教学活动,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平角、周角与其他各角之间的关系;能辨认平角与周角。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同时感受到美的思想,体验到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对平角和周角概念的判断及其特点。
(四)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比较、探究总结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板。
学具:活动角,尺子、三角板。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昨天留了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2、复习角的静态定义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画。
这是咱们班的同学自己利用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和画笔,画的美丽的图案,分享到我们班级的朋友圈里的,漂亮吗?(漂亮)这幅图案不仅看起来很美,而且还包含了许多数学秘密,你们发现了吗?生1:我发现画里有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生2:我发现有射线。
生3:我发现有许多锐角、直角和钝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由他们喜欢的老师亲手画的美丽图案,这本身就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再加上要寻找其中的数学秘密,更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同学们观察的真细心,画里的秘密你们都发现了。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角呢?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边回答边课件分步出示:顶点、两条边结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旋转与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角的形成和变化,为后续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以及图形的旋转等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角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态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钟面上指针的转动、风车的旋转等,引出旋转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接着,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它们的特征和与直角的关系。
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旋转与角的认识。
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且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但对于角的形成过程以及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探究和理解。
2.认知能力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抽象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还相对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帮助他们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学习特点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探究问题。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概念理解不清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能在钟面或三角尺等实物上找出不同的角,并能准确地判断角的类型。
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旋转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4课时旋转与角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认识角以及角之间的关系。
(教材第22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感知图形的旋转,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明确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难点: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硬纸条、图钉、钟表模型、剪刀、纸片。
学生准备:硬纸条、图钉、钟表模型、剪刀、纸片。
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角的名称及特征吗?(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并板书:师:你还知道其他的角吗?生活中除了静态的角,还有“活动角”。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二、学习新课1.制作“活动角”。
师:你能做一个“活动角”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制作一个“活动角”。
(1)折出两张硬纸条。
(2)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用图钉钉在一起。
(3)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
师: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旋转过程中,随着开口慢慢变大,出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锐角、直角和钝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当我们继续旋转硬纸条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当我们继续旋转硬纸条时,这两张硬纸条会在一条直线上,再继续旋转,两张硬纸条又可以重合。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中间的平角和周角的示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两张硬纸条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形成的角是一个平角;两张硬纸条重合,这时形成的角是一个周角。
(2)师:大家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吗?(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一些平角和周角的图片:①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立柱形成了平角。
②钟面上6时整时,时针与分针形成了平角。
四年数学上册《旋转与角》教学设计一、备课设想:本课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旋转与角》。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
因此,我让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活动角,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旋转的过程中角的变化,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已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直角。
整个教学设计我是按照以下三点要求来写的:(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性这节课从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到认识平角、周角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完成,在操作活动中自己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发现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达到了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目的。
(二)、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数学来自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中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比如:折扇、钟面、倒立、双臂侧平举、教室里的平角、周角等等。
这些动作、物体都能从生活中发现到,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作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
其中,交往意味着关系的平等和主动的参与,互动意味着民主的对生活与合作的建构。
在本课中,学生之间合作了两次,一次是讨论平角是不是角。
还有一次是合作探究平角、周角与直角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共同的讨论、研究,大家得到共同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P24~25的内容三、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四、重点、难点1、正确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能发现各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单元线与角·第4课时旋转与角·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对“角”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知道锐角、直角、钝角。
本课时进一步认识角,拓展角的概念。
通过纸条旋转的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将平角、周角与射线、直线区分开来,同时直观感受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
2.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和周角是如何形成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角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由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师:你能说出这些角的名字吗?生:锐角、直角、钝角。
师:它们之间谁最大?谁最小?生:钝角>直角>锐角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角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角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接下来更深入学习角的知识作铺垫。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做一个活动角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张硬纸条,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活动角。
学生带领学生一起操作:先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再固定其中一张硬纸条,旋转另一张硬纸条。
师:在操作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随着开口越大,角如何变化?(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操作完成后,汇报:生1:有很多很多角,角越来越大了。
生2:开口越大,角越大。
……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分享你的观点并验证一下。
生:我和同桌做的角重合在一起之后,角一样大,但是边的长短不一样。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角的两条边不断延长,但角的开口没有变化。
师:所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谁能完整地说一下?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的开口有关,开口越大,所形成的角越大。
2.认识平角和周角(1)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角,认一认,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含义,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 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旋转的含义,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的理解。
2. 旋转作图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量角器、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旋转、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出旋转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现象。
如:将一张纸旋转一定角度,观察纸的形状和位置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讨论旋转的基本性质,如: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等。
(4)让学生尝试用圆规和量角器进行旋转作图,如:将一个三角形绕某点旋转一定角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旋转知识。
(2)教师挑选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强调作图的准确性。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旋转的含义、基本性质和作图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与家长分享并说明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旋转与角2. 教学内容:(1)旋转的含义(2)旋转的基本性质(3)旋转作图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旋转的含义、基本性质和作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4节旋转与角∣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
- 学会画出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 理解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 认识角,理解角的度量单位,能够正确地度量角。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 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2. 角的定义和度量- 角: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 角的度量: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3. 图形的旋转- 画出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木马、风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 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
- 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强调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3. 角的定义和度量(10分钟)- 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角的特点来理解角的含义。
- 介绍角的度量单位,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来度量角。
4. 图形的旋转(10分钟)-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 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5.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旋转和角的理解。
6. 小组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讨论并画出该图形绕一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
- 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交流。
7.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旋转和角的概念。
第二单元线与角 4.旋转与角备课解决方案备教材内容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22~23页的内容。
2.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做活动角,感受角也可以看成一条射线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形成的平面图形;第二个问题是认识平角和周角;第三个问题是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感受拓展角的概念的必要性。
3.学生在二年级时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也知道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此基础上,教材从做“活动角”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拓展角的概念。
备已学知识1.旋转: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的运动就是旋转。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3.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
2.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结合制作“活动角”和旋转“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观念,提升分析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备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
难点: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备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平角和周角的认识问题导入用两张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并旋转,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角,你发现了什么?(教材22页例题)过程讲解1.制作活动角2.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发现:当一条边不动,旋转另一条边时,会出现很多角,这些角先是很多锐角,随着开口变大,得到一个直角,开口继续变大,会得到很多钝角。
3.继续旋转,形成平角和周角当活动边旋转到与固定边成一当活动边继续按逆时针方向旋重点提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的开口有关,开口越大,所形成的角越大。
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是平角。
转,旋转到与固定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是周角。
4.平角、周角与直线、射线的区别(1)识别平角:如图1,一条射线OA 绕着它的端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 的位置,与原来的射线OA 形成了一条直线,图中的∠AOB 就是一个平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单元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4旋转与角(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的4旋转与角。
我们将学习角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旋转。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角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并能够描述旋转前后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角的概念和旋转的意义的理解,难点是能够进行正确的旋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准备好三角板和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大家拿好自己的三角板,将三角板放在桌子上,然后我将进行一次旋转操作。
2. 讲解旋转的意义:我将三角板旋转90度,请大家观察三角板旋转前后的变化。
旋转是一种图形变换,它可以使图形的位置发生改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
3. 讲解角的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这两条射线称为角的两边,公共端点称为角的顶点。
4. 随堂练习:请大家拿出自己的练习册,完成第1题,题目是:画出一个60度的角。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旋转的意义:图形的位置发生改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会改变。
七、作业设计答案:图形B是旋转后的图形。
2. 题目:用直尺和三角板,制作一个旋转后的图形。
答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角的概念和旋转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请大家继续练习旋转操作,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尝试探索其他图形的旋转规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的4旋转与角。
我们将学习角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旋转。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对于同学们理解本单元的其他内容至关重要。
教案标题:2.4 旋转与角教案(教案)教材版本: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旋转性质的灵活运用。
2. 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风车旋转、车轮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运动的?二、探究旋转的概念(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讨论三角板绕一个顶点旋转的现象。
2. 提问:三角板绕顶点旋转时,顶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其他两个顶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
4. 强调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三、探究旋转的性质(10分钟)1. 学生操作三角板,观察旋转过程中顶点的位置变化。
2. 提问:旋转过程中,顶点位置有什么变化?其他两个顶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度。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什么是旋转?旋转有哪些性质?二、探究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15分钟)1. 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开关门、拧螺丝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中的旋转。
2. 提问: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旋转?它们是如何旋转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旋转与角》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旋转与角》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概念,学会用角的大小比较旋转前后的图形,体会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旋转的现象和经验。
但是,对于旋转的深入理解和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过程,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用角的大小比较旋转前后的图形。
3.使学生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用角的大小比较旋转前后的图形。
3.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学会用角的大小比较旋转前后的图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旋转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一些用于操作的图形。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旋转的图片和实例,如风扇、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如何运动的?从而引出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等。
同时,用角的大小比较旋转前后的图形,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本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并记录旋转前后的变化。
然后,各组互相展示并解释自己的操作过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
如:一个长方形木板,如何通过旋转使其变成一个正方形?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4《旋转与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旋转与角》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特点,能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旋转的过程,感受旋转带来的变化。
同时,通过探究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渗透数学的对称思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图形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感受旋转带来的变化,从而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特点。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体验旋转的过程,感受旋转带来的变化。
3.让学生探究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4.渗透数学的对称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2.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达到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旋转中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关系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准备一些旋转的工具,如旋钮、转盘等。
3.准备一些记录的工具,如画笔、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旋转的实例,如开锁、转动的风扇、旋转的门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旋转的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提出问题:“如果将这些图形进行旋转,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旋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旋钮、转盘等工具,将一些图形进行旋转,并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
《旋转与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旋转与角》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旋转与角》这一章节。
我们将学习旋转的概念,了解旋转的性质,以及如何用角来描述旋转。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大家会对旋转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旋转的概念,知道旋转的性质。
2. 学会用角来描述旋转,并能进行简单的旋转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旋转的概念、性质及角的应用。
难点:理解旋转的性质,会用角来描述旋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旋转道具、角模型。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旋转道具,让大家观察它是如何旋转的。
请大家注意观察旋转的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2. 讲解旋转的概念通过观察旋转道具,我们来讲解旋转的概念。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3. 学习旋转的性质请大家打开学生用书,我们一起学习旋转的性质。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旋转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保持不变。
4. 讲解角的概念及应用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角的大小用度数来表示。
在旋转中,角可以用来描述旋转的大小。
5. 随堂练习请大家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例题讲解我给大家讲解一道例题,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旋转的性质和角的应用。
题目:一个正方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解答:正方形旋转90度后,仍然是正方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保持不变。
7. 板书设计旋转的概念、性质及角的应用。
8. 作业设计请大家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题目:1. 一个长方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求旋转后的图形。
4旋转与角
项目内容
1.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
2. 利用所做的“活动角”,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角,认一认,说一说,你发现
了什么?
分析与解答:用两张硬纸条做成的旋转角,先固定一张硬纸条,再旋转另一张硬纸条。
当两条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为平角,如图所示:
当两条边旋转到重合时,为周角,如图所示: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和( )等数学概念,还知道了1周角=( )平角
=( )直角。
4. 角的大小关系,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5. 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活动角。
知识准备: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参考答案
1.直角钝角锐角
2.略
3.平角周角24
4.<<<<
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二单元旋转与角-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旋转的基本概念,理解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 使学生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如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等。
3.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旋转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4. 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等。
5. 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6. 培养学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角的度数、解决几何问题等。
二、教学内容1. 旋转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 角的概念、分类与度量3. 旋转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旋转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角的概念、分类与度量。
2. 教学难点:旋转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旋转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让学生了解旋转的三要素,并举例说明旋转的性质。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并操作,体验旋转的性质,如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等。
4. 活动二: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分类,并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5.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角的度数、解决几何问题等。
6. 应用:让学生运用旋转与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旋转与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操作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旋转与角的存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线与角第 4 课时旋转与角教课内容:旋转与角(第 22-23 页)教课目的:1、经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课重难点: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法与学法:教法:创建情境,指引概括。
学法:察看思虑,自学议论。
教课准备:活动角 , 直尺 , 圆形纸片。
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
( 教师出示钟面模型 , 旋转上边的分针或时针 , 指引学生察看。
)请大家认真察看这个钟面 , 在时针和分针不断地旋转的过程中 , 它们构成了什么图形 ?找寻到这个数学密码的同学请举手。
形成了角。
构成的角是静止不动的吗?不是 , 是不断变化的。
看来 , 生活中除了静态的角 , 还有这样不断变化的角 , 它也会和静止的角同样美吗 ?今日 , 我们就来赏识和研究旋转变化中的角。
板书课题 : 旋转与角【设计企图 : 联系生活实质引入旋转与角的观点 , 使学生领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旁 , 对数学产生和蔼感 , 培训学生自己研究、集体沟通的自想法识。
】二、研究新知。
1.操作活动 , 引出平角。
请同学们取出刚做好的活动角 , 固定此中的一条边 , 察看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个角 , 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桌沟通。
学生着手操作 , 教师帮助指导。
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是在变化的, 名称也会随之变化。
让学生谈谈活动结果。
你能摆一个锐角吗 ?如何考证它就是锐角 ?锐角和直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摆一个锐角 , 并用三角尺考证。
请你摆一个直角 , 并考证它是否是一个直角。
学生摆一个直角 , 并用三角尺考证。
你能摆一个比直角更大的角吗?教师指名 , 学生上前展现所摆的角。
同学们看理解他是如何旋转的吗?你们自己再转转看 , 又有什么发现呢 ?2.认识平角。
(1)认识平角的特点。
教师和学生一同旋转活动角 , 逐渐获得平角。
此刻活动角转成这样了 , 想想 , 它跟前方的几个角对比 , 有什么不同样 ? 它比前方几个角都大。
第4节旋转与角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
1.结合操作“活动角”的过程,从旋转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角,发展空间概念。
2.结合旋转“活动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提升分析与推理能力。
3.感受角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难点: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
教具:电脑课件、活动角、投影。
学具:做活动角的工具、尺子、一副三角尺、点子图。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拼图游戏。
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根相同的小棒,看看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呢?生:三角形。
师:再去掉一根小棒呢?生:只能组成一个角。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板书课题:旋转与角)师:你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呢?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
生3:三角尺上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生4:我还知道怎样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标出名称。
师:我们这节课继续研究有关角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有关角的知识,并写出它们,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利用起来。
1.认识角的形成过程。
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课件演示:出示顶点,由顶点引出两条射线)看了演示,你能说说吗?小结:由一个顶点和从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2.转一转,认识各种角。
(1)师:请同学们拿出刚做好的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
你有什么发现,与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帮助指导。
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是在变化的,角的名称也随之变化。
(2)让学生在投影上展示角的变化情况。
生1:锐角——直角——钝角。
生2:重合——锐角——直角——钝角。
生3:钝角——直角——锐角——(重合)没有了。
生4:钝角最大,锐角最小。
师:同学们是这样做的吗?(有的同学说是,有个别同学说不是)说不是的同学,我们等会儿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0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学案)
4旋转与角
项目内容
1.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
2. 利用所做的“活动角”,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角,认一认,说一说,你发现了
什么?
分析与解答:用两张硬纸条做成的旋转角,先固定一张硬纸条,再旋转另一张硬纸条。
当两条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为平角,如图所示:
当两条边旋转到重合时,为周角,如图所示:
3.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和( )等数学概念,还知道了1周角=( )平角
=( )直角。
4. 角的大小关系,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5. 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活动角。
知识准备:直角、钝角、锐角的概念。
参考答案
1.直角钝角锐角
2.略
3.平角周角24
4.<<<<
5.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