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及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目光放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上,并最后将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简称SLA)。Krashen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自身的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有: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语言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将其运用到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提升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幼儿英语Krashen

一、导言

(一)斯蒂芬·克拉申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 Krashen)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退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他在总结前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影响广泛且具有争议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这一假说奠定了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代表性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

《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自然途径:课堂语言习得》(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 in theClassroom)

《输入假说:问题和意义》(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探索语言习得和运用》(2003)(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

(二)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1]它包含三层含义:一、这个过程是在自然或者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不局限于像学校课堂这种有指导的情况还包括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过程;二、这个过程既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三、所习得的是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并不是母语。

二、语言输入假说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他将个体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水平”即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个体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个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下一

个最近发展区的转化。

二十世界八十年代,克拉申在对之前的第二语言或外语研究的总结以及个体自身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把各种研究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影响最广、最全面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它对第二语言学习或外语学习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假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克拉申认为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学得区别是他所阐述的所有假设的基础,他认为语言的习得和学得方式是成年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语言的习得与幼儿发展第一语言的能力的方式相似,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隐的、非正式的、自然的学习。相对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学习一种语言的语法或规则。在克拉申看来,成年人也可以像幼儿一样通过语言习得机制(LAD)来发展第二语言能力。

(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是以一种自然的顺序获得语法结构的。学习者先获得某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然后是其他的。例如,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为例,学习者一般先习得进行时(ing)和复数(s)的使用方式,然后才习得第三人称单数(s)及所有格('s)的使用方式。克拉申认为语法的习得有一个过渡形式,他反对语法的教学,即使是按照自然顺序进行的语法教学。

(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

语言监控假设是以语言的习得-学得区别为基础。克拉申认为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学得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一般而言,语言习得是个体的语言能力,它对个体产出话语以及话语的流利性产生作用,而语言习得只是对话语的产出起监控或编辑作用。它一般在语言习得系统产出语言后,对语言的形式进行更正。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控作用可能在语言产出前或之后发生作用。如下图所示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在语言产出中的作用[2]

语言学习的监控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充足的时间。语言使用者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使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语言使用者必须关注语言形式或者语言的正确性;3)掌握规则。掌握语法规则是发挥监控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大部分学习者只是学习一部分规则,并不能穷尽语法规则。

(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

语言输入假设是克拉申二语习得假说的核心部分,它试图回答:我们是如何习得语言的?这个重要问题。在假设监察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正确的基础上,克拉申提出语言输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