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材料表现》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包括实践观察、实践动手和实践思考。
3.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每一单元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实践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思考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教学设计。
2. 每一单元的教学要点和重点活动。
3. 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促进交流和思维发展。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好教学材料和实践器材。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组织结构和教学设计。
3. 分析每一单元的教学要点和重点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演示法教学:教师演示实践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5.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促进交流和思维发展。
7.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表现,评价其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评价。
3. 组织小组活动时观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全册。
2. 实践器材和教学工具。
以上是《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四年级上册)的大致内容和要点,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制作篇———巧巧手活动一旧物改造(一)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和制作。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体验旧物再利用的生活方式,培养环保生活的行为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的潜在价值,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潜移默化中体现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废旧物品不同形状、材质、色彩而产生联想,设计创作并制作小作品。
(四)课时数建议三、活动建议(一)看看说说教材提供了多幅创意独特的图片,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巧妙的创意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材料和颜色入手分析图片。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图片和实物。
(二)巧手行动制作建议:低段学生除了引导其创新是难点外,制作过程中正确的操作程序、规范的操作方法和安全卫生的操作习惯的养成也是需重点指导的。
1.指导学生制作环保手提袋时,设计的纹样比例要考虑与购物袋大小相匹配。
注意色彩搭配。
装饰物形状以几何形归纳会降低学生绘制难度,易于掌握。
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指导并鼓励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创意环保手提袋。
2.用纸杯制作小花盆,花草的高度有要求,草占杯体的 1/3,花占杯体的 2/3,可以用铅笔等份量好。
草要有错落,花头可以用几何形归纳。
除此之外,有能力的学生鼓励用其他废旧材料制作小花盆。
3.帮助学生归纳各种各样花瓣的形状和纹饰,圆形、心形、三角形等;剪直线、剪弧线、剪波浪线和剪折线等的方法;胶水要抹得薄而匀等操作细节对低年级学生要讲得明确些。
4.评价要点: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观察并发现学生在制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纠正和帮助。
对设计精巧新颖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和展示。
教师要善于运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评价时一方面要看学生是否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操作程序,另一方面要关注整体和细节的协调关系。
(三)安全提示强调制作安全,剪刀、美工刀等摆放在相应位置,使用中注意尖不能对人,培养良好的制作习惯。
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如:制作模型、制作手工制品、搭建简易电路等。
(二)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四)促进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的教学重点在于创造性实践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这是因为创造性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创造性实践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际操作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组装、调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二)探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互动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四、课程安排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的课程安排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等方面来制定。
具体来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的明确定位。
(二)实践操作和探究式学习的组合方式。
(三)学生参与度的考虑,如班级活动、小组活动等。
(四)评价机制的考虑,如考核标准和评价方式等。
(五)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如前后课程的联系等。
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及课程安排等方面来确保小学五年级上全册综合实践教案的教育效果。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1一、目的意义: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
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
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
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
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
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名师教案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郑璇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
本课主要学习用多种材料,利用其材质本身的肌理效果制作凸版版画,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
使学生了解综合材料版画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二、说学生:六年级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
他们受所处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春节的时候经常接触到年画,对岩画所表达的民俗情感等有一定自己的思维,所以,在设计绘制,一对门神似的,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
2、能力: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情趣的作品。
3、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元素,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学习综合版画的技能技巧。
5、教学难点:材质与技法的选择与构思。
6、教具准备:各种可以制版的材质、油墨、水粉色或丙烯、调色盘、墨磙、纸等。
四、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
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
五、说学法:本课内容多、时间紧,所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教学设计以“探究科学奥秘”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主题:探究科学奥秘2. 教学内容:(1)科学知识普及:介绍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力学、光学、生物学等;(2)科学探究方法: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3)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模型、观察生物现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内容。
2. 科学知识普及(1)教师讲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科学知识。
3. 科学探究方法(1)教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方法。
4. 科学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模型、观察生物现象等;(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交流分享(1)学生分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2)教师点评,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3)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7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春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春天,培养儿童热爱春天、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
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气息。
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春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
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春天。
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春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
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
同时还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做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感受春天的变化。
第二阶段:展示阶段。
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在“春天在哪里”的欢快乐曲声中,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春天的情境。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唱这支歌,那歌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麽呢?生:歌中的小朋友正在找春天。
师:是的,春天已经悄悄地走近你、我,走近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想不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找春天的?生:想。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本班学生自己录的去公园、农村、野外“寻找春天”活动的录像片。
同学们很快在片中发现自己熟悉的身影,高兴地呼着同学的名字,专心致志地看同学找春天的一举一动。
)师:片中是哪位同学在找春天?生:是邢云、夏彬彬、曾庆楷三位同学在找春天。
师:他们是怎样找春天的?下面我们请录象片中的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他们找春天的经过及他们的发现。
大家说好不好?生:好。
生:星期天,爸爸、妈妈陪我到水上公园去找春天。
小挂件——美术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分析:《小挂件》一课是以“设计·应用”为主的课型。
本课是从前几课的平面制作过渡到设计·应用领域的立体制作。
这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造型表现上的飞跃。
既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技巧性。
小挂件渗透着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与热爱,在民间广为流行,后来演化为对生活环境的美化。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既关注了美术学习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又尊重民间文化特色。
通过小挂件的制作学习,使儿童在宽松、活泼的美术活动中,充分感受分组合作学习的快乐,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运用多种材料、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小挂件,充分展示其个性与创造力。
课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图案、单独纹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描绘技能,能描绘出有装饰效果、色彩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
3.在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思、组合、创意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认真的态度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二方连续图案的描绘技能,描绘出美观大方的图案。
掌握二方连续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完成。
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手工工具、各类材料。
(教师)各种图片、资料、范画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教师出示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趣味卡通图片,请学生观察讨论有什么共同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2.揭示课题:像这样相同的图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秩序地向两个方向重复排列起来,就是今天要学的“相同图样排排队”,美术上叫二方连续图案。
二、欣赏探究1.观察图片,认识二方连续纹样器物: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用二方连续装点生活用品了。
(课件展示新石器时期彩陶罐)随着时代的进步,物品上的装饰图案更细腻、精致。
(课件展示商朝玉项链,魏晋南北朝时期织锦)。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用二方连续装饰陶瓶。
《雕塑的涅槃重生:综合材料雕塑》教学设计教材:《雕塑》人民美术出版社课题:第9课综合材料雕塑执教:一、教学思路本课教学结合教材和现代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提炼“生命”这一主线设计教学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眼、手、脑、口”综合能力,知识鉴赏和实践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雕塑》第九课,介绍19世纪末变革之风洗礼的现代雕塑的新实验。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现代雕塑领域创作观念与材料的变革;2、综合材料雕塑的定义和创作特点;3.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
教材上的作品具有代表性,涉及到西方现代雕塑的主要流派的和对生活常见物品的利用,从内容到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给学生的实践操作、自主评价提供很大的空间。
三、学情分析由于综合材料雕塑作品形式新颖,学生有的表示欣赏和接受,有的表示难以理解,所以本科活动提炼出以“生命的涅槃重生”主线为学习的切入点,学生通过“眼看”、“脑思”、“手动”、“口述”四个环节,调动学习热情,感受创新带来的激情和兴奋。
四、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雕塑艺术家在材料、创作方法和技巧上的探索,能认同现代雕塑。
2、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快感,获得创意的乐趣。
3、培养创新思维和对艺术、生活的积极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雕塑艺术的多元发展、了解综合材料雕塑。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创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策略:以学生熟悉的网络游戏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的差异,关注雕塑的新生之火;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体验综合材料雕塑,自然渗透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人生观教育。
手段:讲授、合作、表述。
七、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学案、教具八、教学过程1、内容导入教师展示游戏中的凤凰新生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对“生命”的看法。
教师提问:这两件雕塑有没有生命?在学生观赏视频后总结:传统雕塑——古希腊到19世纪,艺术家完善技法,用硬材料雕刻或软材料捏塑,制作出写实、有很强的体积空间感的作品。
《赋予材料以生命——综合材料装饰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赋予材料以生命——综合材料装饰画》这节课是以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学习活动,利用废弃材料进行拼贴组合来完成作品,需要合理而巧妙地运用不同特质的材料来满足视觉美感的需求。
作为造型艺术的物质基础,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以材料美感的表现为主要途径的美术创作,更是将材料作为造型要素之一。
所谓赋予材料以生命,就是让原本没有生命的材料通过巧妙地构思、艺术地加工而换发生气,给作品以灵性,使作品因材料的恰当运用而呈现生命的活力,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实物材料的表面质感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还包含着一定生活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传达作者的表现意图。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感受体验、交流、制作尝试等教学活动,将触觉感受与视觉感受进行联系和转换,使学生形成对材质表现的感染力的认识,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于制作中,同时,形成作品表现的教学活动珍惜物质资源的意识。
今天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富足和舒适的同时,还深切认识到过度使用有限的地球资源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肆意破坏生态环境会带来严峻的形势。
《综合材料装饰画》的课题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担起维护生态环境、珍惜生活资源的重大责任。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会根据材料的视觉效果进行联想,能够灵活的利用材料的质感、肌理、形状和色彩,了解选材与艺术创造的关系以及材料蕴含的社会生活信息进行造型表现,并在创作表现活动过程中运用已学的美术知识。
2.通过搜集各种材料,寻找有利用价值的各种东西,有目的地加以选取收集。
课上与同学交流分析材料特性,提出恰当的设计方案,合作完成一件综合材料装饰画。
3.通过材料收集、利用和艺术创造,树立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识,养成善于观察周围物象、善于联想并付诸艺术创作实践的特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材料的搜集方法,认识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给人的视觉感受。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因材施艺”。
教案标题:初中综合材料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综合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能够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综合材料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综合材料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 综合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综合材料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综合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综合材料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综合材料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综合材料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综合材料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介绍综合材料的定义和特点:综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复合、组装、加工等手段结合而成的材料。
它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2)介绍综合材料的分类和应用:综合材料可分为有机综合材料、无机综合材料和复合综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汽车、电子等领域。
(3)介绍综合材料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可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了解综合材料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综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材料的作用和价值。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和实例,进行综合材料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综合材料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综合材料的认识和运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例、实践创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综合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能够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辅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绘画中综合材料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基本概念,掌握至少三种综合材料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视觉效果,并运用相关术语进行交流。
3. 学生能了解综合材料绘画的历史背景及其在艺术领域的地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综合材料创作出一件具有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展示其技术熟练度。
2. 学生能在创作过程中,合理选择和搭配综合材料,体现创意和审美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综合材料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增强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综合材料绘画的环保价值,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选修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绘画技能,提高审美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表现自我。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鼓励创新思维。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定义、种类及其特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并区分不同综合材料。
2. 综合材料的使用技巧:讲解至少三种综合材料的使用方法,如拼贴、混合、叠加等,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3. 艺术作品分析与欣赏:挑选经典综合材料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4. 创作实践:安排学生进行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要求运用所学技巧,结合个人风格,完成一幅画作。
5. 环保意识培养: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综合材料绘画的环保价值,鼓励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综合材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艺术作品分析与欣赏。
教育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学设计第一课从问题开始(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发现问题、研究方法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从提出问题到开展研究的基本过程,尝试给提出的问题分类,学习整合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发现问题,开展研究的乐趣,培养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⑴查阅综合实践课程关于三条线索、两大领域的理念、要求、等方面的资料,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领域及任务。
⑵了解本班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当地自然和社会中能够利用的课程资源,设计好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方案。
2.学生准备⑴学习掌握有关观察、调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研究指导能力。
⑵查阅袁隆平、鲁班、莱特兄弟、等古今中外发明家发明创造的资料,着重了解这些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从问题开始发明创造的。
⑶了解按题目的大小、难易、远近等给问题分类的方法,其中重点了解按问题来源分类的有关要求,为本课的学习与活动做好准备。
(三)课时安排:1—2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二、合作交流1、袁隆平爷爷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从问题开始发明创造的?2、鲁班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从问题开始发明创造的。
3、莱特兄弟发现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从问题开始发明创造的。
4、引导学生小结:三、探究:怎样发现问题呢?1、引导学生思考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
3、引导学生把自己小组的问题综合分类。
四、怎样进行研究呢?1、实地观察2、查阅资料3、动手实验。
五、拓展与创新1、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2、我发现了、、、、、、六、展示与评价1、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综合领域教案范文教案:综合领域课程,生活技能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生活技能的介绍2.实际操作:煮面、洗车、穿衣服等3.小组合作项目:设计一个周末活动计划教学活动:活动1:生活技能的介绍通过展示不同生活技能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生活技能,如煮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并让他们思考这些技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何作用。
活动2:实际操作2.1煮面将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每组提供一份煮面的材料和器具。
教师示范如何煮面,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卫生。
2.2洗车给学生提供洗车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洗车操作。
教师示范如何洗车,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卫生。
2.3穿衣服教师示范如何穿衣服,并让学生自己操作。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衣服,如何进行整理与搭配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搭配技巧和创意。
活动3:小组合作项目:设计一个周末活动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周末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需要囊括一段时间的休闲娱乐、学习提升、社交交流等元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和指导,如去公园郊游、参加社区活动、举办小型演讲比赛等。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的正确性、注意安全卫生、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等。
2.小组合作项目的展示和评估,评价学生在活动计划中所展示的合作能力、创造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实践所学的生活技能,并记录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
2.组织一次生活技能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经验。
3.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一些特定领域的生活技能,如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求职能力。
小学教育2019 年 8 月121小学美术综合材料表现的教学方法分析何秋红(重庆市酉阳县实验小学 重庆 409800)摘 要:美术学科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此美术学科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综合材料表现是美术综合探究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美术三维造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综合材料表现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对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 综合材料表现 教学方法 研究*材料是美术的表现载体,也称为媒材,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综合材料表现是相对较难的学习部分,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学生将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这对于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在课题研究教学过程中,材料一般都是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石块、塑料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所以老师在采取教学措施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优化教学形式,采取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综合材料表现以及其具体应用,切实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小学美术综合材料表现的教学原则1.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原则在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和影响下,知识性教育和能力教育都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提高知识教育水平,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在小学美术综合材料表现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立体造型知识教育和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造型能力教育并重,共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1]。
因为知识和能力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知识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缺一不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煮面条》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让小学生学会煮面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煮面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2. 食材准备和切割技巧;3. 安全操作和火候掌握;4. 团队配合和分工合作。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通过与学生简单的交流,介绍煮面条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意义。
2. 实践环节:- 学生自己动手准备材料,包括挑选食材、清洗和切割食材等。
- 学生按照指导研究煮面条的步骤和流程,包括:烧水、放面条、掌握时间、捞起面条等。
-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完成煮面条的过程。
3. 总结和反思:学生回顾整个实践活动,讨论哪些步骤容易出错,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煮面条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研究煮面条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合作研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团队配合和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
3. 问答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煮面条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通过写一份实践总结报告来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食材和烹饪工具:面条、盐、调味料、水壶、锅、碗、筷子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煮面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介绍和示范。
七、教学过程安排:1. 环境准备:教室安排煮面条的区域,并确保有足够的材料和工具供学生使用。
2.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介绍煮面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学生自主准备食材并组织小组合作;-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际操作,研究煮面条的技巧;- 总结和反思,讨论改进和提高的方法。
八、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总结报告,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煮面条技巧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进步,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鼓励。
《综合材料表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时间,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综合材料造型作品。
学生:画纸、笔等自备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新课导入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思考与讨论各自的感受:
1、农民对刨花的处理方式对不对?以及对环境有怎样的影响?
2、除了将刨花烧掉,刨花还有怎样的用处。
二、展示刨花制作的作品
1、刨花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题材?
2、通过范例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制作一个作品所需要的构思、方法和步骤。
三、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加深印象
观看绘画作品中新年花环、风中玫瑰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新年花环、风中玫瑰的造型非常丰富,如果表现时不用刨花,而是用其他材料进行造型,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做”
学生发言:塑料,铁丝,粘土等等材料。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来突出材料应用的多样与丰富。
四、分析课本上的图片
1、感受不同材质的巧妙应用及丰富的造型。
2、问题:艺术家是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观看并讨论,学生初步体会。
(石材、玻璃钢、纸等),学生通过观察,进行讨论,探究挖掘这些作品的特色之处和制作方法。
五、归纳小结
对身边的材料进行创作过程中有哪几个步骤?
1、构思;
2、选材;
3、画草图;
4、制作;
5、完成。
教师小结:我们要巧用身边的材料,变废为美,树立环保意识。
六、布置作业
心动不如行动,不妨把身边的材料利用起来,制作一个既可以装饰又环保的艺术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