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27
《会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题一、基本理论1、会计要素及其具体内容。
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流动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投资收益费用:营业税金(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期间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2、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及其基本内容。
基本假设即基本原则。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为谁服务、为谁记账的问题,核算谁的经济业务;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会计分期假设: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财务报告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3、会计核算方法及其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及其核心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设置帐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会计核算方法是基础,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是它的继承和发展4、复式记账法。
概念: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据以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增减变化的一种记账方法;基本特征:书上P56;理论依据: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基本原则:1)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基础;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3)必须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类型进行记录;4)定期汇总的全部账户记录必须平衡;作用:书上P585、借贷记账法及其基本要点或基本内容。
精品1、六大要素:A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B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C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源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D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E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益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F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权责发生制:是指凡属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承担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经收到,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不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3.收付实现制:是指凡是本期已收到的收入或已付出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是本期没有收到的收入和没有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4.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5.资产负债表(静态):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而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利润表(动态):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他把一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相关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会计学原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不能作为记账依据的是( D )。
A.发货票 B.收货单 C.入库单 D.经济合同2.通过试算平衡能够查出的错误有(D )。
A.漏记经济业务 B.重汇经济业务 C.记账方向错误 D.借贷金额不对3.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或者填制的( D )。
A.技术信息 B.财务资料 C.书面保证 D.书面证明4.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是( D)。
A. 原始凭证 B. 记账凭证 C. 汇总记账凭证 D. 账簿记录5.对于大堆,笨重的材料物资实存数的确定,一般采用( D )。
A. 实地盘点 B. 抽查检验 C. 查询核对 D. 技术推算盘点6、下列各项经济业务中,会引起公司股东权益总额变动的有( D)A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C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接受投资的现金资产7.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中,界定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是( A)。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期间 D.货币计量8、在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中,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的是( A)。
A.谨慎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及时性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是(D )。
A.复式记账 B.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编制财务预算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收入范围的是( D)。
A.商品销售收入 B.劳务收入 C.租金收入 D.代收款项11.由于( C ),才产生了当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1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D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13.在试算平衡表中,如果试算平衡( B )。
A.说明每一个账户的借方数一定等于贷方数B.账簿记录不一定正确C.二说明本期增加数一定等于本期减少数D.说明期初余额一定等于期末余额14、应收账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借方2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1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8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D)A 借方3000元B 贷方8000元C 借方5000元D 贷方5000元15.会计分期是从( C )中引申出来的 A.权责发生制原则 B.会计目标 C.持续经营 D. 会计假设16.将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出纳人员应填制( D )。
会计学原理复习资料一.会计的基本功能?1 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时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2 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他职能是由这一职能派生的。
二.会计目标,是指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
广义来说,会计目标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
(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目标分为1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2 受托责任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
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并不完全排斥。
如实反映履约责任的会计信息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时相互交叉的,但又不能相互替代的。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 会计主体也称经济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凡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前提的基本前提含义是,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事项的确认与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实现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为前提。
3 会计分期注: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4 货币计量会计计量前提的含义是,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描述时,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只是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
注: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是建立在比值不变的基础上的。
四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名词解释(8个)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系统。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是用其特有的概念和逻辑形式,阐述如何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规律性的科学。
即它是一门研究会计的科学或学问。
总分类账户:亦称一级账户或总账账户,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账户。
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户,根据明细科目设置、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账户。
会计凭证: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会计确认:把某个项目(交易或事项)认定为某个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计量:对会计要素按货币量度进行量化的过程,即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亦称损益表或收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求出利润。
永续盘存制:在账簿中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和减少进行连续登记,随时结出其账面余额的一种盘存制度。
实地盘存制:平时在账簿中只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根据实地盘点的实存数来倒挤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的一种盘存制度。
收付实现制: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它不考虑收入和费用的发生期,将其收付期,作为归属期。
权责发生制(应计基础、应收应付制):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会计1.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整个核算过程所运用的一系列方法。
确认:指在大量的经济信息中筛选会计信息,决定哪些信息可以进入会计核算系统,是会计核算的定性阶段。
计量:指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确定应计入某一会计期的金额,是会计核算的定量阶段。
记录:指以确认和计量为基础,在纸质书面凭据上进行填制、登记和编制的一种行为,它使得确认和计量落到了实处,具有一定的实务操作性,是会计核算的登记阶段。
其中手工记录运用了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个方法。
报告: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是会计核算的披露阶段。
2.会计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空环境等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或先决条件,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规律的认识范畴。
会计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或会计假定。
我国的四个会计提前(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对象,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它主要界定会计的空间范围。
由于大多数企业能继续经营下去,这就为会计主体假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2)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中断,并明确指出经营活动是会计主体的主要活动内容。
(3)会计分期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时间人为的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时间间隔,把经营的历史长河人为的分为若干时间片段,以便分期核算,又称会计期间(4)货币计量指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尺度,并假定币值稳定,来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3.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就是在大量的经济信息中进行甄别、确定、辨认和认可,从中筛选出会计核算所需信息,是会计核算的定性阶段。
(1)确认步骤是指确认的环节,分为初始确认和再次确认,初始确认是再次确认的基础,再次确认是初始确认的继续。
A.初始确认概念:指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确认,随着填制和审核凭证一并进行。
国际会计学院《会计学原理》期末总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请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类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下列资产项目中,属于非流动资产项目的是( )。
A.应收票据B.长期股权投资C.制造费用D.存货2.编制资产负债表所依据的会计等式是( )。
A.收入- 费用=利润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D.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3.( )不能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
A.记账凭证B.汇总记账凭证C.科目汇总表D.明细分类账4.企业有关账户月末余额为:“原材料”借方130 000元,“库存商品”借方l20 000元,“生产成本”借方50 000元,则月度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期末数应填列( )元。
A.250 000B.295 000C.170 000D.300 0005.投资者投入设备一台,该项经济业务引起( )。
A.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B.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C.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D.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减少6.填制记账凭证时,错误的做法是( )A.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B.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C.将若干张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D.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7.下列会计档案中需要保管l5年的是( )。
A.月、季度财务报告B.明细账C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D.银行对账单8.D公司销售部和行政部12月共发生费用l31 000元。
其中销售人员薪酬56 000元,销售部专办公室公设备折旧费l4 000元;行政人员薪酬35 000元,行政部专用办公设备折旧费6 000元,报销行政人员差旅费4 500元(假定报销人未预借差旅费),发生业务招待费155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其会计分录为( )。
A.借:管理费用13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91 000 累计折旧20 000 库存现金4 500 银行存款l5 500B.借:销售费用70 000 管理费用6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91 000 累计折旧20 000 库存现金4 500 银行存款l5 500C.借:销售费用131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91 000 累计折旧20 000 库存现金4 500 银行存款l5 500D.借:销售费用61 000 管理费用70 000贷:应付职工薪酬91 000 累计折旧20 000 库存现金4 500 银行存款l5 5009.“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是( )账户的调整账户。
《会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南(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以教材和配套练习为依据,着重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法,能够利用记账方法来处理制造企业基本的一些经济业务。
各章复习内容如下:第一章概述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2、重点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理解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4、理解会计核算的方法。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2、掌握会计各要素的含义及包括的内容。
3、掌握会计平衡公式4、能根据会计等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1、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了解会计核算的原则,重点掌握权责发生制的使用。
第四章账户和复式记账1、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
2、重点掌握账户的名称和类别。
3、重点掌握账户的基本结构。
4、重点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记账方法。
5、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账户的平行登记。
第五章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和算主要账户的用途和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计算方法。
4、能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
第六章账户分类1、要求学生掌握按经济内容分类的方法。
2、能正确按用途和结构对账户进行分类。
第八章会计凭证1、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2、要求学生掌握记账平整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3、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第九章会计账簿1、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方法和登记方法。
2、熟练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以及结账和对账的方法。
第十章财产清查1、正确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的种类和范围;2、掌握存货的两种盘存制度及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十一章会计报告1、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编制要求;2、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概念、内容、结构和编制方法。
《会计学原理》考试题型:一、单选题:20分(20小题)二、多选题10分(5小题)三、判断题10分(10小题)四、名词解释题8分(4小题)五、综合业务题(52分,包含编制会计分录和等级T型账户)同学们:期末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应予于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会计监督和会计反映都具有连续性。
●会计方法体系中最基本的方法是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有设置账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简答题)●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属于会计目标的两种主要学术观点。
第二章●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亏损,则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所有者权益一定减少。
●企业接受捐赠会引起企业营业外收入增加。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得权取得的收入应在“营业外收入”账户核算。
●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六大会计要素名称(名词解释)。
●企业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可能计入当期损益,也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
●收入和费用类账户月末结转至本年利润,结转后无余额,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结账后有余额。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基础是基本的会计恒等式。
●会计平衡式就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到外单位前欠货款能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金总额不变。
●向银行借入款项、购买材料尚未付款、预收销货款能够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接受投资者投入实物能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化。
第三章●由于会计的特点是综合反映,因而主要利用货币计量。
●一般说来,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购买固定资产支出和购买专利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
●依据一贯性原则,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随意变更。
●对应收账款在会计期末提取坏账准备金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谨慎性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
●纳入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不一定必须与法律形式完全吻合,是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有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会计科目设置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试算平衡只能检查记帐工作中的部分错误。
某项业务在有关账户中全部被漏记、全部被重复记录、应借应贷账户相互颠倒、借、贷方账户都多记相同金额等错误编制试算平衡表不能检查出来。
《会计学原理》复习提纲会计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部分:会计基础知识1.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会计职业的伦理要求和职业责任3.会计信息及其宗旨4.会计信息的特征和质量要求5.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需求第二部分:会计基础理论1.会计要素和核算对象2.会计等式和资产负债表3.会计等式的变动和业务循环4.会计凭证和账务处理5.会计账簿和账务管理6.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第三部分:会计核算方法1.利润核算和收入确认2.成本核算和成本计算3.投资收益的核算4.现金与应收账款的核算5.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核算6.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核算第四部分:会计信息分析与决策1.资产负债表分析2.利润表分析3.现金流量表分析4.财务比率分析5.基本财务风险评估6.会计信息在决策中的应用第五部分:会计制度和法律法规1.会计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2.会计核算准则和会计政策3.中国会计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4.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监管第六部分:会计信息系统1.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2.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3.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4.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5.会计信息安全和风险管理第七部分:会计伦理和职业发展1.会计职业伦理和职业行为准则2.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3.会计职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4.会计师的职业角色和责任5.会计师执业和培训要求总结:会计学原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会计学定义、发展历程和会计职业的伦理要求-会计信息特征、宗旨和质量要求,使用者及其需求-会计要素、核算对象和会计等式的变动过程-会计凭证、账务处理、账簿管理和财务报告-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信息分析与决策-会计制度与法律法规、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伦理-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师的职业角色和责任注意:-针对每个部分进行重点复习,掌握核心概念和要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结合,加强理解和应用能力-多做习题和案例分析,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注意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关注会计职业发展和会计伦理,提高个人职业素养总结提纲只是为了方便复习的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