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hen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6
输入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输入是外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外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我国外语教学应认识到输入假说在语法教学和语言输出方面的局限性,借鉴其中的合理部分,结合外语教学实情,以学习者为中心,提高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来改善听力、阅读教学;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
关键词:输入假说;外语教学;学习者中心;语言输入;因材施教20世纪8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监察理论”,包括(1)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说,(2)监察假说,(3)自然顺序假说),(4)语言输入假说和(5)情感过滤假说。
对于输入假说,Krashen赋予其极其重要的地位,认为它是“监察理论”的核心。
本文介绍了“监察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说,探讨了其积极指导价值及局限性,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一、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说(一)语言输入假说的主要内容Krashen 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所谓“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
Krashen把语言学习者当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水平用“i”表示,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用“i+1”表示。
Krashen认为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时,才能对语言学习者有积极作用。
(二)语言输入假说的基本条件Krashen认为语言的输入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1.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性的,这是二语学习者接收语言输入的前提条件。
2.语言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
3.语言的输入应该既有趣又相关。
要使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语言,教师在提供语言输入材料时应将重点放在内容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上。
4.语言的输入应非语法程序安排。
以语法为基础的输入是枯燥乏味的输入,势必会降低可理解输入的质量。
而教师也无需过分担心语言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因为随着语言的大量输入与内化,这些语法错误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失。
英语教学克拉申输入假说启示探讨概要:本文通过分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探讨了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使其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
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好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以及质与量的问题,将输入假说与我们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髓。
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是通过接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获得第二语言的,并且只有当他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输入语的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其形式的理解时,语言习得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者掌握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便是对输入语言的理解。
但是这里的输入是特指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学习者接收到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应该略高于他目前所掌握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目标语的习得,这就是“i+1”理论。
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水平,“1”指的是难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可理解性——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条件,因此,让二语学习者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非常必要的。
(2)既有趣,又有关联——输入的语言应具有趣味性和关联性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
如果能让学习者自觉地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那既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习者轻松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语言习得关键在于足量的可理解输入,只要可理解的输入达到足够的量,必要的语法就会自然习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非要按照语法程序来安排教学。
(4)足够的输入量——二语习得主要依靠足够的语言输入,学习者要想获得新的习得,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输入,并且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内化。
一.影响有效的语言输入的主要因素通过上述对克拉申理想输入特征的探讨,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影响语言输入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理解性。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krashen)的五个假说是具有广泛争议的。
本文通过对五个假说的分析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最具有争议性的是输入假说,它缺乏定义的恰当性和解释的功效性。
基于kaplan的理论评价模型,其他的几个假说也是可争论的。
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的启示,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责任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的焦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可忽视的是,批判式思维的价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五大假说二语习得克拉申外语教学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Krashen“语言输入”与“情感过滤”假说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理论概述1.输入假说。
输入假设是 Krashen(1982)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内容,他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可理解输入”是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
为定义“可理解输入”,Krashen 引入了“i+1”概念。
“i” 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是学习者所能理解的语言材料量,“1”是超过目前这一水平的知识。
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i+1” 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对Krashen 而言,二语的提高是一个数量积累的过程:可理解的语言吸收量越多,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方面获得的进步就越大。
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的丰富的、可理解的输入,他就能自然而然地加工和使用所需的语言材料,语言习得也就同时发生了。
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输入(i+1)。
2.情感过滤假说。
Krashen 认为,即使有了大量的、合适的输入环境,也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学好目的语,因为他认为学习者习得二语的过程还受到情感的影响。
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过滤阻碍了语言习得者获取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过程。
这些情感因素被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使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其通过,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吸收。
二、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1.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丰富可理解的语言。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是英语课堂,而教师的课堂话语,是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
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尽可能从学生学过的词汇和语言结构中来。
特别是对于起始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教师课堂用语尽可能发音清楚,多用常用词和简单句,控制好语速,充分利用好肢体语言或者道具帮助学生理解信息。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公开课场合,部分教师展现出了较高的语言素养,但是端坐在下面的学生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输入假说理论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推荐五篇]第一篇:输入假说理论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输入假说理论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包括五大假说,其中输入假说是其核心。
本文将以输入假说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二语习得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语言已经成为有效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的语言学习行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语言习得理论,并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对语言习得进行研究。
其中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被引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的外语教学理论是基于五个推测建立起来的: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f和情感过滤假说。
本文以输入假说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二、输入假说理论输入假说的实用基础来自于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
克拉申认为,我们应该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学习第二语言。
孩子们在上学之前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语言训练,但却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克拉申在他的实验中发现,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输入的语言必须真实有效并保证其质量。
假设的关键是,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学生才能在理解这类材料的同时习得语言。
克拉申同时强调,只要拥有足够多的输入材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会提升,而这种能力是无法直接传授的。
三、中国英语教学现状迄今为止,中国的外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传统的外语教学情调语法规则的研究,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影响下,学生很少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在课堂上有输出,通常也只是一种机械的模仿。
此外,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更加注重的时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以及词汇的意义辨析,使英语课成为了语法课和词汇课。
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张超;金朋荪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1(000)023
【摘要】KraShen认为学习者习得语言实际上是理解所输入语言的结果.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知识输入,因而输入假说对于英语教师选择教学输入内容,输入途径以及输入难度的控制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2页(P253,230)
【作者】张超;金朋荪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北京102206;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北京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Krashen输入假说对于自建英语写作教学语料库的启示 [J], 黄霞;王丽娟
2.Krashen输入假说对网络汉语学习资源创建的启示 [J], 兰芸
3.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J], 温柳春
4.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J], 刘彩霞
5.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与情感过滤假说对二语习得的启示 [J], 吴泽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提要:在众多的二语习得理论中,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深远,也颇具争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输入假说”的内容,以及此理论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启示,然后指出了其局限性。
关键词:克拉申输入假说可理解性输入外语教学一、引言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研究存在很大分歧,一直都没有一个定论。
Krashen(1985)提出了著名的监察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因为这个假说主要回答了语言习得是如何产生以及怎样才能习得语言这个重大问题。
二、“输入假说”的理论内容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要条件,足够的可理解性输入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方式。
输入在二语习得中是学习者所接触到的目标语材料。
这个“接触”包括听到或看到。
他认为促成语言习得成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
学习者在自然环境下通过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语言水平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遵循自然语言习得顺序,最佳的输入量是“i+1”,其中“i”指的是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层次水平。
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发展到i+1的阶段。
因此,Krashen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注重意义的语言交际,语言输入应该是相互关联的、有趣的。
三、Krashen的“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Krashen的“输入假说”影响广泛,对外语课堂教学很有启发意义。
首先,必须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课堂上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和教师话语都应是可理解输入,课外的可理解书目更可以多种多样,报纸杂志、文学名著、科技文章等都是便利高效的输入资源。
大量的、多样化的输入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接触语言的机会,满足外语学习的先决条件。
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输入假设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Krashen)提出的一种语言学习理论,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输入(而不是通过教学)来建立语言技能。
根据输入假设,学习者在听到输入的自然语言环境中,能够认识到新的语言结构,能够把它们快速理解并运用到语言社交环境中。
输入假设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听到足够的语言输入时,才能掌握新的语言结构和掌握语言能力,这就是认知语言学的“对比”概念。
输入假设理论不仅对理解语言能力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对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输入假设理论强调输入的重要性,强调语言学习是从大量的输入进行的,输入会引发学习者本身的分析过程,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
因此,外语教学应更多地侧重于自然对话中的“输入”,让学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的输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新的语言结构和词汇。
此外,输入假设理论认为,从大量的输入中,学习者可以从自然流利的语言中获得习语知识,这个习语知识是自然语言中不可缺少的。
因此,外语教学应该更多地关注习语要素,以期让学生掌握外语习语知识,并能正确理解习语表达的含义。
此外,输入假设理论也重视听力技能的培养。
首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听力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多听多读,从而增强他们的听力技能和理解能力;其次,要注重学习者的语言意识,让学生能够发现语言的规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听懂外语语句;最后,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多参与实践,以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总之,输入假设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输入的重要性,强调从大量的输入中获取习语知识的必要性,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外语教学应该更多地侧重于自然环境中的输入,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正确理解习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克拉申五个假说的争议性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krashen)的五个假说是具有广泛争议的。
本文通过对五个假说的分析和评价,得出的结论最具有争议性的是输入假说,它缺乏定义的恰当性和解释的功效性。
基于kaplan的理论评价模型,其他的几个假说也是可争论的。
基于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的启示,在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必须意识到他们的责任除了语言教学本身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的焦虑,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可忽视的是,批判式思维的价值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
关键词:五大假说二语习得克拉申外语教学多年以来关于二语教学的理论有很多,学者们专注研究的方面包括语言的学习与习得,双语教育,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联系,以及心理与语言学习的关系等。
在这些理论之中,南加州大学的名誉教授stephen krashen的五个假说被视为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二语习得理论之一[1]。
krashen的五大假说理论包括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下面我将逐一解释与分析每一个假说,并谈谈五个假说对于二语教学的启示。
一、五个假说的含义1.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学习是有显著不同的[2]。
语言习得的概念的过程是小孩子如何获得他的第一语言的过程。
无论是这个过程的本身,还是在这个过程之中所获取的知识,都是不受意识控制的。
换言之,学习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获取了某些知识。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中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The Monitor Theory)并以五个假说为基础论。
此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第二语言学习及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尽管围绕这个理论的争议不断,但毫无疑问的是它能够准确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及机制,完整地把握和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本质,进而为更好地开展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本文拟从分析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入手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客观情况,探讨和摸索一种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模式。
二、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大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 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1.习得――学得区分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Hypothesis)。
这是五大假说中最基本的。
在这个假说中,克拉申对“学得”(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的概念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区分。
“学得”和“习得”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习方式,这两种方式相互区别并且彼此独立。
“学得”指学习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去获取语言知识;“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指注意力集中于意义层次上的交流,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在交际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学会使用第二语言。
【Krashen的“五大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克拉申五大假说摘要: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五大假说”揭示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机制。
这“五大假说”包括:(1)习得-学得假说;(2)监控假说;(3)输入假说;(4)情感过滤假说;(5)自然顺序假说。
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有很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假说可理解输入外语教学S. D. Krashen于80 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 其中包括: (1) 习得―学得假说;(2) 情感过滤假说;(3)监控假说;(4)输入假说;(5)自然顺序假说。
他的理论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研究的成果,并把各种研究加以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
这些理论对于揭示第二语言学习的机制,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Krashen的“五大假说”简介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1.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Krashen 认为,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 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产出机制;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言运用中起监控作用,而不能视为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2.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
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
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作用。
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
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启示语言输入假设试图解释学习者如何习得第二语言。
语言界最早引起关注的是Krashen的“输入假设”。
语言输入假说目前被广大学者和教师所接受。
因为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
对于习得英语为二语的学习者来说,必须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因为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符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
一、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假说”,他在研究儿童对于母语习得的基础之上,经过多年研究,指出“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和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促成语言习得的两个首要条件。
Krashen提出了理想的输入条件:(1)输入是可理解的;(2)输入是有趣或相关的;(3)输入不按语法顺序进行;(4)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提出:学习者沿着自然顺序理解包含结构的输入稍微超出他们当前的能力水平。
Krashen把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即输入能力i代表的是的下一阶段的学习者的语言发展的自然顺序。
1是指当前水平与下一阶段之间的差距。
只有符合i+1模式的特点,才能起到促进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作用。
语言输入假设是建立在二语习得中自然顺序假设之上的。
因为大多数学习者会按照自然顺序发展二语的语言能力。
Krashen指出,可理解性输入中需要学习的材料如果只涵盖学习者本身的水平所学到的东西,那么材料对语言习得没有意义。
学习的材料必须超出学习者当前的水平。
但是难度太高的材料会导致习得的困难而变得没有意义,可理解性输入假设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提高二语习得。
Krashen强调会话的方式是做理想学习二语的方式,会话双方通过互动来调整,让彼此产生要表达的欲望和期待,从而主动的进行交流和进步以提高二语的学习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应用和启示二语习得得益于语言互动之中,但是往往在教学中互动表现的较少,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语言互动必须依靠语言输入的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和不同的内容而改变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Krashen的输入假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一、定义阐述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是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其原有论点的基础上于1985年提出的。
所谓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用于解释语言习得如何发生的理论。
克拉申认为理解是输入转化为内化的,当学习者所讲出的语言形式略高于其现有水平,该语言形式就能够被理解,继而内化产生语言习得。
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
二、文献综述Krashen 有关语言输入的理论给了人们很多启发,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虽然国外学术界对他的理论褒贬不一,但“它可能是现有的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
“(Rod Ellis)70年代初,Krashen的二语习得模式以“监控假说”为核心;80年代中叶,Krashen对之进一步扩充修订,转入以“输入假说”为中心。
在1985年出版the input hypothesis :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一书中,Krashen 进一步论述了输入假设理论及其应用。
Trample在Beyond the Monitor Mode一书中也反驳说:“语言习得实际上是一种输出和输入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是验证对输入的‘理解’”。
克拉申也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写了《输入假设》这本专著来论述语言的输入特点以及解释学习二语习得困难的原因;不仅如此,很多学者专家也针对输入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写了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如,张萌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名为“‘输入假设’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一文中提出,词汇教学的不理想可能是由于词汇输入的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导致学习者产生了不可理解的输入,从而提出几点建议来改进英语词汇教学;周序林在西南民族学报上发表名为”‘输入假设“对民族高校外语教学的启示”中针对民族院校学生的现有水平及其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提出教师要把握“语言输入”的量和质和“语言习得环境”的创造。
作者: 秦芳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240-24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0期
主题词: 语言输入假说 第二语言习得 幼儿英语 克拉申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目光放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上,并最后将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
克拉申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他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自身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语言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将其运用到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提升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克拉申输入假设对我国儿童英语启蒙的启示作者:杨海雁叶成芳史延芬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08期【摘要】英语自然拼读(phonics)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普遍采用的儿童学习阅读的教学方法。
自然拼读法强调听力和阅读的连贯性,没有听力的积累和阅读活动,孤立地学习自然拼读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依据克拉申输入假设理论,针对我国儿童英语启蒙阶段的家庭教育,提出我国儿童英语启蒙应效仿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教育方法,首先培养孩子具备一定的语音意识和音素意识,然后通过自然拼读法教学逐步培养孩子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启蒙阶段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英语启蒙语音意识语素意识一、引言北美英语国家的儿童英语启蒙,有正规的教育机构和有资质的老师按照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来进行,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家长的教育,争取在家庭环境下给予补充,儿童英语启蒙效果明显,儿童英语应用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和提高。
而中国的儿童英语启蒙,大家公认的首先是缺乏英语环境,其次是没有统一正规的教育机构和英语运用能力很强的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启蒙,使得中国的儿童英语启蒙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有的儿童在上幼儿园前就已经由家长开始进行英语启蒙,有的上幼儿园后由幼儿园的老师开始进行英语启蒙,而有的到上小学后开始英语启蒙,由于儿童英语启蒙者的英语水平不一,教学方法不当,使得儿童英语启蒙乱象百出,耽误甚至阻碍了儿童英语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儿童未来对英语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二、克拉申的输入理论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一系列假说。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
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摘要幼儿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多数人认为幼儿学习语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与幼儿习得语言的规律相契合,将此理论与幼儿英语教学相结合,会对我国的幼儿英语教育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优势输入假说理论语言输入On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nd Preschool English Teaching//Ning JuanqinAbstract Preschool English learn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currently.It is held by most people that young children have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in language learning,while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accords with the rule of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acquisition,so its integration with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children will be of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Key words advantages;Input Hypothesis;language input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外语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凸显外语的重要性,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愿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
英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因此大多数人选择学习英语,而我国中小学及大学开设的外语课程也主要是英语。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及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将目光放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上,并最后将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quisition,简称SLA)。
Krashen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和自身的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说的主要观点有: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对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在深刻理解语言输入假说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将其运用到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当中,提升我国幼儿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我国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幼儿英语Krashen一、导言(一)斯蒂芬·克拉申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 Krashen)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退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他在总结前人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以及自身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影响广泛且具有争议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假说---语言输入假说。
这一假说奠定了他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代表性地位。
他的主要作品有:《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自然途径:课堂语言习得》(1983). (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Acquisition in theClassroom)《输入假说:问题和意义》(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探索语言习得和运用》(2003)(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二)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1]它包含三层含义:一、这个过程是在自然或者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不局限于像学校课堂这种有指导的情况还包括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过程;二、这个过程既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无意识的吸收;三、所习得的是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并不是母语。
二、语言输入假说“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早期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最主要的理论。
他将个体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水平”即在别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个体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调动个体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最近发展区转变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再在此基础上完成下一个最近发展区的转化。
二十世界八十年代,克拉申在对之前的第二语言或外语研究的总结以及个体自身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把各种研究结果加以归纳、总结,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和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系统的、著名的语言输入假说。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是影响最广、最全面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
它对第二语言学习或外语学习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假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一)习得--学得区别(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克拉申认为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学得区别是他所阐述的所有假设的基础,他认为语言的习得和学得方式是成年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语言的习得与幼儿发展第一语言的能力的方式相似,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内隐的、非正式的、自然的学习。
相对于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则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学习一种语言的语法或规则。
在克拉申看来,成年人也可以像幼儿一样通过语言习得机制(LAD)来发展第二语言能力。
(二)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是以一种自然的顺序获得语法结构的。
学习者先获得某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然后是其他的。
例如,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为例,学习者一般先习得进行时(ing)和复数(s)的使用方式,然后才习得第三人称单数(s)及所有格('s)的使用方式。
克拉申认为语法的习得有一个过渡形式,他反对语法的教学,即使是按照自然顺序进行的语法教学。
(三)监控假设(The monitor hypothesis)语言监控假设是以语言的习得-学得区别为基础。
克拉申认为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学得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内在的相关性。
一般而言,语言习得是个体的语言能力,它对个体产出话语以及话语的流利性产生作用,而语言习得只是对话语的产出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它一般在语言习得系统产出语言后,对语言的形式进行更正。
语言学习的这种监控作用可能在语言产出前或之后发生作用。
如下图所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在语言产出中的作用[2]语言学习的监控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充足的时间。
语言使用者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使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
语言使用者必须关注语言形式或者语言的正确性;3)掌握规则。
掌握语法规则是发挥监控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对于学习者而言,大部分学习者只是学习一部分规则,并不能穷尽语法规则。
(四)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设是克拉申二语习得假说的核心部分,它试图回答:我们是如何习得语言的?这个重要问题。
在假设监察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正确的基础上,克拉申提出语言输入假设。
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主要包括下面四点:1)输入假设与习得有关而不是学习;2)我们通过理解那些包含略高于我们现有能力水平(i+1)的结构的语言来习得;3)在成功交际,输入是被理解且数量充足的情况下,i+1水平自动实现;4)不被直接教授的语言产出能力出现。
克拉申用i+1公式来概括其输入假设。
i代表语言习得者现有的语言能力,i+1代表可理解的略高于习得者现有语言能力水平的输入。
当交际成功,语言输入可被习得者理解且数量充足的条件的,语言习得者i+1的语言能力水平实现。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语言输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关键。
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着眼于语言习得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并略高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即i+1水平。
语言输入材料难度过高,如处于i+2甚至i+3水平,习得者将无法理解语言材料,不仅不会对i+1能力水平的实现,还会打击习得者的学习积极性;语言输入材料的难度过低,如处于i水平甚至i-1水平,习得者将无法提升语言能力,无法实现语言能力的i+1水平。
二、趣味性和关联性(Interesting and/or relevant to the acquirer)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与习得者相关联或能引起习得者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习得者产生低情感过滤,促进i+1语言能力水平的实现。
三、非语法秩序(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自然顺序假设中,克拉申认为习得者是以一种自然的顺序习得语法结构,所以克拉申反对语法的教学,因而输入材料也应当是非语法秩序的。
四、充足的量(Provided in sufficient quantity)克拉申认为要实现语言能力的i+1水平,就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材料输入。
(五)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设所阐述的是情感因素是如何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
影响二语习得过程的主要的情感因素有:动机、自信以及焦虑。
高动机、自信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及低焦虑通常能促进语言习得。
那些对二语习得态度不佳的人,将不会主动去获取输入材料,而他们也会产生高情感过滤;那些态度良好的人,他们不仅主动获取语言输入材料,还会产生地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作用图[3]Dulay and Burt于1977年提出情感过滤。
它的作用是阻碍输入的语言材料进入到语言习得装置。
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学前幼儿英语能力的要求(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为例)学生能够参与并与同年人、老师以及所认识的成年人进行非正式的交谈,能够进行简短的演讲,并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有效的互动。
学生能集中注意听一些简单的指令,并提出相关问题。
他们能清晰的表达意见,逐渐形成一种人们如何使用口语来达到不同的目的意识。
通过运用上下文、语法、词语的用法和字母拼读理解简短的有关熟悉的话题的文本,以这样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阅读、思考和理解的技能技巧。
学生能够识别、讨论和对不同种类、不同目的的书面和视觉文本做出反应。
学生能够探索和识别书面和视觉文本的语言特征。
学生逐渐意识到书面语的本质、目的和规范,并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写作。
学生能够写出简单的文本,通过这些文本表明他们意识到基本的语法和所需的标点符号的运用。
学生了解和使用字母和语音来拼写已知的单词,运用适当的大小写来建构句子。
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建构文本。
由此可见,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对学前儿童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听,能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并进行有效的互动;说,能进行非正式的交谈,并能发表简短的演说;读,能理解所熟悉的话题的文本资料;写,能够运用简单的语法和标点符号进行写作。
四、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现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英语成为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幼儿英语教育,为迎合市场需求,许多幼儿园不顾自身条件的不足,勉强开展幼儿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