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2015考试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82.01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特点:失钠>失水,血钠<130mmol/l, 渗透压<280mOsm/l

1、原因和机制

* 经肾丢失

(1)长期连续应用高效利尿药:抑制了髓袢对Na+的重吸收。

(2)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分泌不足

(3)肾实质性疾病:肾髓质破坏—不能维持正常浓度梯度和髓袢升支功能受损。

(4)肾小管酸性中毒:导致集合管分泌H+功能降低,H+-Na+交换减少,导致Na+排出增加。

* 肾外丢失

(1)经胃肠道丧失:呕吐,腹泻。

(2)液体在第三间隙积聚:大量胸水等。

(3)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2、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机体影响

主要特点: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1)细胞外液减少,易发生休克;外周循环衰竭出现的早,直立性眩晕,血压下降,四肢厥冷,脉搏细速。(2)患者无口渴,饮水减少;同时ADH分泌,尿量不减或增加,但晚期可出现少尿;

(3)明显的失水体征: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4)血钠,醛固酮,肾吸收钠,尿钠;但如果是经肾丢失的,则尿钠增加

(5)细胞外液,包括血容量早期循环障碍,组织间液脱水体征;细胞内液未减少反而增加细胞水肿,特别是脑水肿

3、防治原则:原则上给予等渗液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特点:失水> 失钠,血浆Na+>150mmol/L,渗透压>310mOsm/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为高渗性脱水。

1、原因和机制

(1)饮水不足:( 昏迷、极度衰竭的病人;

( 口腔、咽喉、食道疾患;

( 水源断绝。

(2)失水过多:(经肺(癔病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的过度通气)和皮肤(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不感性蒸发增多;

(经肾丢失:尿崩症

(丢失低渗液(经皮肤、经消化道)。

2、病理生理变化

主要环节: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细胞外液含量减少—因失水多于失钠,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ADH释放,尿量或无尿,尿比重升高;

(2)口渴:细胞外液高渗,通过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中枢。

(3)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外液都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丢失为主,出现细胞脱水。

早期轻症患者,由于血容量不明显,醛固酮不,尿钠;

(4)细胞脱水可引起代谢障碍:酸中毒、氮质血症、脱水热;脑细胞脱水出现功能障碍

(5)血液浓缩:血容量下降,反射性引起醛固酮增多。

3、防治原则:

补水为主,给予适量含钠液、并适当补钾。

等渗性脱水(低容量性正常钠血症)

特点:水、钠呈比例丢失,血钠140-150mmol/l, 渗透压280-310mOsm/l

1、原因和机制:等渗体液丢失,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

2、病理生理变化

(1)因首先丢失细胞外液,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对细胞内液影响不大。

(2)循环血量,Ald和ADH分泌;

兼有低渗性、高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如不予处理,通过皮肤、肺不断蒸发高渗性脱水;

如果仅补水,未补钠,低渗性脱水

3、防治原则:葡萄糖盐水

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特点是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

1、原因和机制:主要是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

(1)医源性盐摄入过多

(2)原发性钠潴留:原醛患者及Cushing综合征患者,由于醛固酮的持续超常分泌,导致远曲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增加。

2、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高渗,导致液体自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导致细胞脱水。

3、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肾功能正常者可用强效利尿剂—除去过量的钠;肾功能低下或对利尿剂反应差者,用高渗葡萄糖液进行腹膜透析。

水肿(高容量性正常钠血症)

发病机制(Mechanisms)正常人组织间液量相对恒定,依赖于体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过多,即以上平衡失调。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血浆和组织间隙之间体液的平衡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有效流体静压: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间静水压(促使血管内液体向外滤出的力量)

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 组织间胶体渗透压(促使组织间隙液体回到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淋巴回流:回流组织液十分之一

(1)毛细血管血压血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取决于血浆白蛋白含量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如炎症时、炎症介质组胺、激肽使微血管壁内皮细胞微丝收缩,内皮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增大;缺氧、酸中毒可使微血管基底膜受损等。

(4)淋巴回流受阻:某些病理条件下,淋巴干道堵塞,淋巴回流受阻,不仅组织间液增多,水肿液蛋白含量增加,称为淋巴性水肿。如:丝虫病时,主要淋巴道被成虫堵塞、引起下肢阴囊慢性水肿。乳癌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引起前臂水肿。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

正常人钠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故体液量维持恒定。钠水排出主要通过肾脏,所以钠水潴留基本机制是肾脏调节功能障碍。正常经肾小球滤过的钠,水若为 100% ,最终排出只占总量的0.5-1% ,其中 99-99.5% 被肾小管重吸收、近曲小管主动吸收 60-70%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受激素调节、维持以上状态为球管平衡,肾脏调节障碍即球管失平衡。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广泛的肾小球病变;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

(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FF)增加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醛固酮含量增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全身性水肿分布特点:不同原因引起的水肿,水肿开始出现的部位不同:心性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肾性水肿最先出现在眼睑、面部;肝性水肿多见腹水。分布特点与重力效应,组织结构的疏密度及局部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原因:全身性水肿多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性水肿)、肾病综合症和肾炎(肾性水肿)以及肝脏疾病(肝性水肿),也见于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水肿)和某些内分泌疾病。局部性水肿常见于器官组织的局部炎症(炎性水肿),静脉阻塞及淋巴管阻塞(淋巴性水肿)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