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2
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篇一:公共政策学读书笔记】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定义一、政策概念的演绎:从词源学上来分析,中国古代并无“政策”这一固定的社会科学范畴,只有“政”与“策”两个分开的词。
“正”的含义是“规范”、“控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政者,正也”。
术也”。
若将两词合起来则为“规范的计谋”。
中国现在使用的“政策”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从日本传来的。
汉唐以后中国许多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文字中出现“政”与“策”。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又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西方文字。
日本人在接触到英文“policy”以后,就翻译为“政策”。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该词在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又传回中国。
另一说是由西方在中国的人士翻译出来的。
据载,英国传教土李提摩太,他曾在1895年上书清朝廷一份《新政策》,其内容是要求清政府设置新政部,聘请英美等国人士来主管新政。
其后,梁启超在1899年所写的《戊戌政变记》中开始使用“政策”一词,他认为:中国之大患在于教育不兴,人才不足,皇上政策首注重于学校教育之中可谓得其本矣。
后来,孙中山也在文章中使用“政策”这一概念。
此后,政策一词就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成的“政策”概念,但是,与“政策”具有相同意义的语词却早已存在。
人们早已在“政策”的系列上使用其他丰富多样的概念,如“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等。
可以将“路线”、战略”看作是“总政策”;将“政策”、“方针”看作是“基本政策”;将“策略”、“计划”、“措施”看作是“具体政策”。
在当代汉语中,人们在使用“政策”一词时,在多数情况下也是将“政策”与“公共政策”通用,讲“政策”时多指“公共政策”。
如《辞海》中,“政策”被解释为“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因此,中国的公共政策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将中国历史上大量的有关上“规范的计谋”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同现代的公共政策结合起来。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第一篇: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托马斯·戴伊是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
他撰写的教科书影响很大,包括本书和《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等。
传统的政治学关注制度安排以及从哲学上对政府正当性的论证。
行为主义政治学关注政治过程包括精选、投票、游说、立法等,关注公共政策,对政府行为前因后果的描述和分析。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本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政策分析的内容:一、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二、原因。
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三、结果。
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公共政策的特征。
一是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二、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三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①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②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施的政策过程。
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理解公共政策浅析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及应用——读《理解公共政策》[1]有感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于政策过程与政治过程具有同构性,所以各国政治体制的差异造成各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各具特点。
另外,各国的特殊经验、历史文化传统、主流意识形态也对其公共政策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作为公共政策过程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就会形成不同的政策过程分析模型。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或框架。
关于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德洛尔列举了一下几点:第一,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第二,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即具备包容各项微观、具体政策的宏观特性;第三,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第四,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第五,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
《理解公共政策》([美]托马斯·戴伊[2]著)一书,以政治学八种分析模式(制度模式、过程模式、理性模式、渐进模式、团体模式、精英模式、公共选择模式、博弈论模式)为先导,解释了美国国内政策领域中政府的作为与不作为、推行政策的原因及后果。
作者在对公共政策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公共政策领域的政治学理论模式的应用和对理解公共政策不同领域进行的探讨,是读者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有所了解。
本书引用了美国十个关键政策领域(刑事司法、医疗保健与社会福利、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税收政策、国际贸易与移民、环境政策、公民权利、政府分权、国防政策)的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于我们揭开政策制定的“黑箱”,了解美国政府政策制定的复杂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表1:公共政策研究的政治视角、公共政策的解释模式及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3]每一个模型都有各自关注的政治生活的焦点,并帮助我们理解公共政策的不同方面。
最经典、最畅销的公共政策主流教材自1972年出版以来,再版12次数千万的学生和官员从中获益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二版)学术/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书号:978-7-300-12934-1作者:[美]托马斯·R·戴伊著谢明译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11.1定价:45.00元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书卖点●该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流畅,文风朴实无华,有助于理解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和对现实政策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八个分析模型: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分析了政策制定的过程:问题确认、议程设定、舆论动员、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内容涉及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具体的政策领域◎读者定位教师、不同层次学生、研究者和一般大众◎作者简介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家,曾执教于美国佐治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现为美国政府McKenzie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著有《理解公共政策》、《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等颇具影响的著作。
◎内容简介本书为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教材,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对公共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它、政策分析有何特点、分析的目标是什么等基本概念和知识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制度模型、过程模型、理性模型、渐进模型、团体模型、精英模型、公共选择模型、博弈模型这八个在政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分析模型。
第三部分,作者尝试通过对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具体领域的政策分析等实践性内容的介绍,使读者逐渐领会公共政策的知识框架,本书涉及的政策领域包括医疗卫生、教育、经济、税收、环境、国防、国土安全(反恐战争)等11个领域。
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毕亮亮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96页,36.00元,ISBN 7-5080-3601-8《理解公共政策》的作者托马斯·R.戴伊,是美国著名非营利教育机构林肯公共服务研究中心(the Lincoln Center for Public Service)主席,曾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麦肯锡政府研究系教授,在美国政府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享有盛名。
戴伊教授撰写了大量专著和论文,《民主的讽刺》、《州和社区中的政治》、《谁统治美国》等都极具社会影响,《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作为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权威教材被国外知名大学广泛使用,自1972年首次出版以来,至2004年发行了第11版。
其中,第10版于2005年翻译成中文出版。
【总页数】9页(P180-188)
【作者】毕亮亮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6
【相关文献】
1.中国税收政策过程研究:范式、结构与展望--兼评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第八章 [J], 张克;高波
2.托马斯·R.戴伊:《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 [J], 彭志国;
3.国别环境史研究的区域性与普适性
——评托马斯·R.陶德曼《大象与国王:一部环境史》 [J], 何云江
4.美国著名教授托马斯·戴伊来广东行政学院讲学 [J], 代文
5.托马斯·戴伊对政策评估障碍的评述 [J], 宋锦洲;陈书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领域。
不同的研究者会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应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不同的政策现象,而不同的公共政策实践亦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这就使得对公共政策概念的解释遇到一些麻烦。
这里我们只提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并加以适当的讨论。
行政学鼻祖美国学者伍德罗· 威尔逊(Woodrew Wilson),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en)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分配”。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 在《公共政策的思路:对政策领导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从广义上讲,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英国学者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 在《英国的政策制定》(1969年)一书中提出,不该把公共政策只看作某个孤立的决定,而应把它看作是由“或多或少有联系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这些活动对有关事物的作用和影响。
美国学者斯图亚特·内格尔(Stuanst Nagel) 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做出的决定。
"美国学者叶海卡·德罗尔(YehezkecDror) 在《公共政策再审查》(1989年)一书中指出,政策制定作为“在指导社会行动的两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意识”。
台湾学者伍启元在《公共政策》(1985年)一书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的指引;公共政策是将来取向的,公共政策是又是目标取向的;公共政策是与价值有密切关联而受社会价值影响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有决策权者所采取或选择的;公共政策是具有拘束性而受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指引。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今天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分为十章,。
第一章分别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西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意义和基本的法则三个方面进行。
在这一章中对我有影响的是公共政策在国家的地位:“在公共权威政治中,政策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
在履行作为社会公共权威的功能时,无论对内的智能,还是对外的智能,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制定政策,以确定行动和行为依据。
”记得我以前在里时,学校集资建房,每个都可以买,但是我没有要,当时不知道这一政策对自己的益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有时真的需要把握时机。
做一个智慧人没有政策能力是要吃大亏,就像我没有买房子,现在房子价格翻跟头似的上涨,后悔晚矣。
第二章是公共政策理论分别从三个方面即古代公共政策理论、近代公共政策理论、现代公共政策理论、马克思主义公共政策理论。
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句话:“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所以我感觉公平对我们每都很重要。
在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中有一句关于西蒙的话对我影响很深“就是决策”。
因此,他的决策理论不但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一切正式组织机构,特别是政府机构。
麦克拉夫林:“的政策方案有赖于成功过程,而成功的政策执行过程则有赖于成功的相互调适过程。
第三章是公共政策主体,这一章分别从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政策的直接主体、政策的间接主体。
政府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也是公共政策的主要执行者。
政府是以公共权力为名义而建立起来的所有国家机构。
狭义的政府: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而建立的行政部门。
“政策的最大功能是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
对社会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的叫做社会公共权威。
其实这一章告诉我们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政府,其实就是执政党。
政策的间接主体就是利益集团,其实政府本身并没有什么利益要求,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吸引社会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并对这些要求进行加工协调,以制定出趋向于各种利益的政策。
《现代公共政策导论》_读书笔记《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分为上篇“现代公共政策概论”、中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和下篇“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论” 三部分。
上篇分为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与发展”、第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研究范畴”、第三章“现代公共政策与环境”、第四章“现代公共政策中的若干基本范畴”和第五章“现代公共政策质量与现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中篇分为第六章“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第七章“现代公共政策规划”、第八章“现代公共政策执行”和第九章“现代公共政策评估”;下篇分为第十章“现代公共政策的方法论基础”、第十一章“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第十二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方法”、第十三章“现代公共政策的定量分析方法”和第十四章“当代公共政策的困境与发展”。
第一章:现代公共政策的缘起和发展一、现代公共政策界说(一)现代公共政策的由来和发展: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政策(科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和发展的一门独特的学科,其应用领域广泛、实用性强、社会用量明显。
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已为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同,并在广泛的政策实施中得到应用。
由于公共政策科学化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自身境况的改善,因而使人们对公共政策科学这类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并因此产生了对政府制定公并政策的能力、程序、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质量的疑问和不满。
这就使一批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同时具备相当实际经验的学者、科学家和政府宫员深切感到,应当建立一种能够兼容各相关学科的优势(且能够解决各种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全新的学科。
这一学科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政策科学。
它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诸多学科,为政策科学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技术,现实和未来需要。
进入8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政府乃至实业团体管理决策的基本方式。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定⽬标⽽制定的⾏动⽅案或⾏动准则。
其作⽤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的⾏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头或书⾯的指⽰,政府⼤型规划、具体⾏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答案:1 a 从政治⾓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种⾏动模式。
⼴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常显著的特点:⾸先,政策是⼀种社会活动,⽽不是单⼀的或孤⽴的事件。
其次,政策产⽣于两种需要的其中⼀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激励机制。
b 从市场⾓度理解公共政策。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度)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政⼈员(国家公务员)执⾏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种含有⽬标、价值和策略的⼤型计划。
”(3)加拿⼤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定⽬标⽽制定的⾏为⽅案获⾏动准则。
其作⽤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的⾏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头或书⾯的指⽰、政府⼤型规划、具体⾏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在集体⽽不是个⼈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不是私⼈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标性的主要依据; f 公共权⼒----由⽴法、⾏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任何⾮公共的私⼈权利都⽆法取代的重要作⽤;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活的正常进⾏⽽要求⼈们必须遵守的⾏为规范,由法律、⾏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第二章政治模型:思考公共政策的工具一、政策分析的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某个方面的简化表现。
1.模型的运用在政策研究中运用的模型是概念性的模型。
这些模型的运用包括:(1)简要概括并阐明我们对政治和公共政策的思考;(2)确认政策问题的重要方面;(3)通过集中关注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帮助我们相互交流;(4)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建议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5)解释公共政策并预测其结果。
二、可供选择的政策模型1.制度主义模型:政策是制度性的输出政府制度一直是政治学关注的核心问题。
传统上,政治学被界定为是对政府制度的研究。
政治活动通常以特定的政府机构为中心。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构来决定、完成并执行的。
一项政策只有被政府机构采纳、实施和执行之后才能成为公共政策。
政府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与众不同的特征:(1)政府给予公共政策合法性;(2)政府的政策具有普遍性;(3)政府垄断着社会中的强制力量——只有政府能够合法地监禁违背其政策的人,其他组织或团体运用这种制裁时受到更多的限制。
美国的宪法确立了政策制定的基本制度架构,这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宪法第六条)。
它的关键性结构要素是:在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之间实行权力分立、监督与制衡;实行联邦制度,即在中央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实行分权。
2.过程模型: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政治过程和行为成为当前政治学研究的中心和焦点问题。
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揭示行为或者“过程”的模式。
对政策感兴趣的政治学家,根据各种行为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对这些行为进行了分类,划分为一系列的政策过程:(1)问题确认通过政府行为的要求来确认政策问题。
(2)议程设定根据大众传媒与公共官员对特定公共问题的关注,来决定什么问题应该提上政策议程。
(3)政策形成由利益集团、白宫的官员、国会议员和智囊团提出政策建议。
(4)政策合法化通过国会、总统和法院的政治活动,选择并制定政策。
(5)政策执行通过官僚组织、公共支出、行政部门的活动来具体实施政策。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本书是由托马斯•戴伊编著的, 他是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 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
美国因为其国家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行政的发展也一直遥遥领先, 出现了很多对政治十分有造诣的政治学家。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 《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 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本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 结合众多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 而这八种模式也是在其他各大行政书籍中经常提及的。
1制度主义模型2利益集团模型3过程模型4精英模型5理性主义模型6公共选择模型7渐进主义模型8博弈论模型所有的模型和工具都不是万能的, 只能起到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作用, 都必须要求决策者灵活机动, 随机应变, 更具环境要求制定出合适的计划。
整本书的编书框架及其思想我认为是总分结构第一章政策分析: 政府行为, 原因和结果第二章政治模型: 思考公共政策的工具第三章政策制定过程: 决策行为前三章从宏观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政策和政治的有关模型。
第一章就提出思考, 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
然后又提出,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可以使政策更加科学化, 提供建议或咨询, 并且从政策的分析中探究到政策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章就是之前我所说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政治模型, 其中比较经常提及的有, 利益集团模型, 精英模型, 理性模型, 和公共选择模型。
利益集团模型说的是每一个利益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目标, 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要与其他的利益团体相互作用, 政策是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精英模型说的是, 一个国家是占少数的精英更具有政治上的发言权话语权并且享有国家较多的利益。
托马斯·戴伊的公共政策概念简析概念是概括一类事物的特性而形成的心理意象或造念。
它是一门学科的基本部件,它们是确定和划分相关现象以及表达涵义的工具,一门学科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概念有助于涵义的理解和表达。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理解政治变化的途径,其定义几乎与存在的政策问题一样多。
”关于政策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是尚未达到共识程度,“事实上,关于现代公共政策(分析)的几乎每一个问题,人们都有许多不同理解。
”各个学科、各派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透视公共政策,对其有不同的内涵界定。
且公共政策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领域尽管正逐步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主流话语之一,但它在其基本分析单位—“公共政策”的认知上仍存在着巨大的歧异。
虽然我们并不强求对什么是公共政策达成统一共识,但是对其公共政策之内涵的探究仍然是学科讨论和对话的基石。
在今天之中国,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利益渐趋分化,民众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追求,公共政策逐渐被视为作为利益调整和分配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共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究公共政策的实质内涵,识别“非公共”的政策,追求公共之行政,廓清政府边界和职能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
”这一定义不仅看到了政府的“为”,又注意到了政府的“不为”,因而具有明显的行为主义色彩,体现了公共政策分析实践性的学科特征。
所谓“为”,就是政府为解决一定的公共问题而公然采取行动或者公然做出一定的符号表示;所谓“不为”,就是政府遵循一种放任主义的不干涉原则,不采取任何行动,不做出任何积极性的符号表示。
但无论“为”与“不为”都是公共问题的重要解决之道。
一、理论背景托马斯戴伊的理论形成于西方政策科学的初创时期,要研究其理论,我们必须要首先了解一下当时政策科学的产生背景。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政治界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即政策科学从传统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成长为一门新的交叉学科。
公共政策学习笔记1、陈振明喜欢用公共政策学2、日本学者药师寺泰藏,猪口孝,公共政策学。
3、我国学者正式试用这一名称是桑玉成,刘百鸣的《公共政策学导论》4、王福生对“政策学”的界定是:从广义上说,政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分析、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学问。
5、政策学(中国)=政策分析(外国)=政策科学(外国)。
6、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一九五一年始创这门学科时使用政策科学名称7、我国用政策科学名称出书的是孙光笔张金马。
8、最早给政策学下定义的美国的伊斯顿罗斯威尔。
该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
他指出,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9、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10、中国古代有着如此发达的政策研究的主要原因是:(1)宗教不能解释而孔孟之道得以解释(大意);先秦时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又有科举制度;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做官路;11、十九世纪政治学沿着两条路线由思辨的哲学变成实证的科学:一条是约翰密尔和托克维尔比较方法与社会调查;另一条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通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而对政治现象进行社会经济的考察和社会阶级的分析;1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2)他的有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他的基本观点。
(3)在研究方法上,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基础;13、克劳维茨的政策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对此进行分析)(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14、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政策贡献:(1)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与方向;(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一书的作者托马斯·R·戴伊是美国林肯公共服务研究中心的主席,曾经担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麦肯锡政府研究系教授。
托马斯·R·戴伊在美国的政府与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享有盛名,是该领域内的学术权威,撰写了大量的专著和论文。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得一个,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一书中,作者托马斯·R·戴伊把公共政策的制定界定为自上而下由精英阶层所操纵和控制的过程。
他试图通过大量的案例、图标和数据来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美国这种民主的政体下,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是自上而下的,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自下而上。
从整体上来看,这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紧凑,书的前两章可以成为奠基部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以及才财富和权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后面的章节从不同的角度一一展开,具体地分析政策制定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
在本书的第一章,托马斯·R·戴伊在解释了什么是公共政策和精英集团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
他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政府选择要做的任何事,或者它选择不去做的任何事”。
而国家的精英集团“占据着团体组织机构中能分配社会资源得权力位置”。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模式,描述了国家的精英集团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将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兴趣喜好转化为公共政策。
这些过程可以细化为几个相互独立的路径,即政策的形成过程、利益代表集团的运作过程、候选人选举过程、民意的制造过程、政府使政策合法化的过程和政策执行的过程、政策结果的评估过程。
与之不同的是,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模式将政策制定过程视为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即问题的界定、议事日程的设定、政策的制定、政策的立法、政策的执行以及政策的评估。
在这个模式中,所有的活动都发生在政府之内,由公众推动,体现公众的价值观和偏好。
在紧接着的第二章,托马斯·R·戴伊着重论述了财富和权力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行政的精神读书笔记第一章公共行政中的公共政府是公众集体行动的工具。
政府是公共的财产。
公共与政府的不同之处在于,公众之间的政治关系式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政府,这种政治关系则通常是一种垂直关系(从权威到下级的关系)。
(17)戴维·马修斯(David Mathews),《公民政治》,2021.1公共的含义成熟和超越自我看待问题的观念似乎暗示着,公共既可以指一件事情,如公共决策,也可以指一种能力,如能够发挥公共作用,能够与人相处,能够理解个人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后果(Mathews,1984)。
(18)希腊人把政治共同体(城邦)视为公共,所有的公民(即成年男子和自由民)都可以参与这种政治共同体。
政治共同体的目的在于设立通行的标准和惯例,并且支持。
宣传,实施这些标准。
这些标准有利于公民的最大利益。
公民有对城邦国家保持忠诚的义务,城邦国家也有保护和关心公民的责任(19)。
在现代英语中,公共既保留了这个词所具有的本来意义,也丧失了自身所具有的一些本来意义。
我们用公共泛指社会中所有的人,而对他们不加以区分。
公共已经成为政治和政府的同义词。
对某些人而言,公共意味着对个人主义的挑战;对某些人而言,它意味着和私人企业相对立的公共企业;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则意味着一种集体主义的倾向。
更糟的是,对许多人而言,公共一词意味着一种普通的,庸俗和大众化的东西(Mathews,1984,123)。
当公共一词与其他词一起连用的时候,比如公共物品,公共利益,人们会觉得这些词语太理想化或太浪漫,因此没有使用的价值。
(20)一个半世纪以来,功利主义哲学取代了希腊人的公共观。
并且支配着政治的思想和实践。
政府的目的被降为为私人谋取福利。
人们以结果或后果判定幸福,快乐或者效用的标准,而结果或后果是通过官僚化的,技术的或者科学的方法来测量的。
这里已毫无公共可言,公共成为原子化的个体的集合。
除了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外,不存在任何公共利益之类的东西。
《公共政策》读书笔记《公共政策》是日本猪口孝先生主编的《现代政治学丛书》中的一个小册子,由日本政治学家乐师寺泰藏编著。
《现代政治学丛书》由20个小册子组成,组成了政治学的学术体系。
《现代政治学丛书》中文版序言里猪口孝先生谈及了此丛书的编纂背景。
日本政治学产生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政治学以推进国家政策为目的,所以政治学也称国家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自由化,日本政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政治学不再是一种把补充政府政策作为中心任务的国家学,而变成了了解政治组织形式并作出解释的一门独立的学问,更加具备市民学的色彩。
在日渐民主化的社会中,战前强调思辨和理念的以马克思·韦伯为代表的欧洲学派和战后突出实证和分析的以埃尔科特·帕森特等学者为代表的美国学派都极大的促进了政治学的发展。
到了1980年,在日本产生了建立独立的政治学学术体系的思想。
《现代政治学丛书》就是这种思潮的体现。
我国政治学家编写政治类书籍大多厚的像砖头,里面的内容翔实却大都重在定义和描述。
拿起这套丛书的《公共政策》这本小册子不禁引起我的好奇,政治学的书竟然可以只有不到两百页的篇幅,而且序章“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标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快的吸引了我。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政治学书籍呢?作者在序章里告诉我们“本书与普通的教科书不尽相同”,“阅读本书时,不需要任何公共政策及公共政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本书是一部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理论’书”。
编者献辞里猪口孝先生将公共政策学定义为“当政府出面解决问题时,对其具体的政策措施、所需经费、政策效果以及政府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学术性研究。
”公共政策学在政治学中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
《公共政策》是日本第一部最系统、最全面的回答立案和实施公共政策时所必备的理论、方法论、实践知识和洞察力的著作。
第一部分为基础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学的基础知识为中心;第二部分为应用公共政策学,以公共政策分析法的实用战略和实例为中心。
关于公共政策的阅读心得关于公共政策的阅读心得1(一)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一,问题界定模糊。
当前,学界对政策失灵研究的界定较为笼统,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政策失灵主要包括两种情形---政策制定失灵和政策执行失灵。
政策制定失灵主要指制定出的公共政策本身存在错误或不合理之处;政策执行失灵主要指政策执行时变形走样。
而当前研究多将政策失灵笼统论述,问题界定较为模糊,不利于准确认识和分析问题。
第二,研究内容相对宽泛。
政策失灵并不抽象,而是有具体表现。
现有研究对政策失灵现象的分析多侧重宏观层面,较为抽象。
同时,公共政策有政策周期,体现为一定的政策过程,对政策失灵分析未能较好地结合政策过程,较为宽泛。
第三,理论创新不足。
当前,对于政策失灵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但理论创新和分析深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从利益角度分析政策失灵,根据理性经济人观点,人是理性自利的,马克思也提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63]由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始终如一,而同一地方的不同政策或不同地方的同一政策,有的存在政策失灵、有的不存在政策失灵,这些现象从利益角度难以较好阐释。
又如从制度角度分析政策失灵,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制度不完善引发政策失灵,而对制度不完善引发政策失灵的内在机理以及制度不完善的内在机理,尚缺少较为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展望政策失灵问题是当代中国政策实践中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因而研究政策失灵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加强政策失灵问题研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强对政策失灵基本内涵的研究。
从语源学角度探析失灵内涵,以此为基础,探索较为清晰明确的政策失灵内涵。
第二,细化政策失灵阶段分析。
根据政策过程理论,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几个主要阶段。
政策失灵是公共政策全过程失灵还是部分公共政策过程失灵?现有研究表明,政策失灵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阶段较为普遍、突出,因而应将政策失灵研究细化为政策制定失灵和政策执行失灵。
作者介绍:
托马斯·戴伊:美国著名公共政策学教授和专家;曾执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等多所大学;著作有《州和社区的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谁掌管美国?》、《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民主的嘲讽》、《权力与社会》、《理解公共政策》等。
《理解公共政策》读书笔记
作为公共政策领域的导论性教科书,《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般公共政策的具体途径,而且为他们分析具体领域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明蜥的工具。
《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以政治学多种分析模型为先导,结合众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政府推行的是什么样的政策”、“政府为什么要推行这样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
它提出了八种政治科学家用于分析和解释政治生活的分析模式,并充分运用这些不同模式对一些关键政策领域的具体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公共政策的特征:
1、合法性,即政府赋予的先天合法性;
2、全局性,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所有人的政策;
3、是强制性,政府是可以动用比较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暴力手段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实施。
政策分析的内容:
1、描述,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即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探究公共政策的原因或决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过程、行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例如:政府开支缩减的后果是什么?政策是因变量,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决定因素是自变量;
3、最终的结果,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又被称为政策评估,即对政策后果的分析。
政治生活的八种模式:
1、制度模式,注重描述具体制度即政治结构,组织、功能,不注重探究制
度特征对政策产出的影响;
2、政治过程模式,主要政治过程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个政策选择、制定与实
施的政策过程。
在政治过程中来自社会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和
压力、政治领导人的政治价值观、官僚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因
素等无疑会对政策选择、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
3、理性主义模式,公共政策是作为社会公益最大化的政策,这种理论也收
到很多人的批判,因为人在社会公益上很难达成一致;
4、渐进主义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过去行为的延续,只是对社会公益
进行增量性的改动。
这种模式主要是减少冲突、维持稳定,但也带来
了难以锐意变革,渐进只是权益之计的问题;
5、团体理论,认为政党是团体的联盟,公共政策只是作为团体平衡的政策,
每个团体都争相建立游戏规则,是妥协后的方案;
6、精英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偏好的政策,精英认为民众对政策缺少
了解,社会价值永远是有少数人进行分配,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少数行驶统治权的人,并不是从社会各阶层中成比例抽取的;
7、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坚持“经济人”假设,认为
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是自利的、理性的效用的最大化者,采用个人
主义的方法论,用交易的观点来看待政治过程;
8、博弈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在竞争环境中进行理性选择的政策,尤其是
多个参与者进行选择时,最终结果取决于每一个参与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