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二、设计内容三、时间安排四、设计工作要求五、成绩评定六、参考文献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编号课程学分起始日期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另起页)课题名称(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五、课程设计总结(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基于Cruise的AMT换挡规律的仿真研究系别:汽车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T243-7学生姓名:黄宏伟学号: 4指导教师:冯樱摘要本文对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后,分析了自动变速器单参数和双参数的换挡规律,并结合EQ6BTA发动机实验数据和EQ1141G7D型载货汽车的整车参数,计算出了EQ1141G7D型载货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换挡规律。
然后,采用A VL公司开发的CRUISE软件对装有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EQ1141G7D型载货汽车,进行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仿真分析与计算。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不断调整控制策略,寻求到EQ1141G7D型载货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换挡规律。
关键词:CRUISE;AMT;换挡规律;动力性;燃油经济性AbstractThis paper has had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MT),and the serious analysis of the automatic gearbox single parameter and double parameter shift schedul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EQ6BTA engine to set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EQ1141G7D-laden vehicle of parameter, have calculated the EQ1141G7D-laden vehicle power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shift schedule. And then, Cruise A VL company use to develop software for the automatic gearbox fitted with mechanic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MT) EQ1141G7D-laden vehicle, carry through the vehicle’s power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s. throug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continuously adjusting control strategy for EQ1141G7D-laden vehicle power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shift schedule. Keywords: CRUISE; AMT;shift schedule; power performance;fuel economy目录第一章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1)1.1 AMT概述 (1)1.2 AMT的发展 (2)1.3 国内外现状 (3)第二章汽车自动换挡规律 (4)2.1 单参数换挡规律 (4)2.2 双参数换挡规律 (5)第三章 EQ1141G7D型载货汽车的换挡规律 (8)3.1 动力性换挡规律 (8)3.1.1 单参数换挡规律 (9)3.1.2 双参数换挡规律 (11)3.2 经济性换挡规律 (11)3.2.1 单参数换挡规律 (12)3.2.2 双参数换挡规律 (13)第四章 EQ1141G7D型载货汽车模型的建立 (16)4.1 CRUISE软件的功能及特点 (16)4.2 模型前处理 (17)4.2.1 EQ1141G7D结构分析和子模块模型选择 (17)4.2.2 建立信号连接 (18)4.2.3 各子模块参数输入 (19)4.3 定制和运行仿真任务 (21)第五章带AMT的EQ1141G7D型载货汽车仿真模型 (24)5.1 建立具有AMT的EQ1141G7D型载货汽车模型 (24)5.1.1 Gear Box Program 模块和Gear Box Control模块 (24)5.1.2 建立信号连接 (25)5.2 参数的输入 (26)5.2.1 Gear Box Program模块中换挡规律的输入 (26)5.2.2 Gear Box Control模块中换挡规律的输入 (27)第六章仿真结果分析与对比 (30)6.1 仿真结果概要 (30)6.2 不带控制策略的EQ1141G7D型载货汽车性能的分析 (30)6.2.1 百公里油耗---燃油经济性的分析 (30)6.2.2 爬坡性能---动力性的分析 (32)6.2.3 最高车速---动力性的分析 (33)6.2.4 超车性能分析---动力性的分析 (35)6.2.5 最大加速度的分析---动力性的分析 (37)6.3 带控制策略的EQ1141G7D型载货汽车性能的分析 (38)6.3.1 原地起步后连续换挡的加速性能分析---动力性的分析 (38)6.3.2 百公里油耗---经济性的分析 (39)第七章结论 (41)本文总结及展望 (42)致谢 (44)参考文献 (45)第一章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1.1 AMT概述固定轴式齿轮变速器是实现有级排挡的传统机构,以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工艺成熟的特点而获得广泛应用。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手册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和管理质量,做到全院上下职责分明,管理到位,特制定本工作手册。
一、毕业设计工作程序:成立系部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征题工作→选题审题(含指导教师资格审核)→确定课题→公布课题、教师学生双向选题(上报选题审题统计表) →召开动员会下达任务书论文评阅→成立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评选和报送优秀论文→资料整理归档→检查、总结→上报有关资料。
二、教务处主要职责1、制定相关文件、制度。
2、协调和指导系部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组织人员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布置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和上报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组织经验交流和成果推广和编印优秀论文集等工作。
三、系部主要职责1、成立系部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并在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系毕业设计全面工作。
系主任是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系(部)工作计划和管理细则、指导教师资格审核、审题工作、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检查和总结等工作。
3、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负责审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最终成绩,并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缓答辩或重答辩名单经签字和盖章后报教务处。
4、审题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坚持“一人一题”的原则,杜绝“假、大、空”类型的课题,并严格按照“毕业设计管理文件汇编”的要求控制师生比。
5、组织学生填写〈毕业设计工作学生问卷〉四、答辩委员会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答辩的全面工作,组成答辩小组和秘书组,安排答辩程序,主持答辩过程。
填写〈答辩安排表〉并上报教务处。
2、安排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
3.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专门开会研究、统一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要严格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取消其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
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1)未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规范》要求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者。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描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并应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6.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物质的性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7.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
2.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热爱,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3.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4.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节,我们将分别讲解:•第3.1节: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3.2节: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
•第3.3节: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3.4节: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第3.5节: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现象,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理教程》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普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齐全,让学生动手实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后备功率小)二、主要内容:1.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2.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3.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4.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
5.绘制膜片弹簧离合器装配图。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1.按照给定的参数进行设计。
2.膜片弹簧设计计算编制程序完成,并打印出膜片弹簧特性曲线图(图上必须表明六个点及主要参数)。
3.说明书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必须按时完成。
5.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6.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离合器总装配图一张(1∶1)、膜片弹簧零件图一张(1∶1)。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1.首先,根据已知数据初算摩擦片尺寸,然后,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进行验算。
2.根据摩擦片外径初步确定膜片弹簧外径。
3.初步确定膜片弹簧有关参数及用程序进行对参数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压盘传动及定中方式确定。
5.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五、进度安排1.准备及任务布置1天。
2.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1天。
3.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3天。
4.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1天。
5.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1天。
6.绘制离合器装配图3天。
7.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
8.机动时间1天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3)1.1摩擦片外径的确定 (3)1.2 后备系数β (7)1.3单位压力P (7)1.4离合器基本参数的校核 (8)第二章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10)2.1膜片弹簧的设计 (10)2.2压盘设计 (16)2.3离合器盖设计 (17)2.4传动片设计 (18)2.5从动盘毂设计 (19)2.6从动片设计 (21)2.7扭转减振器设计 (22)第三章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27)3.1操纵机构方案选择 (19)3.2离合器的传动计算 (19)3.3离合器总泵设计参数的确定 (21)3.4踏板力的计算 (22)总结 (25)参考文献 (26)前言在汽车中,离合器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2、报销审核时须出示此任务书。
注:1、任务书一式三份,由科技处、校团委、项目负责人各执一份。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附件2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其正确对待信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上课程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XXX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对应教材第X章);- 理解XXX与XXX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应教材第X章);- 了解我国在XXX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应教材第X章)。
2. 技能训练:- 学习并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X节);-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应教材第X节)。
3. 实践活动:- 设计XXX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实验);-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活动)。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和渲染等环节。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草图表达创意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能力,熟练操作相关工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汽车设计领域的重要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在设计过程中倾听、借鉴和改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车身设计、材料选择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结构与功能:汽车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动力系统: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
- 车身设计: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
2. 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渲染等环节,对应教材第二章。
- 概念设计:创意发想、设计定位、设计趋势分析。
- 草图设计:绘制技巧、透视表现、设计方案推敲。
- 三维建模:软件操作、建模技巧、模型细化。
- 渲染:光影处理、材质表现、后期处理。
3. 汽车设计风格与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对应教材第三章。
《机械设计基础(一)2》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7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材料、金工实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机械制造基础等总学时数:54 学分: 3 讲课:48 实验: 6 上机:0 课外:0适合层次:本专科适合专业:材料工程等各种近机类专业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近机类各专业研究机械共性问题、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同时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二、理论教学要求(一)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理解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掌握与机械零件主要失效形式对应的工作能力准则;2、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3、熟悉名义载荷、名义应力、计算载荷、计算应力、载荷系数等概念;4、掌握应力的分类、静应力下的许用应力和变应力下的许用应力,了解安全系数的概念;5、了解疲劳点蚀产生的机理;6、掌握接触应力的计算方法;7、了解摩擦的分类以及产生机理;8、了解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材料以及选用原则;9、了解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以及优先数系;10、了解工艺性的基本要求、标准化的原则和意义。
(二)联接1、理解螺纹的形成,熟练掌握螺纹的基本参数和常用螺纹的种类、特性(主要指牙根强度、效率与自锁)及其应用;2、掌握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其应用场合等基本知识,在设计时能正确地选用它们,并能正确地绘制出各类螺纹的结构图;3、掌握螺纹联接件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应用场合等基本知识,了解各种螺纹联接标准件的常用材料及强度级别;1、掌握螺纹联接预紧和防松原理:了解预紧的目的,理解拧紧力矩和由此产生的预紧力的关系,掌握控制预紧力的方法;理解防松的目的和防松的原理,掌握各种防松装置及其应用;2、掌握紧螺栓联接的计算(螺栓仅受预紧力时的计算,螺栓承受预紧力和工作载荷时的计算,螺栓承受工作剪力的计算);3、掌握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4、了解滑动螺旋传动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5、了解键联接的种类、构造特点和应用;熟练掌握平键联接的失效形式和校核计算,了解花键联接的种类、对中方式、特点和应用;6、了解销联接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1-1 微型客车传动系总体方案设计及万向传动轴的设计一、任务:1、确定传动系方案及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
2、确定传动系的传动比。
3、设计万向节和传动轴。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车型微型客车驱动形式FR4×2发动机位置前置最高车速U max=110km/h最大爬坡度i max≥30%汽车总质量m a=1410kg满载时前轴负荷率40%外形尺寸总长L a×总宽B a×总高H a=3496×1445×1841mm3迎风面积A≈0.85 B a×H a空气阻力系数C D=0.6轴距L=22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420mm车轮半径r=300mm离合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变速器两轴式、四挡一、任务:1、确定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总体方案。
2、确定离合器的主要参数。
3、设计膜片弹簧及压盘。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车型微型客车驱动形式FR4×2发动机位置前置最高车速U max=110km/h最大爬坡度i max≥30%汽车总质量m a=1410kg满载时前轴负荷率40%外形尺寸总长L a×总宽B a×总高H a=3496×1445×1841mm3迎风面积A≈0.85 B a×H a空气阻力系数C D=0.6轴距L=22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420mm车轮半径r=300mm离合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变速器两轴式、四挡一、任务:1、确定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总体方案。
2、确定离合器的主要参数。
3、设计膜片弹簧及压盘。
4、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原始条件:车型微型客车驱动形式FR4×2发动机位置前置最高车速U max=110km/h最大爬坡度i max≥30%汽车总质量m a=1410kg满载时前轴负荷率40%外形尺寸总长L a×总宽B a×总高H a=3496×1445×1841mm3迎风面积A≈0.85 B a×H a空气阻力系数C D=0.6轴距L=2200mm前轮距B1=1440mm后轮距B2=1420mm车轮半径r=300mm离合器单片干式摩擦离合器变速器两轴式、四挡一、任务:1、确定两轴式四挡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总体方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本科教学建设项目年度任务书
单位名称(公章):
总体负责人:
申报日期: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一、本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二、本单位年度本科教学建设项目一览表
说明:项目建设类别包含专业建设、慕课建设、微课建设、教材建设、省级专项等,其中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项目更新改造纳入专业建设子项目,请在下表中单独填写。
附:实验室建设项目一览表(2019-2021)
三、项目年度任务书
1.专业建设项目年度任务书
注:1.任务书的填写尽量详实具体(无总体规划、内容空洞的不予项目开展),任务书的内容将作为年末项目总结验收的依据。
2.“参考框架”内容是按照专业建设主要内容列出,供各专业在填写具体任务时参考,其中“教学条件建设”包含实验室建设和基地建设等,实验室建设项目单独填写购置设备清单(下页)。
专业建设- 2019年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表
专业建设-课程实验项目更新一览表(举例)
说明:1、实验项目名称:不超过25个汉字(50个字节),超过可采用缩写形式;2、实验要求:指必修或选修实验;3、实验类型:指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等。
4、“更新改革类别”填写:(1)保留该项目;(2)更新改造现项目;(3)将现项目合并;(4)淘汰该项目;(5)新增项目。
2.其他项目年度任务书
四、学院总体项目经费预算表(不含实验室建设)
五、项目管理承诺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其发展历程,理解其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学科名称)在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部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2.第二部分:(学科名称)的核心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3.第三部分:(学科名称)的实际应用,包括(具体内容1)、(具体内容2)、(具体内容3)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学科名称)的相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学科名称)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说明汽车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内容。
其目的和作用是使学生能将已学过的力学、机械以及汽车知识综合运用于汽车零部件系统设计中,从而培养学生对汽车零部件系统的综合设计和实践能力。
这是在所有实践性课程中最具活力,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之一。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根据课题难易程度分为二到六人一组、各组独立完成,在学生设计过程中鼓励他们自主设计,积极创新。
学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从工作态度、设计工作量、质疑答辩等几部分组成。
具体从出勤情况、设计论证、软件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设计工作量与工程图图面质量、设计说明书质量、回答问题情况等方面评定。
最终成绩按五级制记分,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设计报告按电子档附件1要求进行书写)1.前言1.1课程设计的目的在汽车的设计和改进时,需对样车的性能进行预测、评价、多方案选优或进行传动系的优化匹配等,这些都必须进行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E–P性能)的计算。
如采用手算并在坐标纸上作图,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而且手算和作图误差较大,易出错。
考虑到计算机在当前设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有必要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进行模拟计算,以方便迅速地得到具有相当精确度的数据和图形。
1.2课程设计的任务采用MATLAB语言,编制程序对汽车的E–P性能进行计算,有关参数见指导老师所给文档。
要求得到以下数据和图形:数据:1.最高车速u amax;2.加速时间t;3.最大爬坡度i max;4.多工况循环行驶百公里油耗;5.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图形:1.驱动力阻力平衡图;2.汽车加速时间曲线;3.汽车的爬坡度图;4.功率平衡图;5.动力特性图;6.等速行驶百公里油耗曲线;7.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C曲线)。
1.3课程设计的要求程序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给定了足够参数时能自动计算得到以上所有数据和图形,并能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2.程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能尽量满足多种车型E–P性能计算的要求;3.界面友好,使用灵活方便。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英汉数字习语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系部外语系
专业英语
班级T993-1
姓名邓妙甜
学号20090930112
任务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共16周指导教师签名(校内)闵祖传
指导教师签名(校外)
教学主任签名闵祖传
年月日
一、课题内容
英汉数字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了解数字的文化内涵是翻译好数字习语的重要基础。
本课题就英汉数字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文化中数字词语的内涵差异以及翻译方法,提高数字翻译的准确性。
二、课题任务要求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图书馆、网络等相关资源文献的收集整理,而后进一步分析,从而探讨英汉数字习语文化差异。
三、进程安排
四、应阅读的参考资料
[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5.
[2] 郭建民.英汉数字习语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
[3] 黄任.英语修辞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金朋荪,赵玉闪.英语数字习语的句式结构及语义修辞[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2(4).
[5] 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刘素文.英语数字习语的艺术特点及其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08)
[7] 陆谷孙等.英汉大词典[Z].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8] 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9] 邢志远,殷耀.英汉对照常用英语数字习语词典[Z].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 张野.英语成语典故[Z].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11] 赵翠萍.英语数字习语的修辞色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2)
[12] 郑勋烈.中国数字习语[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7
[13] 周磐林.中西数字习语比较研究[M].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