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格式:pdf
- 大小:612.37 KB
- 文档页数:25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雪夜 [日]星新一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
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
”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
”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
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
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
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
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
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
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别问是谁。
老实点,不许出声!”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
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
”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
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
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
”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
《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
”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
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
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
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第I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A.青睐./招徕.缭.乱/嘹.望哨靡.丽/望风披靡.B.刹.那/古刹.折.断/折.本儿箴.言/缄.口不语C.军饷./晌.午迫.害/迫.击炮反诘./佶.屈聱牙D.僭.越/谮.言散.失/散.热器朔.风/溯.流而上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档案廖廓满堂彩四肢百骸B.倾泻愧怍圆舞曲好高鹜远C.谙熟决窍关连词恼羞成怒D.砥砺休憩磨洋工苦心孤诣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授奖词称,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结合在一起,他作品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________。
(2)2013年初,新交通法规引发巨大争议,其中闯黄灯罚6分是舆论批评的焦点,但不可否认,________新交通法规将使中国社会向更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迈进。
(3)“医疗改革试点”方案是《卫生局工作要点》中20个亮点之一。
然而从年初开始酝酿,到年底还在讨论,整整一年,这个亮点________没有亮起来。
A.融合施行始终B.融合推行最终C.融和推行始终D.融和施行最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漂泊者萧红》一书呈现了萧红孤独短暂的一生,她在冷漠的社会中一个人茕茕孑立....,只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抵抗与生俱有的孤独。
B.贺岁片《泰囧》除人物关系错位带来的喜剧效果之外,亦有打动人心的真挚情感,能够赢得掌声可谓实至名归....。
C.山东黄金男篮俱乐部注重培养年轻球员,希望他们日后在赛场上能够与国外大牌球员平起平...坐.而不落下风。
D.长期以来,我们的好多官员对待问题习惯观望,在会议上说得头头是道,真正发生问题了,却往往只对下问责,而把自己置之度外....。
淄博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__________。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便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会让人丧失定力,__________;会让人心急如火,投机取巧。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__________,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
不要忘记那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成功也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意思是,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
人活一辈子,要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
要实现自我价值,关键在于他能不能拒绝社会的喧嚣,避开外来的诱惑。
唯有静下心定下神,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
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__________,也一定可以有所成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无可厚非随遇而安一劳永逸鹤立鸡群B . 无可非议随波逐流一举成名超凡脱俗C . 无可非议随遇而安一举成名鹤立鸡群D . 无可厚非随波逐流一劳永逸超凡脱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关键在于他是否能避开喧嚣的社会,拒绝外来的诱惑B . 关键在于他能拒绝喧嚣的社会,避开外来的诱惑C . 关键在于他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D . 关键在于他能不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诱惑的外在(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即使有了创新,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B . 与其有了创新,不如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C . 即使有了创新,无论知识和技能储备是否扎实稳固D . 与其有了知识的扎实稳固和技能储备,如果没有创新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下·武鸣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可视为一次“人文的宗教觉醒”,这次觉醒之所以被认为更具系统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大觉醒。
首先,它不仅是发现、承认与确信有一个绝对者,而且自觉地以更多的环节、事件来叙述、展示绝对者,甚至以更多的概念与分析来指示绝对者。
在近代学者的研究中,通常会罗列出“天”或“道”的多种含义,比如根据儒道法墨文献中有关“天”的论述而把天分解为神圣的主宰之天、义理(伦理)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等,并以此论说人文觉醒的去神化乃至无神化。
而实际上,在先秦的这些人文论说中,天的多重含义恰恰是被用来申述天的绝对性的不同环节:不管是义理之天,还是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甚至所谓物质之天,都可被归到作为神圣绝对者的“上天”之下,绝对之天据此获得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
因此,在这里的天并不因被分解、分层而失去了绝对性与统一性,倒是因获得了更丰富的统一性而获得了更生动具体的绝对性。
其次,在重新确认与确信绝对者之为万事万物与一切美善之源头,因而是一切正当性之根基的同时,发现并确立了人在与绝对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在诸如“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真人”能无待而任“自然”等这类论说里,都隐含着从人与绝对者的相互性关系角度来理解绝对者,理解人本身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以及人本身的绝对性存在的哲理。
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人文觉醒既是对绝对者的觉悟,也是对人自身的觉悟。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人文觉醒之所以为人文觉醒就在于它在宗教启示下通过自觉到绝对者而发现、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义,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观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地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中国南方地区多语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
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
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2019-2020学年淄博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1979年,邹衡先生就语重心长地指出: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
邹先生其实是在告诫我们,探索夏文化,“方法”远比“发现”重要。
过去数十年的考古实践表明,学术界对于夏文化的认识不但没有形成共识,反而有渐行渐远的趋势,甚至有学者开始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代。
毫无疑问,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探索夏文化的方法出现了偏差。
回望夏文化探索历程,不难发现居于主导地位的研究方法是“都邑推定法”。
此种方法又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将某处遗址推定为夏代某都,典型者如以登封王城岗遗址为禹都阳城,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桀都斟寻,然后据此推定王城岗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为早期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为夏代晚期文化;另一类则是先论定成汤亳都所在,由此来定早商文化,进而向前追溯夏文化,在夏商文化研究中先后居于统治地位的二里头遗址西亳说和偃师商城西亳说都是循此思路而展开研究的。
学者们偏爱“都邑推定法”,固然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更在于潜意识中希望能够找到一处“殷墟”般的“夏墟”,从而一劳永逸地解决夏文化问题。
这就说明“都邑推定法”是有严苛的前提条件的,它必须寄托于王陵、文字这一类“铁证”的基础之上。
试想,如果在殷墟没有发现西北冈王陵,又未发现甲骨文,现在恐怕依然会有很多人怀疑殷墟的性质,那么晚商的信史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表面上看,以都邑遗址中王陵、文字等特殊类遗迹遗物为标准来探寻夏文化是在追求更为坚实可信的科学依据,但殊不知,对于此类证据的刻意追求早已偏离了考古学的轨道——因为考古学从来就不是,也不应该把这类遗迹遗物作为自己的研究主体。
换言之,尽管以王陵、文字等“铁证”为主要依据的“都邑推定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解决夏文化问题,但它却不能算作考古学研究——道理很简单,作为一门学科,考古学不可能把自身的研究基础建立在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遗迹遗物之上。
2019-2020学年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往事沈从文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
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
那是夏天秋天之间。
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糖,不致吃后生病吧。
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时疫的事情吧。
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
只嘱咐了四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
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
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
铜仁到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
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拣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
真是好四叔呵!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
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
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
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
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设的。
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
但大哥问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
2020年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硬打三分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要征集一件抗日战争时期的物件——马凳。
何谓马凳?就是给马匹钉掌时用的矮木凳。
三个月征期已过,马凳尚无音讯。
馆长马增直摇头,认为没戏了。
这一日,一个白胡子干巴瘦老头儿,肩背梢马子找上门来,对马馆长毛遂自荐说,做马凳是我的熟套子活儿。
马馆长打量眼前这位老爷子,青鞋白袜灯笼裤,腰背挺直,双眼有神。
说是八十有九,但也就像七十出头摸边小八十的样子。
马馆长心里直打鼓,试探着问,您带家伙儿来了?老人将梢马子从肩上取下,兜底往地上一倒,好家伙!刀、斧、刨、锯,光凿子就有十几把。
马馆长问,您要什么条件?一个马凳要做多长时间?老人开出条件:一个独门独院,要什么料得供什么料,一个马凳要做七七四十九天。
马馆长略一思索,一拍脑门,行。
马馆长给进了一批枣木,老人用眼一瞥,说:不对。
我要的是酸枣木。
这是牛犄角枣木。
马馆长一摸后脖梗子,犯了难,我上哪儿淘换酸枣木?老人指点,山里辛庄北山阴坡,有三棵碗口粗的酸枣树。
其中有一棵树过了火,那是被日本鬼子放火烧的。
酸枣木终于给弄来了,是十几根短棒棒。
老人用手掂掂,说:不对。
这是从枣树上半截锯下的,下半截还留在山上。
我要的是坐地棵。
马馆长很纳闷,您怎么知道锯的是树的上半截?老人随手将那些木棒棒往水池里一丢,只见一头沉下,另一头翘起,露出水面。
老人用枯手指着说,酸枣木长成这样,得千年以上。
坐地棵下半截扔进水里,会全被浸住,不会上半截露头。
七天后,马馆长看到他面前摆着十几根短木枋,酸枣木黢黑的外皮已经被刮掉,露出微红嫩黄如铜质的白茬,纹理细如蛛网。
十四天后,老人对马馆长说,给我准备一口大锅,烧一锅滚开水。
那又是为何?老人颇自豪,这你又不明白了。
酸枣木只有经开水煮过,虫不吃,蚁不咬。
二十一天后,马馆长再去看时,只见老人手中摆弄着几个小物件,两头尖,中间凸。
2019-2020学年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小拉面馆左岸在城乡接合部一处老街巷的拐角有一个小小拉面馆,门匾两个仿米芾的墨字:归家。
生意属于小打小闹,还不错。
小老板年近五十,单身,姓水,山东人,面善,眉心宽,两个酒窝,看人总是笑嘻嘻的。
这天中午,阴雨天,顾客少,老水闲来无事,在玩扑克。
突然,大门外进来一位七十出头的老人,面容枯槁,衣着邋遢,手拄拐棍,背着一个大袋子,此光景一看就知道是个拾荒者,嚷嚷要吃面。
老水连忙起身帮老人卸下大布袋子,问老人吃哪种面,老人喉咙里像打雷,老半天才听清楚,俺只要贱的,只要能填饱肚皮就行。
好嘞!老水走进厨房,给厨师递了递眼神说,做清汤面,随后悄声说,碗底放几块牛肉,来大号碗。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上浮香菜葱花的清汤面端到老人面前。
老人来个老牛埋头饮水,稀里哗啦,不足两分钟,连吃带喝造个碗底朝天。
这才打着饱嗝,用脏兮兮的袖子擦擦嘴,说,好面好面,问老水多少钱,老水不假思索地回道,老人家,给五元吧。
你要是有就给,没有就算了。
嘿嘿,俺有钱。
说着,老人从兜里摸索半天拿出几个一元钢镚儿,数好五个递给老水,接过钱的老水赶忙递上一支烟给老人家,说,大叔,你觉得面好,每天都来吃吧。
老人连连点头,谢谢你大兄弟。
从那以后,拾荒老人每天必来,选墙脚旮旯吃面,生怕影响别人。
老水也不食言,每次都给他碗底偷加牛肉,实际就是碗牛肉面。
老人照旧狼吞虎咽地吃罢,从兜里扒拉出皱皱巴巴的一元钱或者五角钱,凑齐五元钱,双手递给老水,老水笑眯眯地接过,照样递给老人一支烟,叫他莫急,抽完了烟再走也不迟。
大约有一年光景,拾荒老人从没缺席地来老水的小面馆吃面。
老水曾经问过老人的身世,老人以耳聋为借口,不予回答,老水也不好再问。
有一天,老水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说老爹突发脑血栓,虽然抢救过来,生活却不能自理,无人照料,速回来。
2020年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
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
”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
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
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
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
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
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
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
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
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
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
2019-2020学年淄博市周村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杭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一项提议引发热议:一位政协委员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创+公筷”模式助力公筷落地。
自疫情暴发以来,分餐制、公筷公勺制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餐桌革命”被多次提上了议程,不少地区相继发布了文明用餐的倡议: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河北印发了《河北省餐饮业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务规范》,成都举行了“文明公筷日”的快闪主题活动。
不难看到,使用公筷的重要性已被大众所接受,大家对其重视程度也可见一斑。
前不久,在一项调查中显示:92%的网友赞成吃饭使用公筷。
尽管对使用公筷实行分餐的益处早已形成共识,但在实际推行时,却总会遭遇传统习俗与人情面子的阻梗。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
一双筷子、一桌饭菜,围桌而食,其乐融融,承载着中国的餐桌文化和情感交融。
因此,在不少人的观念中,饭桌上互相夹菜,是表达自身情感的重要“代言”。
餐厅提供的公筷、私筷一模一样,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自家人、朋友间夹个菜还要换公筷,似乎显得矫情又生分;提醒别人用公筷就像影射别人脏一样……但其实,早在筷子的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也有着一套使用礼仪。
其中,夹菜时不能从底部挑菜拣食、不能在盘子中翻找搅拌、不将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嘬吸等习俗,都体现着民间对于餐桌文化以及饮食卫生的讲究和礼貌。
这些,都是与如今提出公筷制的理念同一初衷、相辅相成的。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聚餐时私筷取餐、私筷同盘,更是为病毒、细菌、微生物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次疫情中,因聚餐引发的感染病例更是为大众敲响了警钟——推行“全民公筷”,迫在眉睫。
2019-2020学年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大行书”,是苏轼最有名的即兴创作诗词,也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时的人生感叹。
内容伤感孤独,诗帖苍凉多情。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一场文字狱被贬黄州三年。
在元丰五年(1082)三月的寒食节,他联想到了当时失意的政治和窘迫的生活,于困乏中触景生情写下了此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黄庭坚曾评价苏轼书法的结字特点,戏言“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
”“石压蛤蟆”的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结体扁平的特征。
整体上来讲,《寒食帖》的整体结构非常有苏轼的特点。
从第一个字“自”到“起”有很大的区别,并且在中间,当作者写到关于家乡的思念时,字体突然变大,以示他突发的感情。
苏轼的这部诗帖在布局和章法方面,行距宽、字距紧,但整体又看起来让人舒服。
一行一行读下去时,我们就能通过作者的字体布局进行简单分析。
比如,通篇书写的节奏由慢到快,在开头部分还能压抑住内心的情感波动,字的大小保持得比较均匀,但当想起悲伤的事,便肆意挥洒,当时悲壮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寒食帖》整体可以从右向左分成三个部分来体现作者创作时的感情波动,第一部分只包括了两行字,因为这里的字还只是大小均匀;第二部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段体现出了苏轼的情感变化——由压抑到放肆;而第三部分的“破灶”二字开始了整个诗帖的高峰,以示自己的悲痛之情已达到极致。
《寒食帖》里的每个字眼都有自己表达的含义,而这些令它们独一无二的特点是苏轼那厚重而灵动的线条。
2020届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民间歌谣是民歌和民谣的统称,指的是人民群众抒情言志的口头韵文作品。
它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历来最为人们所重视的一种文学样式。
我国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原始社会开始,它就一直伴随着人民的生活,在人类的集体劳动中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就是民间歌谣。
那时没有文字,民间口头歌谣是唯一的诗歌形式。
正如《淮削子》中所说的:“今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杭育(yo)杭育派”,这就是原始劳动的节奏和韵律。
这些自然的呼声,如果填上实词,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内容,就是歌谣。
《吴越春秋》所记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远古时代,最早也是黄帝时代的作品,它所描写的只是几个连续的动作,所使用的是竹弓、土弹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八个字,四个停顿,术语简单的一反一复的节拍。
其大意是:截断竹子,用弦索把它连接起来;飞射土弹,逐击那奔跑的鸟兽。
这是一首反映狩猎过程的原始歌谣。
到了农耕时代,歌谣的内容也就不同了。
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据传这是伊者氏蜡祭时的祝辞。
从内容到句式,都比《弹歌》复杂一些,但章法有些相似,都是用四种相同事物的并列,在同样句式的反复中来表达中心思想。
这一特点,是由于劳动动作的反复而产生的节奏所决定的。
到了夏商时代,歌谣由描写劳动生产开始转为揭示社会面貌,成为“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的工具。
歌谣从此具有阶级性质,题材的内容也大大扩展了。
周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向封建经济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个灿烂的民歌时代,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和小雅中的小部分就是民歌,其数量占《诗经》的一半左右。
2020年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
”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资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欣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
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的地理位置、传承人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藉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献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
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工作。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
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果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义、句义,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观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地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
中国南方地区多语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粤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
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
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时接触。
研究表明,实际从小处在多语状态的人,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双语多语环境下的孩子在智力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吃亏,反而更有优势。
不过,方言毕竟是触动人们敏感认同神经的因素,因此在多语多言的社会里,使用不同方言的人,要有语言使用文明的意识。
这种文明意识,说到底就是要兼顾对方的心理状态,并成为一种习惯。
在交际的现场,方言的使用要掌握好度,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这种文明意识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但我们在进行方言传承和保护时,也要把这种意识传播出去。
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摘编自《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材料二:苏州历来重视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从政府到民间都做出了不少努力。
2008年,苏州市区、昆山市、常熟市成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首批试点城市,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发音人,采录了昆曲、苏州评弹、苏剧等各种地方口头文化语料。
2012年,苏州市语委办启动苏州话保护工程,截至目前,苏州市语委办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中小学生苏州方言比赛;苏州市语委已举办了五期苏州话辅导师培训班,培育了四百多名苏州话辅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市语委办、市广电总台己举办了三届苏州童谣比赛。
另外,本地新闻媒体推出了一批关于苏州话的节目;ニ十多条公交线路同时使用普通话、苏州话报站;《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相关条款也对苏州话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
从2017年开始,网师巷社区把苏州语辅导师请到社区,通过童谣、情景短剧等形式在孩子中推广苏州话。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推出“说苏哉”微信公众号,成立“说苏战”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沙龙活动推广苏州话和地方传统文化。
(摘编自《保护传承吴依软语方言文化传承能不能“嗨”起来?》)材料三:早在2012年,科大讯飞就以粤语为突破口开展方言识别技术攻关,2017年科大讯飞又发起“方言保护计划”,3年来已收集方言语音超过86万条,支持23种方言语音输入,实现包括粤语、四川话、湖南话等11种方言的语音合成;微信小程序“我AI说方言”方便公众随时随地上传方言,建设中国方言库。
“方言保护计划”发起人之一李强军介绍,方言语料的采集、记录和归纳是方言识别的基础。
以前,这项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感知,而归纳完整的语音变化、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等工作难以单靠人力完成,所以建立分属不同方言的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地对方言文字、发音等进行整理。
其实,外语语音识别与方言识别的人工智能训练方法是相通的。
随着技术进步,可用统一的语音识别模型,导入各地方言等不同语料进行无监督训练。
我国语言学界将现代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区,方言识别难度有所不同,落实到输入法产品中,识别准确率也略有差异。
适配不同的方言识别,对整体语音识别技术也会是一种促进和优化,还有助于设计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语音交互产品。
美国“风险投资节奏”网站数据显示,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语音市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一半以上。
国外智能语音产品厂商也在努力开发能识别各种英语口音的版本。
独具中国特色的“方言版”语音识别产品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
(摘编自《人工智能助力保护“多彩乡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言之于人类文明,如同物种之于自然,具有长远的意义,不能让它轻易消失。
B.方言既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特定族群表达情感的载体。
C.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而存在的,在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D.使用方言要有文明使用语言的意识,说话时要分场合,看对象,不能随心所欲。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方言的消失都有损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B.在保护和传承方言时,一方面要将方言“保存”起来,另一方面,要创造方言运用的环境和机会。
C.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普通话和方言和谐相处。
D.发展方言识别技术,既是很多科技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也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整理。
3.下列选项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A.很多家长认为说方言会影响普通话发音,别的小朋友都说“高大上”的普通话,自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
B.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而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
C.流动人口普渴望获得身份的转变与认同,为了能够尽快地适应流入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他们会积极主动的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
D.民革苏州市委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70%的人会羡慕别人能讲苏州话,却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
4.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方言?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1.C 2.C 3.C4.先总述方言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然后多角度论述方言价值;接着论述多语多言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最后主张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5.①政府重视。
政府应出台保护方言的相关规定,启动方言的保护工程,推动方言保护工作的开展,举办相关活动,培养方言教师,积极推动方言的使用。
②社区、学校等社会组织或机构配合。
推广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方言的传播和运用。
③人工智能助力保护。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方言数据库,对方言进行采集、记录、归纳和整理;发展语音识别技术,支持方言语音输入,为方言的使用提供条件。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方言是为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而存在的”错误,由原文“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可知,方言的运用可以帮助进行不同的社会交际,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但并不是出于这个目的而存在的。
C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
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
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C项,“就是要求每一个人既能说普通话,也能说方言”错误,由原文“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可知,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指在多语多元的社会,每一个人可说方言,也可以说普通话。
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选项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家孩子如果突然冒出一句方言,会被嘲笑,甚至孤立”,家长的这种心理,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
B项,“中国农村的地方文化将更加支离破碎,方言的文化自信也渐趋于无”,这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
C项,“积极主动的熟悉、学习流入地的方言”,有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
D项,“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使用普通话”和“没有学习苏州话的愿望”都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和推广。
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首先找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对象是“方言”,由材料一第一段“方言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具有长远意义,如同物种意义上的不可再生性”可知,先总述方言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由第二段第一句话“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可知,材料一的二、三段从多角度论述方言价值;由材料第四段“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和材料第五段“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可知,此两段;接着论述多语多言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由第六段“我们并不鼓吹方言独大,而是主张构建一种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可知,最后主张建立和谐的语言生活环境。
【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