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资料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2024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资料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维新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2.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歼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全部。
A.农民B.政府C.无产阶级D.资产阶级3.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日本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记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接受B.民主及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是在()。
A.1949年B.1956年C.1976年D.1978年6.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实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是()。
A.西安谈判B.重庆谈判C.重庆谈判D.北平谈判7.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C)A.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垄断经济C.封建经济D.半封建经济8.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义和团运动D.洋务运动10.在近代中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沙俄D.法国11.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2.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13.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同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望厦条约》D.《南京条约》14.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须要簇新血液。
”为此他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见B.重新说明三民主义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育新式军事干部1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2.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3.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4.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3.中国人民的持久作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推迟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4.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三、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内容及意义1.使已发动的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战2.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3.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4.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战争路线,是彻底的抗日纲领四、中国共产党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1.1936年1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六、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坚持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及三大经济纲领1.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知识点
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下哪个事件?
A. 鸦片战争(答案)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什么革命阶段的开始?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
C. 社会主义革命
D. 改革开放
三、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A. 党的七大
B. 古田会议(答案)
C. 党的八大
D. 遵义会议
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是什么?
A. 片面抗战路线
B. 持久抗战路线
C. 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答案)
D. 速战速决路线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哪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A.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答案)
B. 农业、工业、交通业
C. 工业、手工业、服务业
D. 农业、服务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六、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在哪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
B. 党的十二大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七、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开幕词(答案)
C. 南方谈话
D. 党的十四大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 党的十八大
B. 党的十九大(答案)
C. 党的二十大
D.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00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00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003.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004.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005.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006.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007. 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8. 1860年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9.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
010.经济掠夺的方法:[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01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12.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新产生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013.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 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局面,且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答]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1/ 122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和判断”是应对考卷中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即客观试题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则是应对考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即主观试题部分)。
本章重点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由盛而衰的表现。
2、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新产生的两个阶级的特点、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3、中国人民分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提示注意比较封建的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江宁条约》(含《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教案”的内涵:中国人民反对宗教侵略而被中外勾结所镇压的事件。
5、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6、广学会、《万国公报》和李提摩泰,宣传殖民地奴化思想。
7、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8、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024年度(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资料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是从()开始的。
A.发行法币B.发行内债C.商业投机D.金融业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4.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建国后前三十年出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是()。
A.王进喜B.雷锋C.张思德D.焦裕禄5.关于国民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兴起的标记是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B.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C.彻底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革命阵营内隐藏着重大危机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
A.林则徐B.洪秀全C.李鸿章D.康有为7.“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的主见。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8.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缘由是()。
A.列强之间的冲突B.国际舆论的指责C.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D.清政府的妥协9.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10.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缘由是()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气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1.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政策。
A.争取B.赎买C.利用D.合作12.中国工人阶级最先出现于()中。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B.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C.19世纪70年代官僚买办资本家企业D.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家企业13.相识()是相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登记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为前奏,政治上侵犯主权,经济上掠夺财富,文化上麻醉(一)军事侵略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英法美俄《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瑗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日《马关条约》(二)政治侵略:控制中国内政、操控中国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对华资本输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较早的外文期刊《中国丛报》和《北华捷报》(后改为《字林西报》)。
广学会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在政治、文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外国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出于不统一状态。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财富,向中国走私鸦片。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经过: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 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 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太平天国运动1. 兴起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生活困苦。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农民起义。
2. 发展过程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4. 《资政新篇》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5.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和腐败。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洋务运动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
2.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
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⑤意义与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2.长征的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这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资料汇总(按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重要条约、文件和著作汇总
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万国公报》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强迫清政府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中国的关税权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外国最早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第一次规定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割去中国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有《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伊犁条约》
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向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规定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提出的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资政新篇》
康有为撰写的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谭嗣同写的主张变法维新著作是《仁学》
维新派所办的影响较大并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报纸是《时务报》
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天演论》
年邹容写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是《革命军》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年颁布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法律是《钦定宪法大纲》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舆论阵地是《民报》、《新民丛报》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条约是“二十一条”
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
年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的学说的文章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年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比较确切的阐述的文章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毛泽东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年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从年到年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年月,中共中央放弃“反蒋抗日”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年月,毛泽东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的文章是《论持久战》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年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模反攻的文章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年月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文件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文献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年毛泽东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献词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年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论人民民主专政》
构成了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年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年月毛泽东的一篇指导农业合作化的重要文献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是《论十大关系》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