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6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p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小数除法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13、(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14、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第三单元观察物体15、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17、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18、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19、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20、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21、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22、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23、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23、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25、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26、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27、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知道就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28、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29、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30、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3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3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0 5 4 0 0 1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35、身份证码:18位1 3 0 52 1 1 9 7 8 03 0 1 0 0 1 9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兴义市七舍镇七舍小学:陈兴艳因数和倍数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单数)偶数: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双数)6、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质数和合数的依据是:根据因数的个数。
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一个自然数除了质数还有合数,还有1。
8、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一位数是2,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5。
9、100以内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1、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奇数中最小的合数是9,所有的偶数中只有一个质数是2,其它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12、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和叫做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条长..+.4.条宽..+.4.条高..=.(.长.+.宽.+.高.).×.4.。
用字母表示:C=..(.a+b+h .....).×.4.。
4.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用字母表示:C=..12..a .。
7.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特别注意:当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时,其他四个面是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温馨提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长方体的摆法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
温馨提示: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相对的面。
温馨提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不是唯一的,左图只是其中的一种。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用字母表示:S= 6a2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概念及公式
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得因数,c就是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它。
一个数的
倍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没有倍数。
3、奇数与偶数:
叫做偶数(也是偶数),
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4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6的倍数的特征:
9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特征相似):
5、质数与合数:
质数:
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奇偶加减法的判定: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奇数个奇数相加是。
奇偶乘法的判定: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7、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
引言概述:数学公式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们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公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式的内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正文:一、面积和体积公式1.长方形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即A=lw,其中A表示面积,l表示长,w表示宽。
2.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即A=a^2,其中A表示面积,a 表示边长。
3.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即A=(bh)/2,其中A表示面积,b表示底边长,h表示高。
4.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的一半,即A=((a+b)h)/2,其中A表示面积,a表示上底长,b表示下底长,h 表示高。
5.立方体体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即V=a^3,其中V表示体积,a 表示边长。
二、比例和百分数公式1.比例关系公式: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a:b=c:d,其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量。
2.比例分配公式:当已知一个比例关系,并且其中一个量的值已知,可以用比例关系公式来计算另一个量的值。
例如,如果a:b=c:d,且已知a的值,可以通过计算得到b的值。
3.百分数的基本概念: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表示比例的方式。
例如,50%表示50除以100,即0.5。
4.百分数转换公式:将一个数转换为百分数,可以将其乘以100。
例如,0.5可以转换为50%。
5.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两个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或者通过计算它们的差值。
三、多边形相关公式1.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用公式(n2)180°来计算,其中n表示多边形的边数。
2.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两个角的和等于180°。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加起来等于90°,其中一个角是直角(90°)。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2×5表示5个1.2是多少。
2、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如:1.2×0.5表示求1.2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
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6、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7、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中,会涉及到很多公式和概念。
这些公式和概念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下面是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式及概念的汇总。
1.加法和减法公式:-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加法零元素:a+0=a-减法定义:a-b=c,表示b加c等于a-减法与加法的关系:a-b=a+(-b)2.乘法和除法公式:-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除法定义:a÷b=c,表示b乘c等于a-除法与乘法的关系:a÷b=a×(1÷b)3.分数公式:-分数定义: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分子除以分母的结果-分数的约分: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使得分子和分母互质-分数的比较:分数a/b和c/d比较大小时,可以转换为a×d和b×c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按照公式进行计算4.小数公式:-小数定义:小数是非整数的数字,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大小比较时,可将小数转换为相同位数的分数进行比较-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按照公式进行计算5.长度单位换算:-厘米、米、千米的换算: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厘米和米的换算:1米=100厘米-千米和米的换算:1千米=1000米6.时长单位换算:-秒、分钟、小时的换算: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分钟和小时的换算:1小时=60分钟-秒和分钟的换算:1分钟=60秒7.推理和解决问题概念:-推理:根据已知条件和规律,得出结论-解决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得到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步骤: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检验答案以上是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式及概念的汇总。
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3-4单元新人教版) 2022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3-4单元新人教版)2022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3-4单元新人教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某4=长某4+宽某4+高某4L=(a+b+h)某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某12L=a某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某宽+长某高+宽某高)某2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某宽+(长某高+宽某高)某2S=2(ab+ah+bh)-ab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某高+宽某高)某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某棱长某6S=a某a某6用字母表示:S=6a2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公式数学公式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用于描述数学中许多现象和定律。
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将会接触到许多基础数学公式,这些公式不仅对于理解数学概念至关重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五年级下册中涉及到的数学公式及其应用。
1. 数学基础公式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数学的基础知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它们的应用广泛,如日常生活中计算购物、搬家等。
加法公式:a +b = c例如:9 + 3 = 12减法公式:a -b = c例如:15 - 7 = 8乘法公式:a ×b = c例如:6 × 4 = 24除法公式:a ÷b = c例如:36 ÷ 4 = 9这些基础公式是五年级学习中最基本的公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公式是学习后续数学知识的基础。
2. 面积公式在五年级下册中,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面积相关的公式,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许多日常活动中经常用到。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 = a × b例如: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80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 a × a例如: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
这些面积公式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对于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概念也非常有帮助。
3. 三角形公式在五年级下册学习中,学生还需要学习到一些涉及三角形的公式,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等。
这些公式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非常有用。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 ×底 ×高例如:底为10厘米,高为8厘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
勾股定理:a² = b² + c²例如: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3厘米,另一边长为4厘米,求斜边长。
解:a² = 3² + 4² = 9 + 16 = 25a = √25 = 5以上这些三角形相关的公式不仅对于数学学习有好处,而且对于理解几何概念也非常重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编者按】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设计到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等知识点。
同学们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重点、难点1.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2.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5.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6.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7.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一、旋转、平移时针旋转1小时就是30度二、因数与倍数1、如果a×b=c(a、b、c都就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就是c得因数,c就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就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就是1,最大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就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自然数中,就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就是偶数),不就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就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就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就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与就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就是0,5。
5、质数与合数: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与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与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1既不就是质数也不就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个偶数相加就是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就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7、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就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2、 3、 5、 7、 11、 13、17、1923、29、31、 37、 41、 43、47、5359、61、67、71、 73、 79、83、89、97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与容积1、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就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就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大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面积=长×宽 S=ab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2)体积=长×宽×高 V=abh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S:面积 C:周长л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1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15、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16、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常用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 8 月小月(30天)的有:4 9 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1、长方体总棱长公式:C=(a+b+h)×4总棱长=(长+宽+高)×42、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2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2 3、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体积=长x宽x高长方体1、长方体总棱长公式:C=(a+b+h)×4总棱长=(长+宽+高)×42、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2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2 3、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体积=长x宽x高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m,宽3m,高2m。
求它的总棱长、表面积和体积?(1)总棱长C=(a+b+h)×4(5+3+2)×4=40 ( m )(2)表面积S=(ab+ah+bh)×2(5x3+5x2+3x2) ×2=62 ( m )(3)体积V=a×b×h5X3X2=30 ( m )答:总棱长是40米,表面积是62平方米,体积是30立方米。
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m,宽3m,高2m。
求它的总棱长、表面积和体积?(1)总棱长C=(a+b+h)×4(5+3+2)×4=40 ( m )(2)表面积S=(ab+ah+bh)×2(5x3+5x2+3x2) ×2=62 ( m )(3)体积V=a×b×h5X3X2=30 ( m )答:总棱长是40米,表面积是62平方米,体积是30立方米。
1、正方体总棱长公式:C=a×12总棱长=棱长×12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a×a×6表面积=棱长×棱长×6 3、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正方体1、正方体总棱长公式:C=a×12总棱长=棱长×12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a×a×6表面积=棱长×棱长×6 3、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5m。
1.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乘法公式:a×(b+c)=a×b+a×c
2.几何图形:
-点、直线、线段、射线
-平行线和垂直线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四边形:矩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
-圆:半径、直径、圆心、弧、弦
3.分数和小数的认识与运算:
-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分数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分数的化简:求最大公约数
-分数的比较: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小数转换为分数、分数转换为小数-小数的计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4.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统计:调查、收集数据
-数据的表示:表格、柱状图、折线图-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概念与公式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 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
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1:只有1个因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第三单元:乘法运算概念:乘法是指在第一个数(被乘数)的基础上,根据第二个数(乘数)的个数来进行连加运算得到结果的运算方式。
常见公式:1.乘法交换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和b,a×b=b×a例如:3×4=4×3=122.乘法分配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a×(b+c)=a×b+a×c例如:4×(3+2)=4×3+4×2=203.乘法结合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b和c,(a×b)×c=a×(b×c)例如:(2×3)×4=2×(3×4)=244.数的相反数相乘等于相反数的绝对值:对于任意的实数a,a×(-1)=-a例如:5×(-1)=-55.乘法的零律:对于任意的实数a,a×0=0例如:7×0=06.乘法的幂运算:对于任意的实数a,aⁿ表示将a连乘n个a,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
例如:2²=2×2=47.乘法的倒数(除法):对于任意的实数a,若a≠0,则1/a表示a的倒数,也可以表示为a 的幂指数为-1的结果。
例如:1/3=3⁻¹=0.333...8.乘方的运算法则:aⁿ×aᵐ=aⁿ⁺ᵐ(aⁿ)ᵐ=aⁿᵐ例如:2³×2²=2⁵=329.零的乘方: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等于0,0的0次幂没有意义。
例如:0⁵=0;0⁰无意义10.正数的乘方:正数的奇次幂大于0,正数的偶次幂大于0。
例如:4³=64;3²=9。
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 ⑵进一法; 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a÷b÷c=a÷(b×c)a÷(b×c) =a÷b÷c第二单元位置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五年级概念公式解题方法在五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类概念公式及其解题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五年级常见的数学概念公式,详细阐述其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类题型。
一、分数的加减乘除1.概念公式:(1)分数的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相加减。
(2)分数的乘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分数的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解题方法:(1)对于分数的加减,首先判断是否为同分母,若是,直接相加减;若不是,先找到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减。
(2)对于分数的乘法,直接将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得到结果。
(3)对于分数的除法,将除数取倒数,然后与被除数相乘。
二、小数的加减乘除1.概念公式:(1)小数的加减: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减。
(2)小数的乘法:先不考虑小数点,将两个数相乘,然后根据小数的位数,确定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3)小数的除法:将除数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其成为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最后根据小数的位数确定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2.解题方法:(1)对于小数的加减,首先将小数点对齐,然后按位相加减。
(2)对于小数的乘法,先不考虑小数点,将两个数相乘,再根据小数的位数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小数的除法,将除数乘以相应的倍数,使其成为整数,然后进行除法运算,最后根据小数的位数确定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三、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1.概念公式:(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4)圆的面积:π×半径的平方(5)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6)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2.解题方法:(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图形的类型。
(2)根据对应的概念公式,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同学们在遇到五年级的概念公式题目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单数) 偶数:是2 的倍数的数叫偶数。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双数)6、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判断质数和合数的依据是:根据因数的个数。
一个质数只有两个因数,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
7、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自然数除了质数还有合数,还有1。
8、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一位数是2,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5。
100以内的质数表:第三单元长方体的正方体第一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由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是由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相对的2个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长方体中最少有2个面完全相同,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4、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就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宽+高=棱长总和÷4长方体的长=棱长总和÷4 -(宽+高)长方体的宽=棱长总和÷4-(长+高)长方体的高=棱长总和÷4 -(长+宽)5、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6、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第二部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表面积也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长×宽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宽×高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长×高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6第三部分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是1立方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长方体的长= 长方体的体积÷宽÷高a=V÷b÷h长方体的宽=长方体的体积÷长÷高b=V÷a÷h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h=V÷a÷b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5、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棱长总和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2×2倍,体积扩大2×2×2倍。
7、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
水中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水中物体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
8、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或毫升,也可以写成L或ml。
1ml=1cm3 l L=1dm31L=1000ml9、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是容积要从容器里面量出长、宽、高。
物体的容积一般都小于物体的体积。
只是,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厚度忽略不计。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部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例 (1) 58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5份的数。
或者表示把5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
例(2)58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5份的数。
或者表示把5吨平均分成8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解决分数应用题。
带单位与不带单位的区别。
⑴如果问题中不带单位,用问题开始的那个单位÷条件中同样的单位的数。
⑵如果问题中带单位,用问题后面的单位÷前边的单位。
最后要带上单位。
如果问题中每份长?重?也要按带单位的处理,要自觉带上单位。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a ÷b=a b(b 不等于0) 第二部分 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最小的假分数就是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
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都大于1。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第三部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
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已知最大公因数,求出最大公因数的所有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所有公因数。
4、分解质因数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4=2×2×2×336=2×2×3×3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短除法:5、两个不同质数一定是互质数,但互质的两个数不一定都是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6、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是互质数。
1与任何自然数是互质数。
任意两个不同质数的是互质数。
7、任意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
1与任何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
任意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1。
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9、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0、约分时通常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比较简便。
约分的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1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都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12、两个数或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
其中最小的一个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3、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14、如果两个数是因数和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5、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时通常选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比较简便。
16、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第四部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把分数化成小数:把分数化为小数,直接用分子除以分母。
(除不尽的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看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将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再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如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先看看这个分数是不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最简分数,先把它化为最简分数。
再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因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
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六单元、第七单元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