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23.46 KB
- 文档页数:8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6、智力的差异: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7、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斯托达德- 双重进度方案);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最后,运
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 程序教学)
18、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
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9、性格的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与性格类型差异(一类人共有的,外倾型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2、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学习的一般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 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重要的学习理论一、联结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尝试- 错误说(做中学)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实验- 猫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实验- 狗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实验- 白鼠基本规律:强化(主要),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20 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
二、认知学习理论
1、苛勒的完形- 顿悟说(最早)实验- 黑猩猩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 结构学习论(认知- 发现说)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其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