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节日壮族活动安排
- 格式:docx
- 大小:14.49 KB
- 文档页数:3
三月三节日壮族活动安排
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也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三节日来由: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
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节日习俗:
汉族:
荠菜煮鸡蛋
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
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
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
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
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
“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
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
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
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
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壮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
彩蛋的习俗。
古代,人们举行完祓禊仪式后,就坐在环曲的水渠边,把盛着酒的觞(古代盛酒器,为椭圆形带柄的浅木盘)放于流水上,任其顺流
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
罚酒三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
会稽的聚会了。晋永和三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
羲之邀亲友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并传承古俗举行了“曲水流觞”活动。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因如此,后人亦此碑贴称为
《禊贴》。
在绍兴,由“曲水流觞”活动形成的这种饮酒赋诗的雅俗一直盛传不衰。直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外书法家都要到绍兴亭
聚会,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咏诗论文,泼墨挥毫,纪念王羲之。有趣的是,我国“曲水流觞”之俗还东传日本。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游时间有先有后,农历三月初三与清明节时间相近,且“修禊”这一带有信仰民俗色彩的活动已逐渐被
水边饮宴、郊外游春取代,故三月三春游又渐与清明踏青混同。此外,据传三月初三是西王母的生日。这天,人们要到娘娘庙西王母
的神像前祈祷求福。有些地方还有将涂彩的熟鸡、熟鸭投入河后,
人们在各处守候,等其漂来取食的习俗。四川忠县则在这举行“三
月会”,纪念古代巴国英雄巴曼子。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三月初三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壮族人民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歌圩,壮语称“窝
被节”。相传这天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遇难日,故设节纪念。刘三
姐是唐中宗时壮族著名的女歌手,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会唱许多
优美动听的山歌,被人们尊为对歌活动的创始者和传播者。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做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饭,还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
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
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对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知识性的盘歌、斗智的蛮歌和情歌等。内容则是天文地理、文学、社会、伦理道德等无所不包。其中情歌
又分为见面歌、邀请歌、爱慕歌等等。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
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
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
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歌声像条红线,牵着两颗爱心,若姑娘
中意小伙子,便趁旁人不注意,将手中绣球赠与他,“他”则回赠
手帕、毛巾等物。另一表达感情的交际工具便是彩蛋。小伙子在歌
圩上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若不愿意,就握住彩蛋不
让碰;若有意就让小伙子把蛋碰裂后一起吃,同时也就播下了爱情的
种子。如今三月三已成为国际性的歌节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综合性
文化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