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71 KB
- 文档页数:3
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分析转基因技术是近年来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它通过改变生物基因的方式来实现特定目的。
尽管存在着广泛讨论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带来了诸多的优点和好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展开一番分析,以期更好地认识这一领域。
一、优点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转基因技术通过向植物中加入有益的基因,如耐旱、耐虫等基因,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
这种技术能够使植物更加耐受环境变化,不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护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常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它们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良影响,而转基因作物中有些基因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3. 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的饥荒问题全球饥饿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缓解饥荒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向作物中加入高产量、抗病虫害等基因,可以使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满足人类粮食需求。
二、缺点1. 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虽然经过各种测试和试验,应用转基因技术的食品没有发现对人体的明显危害,但是无法排除潜在的危险性。
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和生殖力等方面的健康问题。
2. 基因污染的风险转基因植物和传统植物的交叉影响可能会导致基因污染。
如果转基因植物沾染到传统植物上,有可能导致传统植物的品质发生变异,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3. 单一化风险大规模种植同一种转基因作物会让农作物生产的过程过于单一化,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生产的大面积失败。
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化、多样化的种植方式,来保证种植过程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面对目前的转基因技术,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的科学特性,从而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
同时,政府和科研机构应该在科学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社会利益和民众安全,加强监管,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安全原则得到贯彻。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辩论:正方:转基因技术的利大于弊:1、转基因技术的优点: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2)减少农药使用,避免环境污染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食物售价4)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品品质5)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转基因技术的优势:1)转基因技术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
2)转基因技术可用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白介素2、表皮生长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转基因植物中得到表达。
3)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物的某些遗传特征,可能育成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
如:以转基因小鼠生产凝血因子IX、组织型血纤维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白细胞介素2、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绵羊生产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以转基因山羊、奶牛生产LAt-PA,以转基因猪生产人血红蛋白等。
这些基因产品具有高效、优质、廉价与相应的人体蛋白具有同样的生物活性,且多随乳汁分泌,便于分离纯化。
4)提高了抗逆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如:培育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碱、养分高效利用等的转基因新品种,将显著减少农药、化肥和水的使用,缓解养殖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由于转基因新品种在增产、优质优价、低耗等方面的优势,已使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农户累计获得纯经济效益340亿美元,农民增收25%左右。
5)丰富了食品的种类,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目前,功能性和治疗性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能源和环保产品相继研制成功,部分转基因药物上市销售,使转基因品种正在由简单性状改良向复杂性状改良,由农业领域向医药、加工、能源、环保领域拓展等方向发展。
6)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拓展农业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发明与创新2010.07INVENTION&INNOVATION走进科学生物转基因技术利与弊陈亚光生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遗传工程,改变植物种子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然后把这些修改过的再复合基因转移到另一些植物种子内,从而获得在自然界中无法自动生长的植物物种。
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10多年分子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转基因食品上,1995年成功地生产出抗杂草黄豆,并在市场上出售。
现在他们利用基因技术已批量生产出抗虫害、抗病毒、抗杂草的转基因,如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西葫芦、棉花等。
目前,转基因农作物的主要产地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南非、阿根廷等国家。
中国也开始实验并种植一些转基因农作物。
在科研方面,中国的生物转基因技术水平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
那么,为什么要通过生物科研手段研究、开发转基因植物呢?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为了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抗逆的能力,而采用人工杂交、远缘杂交等方法来育种,希望将不同品种的作物,甚至是采用野生近缘物种中间的有益基因,转移到推广品种中间去。
为了实现这些问题,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将我们所需要的基因进行定位,分离克隆,然后再将这个目的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我们的目标生物品种中去。
这种以生物技术的手段来转移基因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与自然杂交的或传统的通过人工杂交转移的基因技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这种用生物技术来进行转基因有很强的目的性———只转移需要的基因,而将不需要和有害的基因统统拒之门外。
同时,现代的转基因技术还可以从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中的基因,甚至是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我们需要的品种中,扩大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物等。
针对某一或某些特性,以一些生物技术方式,修改动物、植物基因,使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具备或增强次特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食品或食品原料的价值。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转基因技术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
这项技术自诞生以来,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担忧和质疑。
先来说说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作物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转基因技术,农作物可以获得抗病虫害的能力。
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转基因棉花能够抵抗棉铃虫的侵害,大大减少了农药的喷洒量,保护了生态环境。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使作物具有更好的生长特性,如更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更高效的养分吸收等,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这对于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转基因作物还可以增强其抗逆性,比如耐旱、耐盐等。
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土地资源有限的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保障粮食的稳定供应。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生产出大量的药用蛋白和疫苗。
例如,通过将特定的基因导入微生物中,可以大规模生产胰岛素等药物,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转基因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有潜在的价值。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能够分解有害物质的植物,用于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转基因技术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风险。
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能会通过花粉传播等方式扩散到野生植物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如果转基因作物具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可能会导致一些本土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危害,但由于转基因技术改变了食物的基因组成,长期食用是否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人类在不断地追寻食物生产和医疗领域的新技术。
转基因技术作为这些努力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当今一个热门的话题。
转基因是指将一种生物体的基因从其原来的位置移入到另一个物种或品种去,从而创造出新的物种。
虽然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影响,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探讨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
利:延长食物保质期和增产转基因技术带来了许多在农业方面的好处。
它可以改善作物的质量,例如增加一个作物的营养价值,或增加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作物转基因使得农民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收成。
转基因农作物还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因为它们在贮藏期间不易腐烂,在超市和商店可以存留更长的时间。
这意味着转基因技术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浪费,并为许多穷困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营养。
转基因技术在避免食物短缺问题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为农作物被设计成更加强大并且更加抗病虫害,在逆境(例如灾荒,干旱)下仍然可以实现高产量。
这对于那些因干旱或其他极端气候条件而无法产生足够的食物的国家来说,是比较有益的。
弊:食品安全让公众感到疑虑的是,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健康风险。
对转基因食品的健康风险仍然有待研究。
某些研究已经表明,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增加食品中毒素的含量,以及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我们需要对小鼠的喂食试验产生了一些不确定的结果,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持续研究中应得到进一步评估。
相较于吸引人的商品和减少生产成本,食品安全应该是我们主要的关注点。
另一个争议点是基因漂移(gene flow)。
这是指转基因作物中的基因在周围的非转基因作物中散播,从而对非转基因作物产生影响。
如果在邻近地区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或大豆的花粉飘到传粉的或风媒植物的花中,可能会改变那些非转基因植物的遗传信息。
这不仅仅是对那些无意中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的问题,而且是生态系统的整体问题。
没有一项技术能适用于所有场合和人口。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便生产和使用,同时保证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方法。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分析与发展趋势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或产生新的遗传性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作一项有极大潜力的技术。
但是,转基因技术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争议,这些争议除了基于科学的观点外还包括道德、法律等多方面内容。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作物品质、抵抗虫害、耐受干旱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不仅如此,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植物病害和害虫抗性转基因植物,对粮食储存和合理运用有重要意义。
一些有益的基因可以被导入转基因作物,这些新型作物不仅口感更佳、富含营养,而且价格更加经济实惠。
但是,一些人担心,如果基因工程技术失控,导致了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将对生态环境等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一些生命重要分子的性质,协助制备基因工程药物。
例如,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具有特定治疗效果的重组蛋白、抗体、疫苗等,从而取代时常难以获得的传统制剂。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提供诊断和预防疾病的新方案。
针对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转基因技术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些新手段。
但是,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技能精湛会导致价格昂贵,同时也容易受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的影响,使更多的患者无法获得转基因技术的治疗。
在工业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某些生物质量、性状,导出新材料、新产品。
例如,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微生物产酶大量生产肽类、蛋白质等天然产物,还可以利用转基因植物和微生物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和其他新材料。
这些新型材料、产品,可以满足社会对环境、生态、健康方面的需求,但同时也会涉及到相关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这需要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医药、工业等领域中的许多难题得到解决,从而有望提高货物的质量和减少种植的耗费。
然而,转基因技术仍存在许多争议点。
例如,一些反对者认为,没有足够的先验知识,很难预测转基因植物带来的安全风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基因工程技术常常被跨国公司用于实现垄断。
浅析转基因之利弊【摘要】:转基因技术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影响日渐扩大。
转基因技术在日益进入人们的生活,并且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利弊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的技术。
它可以克服物种之间的遗传屏障,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自然界里原来没有的生命形态或者稀有物种,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为人类解决诸多方面面临的困难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令人类措手不及的问题。
一.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好处(一).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利益1.抗病虫害的农作物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杀虫基因,其中应用最广的是Bt毒蛋白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将Bt毒蛋白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后,植物体内能合成Bt毒蛋白,被害虫吞食后可导致害虫死亡;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最早从菜豆中分离,害虫食入它的表达产物后会无法消化某些必需蛋白质从而导致死亡。
另外,动物的毒素基因以及植物凝集素基因也被应用于杀虫并且成绩斐然。
在抗病害方面,人们将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病毒的卫星RNA 基因、异种植物编码的抗病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利用它们的表达产物对付病毒的侵害;将植物抗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导入植物体内使植物获得抗真菌的能力等等。
2.利用植物生产疫苗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类时时刻刻在与疾病做着顽强的斗争,而疫苗是人类在斗争中的重要武器之一。
传统的生化方法生产疫苗成本高、危险性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某些植物具备了产生人类需要的疫苗的能力。
种植植物来生产疫苗成本低、产量大、危险系数小,而且食用植物疫苗不需要注射器,可以避免注射器传染疾病的威胁。
(二).转基因技术给畜牧业带来的变化1.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优质高产动物品种的遗传改良,即提高其抗性、品质和产量,为增加肉、蛋、奶及其他畜产品的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美国,奶牛的品种改良在过去30年中使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提高了一倍。
转基因技术的利弊调研报告转基因技术是通过人为方式将不同物种的基因进行组合或改变,从而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调控。
这项技术在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些利弊,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解决食品安全和饥饿问题。
通过转基因,科学家可以将一些具有抗性和高产量的基因导入到传统的农作物中,使其具备更强的抗性和高产能力。
这样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化肥的施用,提高土壤质量和环境保护。
同时,对斑点病、纹枯病等作物病害的抗性改良也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收入。
其次,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善植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植物产生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例如,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水稻富含维生素A,缓解许多发展中国家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转基因技术还可以改善水果的品质,使得它们更加美味和可口。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转基因作物的引入,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比如对其它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此外,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等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潜在威胁。
其次,由于基因的导入和改变,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尽管现有的科学研究没有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有害,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监测。
此外,转基因食品的引入也可能会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担忧和恐惧,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另外,转基因技术还引发了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观点有很大的分歧,部分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自然基因的破坏,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这些担忧涉及到道德、宗教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1. 什么是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使其获得某种特定的新型性状或表现出对人类有益的特性的植物。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改良植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利与弊的广泛讨论。
2. 转基因植物的优势2.1 提高抗虫、抗病能力通过转基因技术,植物可以获得抗虫、抗病基因的导入,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2 增强耐旱、耐盐能力一些转基因植物被赋予了耐旱、耐盐能力的基因,可以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并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对于缓解粮食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2.3 提高营养成分含量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将一些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入到植物中,使植物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对于缓解全球营养不良问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转基因植物的劣势3.1 生态风险转基因植物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与野生植物杂交后产生超级杂草,影响生态平衡。
此外,转基因植物对非目标生物的可能影响也是人们担忧的问题。
3.2 食品安全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植物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引起过敏反应、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等。
对于转基因植物种植和食用引发的安全问题,亟需科学严谨的评估和监管。
3.3 影响生态多样性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可能影响周围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导致某些原有物种的减少,影响生态平衡。
4. 结语转基因植物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劣势。
未来在发展和应用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家、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评估,平衡利与弊,确保转基因植物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的一些观点和讨论,希望能为您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一、转基因可能会带来的有利方面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
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
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
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
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
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
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
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翻一番,达到130亿,而从1996年起到2025年的30年间,世界上粮食需求将增长一倍。
我国的粮食问题更为严重,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而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供需差距会更巨大。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似乎正成为应对这种未来危机的选项。
目前世界上已有21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2005年已达到9000万公顷,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6%,而且近年来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在2005年达到50亿美元。
其中,美国是推广面积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的60%,其次是阿根廷、巴西,然后是中国。
转基因作物中大豆最多,其次是玉米、棉花和油菜——目前全球的大豆中有60%以上都是转基因大豆,而同样的比例在棉花是28%,油菜是18%,玉米是14%。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无疑是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瓶颈。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
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
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
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
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1、转基因植物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
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生物科技)转基因生物利弊辩论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基因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转基因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修改或插入外源基因,使其具备特定的性状或功能,从而达到人类需求的一种技术。
但是,转基因生物的利弊争议也在不断地被讨论和争论。
下面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转基因生物的好处1. 提高粮食和作物产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对植物进行适当的改造,可以增加作物的抗旱、抗虫、抗病的能力,提高物种适应力和生产力。
同时,还可以延长作物的生长周期,让它们能够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长。
2.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而且,转基因生物中的基因编码有助于增加作物生长效率,减少种植面积和灌溉方式,从而方便经济发展。
3. 为医学研究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包括基于DNA技术的探测和诊断工具以及基于蛋白质的药物研究和治疗。
1. 健康风险的不确定性。
由于转基因生物中的基因是人为地改造和加入的,所以长期食用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健康风险。
例如,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 生态风险的不确定性。
转基因生物中的基因对自然界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与野生物种相交配,产生突变而改变物种的基因构成,威胁生态平衡。
此外,转基因作物对昆虫、花粉等生态环境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3.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转基因技术还存在物种间基因转移的不确定性,以及作物种植田间杂交的难以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食品安全。
特别是在转基因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转基因生物的利弊有着双重性:有助于增加农产品产量和环保,同时也存在安全性和健康风险。
因此,在推广和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同时,必须掌握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确保生产和加工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
这才是我们更好地利用此项技术的前提条件。
试析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本文主要結合作者高中生物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点,论述了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和弊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更好为人类服务有一定帮助。
标签:转基因技术优势弊端一、转基因技术的优势1.提高作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问题依然严重存在,有约8.7亿的人口,还处于长期饥饿状态,而且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激增,这个数量还会呈现进一步增加趋势。
如何在有限的土壤上,满足人类粮食需求,就成为现阶段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而借助现代转基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展育种,能够将种子内部的劣质基因去除,通过基因编辑、基因重组等手段,对原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在短时间内培育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解决人类温饱问题。
2.控制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通过将优势基因引入到种质资源中,能够大大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能,例如抗旱、抗寒、抗虫、抗盐碱、抗病害的能力显著提升。
农作物种子抗逆性能增加的同时,会势必降低对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不合理农药化肥在土壤中的残余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避免土壤严重污染,减少环境污染。
在今后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全球化学农药投入量约40%左右[1]。
3.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截止到2010年,批准转基因农作物实现商业化推广应用的国家已经有25个,这25国家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有24种,我国就是其中国家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转基因农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油菜,在这些国家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得到了扩展。
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农业劳动力成本投入大大下降,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和应用,还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节省出来的劳动成本,能够投入到其他产业,增加农民群众额外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够节约大量土地,将更多土地资源解放出来,将更多土地资源解放出来,发展其他农业产业,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姓名:学号:学院:·背景描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转基因作物已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微生物已被大量用于商品化生产各种药品,转基因动物的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这些基因工程生物对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包括粮、棉、油、畜禽、水产养殖等)、医药卫生、社会伦理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恶化、资源匮乏、效益衰减和疾病健康等问题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类未来的救星。
由于基因工程是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通过基因重组,可将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相互转移,打破了传统育种之间的界限,能把一种生物体内的毫不相关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这必然使人们对这些产品表示不安,由此引发了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利弊争论。
本文正是基于现状简要阐述了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并且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
·技术理论背景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
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
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
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转基因过程按照途径可分为人工转基因和自然转基因,按照对象可分为植物转基因技术、动物转基因技术和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
·转基因生物的优点1、转基因植物转基因植物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农业生产方面,其意义在于:其一,提高了抗逆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全球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表明,抗虫和抗除草剂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不仅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成效显著,而且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转基因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备受争议的科学技术之一。
它是一种通过对不同种属的生物进行基因改造,达到改进生物产量、减轻生物遭受自然灾害的痛苦和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从而为人类带来经济和生活上的好处的技术。
尽管这种技术在提高农作物健康度、耐旱、耐虫方面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是它的风险和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转基因生物技术存在的风险是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预测的破坏。
因为改变了一个生物个体的基因表达模式,有可能在改变其生长周期、能量循环、分泌物排放等方面会与自然环境脱节,从而对该生物群体的数量和分布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影响除了对该物种本身的影响外,还可能波及到共生群落和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在环保方面,转基因生物的技术应该十分谨慎和细致。
其次,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需要关注的。
由于转基因生物的不可控性,转基因技术的转移和利用,有可能会在许多不可预测的环节出现安全问题。
例如,转基因水稻的试验数据,其中有些转基因水稻是含有人体没有达到的毒素和抗生素的基因,对于人体健康可能带来严重危害。
此外,多种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中可能会存在着染色体异常等因素,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应该进行更为严格的科学评估,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但是,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负面宣传,有时候也会超出其本身的实际情况。
比如,有论述称经过转基因技术改造的膜叶菌株可能会导致对蝗虫、蚜虫等有害昆虫的完全灭绝,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混乱和失衡。
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物种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无法切实可行,甚至会导致更多的安全问题和生态不平衡。
为此,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风险问题,可以帮助人们用科学的眼光更客观地处理这一感性和有争议的议题。
在保护南极等敏感区域和生态系统的动物,应该多采用有毒性的对害虫无害的方式,避免以那种粗暴而残酷的手段袭击生物多样性生命群体。
综上所述,包括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在内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精品推荐】转基因动物的优缺点
转基因动物的优缺点
小编希望转基因动物的优缺点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技术。
转基因动物的优缺点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会给您解答。
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技术。
转基因动物的优缺点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会给您解答。
优点:发挥最大优势,提高利用率
1.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通过转基因技术制作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疾病的起始和发展,并可测试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治疗结果,最终确定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现已建立的人类动物疾病模型有癌症、动脉硬化症、镰刀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肝炎、免疫缺陷、自发性高血压、淋巴系统病、透纳氏症、心肌顿抑、老年痴呆症等。
此外,新开发的药品用于人体之前先要进行动物试验,但许多疾病没有适当的动物模型来进行药物的评价。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建立与人类相同疾病的动物模型,以利于药物筛选,其优点是准确、经济、试验次数少、显著缩短试验时间,现已成为一种进行“快速筛选”的手段。
转基因生物的利弊分析
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101061 黄俊霖
内容摘要:转基因生物指经遗传基因修饰了的生物体。
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工程药物和转基因作物,用转基因生物材料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现代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
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双刃剑”,福祸相依,如何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在于对其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有充分的认识,要掌握得法、监管适宜、运用得当。
必须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给公众以充分信息,让公众从非理性的恐慌和迷茫中明智地走出来。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食品安全、基因经济、人类环境与健康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并在医药、农业及食品工业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
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在中国亦称为“遗传工程”、“基因工程”。
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简称GMO)。
目前, 转基因作物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阿根廷逐渐推广,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已达几千种,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给疾病的治疗、新药的制造带来了新的契机。
总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农业、医药的发展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空间,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
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近期内发展最快、应用潜力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之一。
一、转基因生物的优点
1、转基因植物
1.1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
杂草是农作物生产的大害,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栽培作物,可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除治田间杂草,保护作物免受药害,从而增产增收。
抗除草剂基因植物是最先进入田间生产的转基因植物,也是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类转基因作物。
1.2抗虫转基因植物
害虫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大患害。
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的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
杀虫剂大量使用既增加农业成本又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难降解、亲脂性的农药,其不但残留高,还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放大,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将各种抗虫基因导入栽培作物,由植物自身合成杀虫剂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转基因动物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染色体,使其发生整合并能遗传,这将产生新的动物个体或品系。
这些转基因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模型,用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转基因动物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用它来培养人体器官,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也可利用这种动物“生产”获得所需的药物,因为某种药品无法或极难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获得,只能从生
物中获得。
3、转基因农作物和转基因食品
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使其出现原先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这种农作物就称为转基因农作物。
转基因技术旨在提高各种植物的生产能力、改善品质以及提高抗逆性(如增强抗疾病、抗虫害或抗除草剂、抗旱、抗涝、抗盐碱、抗寒、抗热等)的能力,从而显现良好的竞争趋势。
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4、粮食危机与转基因技术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7亿,面对日益减少的耕地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变化,当代世界粮食问题日渐突出。
按照传统粮食生产方式,粮食产量将远远不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因此,如何是粮食也能与人口增加同步甚至超越人口的增长是一个全世界关心的严重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将是解决21世纪不断增加的人口对粮食需求造成压力的有效手段或重要途径。
转基因技术不仅可望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还可能大大缩短作物生长期或使农作物高产,从而使当前的粮食危机得到有效缓解。
二、转基因生物的缺点
转基因生物是柄“双刃剑”,它在为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隐忧。
1、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农作物大多作为食品和饲料提供人们或动物食用。
因此,用转基因生物制成的转基因食物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方面的主要担忧是:转基因食品有毒性吗?可能造成过敏吗?转基因食品中的标记基因会不会有危险?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生殖遗传是否有影响,有什么影响?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可能有:含毒素、引起过敏感变态反应、降低营养价值、使营养结构失调等,严重者可能有“三致”效应或内分泌干扰作用。
所有这些安全性问题要通过哪些实验与评估才能充分证明其安全性是可靠而有效的?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类健康的确切证据,但是也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足以证明其安全性毫无问题。
总之,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突变性。
2、基因污染与转基因生物生态污染问题
早在1992年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就明确指出,转基因生物存在着潜在性生态风险。
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不理影响使多方面的,例如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是原来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特殊外来种。
一般来说,普通自然界存在的外来种进入新的生态环境,其对生态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或危险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而人工创制的转基因生物,其商品化种植至今最长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却有多种转基因生物已表现出相当显著的危害和风险。
T.R.Mikkelsen等在1996年就报道,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中的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漂流”或“基因逃逸”,特别是通过蜂蝶等昆虫或风力作为载体传播花粉,在一次杂交,一次回交的过程中就可以转到其野生近缘种中而出现“基因污染”,危及生物多样性安全。
3、可能诱发害虫和野草的抗性问题
4、可能诱发基因转移跨越物种障碍
5、转基因生物对健康安全的潜在风险
三、转基因生物具有正负两面影响
基因技术及其他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类解决粮食、疾病、能源和环境方面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带来充满希望的前景,但也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
人们在看到其好的一面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其潜在风险。
严格来说,转基因生物仍然是“自然”的,只不过改造了自然而已。
转基因生物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所以不要惧怕,关键是要掌握得恰到好处。
当前科学都无法回答有关转基因食物有无副作用这个关键性问题,而这是公众恐慌之源。
从纯技术层面观察,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中性得,无所谓好与坏。
转基因技术也像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隐含着风险和灾害,关键是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转基因生物技术和转基因生物都是一柄“双刃剑”,必须明智理性和科学合理地严谨运用与掌握,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要滥用,重要的是重视生物安全、正确把握战略、制订完善法律体系、实施法治性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